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二)

第956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二)

大部分改革急不得,得一點一點來。

然而偏偏這廢漕改海引發的諸多變動,慢不得。

朝廷每年給保黃河、保漕運的撥款,就有幾百萬兩白銀。這只是戶政府的財政撥款,事實上都清楚,大順戶政府撥的這點錢不是大頭,大頭還是地方的勞役徭役等。

如果缺了這幾百萬兩的撥款,缺了朝廷允許的徵發地方,運河是撐不了多久的。

不運漕糧了,朝廷不維護了,就算還能用,最多三年就會淤死。

洪澤湖存在的目的,本就是拉高水位用來沖刷泥沙的,現在爲了安徽上游別整天發洪水、爲了蘇北別整天被懸湖威脅而降低水位,可想而知。

即便之前那樣,實際上漕米船在很多地方也已經走不動了,需要用各種各樣的小工具——比如大型屎刷子、打蛋器類似的東西,在前面拖着攪動起來泥漿,後面吃水深的貨船漕米船趕緊跟進。

皇帝心裡清楚的很,廢漕改海,運河廢棄,如果影響了鹽的運輸,百姓吃鹽倒是還能吃上,但肯定不會是官鹽了。

這一年幾百萬的稅,放在大順這種財政收入這幾個子兒的朝廷,那可是斷臂一般。

既要改革,就得花錢。

戶政府對興海軍這種事,肯定沒興趣。

但治理淮河,戶政府肯定要出錢,這沒得爭。

皇帝手裡也有內帑,有南洋收益,有錫蘭壟斷專營之利,有官窯瓷器外銷。

但依舊還得從荷蘭那邊借款,就是因着真要動起來,錢根本不夠用。

既然能想到百萬漕工,自然不會不考慮十萬鹽工。

歷史上的那次鹽引改鹽票改革,就直接激發了淮安地區的數萬鹽工抗議,差點爆發起義。

他們不是煮鹽的,但鹽引制下,他們要把鹽打包、打捆、分裝,全是靠鹽政吃飯的。

怎麼評價這樣的差點起義?當然要誇獎和稱讚,斷了人的活路,卻又不給補償不給新的出路,自然要反抗——辦法靠朝廷去想,難道靠自己自覺?

對皇帝來說,他心裡很清楚一件事:礦工、碼頭工、腳伕工、漕工、鹽工……這羣人要乾點什麼大動靜,可比農民可怕多了。一來他們本身就有組織,二來他們就在商業重鎮,一旦出事,立刻天下震動。

安置他們,也得需要錢。

現在皇帝真心是屬於那種被一文錢難倒的天子。

只感覺天下之大、貴爲天子,卻處處缺錢。

漕工要錢。

鹽工要錢。

解散舊有的運河巡護要錢。

安排新的緝私路線要錢。

修淮河要錢,計劃安置在新淮河墾區的幾萬戶做基本盤的“府兵”要錢,現在風聲已起的嶺南腳伕運茶工起義要準備鎮壓錢。

兩淮災情要錢。

不久前成都府茂州地震救濟,還是要錢。

頂着巨大的壓力,海軍建設不能停,這是一本萬利的事,真要將來拿下印度,投的錢都能賺回來。

海貿內帑以及壟斷費、公司的海軍建設積累金,不能動,要確保用在該用的地方。

又一下子投了那麼多的錢在淮河,頓時捉襟見肘,數年之內不能有大動作。

錢嘛,無非開源節流。

但有些流,是沒法節的。

倒是一羣人建議放棄西域,說每年砸百萬兩搞移民,西域的糧食也運不出來,白花錢,有卵用?不如棄了西域。

皇帝不許。

有建議說,將在雪山的駐軍撤了,有事再去,沒事就沒必要駐那幾千兵了。一下子又能省不少錢。

皇帝依舊不許。

再剩下的……

二三十萬野戰部隊,現在確實不打仗,但這玩意兒能節嗎?

官員的工資,能節嗎?

兩淮甘肅等地的災情,能節嗎?

都不能節,軍費是大頭,但也不可能把好容易花錢編練出來的二十來萬野戰軍團裁撤掉。

倒是還有人建議,說興國公搞得軍銜退伍份田制、水手註冊制,不如把這些錢給節了吧?

