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堅持市場化方向,深化國企治理改革
國企改革既要堅持基本的經濟制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還要堅持市場化,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國有經濟充滿活力。我們走的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其最終的落腳點還在於市場經濟。
第一,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就國企改革本身而言,就是要政府管住自己的手,更多的讓市場去調節。但市場化絕不意味着私有化,在市場中沒有國企、民企之分,只有大小優劣之分,效率是唯一的標準,並不是說只有私有化纔是完全的市場化。加緊推進國企市場化改革。首先,國資委要轉變監管方式,輕行政審批,重製度規範,儘量減少干預。其次,國企高管人員的選拔要更加市場化,通過公開競聘上崗,能者居之,減少從體制內直接任命。應聘後要建立完整的績效考覈制度,激勵管理人員爲公司創造利益,保持國有資產增值。國企的普通員工也應該公開流動,內外調動,上下調整,實行績效工資。再次,國企內部還應該建立適合自己的內部治理結構,轉變國有企業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應對國際競爭。最後,國有企業市場化必須要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受歷史的影響,目前還存在着國企辦社會的現象,據相關統計,中央企業還承擔多個醫院、學校等社會機構,包袱過重。國企必須輕裝上陣,《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要服務於國家戰略目標,更多投向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重點
提供公共服務、發展重要前瞻性戰略性產業、保護生態環境、支持科技進步、保障國家安全。”同時也應給民營企業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我們一直在進行市場化改革,不斷完善市場化經濟,然而市場化經濟本質就是自由競爭,民企和國企可以並存,但是國企擁有“特權”確實“另類”,它在競爭性領域的存在只會破壞市場競爭。改革就應該是國企退出這類競爭性行業,或者取消國企的特權,營造良好的競爭氛圍。
第二,處理好政府與企業關係,減少政府幹預企業經營決策的行爲,讓國有企業真正成爲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的市場經濟主體。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大幅度減少涉及企業的行政審批事項。國資監管機構依法對企業的國有資產進行監管,不干預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減輕、取消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解決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等問題。
第三,規範經營決策。始終堅持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原則,理順出資人、決策人和經營管理人的關係,形成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各負其責、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建立長效激勵約束機制,強化國有企業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建立並完善以管資本爲主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系,按照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的要求,加快完善國有企業分類考覈和監管方式,提高監管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第四,健全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進一步提高國有企業科學決策和經營發展水平的關鍵。一是繼續深化股份
制公司制改革。推動具備條件的國有大型企業實現整體改制上市或主營業務上市,不具備整體上市條件的要加快股權多元化改革,有必要保持國家獨資經營的也要加快公司制改革。二是推進規範董事會建設,完善外部董事選聘、培訓、評價機制,嚴格董事履職責任,健全董事會運作機制,形成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各負其責、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機制。探索現代企業制度與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職工民主管理有效融合的途徑。三是繼續深化企業人事、用工、分配製度改革,建立更加科學的考覈分配和激勵約束機制。完善經營管理者激勵機制,深化企業內部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制度改革。四是建立長效激勵約束機制,強化國有企業經營投資責任追究,探索推進國有企業財務預算等重大信息公開。
第五,建立現代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國有企業作爲市場經濟的主體,必須按照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加快建立現代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一是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減少行政任命管理人員,合理增加市場化選聘比例,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建立健全有別於行政幹部的企業經營管理者選聘、考覈、獎懲和退出機制。二是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的薪酬機制。合理確定並嚴格規範國有企業管理人員薪酬水平、職務待遇、職務消費、業務消費。完善職工收入分配調控方式,逐步實現薪酬分配製度與市場接軌。三是加強內部監督約束機制。加強內部財務審計和紀檢監察。大力推進企業內部民主管理,最大限度地防止和糾正內部人控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