第十七章 智取夔州

繼先乘船行至歸州,水路斷阻,再向西去便是夔州地界,夔州現由蒙古掌控,大宋官船無法通行。繼先下船後,換了條前往川中的商船,兩日後到達夔州。襄陽失陷後,宋廷忙於收復京西南,暫時將夔州之事擱置下來,董槐在施州操練兵馬,準備來日再戰。

自繼先從建康出發,已近兩月,餘玠算算日程,覺得他應該到達重慶,然而卻遲遲不見其身影,猜想多半是行程受阻,怕繼先不熟悉入川道路,便命劍南六洞仙前去夔州接應。

那日傍晚,商船行至夔州,因怕蒙古軍滋事,船不打算靠岸,便直接從江中駛去。夔州城狹小,蒙古軍大營只能駐紮在江邊,因此對江上往來船隻一覽無餘。蒙古軍見商船無意靠岸,起了疑心,便去攔截,將船隻拖回扣留在碼頭,上去查看,見船上的確沒有軍備物資,便欲放行。

這時,一位蒙軍小將道:“我軍正在修築城池,眼下城中宋人多已逃亡,人手不夠,這船上起碼有百十人,何不將他們暫留修城,等修完後再放行。”

衆人贊同,便逼迫乘客下船,將其趕進城中。

劍南六洞仙趕到夔州後,得知下游過來的一艘商船被扣留,便假扮成百姓混了進去。時已夏日,天氣炎熱,修城的百姓汗流浹背,但蒙古軍的皮鞭在後面催趕,誰也不敢懈怠。忽然,一個軍士看到繼先腰上用黑布包裹的越王劍,以爲是什麼寶貝,便要搶奪,繼先哪裡肯讓,眼看就要打起來,軍士要去喊人。

這時,劍南六洞仙也在人羣中,徐朝忠仔細觀摩,對照餘玠給他們描繪的模樣,猜測此人多半就是繼先,向丁依卿道:“三弟,我觀他就是李繼先,你看像不像餘將軍描繪的相貌。”

丁依卿道:“確實很像,你們在這裡不要作聲,我過去看看。”說着便從人羣中鑽了過去,攔住軍士道:“軍爺息怒!我兄弟不懂規矩,冒犯軍爺,我替他向你賠罪。”

軍士頗爲憤憤,道:“這是你兄弟?老子看他是欠抽。”

丁依卿賠笑道:“對對對,抽他一頓不要緊,大熱天的,別累了軍爺的手。”

軍士趾高氣昂道:“讓他把身上的東西打開。”

丁依卿湊到繼先身邊,假裝認識他,使了個眼色,“快把東西打開給軍爺看。”

繼先並不認識丁依卿,對他的勸解頗感納悶,瞟了丁依卿一眼,卻不作理會。軍士見繼先不聽勸,便抽出鞭子。

丁依卿急忙止住,又低聲勸道:“這裡都是蒙古軍,保命要緊!”說着一把奪過劍打開,“軍爺你看,一把破劍而已。”又順手從懷中摸出一錠銀子遞去,“軍爺拿去喝杯茶水。”

軍士接過銀子,眉眼笑開,“你小子不錯,好好幹。”又指着衆人呵斥道:“都幹活去,看什麼看。”

衆人散去。

繼先收好劍,對丁依卿道謝。

丁依卿道:“不用客氣,小兄弟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繼先彎腰搬磚,“從鄂州來,到重慶去。”

丁依卿又試探問:“聽口音你不像是重慶人,一路兵荒馬亂,到重慶幹什麼?”

繼先略有警惕,“尋親。”

丁依卿心中疑惑,猜想“尋親?難道他不是李繼先?不行,再打聽打聽。”他覺得可能是繼先警惕,才故意隱瞞,認爲應該稍微透露一點消息,便對繼先偷偷耳語道:“餘玠將軍命我在此等候一個從建康過來的人,你在船上可曾遇從建康來的?”

繼先警覺道:“此人是不是叫李繼先?”

丁依卿點點頭,繼先微微一笑,二人彼此心領神會。丁依卿又向徐朝忠等人遞了個顏色,衆人領會。

深夜時分,修城的人集中在草棚休息,繼先湊到六洞仙旁邊,悄悄道:“你們是重慶過來的?”

徐朝忠道:“餘將軍怕你路上有危險,讓我們過來接應。”

丁依卿問道:“荊湖那邊的戰事怎麼樣?”

繼先道:“戰局有所好轉。”

丁依卿道:“現在正可以趁蒙古困於荊湖之際,出兵收復夔州。”

呂星宇道:“現在蒙古軍戒備鬆弛,王堅將軍也斷了他們後援,此時收復夔州時機最佳。”

繼先道:“那就趕緊通知董將軍出兵,我們在城中助他一臂之力。”

滿溪春問道:“怎麼助?”

