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

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

外敵當前先考慮內鬥、開戰之前先考慮削弱部下、談判之前先考慮怎麼防止部下做大,然後還要打贏外戰,這就需要很高的技巧。

德川吉宗也就是個守成之主,並沒有這麼高超的技巧。此時他滿腦子想的都是劉鈺的勸告:敵在本能寺、非在天子師。

…………

“本能寺?這本能寺是怎麼回事?”

大順京城,皇帝看着劉鈺的奏章,詢問着對倭國有所瞭解的大臣。

旁邊還有一些大順核心層的人物,天佑殿與樞密院衆人都在,剛剛還在討論琉球的事。劉鈺的奏章送來,皇帝便直接於衆臣面前展開。

從過完年開始,對日開戰已有苗頭,琉球的事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皇帝這是準備打一仗在找理由了。

有資格參與的大臣自是要狂補一些倭國的情況,以便皇帝問及的時候可以有所問答。

有大臣想了一下,回道:“……大抵類於司馬昭弒君之前,賈充忽成了大魏忠臣,助天子曹髦誅司馬昭?”

“或者……始皇帝將統天下,而被王翦刺之?”

這兩個類似似乎也不太正確,只是思來想去也實在找不出更好的類比,關鍵是實在想不明白那是圖什麼,又大致地解釋了一下。

皇帝李淦抖了抖劉鈺的奏摺,笑道:“這便是不讀書,用典不是太恰當。德川吉宗所憂者,藩鎮也,可不是憂他的幕府重臣。”

奏摺上自然要附上劉鈺給德川吉宗的信,寫信的時候也沒有避開皇帝的耳目,以證清白。

下首的江辰主管樞密院用兵大略,聽完了劉鈺奏摺上的意思,心中服氣,讚道:“陛下,臣以爲鷹娑伯也不是不讀書,這兵法便讀的很好,深得其味。孫子曰: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

“他只憑五百人、一封信,便使得倭人大軍不能集結,不得不分成數隊,此勝過五萬大軍。”

這個評價,在場的其餘大臣不管是親近劉鈺還是反對劉鈺,都不得不承認確實如此。

戰術上可能他們不是太懂,但戰略上都讀過兵書,紙上談兵的本事還是有的,而紙上談兵又未必一定是貶義的。

李淦心中也認可江辰的說法,嘴上卻道:“你們當他只是有五百兵?卻忘了威海耗費數百萬國帑的戰艦。若無艦隊,倭人有何擔憂?”

當初支持造艦,李淦也算是力排衆議了。現在說出了,自是等羣臣的一番話。

果然,等到了。

“陛下高瞻遠矚,聖明遠見,非臣等所能及。誠如陛下所言,若無陛下當初一力支持興海軍,鷹娑伯便是再多數倍的士兵,又如何能將倭人土佐城搞成這般模樣?倭人又哪裡會如此擔憂?”

李淦嗯了一聲,拋下劉鈺的奏章,便如當日在東北苦寒之地那般,習慣性地把劉鈺的想法攬到了自己身上。

“卿等皆國之重臣,朕今日有些話方可說出。當日朕之所以力排衆議,興建海軍,所擔心的,便是怕有外敵做鷹娑伯於土佐所做之事。”

“海軍不興,而敵有大艦,則從廣東到天津,處處都可登陸。縱然陸軍善戰,可處處佈防便要如此時倭國一般,兵力不足,易被各個擊破。”

“若不處處佈防,集結大軍,糧草輜重,兵力集結,又豈有戰艦跑的快?今日方至廣東,明日敵軍卻至松江、後日至山東,如此如何能守?”