讓那些退伍的士兵自謀生路就是,何必非要朝廷花錢?就算花,也該少花點,至少說不用給他們安排去鯨海或者哪的,再分份田和農具耕牛。

現在不是有些地方興起了棉紡作坊嗎?或者礦井也需要人。而這些拿過槍的新軍,都是有把子力氣的,又聽話,不如給他們都塞礦井裡挖礦、搬石頭去。這樣朝廷就能省一大筆錢。甚至可以運到南洋種植園嘛。

皇帝想了想,覺得自己家族的皇位還想多坐幾年,最好還是別作死。

最好還是安排去墾蒙、墾西域、墾鯨海、墾蝦夷,做農民,而且還是有地少稅的那種農民。

大順的基本盤是誰,誰能在江山社稷危機的時候挺身而出?

皇帝覺得,還是得靠那些納血稅的府兵、自耕農,可靠不住別人,那纔是朝廷最忠實的刀。

反正士紳是靠不住,明末的事兒大順可還記着呢。

商人……就更白扯了。

而那些礦工什麼的,明末的時候已經證明,他們可是“當時的大順”最堅實的一批戰友,但問題是如今是“現在的大順”。

將來誰能成“當年的大順”不知道,但肯定“現在的大順”到時候得是“當年的大明”。得自己自己的屁股坐在哪,否則就是九宮山。

如今循環已成,每年募兵與退伍平衡,反正每年也就二三萬人,就算省也省不下百萬兩,這些人的錢,該出錢讓他們墾殖爲資還是要出的。

是以還特別叮囑了太子。

但太子對此似乎並不是很以爲然,覺得這是冗兵之政的翻版,乃宋之舊弊。

如今皇帝和戶政府的日子,也真是過得緊巴巴。

這不能省,那不能節,真快要到扒拉手指頭過日子的時候了。

這種情況下,近侍說興國公帶着人押運着一些箱子回京的消息,當真如雪中送炭一般。

雖然,實際上這場“大雪”,包括修淮河、廢漕運、改鹽政、軍改撫卹善後等這些大雪,得有多半是劉鈺揚起來的,六成的干係是脫不了的。

現在的大順,整個兒一鐵器時代的“老千裡馬”,拉動着一套蒸汽時代“Soho Manufactory標準3馬力提水機”。

機器越來越像樣,核心動力卻還是老一套,哪能不缺錢呢?

但終究近侍說的“一排大馬車拉着箱子”的劉鈺,當真是如那天寒時候的送炭翁一般。

“速召!”

皇帝用了一個速字,近侍們只覺興國公皇恩極隆,卻不知這個“速”字,純純是看在錢的面子上。

等着劉鈺進來,皇帝連句諸如“愛卿一路勞頓”之類的客套話都沒說,而是直接問道:“可是覈算清楚了?”

雖然當皇帝的,作爲道德表率,不該對錢表現的如此猴急。但皇帝也真是顧不上了,到底賺了多少錢,早就心急火燎了。

“回陛下,都覈算清楚了。只是其中數目複雜,總賬自要陛下過目。臣此番來,並未攜帶銀兩,而是攜帶紙鈔票據。陛下若用金銀,可直接兌取。”

紙鈔的模子和樣式,皇帝都見過了。而且很多技術,是民間根本不可能有的,也非得朝廷出面,才能提供技術支持。

除了特殊的樹皮紙,種種皇家大內的染料、防僞印泥、皇家的官屬工匠的老匠人師傅,在松江府那邊印鈔之前,皇帝就御覽過樣本了。

這東西,因着中國缺金銀銅,經濟總量大,貨幣卻不足,宋朝就用過,蒙元到明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法定貨幣,也沒什麼稀奇的。

皇帝也知道,要是讓朝廷來管印錢,至少短時間內可能會引發恐慌。畢竟蒙元和大明的紙幣記憶,都不怎麼好,後期基本金圓券化了。

也就劉鈺在商人那裡的信譽還行,暫時先在松江府那邊印着,等着什麼時候都認可了,再提別的事。

原本有人就建議過,要廢兩改元,收鑄幣稅。歐洲、日本都自己鑄銀錢,金幣,大順這邊只鑄銅錢,這鑄幣稅簡直不值一提,摻不了多少東西。

現在則是直接一步到位,連廢兩改元都省了,直接來紙幣兌換券了。

皇帝遂笑道:“即便用金銀,許多東西在松江府也買得到。只要能花出去,管他是寶鈔還是交子呢?愛卿辦事,朕是放心的,這種事也非得你去督辦成型不可。”

“如今用錢的地方雖多,但花錢最多的地方還是江左兩淮,既都可用紙鈔,倒也正好。朕記得,這紙鈔最大的面額,便是百兩。卻聽聞你帶了一排馬車前來,怕是一車就能裝個百十萬兩吧?”