繼先道:“夔州城多處殘破,蒙古人不懂修城,所以讓咱們漢人來修,咱們就釜底抽薪,將築城的石塊少放泥沙,然後在城牆中間留下空隙,這樣一來,幾個人一推便能將城牆推到。”

徐朝義讚道:“對,等施州兵到時,我們就將城牆推倒,裡應外合。”

繼先又道:“前日我們上岸時,發現蒙古軍營駐紮在江邊淺灘處,他們自以爲可以方便取水,其實卻犯了行軍大忌,夔州失陷時尚爲春季,那時雨季未來,江水下降,江灘平闊,軍營紮在江灘十分適合。然而現在已經是初夏,巴蜀地區初夏多有大雨,而且連綿不止,上游江水支流衆多,若一時雨至,江水定會暴漲。夔州城身處巫山峽谷之內,且夔門險阻狹窄,江水流通不暢,上游來水必在此積存,那時,江灘定會被驟然淹沒,蒙古軍肯定會被大水沖走。他們不懂這裡地形,又不懂水戰,若施州兵能趕在江水暴漲之前過江,我們內外夾擊,定能收復夔州。”

丁依卿讚道:“繼先兄弟說的不錯,我們先通知董將軍做好戰備,一有大雨,迅速過江。”

楊豫輝道:“我去施州報信。”

徐朝忠覺得此事非同小可,爲了避免有失,決定親赴施州,“你們在此等候,我去施州。”

徐朝忠走後,繼先與丁依卿等人商量,通知忠順軍夔州情況,讓江萬載和張世傑協助董槐,一起攻打夔州。張世傑收到信,“世傑:夔州久易敵手,致使西南與朝廷斷絕水路,兩地各自作戰,不能彼此照應;若蒙古長期盤踞夔州,不但西南成爲孤島,將危及荊湖。現董槐將軍正發兵夔州,我與川中諸俠士在夔州接應,望你率忠順軍前來相助,若夔州光復,襄陽之敵也能早日擊退。兄繼先書。”世傑看後,與江萬載商量,江萬載鑑於上次孟珙之敗,不敢擅自決斷,二人一同找呂文德合計。

呂文德久經沙場,老謀深算,深爲蒙古忌憚,他問江萬載,“子玖,你對出兵夔州怎麼看?”

江萬載道:“說不好,夔州地形太過複雜,若從北面進兵,道路不通,若從東面水路進兵,則夔門狹窄,逆流而上,勝負難測,且雨季將來,若江水暴漲,更不利於戰船行駛。”

呂文德又問世傑:“世傑,你說說看。”

世傑道:“江將軍之言的確有理,若是要出兵,就必須考慮周全,不能重蹈覆轍,現在襄陽還未收復,一旦兵力轉移,蒙古再攻荊湖,怕得不償失。”

呂文德目光深邃,心中盤算,笑道:“二位所言皆非大將之論,你們以爲孟老將軍當初是因爲考慮不足才丟失襄陽的嗎?非也!孟老將軍無論智謀、膽略還是沙場戰功,無人能比,他怎會輕易犯這樣的錯呢?”

世傑疑惑道:“請呂大人賜教。”

呂文德道:“當時,蒙古大汗貴由剛剛去世,蒙古軍多在西征途中,各部都在忙於爭奪汗位,內政混亂,很難分兵來擾,只有少量兵力駐守中原,而且被分割兩地,東邊的兵力被我的淮西兵牽住,西邊的又被興元都統王堅緊緊阻擋,所以襄陽並無危險。夔州的蒙古軍實際已是甕中之鱉,孟老將軍這纔想要出兵,想及時肅清後方;卻不料西路蒙古軍得到消息,迅速繞開王堅,直奔襄陽,這才造成荊湖大敗。”

江萬載道:“蒙古軍反應如此迅速,肯定是得到了我們的行軍機密,不會是有人走漏了軍情吧?”

世傑也點頭道:“對,宋軍中很可能有內奸,不然我們大軍轉移這麼重要的信息怎麼那麼及時就讓蒙古軍知道了?”

呂文德道:“自古從來,兩軍作戰就互探軍機,不足爲怪,倒是蒙古軍兩日之內,便從興元趕到襄陽,騎兵行進如此迅速,這纔是我們所要重視的。”

世傑連連嘆道:“平心而論,相較於蒙古騎兵的戰速,我們差得太遠。”

呂文德接着道:“剛纔你們所言,孟老將軍早已考慮到,當然,我也考慮到,但是我仍然決定發兵夔州。”

世傑擔心道:“若軍力轉移荊湖,蒙古兵出襄陽來攻打,怕是我們收回來的這幾個城池難以守住。”

呂文德笑道:“若敵兵真出襄陽,則襄陽收復有望,怕的是他們不出?”