這幾乎就是當初劉鈺嚇唬李淦那番話的翻版,反正李淦知道,當初知道這件事的幾個內侍都“意外亡故”了,劉鈺又是絕對不可能對外宣揚這件事的。

如此說出,正顯得自己高瞻遠矚,聖明天子。

他倒也不只是爲了這點威望,而是今日海軍已有小成,劉鈺也保證了威海的海軍已成體系、足以自保,以及法國那邊的使者抵達,送來了劉鈺一直想要的造艦工程師。

造艦得花錢,而造艦的錢,又不是皇帝的那點內帑能夠的,簡直是九牛一毛——若按劉鈺所言,造能和西洋人的一級艦對抗的大艦,此時怎麼也得個十二三萬英鎊,摺合一下就是三四十萬兩白銀,再加上軍官水手補給訓練,皇帝內帑裡的這點錢,也就是補補牙縫罷了。

考慮到大利還在南洋,南洋是李淦內心天朝的邊界,日後還得造艦花錢,還得大臣們支持,不如就趁着現在提個醒。

“杜牧哀秦而言: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爲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土佐之事,衆卿當引以爲鑑。不興仁政,則天下不安,一旦有外力來襲,必成大亂。仁政、仁政,有士大夫之仁政、有百姓之仁政。”

“倭人之政,於武士豈不仁乎?前朝之政,於藩王士紳豈不仁乎?而於百姓……若仁於百姓,太祖皇帝何至起義兵而席捲天下?”

“昔年福建教案事,天主教衆固然其心可誅,然其於秋冬衣無衣、於饑饉食無食,百姓信教者遂多。固要禁教,也需當成教訓。”

“若無海軍,若西洋人領萬人而至福建等地少民貧之地,假意興仁、買賣公平,百姓豈不從之?”

“如今只看倭國笑話,朕實有兔死狐悲之嘆。”

“或以治標、或以治本,衆卿當細察。”

幾個大臣心中均是一驚,暗道陛下啊陛下,你怎麼又來這一套?當初與羅剎國外交的時候,便來過這一套了,先說要做嚇死人的大事,再說一個衆人能接受的事,叫大家二選其一,不得不接受那個看起來不怎麼嚇人的條件。

如今還不是一樣?

你要造艦,便直說就是,卻說什麼治標、治本?

治本,怎麼治本?

難不成真要如北派大儒顏習齋、李剛主之言,要搞均田、限田?以三十年爲期,五五地租永佃,三十年後將土地歸於佃戶?

顏習齋也好、李剛主也罷,仁義之心是有的,均田限田也該做,可這麼做那不是要天下大亂嗎?

誰有這本事,能主持這麼大的變革?天下二十餘省,人口兩萬萬有餘,就靠這點官僚?況且皇權不下縣,鄉村皆爲士紳所管,叫士紳主持此事來割士紳的肉?

能入天佑殿言事的重臣,或許未必一定有王佐之才,可也不是書呆子。

就算不考慮自己的利益,只是考慮可行性,也知道顏習齋、李剛主等人的地租贖買政策只能是空想。

土佐的事,發生在日本,可在大順的一些地方,口號一樣可用。無非就是一個是幕府大名五公五民,而大順是佃戶士紳四六分賬而已。

皇帝也不傻,既不可能治本,那便是說要治標唄。

治標怎麼治?

自然是造艦、造艦、造艦!

農民造反,殺就是。怕就怕有外力前來,聯合農民一起搞事,至於怎麼做,劉鈺已經在土佐做了個榜樣。

大順開國太難,在南方是妥協了的,如果荊襄之後還打着均田免糧的旗號,恐怕現在大順只能從滿清修的史書裡找了。

福建教案固然有宗教衝突的因素,其中宗族吃絕戶、絕戶以宗教爲組織對抗、富戶欺壓太狠、百姓無可依靠等等原因也不能不去考慮。

坐在這裡的都是千年的狐狸,有一個算一個,都清楚大順有病、先天不足,可誰也治不了。

皇帝的言外之意簡直算是直接糊在了衆人臉上:要麼你們把大順胎裡帶的病治好、要麼砸錢造艦不使外力和內憂合流。

治胎裡的病,又非大順獨有,可謂是秦漢隋唐宋元明都有。誰也治不了。

李淦看着重臣,話,點到即止,最好是等到別人主動說出他想做的事。

一片沉默中,李淦索性把話說開了。

“衆卿,這社稷若如人,則病有內有外。”