劉鈺心道做夢呢?那幾十輛大車要是全裝的是紙鈔,你以爲我是在南洋挖到波託西銀山了?

聽出來皇帝心急,劉鈺趕忙將皇帝分紅的賬目遞上。

皇帝儘可能保持自己的姿態,慢斯條理地打開賬目,掃了幾眼,心中大喜。

官窯瓷器那邊,拿着外國人的圖樣定製的高級瓷器,還有……還有皇帝禁教,卻允許一些特殊官窯燒“帶十字架圖案”的特殊壟斷外銷貨,一共毛利是140萬兩。皇帝怎麼分、什麼成本,劉鈺反正是不管。

錫蘭的肉桂、檳榔、寶石,賺了110萬兩。

錫蘭的畝稅,刨除掉當地截留的,還有3萬兩。

錫蘭的寶石,那邊還進獻了四枚大的寶石,一批數量不等的小寶石。

今年的西洋貿易公司第一次生意成功,要交壟斷費,壟斷費一共是120萬兩。朝廷保證會緝私、嚴查、不會允許私人走私到印度或者別的地方。

按照標準的17%分紅的,那就不提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項“特殊”的進項:

爲“感謝”陛下給丹麥亞洲公司加增高額關稅,按照丹麥公司商館裡搜出來的進貨單,今年原本計劃要進貨328萬4054件瓷器,現在肯定是泡湯了。

當然這些瓷器都是中低端瓷器,海商們的股東大會,按照瓷器種類分了分,一共給了皇帝16萬兩的好處費。關鍵是聽着數量挺嚇人,但很多都是些諸如茶杯啊、茶碗啊之類的小件,真正貴的大件、一件就賺十幾兩的那種不是很多。

瓷器之外,茶葉、黃銅、大黃、生絲等,這些丹麥公司原本的市場份額,分了三分之一給瑞典俄國,剩下的三分之二都被大順海商吃下了。

這些東西加在一起,又給了皇帝20萬兩的好處費。

皇帝心裡其實有點不太好意思,心想這他媽和當官收錢辦事好像沒啥區別啊?

但關鍵是36萬兩白銀實在太香了,再怎麼不好意思,可也不能跟錢不好意思。

又仔細看了看上面的說法,心道這倒還好,總不好叫史官“直筆”,只說是這些人“捐獻報效”才行。

其實皇帝爲了錢,還專門關注過一次瓷器生產,來了個“拍腦袋決策”,從那之後就再也不管了。

前幾年,法國王世子二婚,中國這邊當然也送了禮物,王世子這邊也專門定製了一批瓷器。

尤其定製了一些特別昂貴的如“釉彩燈籠”、“玉瓷笙”、“雪鑼”等一些特別稀奇古怪的訂製品。

錢,不是問題,那邊提供的圖樣也是爲了盡顯奢華特殊。

皇帝當時就關注了一下,覺得這玩意在大順的審美看來,不可能賣出去啊。但在歐洲那邊,居然這麼貴?還問了問一些去過歐洲的,說法國那邊的僭越、逾制之類的講究是什麼?

去過的說瓷器上沒聽說有啥講究,皇帝心想這些東西這麼貴,在國內根本賣不出去,何不多燒一些去歐洲賣?

他就指導了這麼一次,結果可想而知,弄得挺尷尬的——定製貨,要的就是稀缺裝逼用的,你弄成批量貨了,這怎麼裝?

整的挺尷尬的,還又送了法國王太子一批精緻的五彩瓶和新的“粉釉玫瑰族”瓷器,也算是個小小的外交風波。

從那之後皇帝至少在商業上,再也不亂拍腦袋了。

畢竟定製的錢是內帑墊付的,因爲法王太子的圖樣奇葩要求又高,成品率頗低,運過去後太貴,也沒賣幾件。

運回來吧,國內更沒人要,審美不合,誰家能掛個瓷燈籠?