世傑奇道:“這是爲何?”

呂文德道:“我們讓江漢水師先分批乘小舟到隨州,然後再出動鉅艦,大張旗鼓地擺出浩大陣勢向下遊進發,忠順軍便藏在船艙內,等艦船一到隨州,就連夜下船,這時,早已等候在此的江漢水師登船繼續前行。而忠順軍登岸後,立刻乘小舟過到漢水對岸,火速前往襄陽城外埋伏。襄陽敵軍不知我們偷樑換柱,以爲大軍去支援夔州,會趁機來攻隨州,待他們一出襄陽,你們便即刻攻城。”

江萬載讚道:“呂將軍妙計,料想夔州尚未收復,襄陽已經便能重歸我手。”

世傑也道:“若襄陽收復,夔州的蒙古軍也將失去外援,很難堅守。”

三人便以計行事。

徐朝忠到達施州後,董槐問道:“徐大俠遠道而來,莫莫非有什麼重要消息?”

徐朝忠道:“我從夔州過來,特來向將軍稟報夔州有變。”

董槐忙道:“快快說來。”

徐朝忠道:“現在,夔州城殘破不易堅守,蒙古軍駐紮在城外江灘上,眼下雨季將至,蒙古大營定遭衝殃,若董將軍趕在江水暴漲前渡江,我與諸兄弟在城內策應,一定能拿下此城。”

董槐道:“莫不如再請呂文德將軍一併協助?更有把握。”

徐朝忠道:“眼下荊湖戰事也頗爲吃緊,不知他們能不能分出兵力。”

董槐道:“待我一問便知。”

董槐進屋寫了封懇請呂文德協助攻打夔州的信,飛鴿傳去,兩日後呂文德回信,欣然而應,約定時日一起出兵。

董槐對徐朝忠道:“呂將軍雖已答應出兵協助,只是夔州城上游的雲安和下游的巫山、歸州尚在蒙古手中,我軍如何渡江呢?”

徐朝忠思慮道:“不若向西從清江郡北上,然後從萬州渡江。”

董槐以爲可行,但心中仍然憂慮。徐朝忠問道:“董將軍還有何顧慮?”

董槐道:“雖然天時地利皆已具備,但眼下我軍糧草嚴重匱乏,朝廷軍費拖欠一月有餘,軍士多有怨言,若再長途行軍,只怕軍心不穩。”

徐朝忠驚道:“朝廷怎麼會拖欠軍隊錢糧?”

董槐嘆息道:“朝廷也確實困難,再加上一些腐儒奸臣從中作梗,皇上並不十分清楚前線軍務。即使我盡力周旋,只怕最多維持十日。”

徐朝忠愕然,“這可如何是好?若不然,讓餘將軍先從重慶調撥一些糧草過來。”

董槐搖搖頭,“西川戰事連年不斷,重慶已經夠艱難的了,別爲難餘將軍了。”

徐朝忠又道:“要不向呂文德將軍借調一些?”

江萬載也拒絕道:“荊湖自顧不暇,他們也比這邊好不到哪裡。”

徐朝忠道:“先讓他們接濟十幾日再說,我給繼先兄弟寫信,他三弟張世傑是忠順軍副將,讓他給張世傑借糧草,。”江萬載問道:“哪個繼先?莫不是李庭芝之弟?”

徐朝忠道:“正是他,他不滿謝方叔排擠辭了官,餘將軍請他到重慶協助治蜀,我就是到夔州接應他的,他潛入夔州城中探查敵情,正是他提議出兵夔州的。”

董槐讚道:“原來是他,幾年前他和餘將軍在淮東三破蒙軍,大展宋軍軍威,至今想起來還大快人心。重慶正需要這樣的幹才,他去重慶定能幫助餘將軍。”

徐朝忠即刻寫信給繼先,繼先和丁依卿等人看到信,知道施州難處,便寫信給世傑,將董槐之意一一言明。繼先之信剛剛出城,不料又一封密信也從城中發出,直向嶽州。

方仁自上此和左寶書回嶽州後,因大家忙於解救鍾信,且南會事務繁多,便暫時留在了嶽州。這日,方仁收到一封密信,信中言:“三師弟,施州糧草不足,宋軍軍心不穩,你當速速設法勸說南會攻擾施州。”

方仁自知楊天問雖反對宋廷,但更痛恨蒙古,在此時說服南會襲擊宋軍實在不易,但機不可失,須當一試。

方仁悄悄來見楊天問,楊天問見行動詭異,問道:“方總掌有什麼事?”