“自秦徵匈奴起,社稷大病,皆在北方。幸賴太宗皇帝遠矚高瞻,遺訓遼事;又賴將士用命,北和羅剎而平蒙降準,自秦以降兩千年北病平矣。”

“然舊病雖祛,新病又生。前朝徐光啓言,東虜不過疥癬之疾,真正大禍在於東南外海。原本以爲不過危言聳聽,如今看來,恐是先見之明。”

“北病去,南病生。北病者,藥石爲戰馬、火器;南病者,藥石當爲何物?”

衆臣紛紛道:“如陛下所言,北病者,藥石爲火器;南病者,藥石當爲戰艦海軍。”

李淦大笑道:“然也!昔日扁鵲與蔡桓公事,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爲功。”

“這一句【醫之好治不病以爲功】,諸卿當細思。昔日鷹娑伯力陳海軍之事,卿等是否也覺得,鷹娑伯‘好治不病以爲功’?”

“諸卿細思,若倭國今日有戰艦十艘,鷹娑伯就算膽大如斗,他敢去倭國嗎?那當初若是倭人有遠見之輩,興建海軍,見鷹娑伯不去,是否也以爲建海軍,乃‘治不病以爲功’?”

“如今天朝海軍初成,再無東南之禍,百年之後,朕亦恐有人以爲,朕不過是‘治不病以爲功’。我看也不用百年,便是如今朝中,也有人不免這麼想吧?”

(本章完)

第437章 唯手熟爾第1363章 國富論(六)第621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二)第1333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四)第624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1102章 工業革命(十五)第1480章 臨別告誡(六)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220章 雙簧保底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559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336章 無中生有第208章 記憶第775章 商人的期待第101章 畜牧稼穡皆學問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223章 裁撤與移民第334章 雞肋的軍港第365章 壟斷權的軍事義務第1300章 死與復仇(二一)第997章 量身定製第322章 五月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1456章 最終的鬧劇(三)第1311章 死與復仇(三二)第907章 南洋大開發(二)第685章 試試看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917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第431章 主戰者皆國賊也第1494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二)第1216章 輪臺之思(三)第1168章 備戰(七)第533章 荷蘭人也會以史爲鑑第12章 搏一搏,大不了破家跑路第585章 要忍讓第828章 海牙慘案(五)第1422章 事已畢(下)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191章 預想第504章 善勝敵者,勝於無形第802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上)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815章 大事成矣(二)第1461章 最後的鬧劇(八)第227章 超脫低級趣味?第1020章 心慈手軟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第829章 海牙慘案(六)第161章 全家死絕優先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510章 聖人之道,爲而不爭第482章 河豚之喻(下)第1197章 木牛流馬(四)第1120章 鄉約村社(一)第7章 紛至沓來的麻煩事第1351章 你們準備好了嗎?第1066章 惡龍殘影(一)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第570章 上黨歸趙之舊事第312章 偶然第336章 無中生有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698章 巴達維亞的決斷第917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第568章 英國是講法律的第1194章 木牛流馬(一)第109章 我們不冤,國子監諸生冤第1411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二)第809章 閹黨(下)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1326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上)第653章 你只是枚棋子(六)第680章 隱喻(上)第710章 點到即止第233章 壟斷權第1401章 遷徙路(四)第1483章 終章 九三年(一)第1363章 國富論(六)第7章 紛至沓來的麻煩事第1002章 獻禮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1400章 遷徙路(三)第1109章 上國心態(三)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1440章 分歧(六)第1157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二)第832章 中荷友誼(上)第111章 廷議菜市場第1363章 國富論(六)第846章 雙贏(上)第653章 你只是枚棋子(六)第207章 西域不過小事第1072章 惡龍殘影(七)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608章 無恥的小報第1113章 上國心態(七)第1309章 死與復仇(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