直接在歐洲送禮吧,又像是打法國王太子的臉,最後只能砸了。

除了這種外,應該說,現在除了一些特殊的沿海地區外,全大順內陸地區唯一能公開見到十字架的地方,就是景德鎮。

因爲要燒製專門的出口瓷,什麼十字架,聖母、約翰、該畫就畫。

禁教是禁教,賺錢是賺錢。

當然是皇帝壟斷了這部分“十字架圖樣”相關的錢。朝廷禁教,可管不着皇帝的產業。

這幾年大順的瓷器賣的越發好,因爲日本好容易剛起步的伊萬里燒,被大順開關之後,不到十年時間,徹底廢了。

出口又被鎖定,本來可以走歐洲,現在歐洲去不了,又面臨江西瓷的打擊,大順的瓷器貿易倒真是蒸蒸日上。

故而在皇帝壟斷的高端瓷器外,中低端瓷器沒有了日本瓷的競爭,也是賣的很好,多賺了不少。

看完了這些賬目,皇帝內心已經是有些醉醺醺的了。

心說之前知道貿易賺錢,否則那些西洋人不可能冒着這麼大的風險不遠萬里前來。

之前愛卿只說,坐地收錢賺不到大錢,我內心卻多懷疑到底能賺多少。

當日他說那瑞典公司,第一年就賺了1.2個瑞典國庫收入的錢,我還不信。現在看來,此言不虛啊。怪不得那瑞典公司,之前都要燒賬本呢……

皇帝對瑞典人燒賬本的話,深信不疑,因爲皇帝太明白什麼叫燒賬本、什麼叫陰兵借糧、什麼叫水災毀賬了。

但他終究還是沒想到,歷史上瑞典人爲了毀賬本和船長私利,自己弄沉了哥德堡號,據說撈出來的貨,仍舊還有14%的利。

如今大順不只是坐商,行商,而是把這裡面最賺的“菜販子”的這筆錢也給賺到了,這一筆筆的數目當然是看着眼暈。

劉鈺估計皇帝看完賬本也會飄,趕忙潑了一瓢冷水。

“陛下,此番貿易,多有特殊。一來歐洲戰爭剛結束,二來歐洲已然兩三年沒有充足的香料了,三來之前又因鴉片案查封英葡等人商館。非是常態,待過幾年穩定了,可能獲利會短暫下滑。”

(本章完)

第496章 高規格的宴會第982章 決勝千里之外(五)第118章 軟實力恫嚇第102章 見人說人話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153章 鎖國第763章 荷蘭災難年(三)第882章 不得其時第603章 生產壟斷 市場壟斷第1481章 臨別告誡(七)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1197章 木牛流馬(四)第1187章 理藩學(上)第244章 拱火之書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第805章 從道不從君第372章 當假裝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習慣第1100章 工業革命(十三)第732章 窗戶和門的區別第177章 機遇期第713章 活路第1144章 最後的佈置(五)第440章 嘉靖年間的古董第576章 另一種空想(下)第705章 海戰(三)第1084章 破立之困(一)第1134章 只想當狗第1007章 皇權的超然第53章 選擇第1199章 木牛流馬(六)第1284章 死與復仇(五)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842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四)第701章 優勢在我第764章 荷蘭災難年(四)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下)第652章 你只是枚棋子(五)第1044章 新危機(下)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1444章 歪經已成(下)第335章 可利用的矛盾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389章 戰前就分贓第367章 平平無奇第704章 海戰(二)第768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上)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煩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576章 另一種空想(下)第1181章 盟友 中立 背叛第366章 模式選擇第1075章 惡龍殘影(十)第582章 八字不合(下)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360章 敵在本能寺第113章 小人哉第755章 表演戰(五)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846章 雙贏(上)第786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三)第1008章 這就叫鬥爭第167章 論跡第972章 割袍(下)第675章 科學院(上)第736章 機遇(上)第1342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二)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418章 諸君免送第358章 實封第126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一)第699章 身份的轉變第639章 製造英俄矛盾第656章 光榮復辟(上)第1073章 惡龍殘影(八)第1387章 凡爾賽和約(十四)第570章 上黨歸趙之舊事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1306章 死與復仇(二七)第154章 問蛋別問雞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552章 理想國第807章 閹黨(上)第805章 從道不從君第1002章 獻禮第617章 許願第611章 十八路諸侯準壞事第618章 十月的聖彼得堡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1003章 少不入川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1103章 工業革命(十六)第1296章 死與復仇(十七)第141章 封侯真吾意,海波順便平第1406章 遷徙路(九)第1438章 分歧(四)第1137章 “溫柔”的殖民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