Www☢тт kan☢¢O

方仁鬼鬼祟祟道:“會領,眼下正有一個壯大南會的機會,施州宋軍現在糧草匱乏,軍心不穩,若我們趁機偷襲,定能一舉佔據施州,我們在荊湖地盤便能擴大,而且會更加穩固。”

楊天問道:“方總掌從哪裡得來的消息?”

方仁詐道:“前日從繳獲宋軍發往臨安的密信中得知的。”

楊天問先是默而不語,然後道:“好,這是天賜良機,你先下去,通知左堂主過來,我與他商量一下。”

“是!”方仁退了出去。

左寶書進來後,楊天問道:“剛纔方仁向我稟報說施州宋軍糧草緊缺,建議我們攻打施州,你意下如何?”

左寶書大驚,連連搖手,“會領,此事萬萬不可行,方仁心懷鬼胎,不要上了他的當。”

楊天問奇道:“我也懷疑此事有詐,所以才叫你來商量,左兄弟這般阻攔,難道其中另有隱情?”

左寶書道:“據施州來的探子回報說,夔州陷落已久,董槐正要起兵收復夔州,但糧草奇缺,朝廷無法補給,宋軍有譁變之險。眼下收復夔州在即,若糧草不濟,將會功虧一簣。”

楊天問沉思道:“我們雖痛恨宋軍,但更痛恨蒙古,若攻打施州,反倒幫了蒙古,但若坐等夔州光復,荊湖靖平,只怕到時宋軍會轉而對付我們。”

左寶書道:“那是後話,眼下抵抗外辱才最重要。”

楊天問又疑慮道:“就算我們不攻打施州,宋軍也維持不了多久,又怎麼去對付蒙古軍?”

左寶書陷入沉思,忽然似乎想到了什麼,但又不敢言語。楊天問道:“左兄弟想說什麼就直接說,就咱們二人,不用忌諱什麼。”

左寶書謹慎道:“我覺得我們要不要幫助一下董槐?”說此話時,左寶書一直注視着楊天問的表情,分明有些顧及。

楊天問看着左寶書,似乎看懂了他的心思,問道:“如怎麼幫助?”

左寶書慢慢道:“送他們糧草、軍費。”

忽然,楊天問臉色一沉,不說話了。

左寶書見狀,以爲他心中震怒,連忙下跪,“屬下失言。”

楊天問長嘆一聲,靜靜坐下,扶案道:“楊氏五代,誓抗趙宋,想不到如今卻反過來幫他,聽起來真是可笑。但若不救董槐,只怕施州軍不保,夔州永爲蒙古佔據,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了。”

左寶書喜道:“會領同意了?”

楊天問扶起左寶書,點點頭,“此事派誰去辦最合適?”

左寶書道:“讓餘慶春餘堂主去,他農堂的人馬多半是村夫,讓他們假稱施州百姓自願獻糧,如此不會引起宋軍懷疑。”

楊天問道:“對,不能讓董槐知道是我們送的。那就傳我命令給餘堂主,讓他率人押兩千擔糧草和五千兩銀子給董槐送去,切記不要讓他泄露身份。”

左寶書道:“屬下這就去辦。不過會領最好安排白禮兄弟假裝調動咱們的義軍,做出向施州出擊的假像,瞞住方仁。”

楊天問道:“對,不能讓他知道真相。”

董槐正爲錢糧着急,忽然外面來報,說施州百姓聽說朝廷要出兵收復夔州,爲自主前線,特來獻糧。董槐聞詢,急奔出去迎接,只見餘慶春領着百十號人推着糧車正向城內走來。一見董槐,餘慶春忙停下稟道:“董將軍,村中鄉親聽說咱們宋軍要去收復夔州,怕軍中糧草不夠,一起湊了錢糧送來。”

董槐感動不已,“鄉親們的心情我領了,我帶朝廷和施州全體將士謝謝你們了。”說着向運糧隊伍鞠了一躬,“大家放心,我們一定奪回夔州。”

董槐欲款待餘慶春等人,餘慶春託詞路程遙遠,要帶大家在天晚前趕回家,董槐不好強留,便送他們出城。

餘慶春等人出城後,終於鬆了口氣,慶幸沒被董槐看出破綻,便命人舍了車子,趕回嶽州覆命。忽然,徐朝忠從前方山路中閃出,攔住去路,餘慶春立即勒住馬,提高警惕,忙讓人停下。

徐朝忠因在城中就見他們不似百姓,殷勤獻糧有些蹊蹺,便一路跟蹤,欲探明情況。餘慶春問道:“你是何人?”徐朝忠回問道:“你們是誰?”

餘慶春道:“給宋軍送糧的百姓。”

徐朝忠笑道:“施州今年久旱無雨,夏糧未收,百姓何來餘糧?你們到底是誰?”

餘慶春一驚,“看來閣下不是尋常之人,若不是敵人還請報上名來。”

徐朝忠道:“在下通江若水洞徐朝忠,我既不知你們是何人,怎知是敵是友?”

餘慶春一聽,鬆了口氣笑道:“原來是徐大俠,久聞大名,實不相瞞,我乃南會餘慶春。”

徐朝忠忙道:“原來是南會的人,怪不得這麼財大氣粗,一下子拿出這麼多錢糧。”

餘慶春道:“素聞徐大俠仗義直爽,餘某有一請求,望徐大俠不要告訴宋軍真相。”

徐朝忠道:“餘堂主放心,我絕不會揭穿你們。”繼而讚道:“南會果然都是忠義之士!”

餘慶春道:“我們還要趕路,後會有期!”

徐朝忠道:“一路好走!”

董槐收到錢糧後,軍心穩固。算算節氣,雨季已至,預計今日將有大雨,便出兵趁雨前向清江郡進發,呂文德也出動水師一併響應。宋軍到達清江郡後,連夜直插雲安,由於行軍隱秘,駐守雲安的蒙古軍不知宋軍過江,董槐趁夜突襲,雲安小縣,城池不固,蒙古軍駐兵不多,自知無力對抗,棄城逃往夔州,董槐輕鬆攻克雲安,有一鼓作氣拿下萬州。

此日,大雨突至,連降三日,江水高漲十數米,大浪翻滾,夔州江灘的蒙古軍大營在雨中來不及搬遷,被江水衝散大半,軍資糧草損失慘重。呂文德的水師行至峽州,由於風浪大,暫停峽州碼頭。

襄陽蒙古軍聞知忠順軍和江漢水師支援夔州,隨州空虛,便出城攻打隨州,不料還未到隨州,便被早已過江埋伏在襄陽城外的忠順軍突襲,一舉攻下襄陽。襄陽丟失,荊湖蒙古軍喪失後方支援,被迫從淮西退回北方。

董槐攻下雲安後,在此整修,大雨多日不止,董槐料蒙古軍必然龜縮城中,便下令宋軍冒雨急攻夔州。徐朝忠先行趕赴夔州與繼先等人會合,宋軍一到,繼先等人發動修城百姓推到城牆,迎宋軍進城。城內蒙古軍還未來得及與宋軍交手,已見宋軍洪水般涌進城內。雨夜戰馬受驚,蒙古軍上不得馬背,只能與宋軍白刃相接,短刀對長槍,故而佔不得便宜。雙方大戰一夜,縱然蒙古軍十分勇猛,也頂不住數倍於己的宋軍,只得棄城連夜出逃。

呂文德獲知夔州蒙古軍撤退後,迅速襲擊歸州,歸州與夔州互爲襟帶,丟失夔州和襄陽,歸州小城受到四面夾擊,無法堅守,守城蒙古軍不得不棄城而去。於是夔州一路全部收復,呂文德、張世傑等率軍勢如破竹,如秋風掃落葉般一舉蕩平荊湖蒙古軍。

宋廷得此大勝,升董槐爲參知政事,呂文德和忠順軍將領各有加封。

董槐回朝後,荊湖南北兩路暫由呂文德節制,沿江蒙古軍經此一敗後全部撤退,巴山、淮水以南基本靖平。繼先和劍南六洞仙從夔州辭別董槐,乘船一路笑談清風,向重慶駛去。

自建康啓程後,繼先和蓮心一路屢經磨難,轉潭州,訪君山,陷嶽州,困鄂州,戰夔州,蓮心又尋得知心,半路留下,這一番番苦厄艱險總算吃盡,眼看就要到重慶,繼先心中無比激動。

重慶原名恭州,只因光宗皇帝在此受封恭王,而後又稱帝,特賜重慶,以喻雙重喜慶,並升州爲府,故稱重慶府。自成都府丟失後,彭大雅筑城重慶,從那時開始,重慶便成爲四川抗蒙指揮中心。

經過餘玠幾年苦心經營,重慶軍事、財政、社會各方面大部分恢復戰前狀態,他主掌軍務,讓利州路安撫使王惟忠打理財政,讓都統張實掌管賓客,各方面都有條不紊。這幾年,餘玠的成績朝中看得一清二楚,理宗歡喜不盡,那些忠臣名將也大加稱讚,唯有謝方叔及其同黨心中不自在,且更加嫉恨。

這日,餘玠正在府中正研讀兵法,忽然王惟忠興致沖沖跑來,“大人,大人,喜事!”

餘玠放下書,站起問道:“何事讓王將軍這麼高興?”

王惟忠忙道:“來啦,繼先兄弟已經到重慶了。”

餘玠一聽,激動不已,忙問:“現在到哪裡了?”

王惟忠道:“已從東水門上岸了,估計這會子正向州府趕來。”

餘玠慌慌張張,“快隨我去迎接,州府離東水門很近,他們很快就到。”

二人剛出門,張實拿着一個簿子向州府走來,一見餘玠和王惟忠急匆匆出來,便喊道:“餘大人,你們這麼着急幹什麼去?你讓我搜集的蜀中名賢我已經全部錄好了。”

王惟忠笑道:“張將軍,大人這會子要去迎接客人呢,沒有功夫看,你改日再來吧。”

餘玠邊走邊道:“你先拿着吧。”

張實疑問道:“什麼貴客,大人竟親自去迎接?”

餘玠笑道:“是我繼先兄弟到了,要不你一起去吧。”

張實道:“原來如此,怪不得大人這麼高興!好,既然是大人爲重慶請的貴客,怎麼能少得了我這個主管賓客的呢?”

三人笑談向東水門而去。

繼先和劍南六洞仙上岸後,徐朝忠領着衆人直奔州府,徐朝忠道:“繼先兄弟,我們已經到重慶了,餘大人經常唸叨你,這會子知道你到重慶,不知道會有多高興呢。”

繼先道:“義兄是個重情重義的人,我們幾年沒見了,我也很想他。”

呂星宇笑道:“從此以後你們兄弟兩個就可以經常在一起了,省得相互掛念。”

衆人大笑。

丁依卿道:“繼先兄弟這一來,對蜀中的戰事必能大有幫助。”

繼先謙虛道:“丁大哥過獎了,繼先見識淺薄,還得多靠你們來幫助餘大哥。”

七人邊說邊走,忽然滿溪春道:“快看,餘大人來接我們了,還有王將軍和張將軍。”

繼先定眼一看,只見餘玠三人大步行來,滿臉悅色,餘玠遠遠喊道:“繼先,我的好兄弟,終於把你盼來了。”

繼先疾步而去,撲通一下跪在餘玠前面,“大哥!”

“起來說話。”餘玠連忙拉起繼先。

“大哥,你還好吧?這幾年川中事務繁忙,你一定受了不少累。”

王惟忠笑道:“餘大人來重慶這幾年,日日沒閒過,我們都擔心他把身子熬壞了。”

繼先見王惟忠陌生,“這位是…?”

餘玠笑道:“我來給你介紹,這是安撫使王惟忠將軍,這是張實張都統。”

“見過二位將軍。”繼先一一見禮。

張實道:“這下好了,你一來,餘大人就輕鬆多了,我們都盼着你們還能像在淮東一樣,再打幾次大勝仗呢。”

徐朝忠走上前,“只要有餘大人和繼先兄弟在,咱們還怕打不了勝仗?”

繼先謙道:“要靠大家齊心協力。”

餘玠道:“對,咱們齊心協力,將蒙古趕回大漠。”

回府後,餘玠安排酒宴招待大家,向劍南六洞仙道:“這次我兄弟能平安到達重慶,多虧六位大俠相助,餘某敬各位一杯。”說完一飲而盡。

徐朝忠等人也舉杯一飲而盡,徐朝忠道:“餘大人客氣了。餘大人爲四川百姓嘔心瀝血,我們代表四川百姓敬大人一杯。”六人與餘玠同飲。

餘玠道:“夔州的事王將軍已告訴我,董槐收復夔州,你們功勞也不小。”

徐朝忠道:“全仗董將軍和呂文德大人用兵如神,我們不敢貪此天功。”

丁依卿接着道:“若不是繼先兄弟出謀劃策,恐怕也不會這麼順利。”

餘玠向繼先道:“兄弟,你從建康出發也有兩個多月了,這一路走得夠漫長的,讓爲兄好等啊。”

繼先苦笑道:“大哥不知,這一路一言難盡,繼先無日不在想着早日趕到重慶。”

餘玠嘆道:“也是,路途不太平,就連朝廷的音信也已經幾個月都沒來了,也不知道其他戰場的情況怎麼樣。”

繼先道:“大哥不用擔心,如今荊湖北路已經全部收復,夔州水路被打通,相信朝廷的音信很快就能到達。”

餘玠語重心長道:“諸位可知?蒙古眼下退兵絕不是偶然,也並非全是我軍之功。”

衆人疑惑。

餘玠道:“諸位想想,夔州已是孤島,只要我大軍一到,城中蒙古軍必然被困死,退兵是早晚之事;但襄陽乃荊湖要塞,只有堅守的道理,怎麼會打了一場敗仗就輕易撤出荊湖呢?”

丁依卿思忖道:“我想這次蒙古軍全線撤退,多半是他們朝中發生了大事。”

餘玠道:“不錯,王將軍統轄的利州路與蒙古軍交戰頻繁,前幾日他們抓獲幾名蒙古兵士,得到了一個大消息。”

衆人奇道:“什麼消息?”

餘玠看向王惟忠,“王將軍,你給大家說說。”

王惟忠道:“蒙古大汗貴由不久前去世,朮赤系宗王不服貴由之子繼承汗位,拔都被拖雷的王妃買通,邀請各部宗王到其統轄的草原上召開忽略臺大會,打算推舉拖雷家族繼承汗位。”

徐朝忠道:“讓託雷家族的人繼承汗位?那豈不是要大亂?”

王惟忠道:“越亂對我們越有利,窩闊臺系和察合臺系的多數親王都拒絕參加這次大會,經術赤系和託雷系的人四方走動,串通很多人,最終由拖雷長子蒙哥繼承汗位。後來窩闊臺的孫子失烈門發兵爭奪汗位,蒙哥處死了貴由的皇后海迷失氏和失烈門、鎮海等七十多位宗王、重臣。”

繼先憂慮道:“這樣一個兇殘的人繼承汗位,怕是對我們不利呀。”

王惟忠又道:“是啊,不過蒙哥剛即位,眼下正着力平叛,而且他更熱衷於西征。”

徐朝忠道:“也就是說蒙古現正在窩裡鬥,所以才撤了兵。”

王惟忠點頭道:“可以這麼認爲。所以我們決不能因爲蒙古撤軍就大意,他們一旦騰出手就會再次回兵的,我們應趁此機會趕緊加強各路戰事防備。”

繼先道:“大哥,四川事關朝廷全局,事務繁多,必須有足夠多的賢良之纔來協助,才能從容應對。”

張實也道:“繼先說的沒錯,餘大人早已分身乏術,其實大人只需總攬全局,具體事情交給屬下去做就行了,不過要多招賢才才行。”

餘玠連連點頭。

張實又道:“餘大人,這是卑職蒐集的重慶周邊賢達的簿子。”

餘玠接過來,翻開細看,不住點頭。忽然他的眼光停留在了兩個人名字上,然後問張實:“冉璞、冉璡是誰?爲何上面只有名字,卻無介紹?”

張實解釋道:“這二人我也不甚瞭解,只是耳聞,許多人都說他們身懷大才,但我實在找不到他們的事蹟,又怕錯過了他們,就暫時先把名字記在上面。”

這時,丁依卿正在一旁,聽二人談論冉璞、冉璡,忙對餘玠道:“餘大人,我知道這二人。”

餘玠喜道:“丁大俠知道?你快講講!”

丁依卿道:“是我疏忽了,早該將二位師兄引薦給大人,他們可都是奇才呀!”

餘玠驚道:“他們是你的師兄?”

丁依卿道:“沒錯,當年父親在世時,成都府衙來了個叫花子,日日坐在府衙門口,官差勸不走,別人給他錢他也不要,還自稱他有的是金山銀山,不稀罕這幾個破錢。”

呂星宇嘲笑道:“我看他就是一個神經病。”

丁依卿止住呂星宇:“四弟休得胡說,他就是我後來的師傅。”

衆人驚愕。

繼先道:“我知道了,這老先生定是懷才不遇或是憤世嫉俗,我在潭州時就遇到過一位和他差不多的。”

丁依卿對繼先會意一笑,“正是。後來父親覺得這人奇怪,就出來見他,問他到底要討什麼,他說要討蜀口三關,父親大驚。”

餘玠越聽越有精神,“好大口氣,後來呢?”

丁依卿道:“父親問他要三關做什麼,他說要保全川百姓。父親說蜀地百姓豐衣足食,安享太平,何須他來保,他說只怕太平日子很快就結束了。父親只當他是胡言亂語,就不再理會他。”

滿溪春追問道:“後來三哥是怎麼認他做師傅的呢?”

丁依卿又道:“我當時正是個十八九歲的小夥子,感覺這人挺有意思的,就每天跟他湊上去聊幾句,我問他爲什麼不走,他說討不到三關他就一直等下去。後來父親見他待在衙門口影響公務,就派人將他趕走,差役們攆不走他,就揹着父親用亂棍將他打傷擡出城外。我跟在後面,見他被兩個年輕人揹回城內醫治,我便每日偷偷來看他,還揹着爹給他帶吃的。”

楊豫輝道:“三哥竟然是俠骨柔腸啊!”

衆人齊笑。

丁依卿接着道:“後來才知道,他叫張天鬆,人稱巴陵真人,是忠州人,那兩個救他的人就是冉璞和冉璡。半個月後,他被我們三個感動了,便收我們三人爲徒,師父天文地理、兵法醫術無所不通,可惜我資質淺薄,什麼都沒學成,二位師兄專學兵法和醫術,成就頗深。後來師父跟我說金國滅後大宋必將遭殃,首當其衝的就是蜀地,一定要守好蜀口三關,防止蒙古入川。”

餘玠讚歎道:“果然是高人,眼光非凡。”

丁依卿道:“後來在我的勸說下,父親終於明白,於是連上六道奏摺給朝廷,讓朝廷調重兵防蜀,可惜朝廷沒有重視,不久蒙古兵就攻破成都了。我死裡逃生避難到灌江,師父他老人家也不知所蹤。後來聽說二位師兄隱居在播州深山中,幾次想出山爲國效力,但見前幾任制置使皆是庸才,便不肯將就,一直等待賢主。”

王惟忠道:“餘大人不正是難得的賢主嗎?”

衆人齊道:“是啊!”

丁依卿道:“現在是他們該出山的時候了,我敢斷言,若他們出山相助,蜀地戰事必能幡然一新。”

餘玠聽後,不勝歡喜。

繼先道:“就請丁大哥趕緊給他們寫信。”

餘玠止住道:“這樣的大才不能怠慢,要派人親自去請。”

丁依卿道:“這樣吧,就讓我去。”

繼先道:“我隨丁大哥一起去。”

餘玠道:“好,繼先代表我去最合適。”

徐朝忠道:“讓你二哥和六妹也跟着。”

於是商定了繼先、徐朝義、丁依卿和滿溪春同去播州。

第四十一章 蜀襄局變第三十五章 繁花劍經第六章 海島奇緣第二十四章 羣雄爭圖第三十一章 嘉陵水戰第三十八章 九華論經第四十八章 海國舊夢第三章 偷遊仙山第十五章 大鬧鄂州第四十三章 江上風清第三十九章 伏虎杖法第四十四章 魂斷襄陽第二十四章 羣雄爭圖第十二章 潭州過客第二十章 餘玠之死第三章 偷遊仙山第三十章 江中遇禍第二十二章 臨安探寶第二十八章 千里求援第二十三章 沈園賽詩第二章 蘆漁光陰第二十三章 沈園賽詩第三十三章 奇計破敵第四十四章 魂斷襄陽第十一章 蓮心出走第四十二章 隴西四刀第四十三章 江上風清第十章 暗船運私第十章 暗船運私第三十一章 嘉陵水戰第三十八章 九華論經第三十章 江中遇禍第二十二章 臨安探寶第二十三章 沈園賽詩第二十一章 蘇堤相逢第二十一章 蘇堤相逢第十五章 大鬧鄂州第十一章 蓮心出走第四十章 君山之會第四十三章 江上風清第四十五章 四路援襄第三十三章 奇計破敵第三十八章 九華論經第七章 三破蒙古第三十六章 海心進宮第四十七章 山河落日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四十二章 隴西四刀第四十章 君山之會第四十八章 海國舊夢第四十七章 山河落日第四十八章 海國舊夢第二十八章 千里求援第十七章 智取夔州第四十二章 隴西四刀第四十八章 海國舊夢第三十八章 九華論經第四章 淮東結義第二十八章 千里求援第十五章 大鬧鄂州第二十七章 風雨夜變第十五章 大鬧鄂州第四十九章 崖山海戰第十三章 君山尋隱第五章 方仁盜圖第三十章 江中遇禍第三十五章 繁花劍經第三十五章 繁花劍經第二章 蘆漁光陰第三十六章 海心進宮第二十九章 瀟湘討教第一章 江水滔滔第四十二章 隴西四刀第四十九章 崖山海戰第二十二章 臨安探寶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十九章 兵退兩川第二十三章 沈園賽詩第三十一章 嘉陵水戰第三十一章 嘉陵水戰第三十九章 伏虎杖法第四章 淮東結義第三十二章 城下折鞭第十七章 智取夔州第十三章 君山尋隱第四十三章 江上風清第八章 餘玠入川第三十六章 海心進宮第二十五章 桃花溪畔第四十四章 魂斷襄陽第四十章 君山之會第二十四章 羣雄爭圖第三章 偷遊仙山第十一章 蓮心出走第三十一章 嘉陵水戰第三十七章 焦山重逢第十八章 防蜀之策第四十六章 血染荊湖第二十五章 桃花溪畔第二十五章 桃花溪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