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不擔責任的表演

第361章 不擔責任的表演

想通此節,德川吉宗哀嘆一聲,將劉鈺的信件付之一炬,無論如何不能讓這封信流傳出去。

再想想這幾年剛剛好轉的財政、剛剛有了一些積蓄的府庫,暗歎一聲,心想劉鈺啊劉鈺,你真是煞費苦心,怕我將來沒錢賠款嗎?

縱然劉鈺在德川吉宗心中印象不佳,可配合這些年劉鈺的作爲,德川吉宗還是相信大順不是爲了土地人口的征服。

如果真的如此,早在幾年前享保大災的時候,劉鈺怎麼可能又是送甘薯又是教鑄幣改革穩定物價?

此時可以斷定一件事,至晚在劉鈺送來史世用和戰馬等違禁品之前,大順已經起了攻日之心。

如果是爲了征服,趁着享保大災的時候進攻不正好嗎?

如果是爲了征服,何必要幫忙出臺各種政策穩定幕府的統治,甚至讓幕府有了餘錢,足夠打一仗的?

要知道,就在不久前,幕府可是窮的連參覲交代制都暫停了。

越想越覺得可信,德川吉宗的心情雖然仍舊陰霾籠罩,可也總算不至如此絕望了。

如果只是要錢、開關、朝貢、冊封,有何不可?

當然,打還是要打的,直接投了,威望驟降,那些外樣大名不但有了大義名分,而且力量也沒受損。

再一想劉鈺和大岡忠相談判後,沒有逗留等消息,直接開溜,德川吉宗甚至涌出一種莫名其妙的“心意相通”之感。這不就是怕他直接投了嗎?

在確定了這一戰要量幕府之財貨、結天朝之歡心,借刀殺人而安內的大略後,德川吉宗再度將身邊近臣重臣召集過來。

“劉鈺已走,唐國開戰之事,已不可避免。荷蘭人恐真爲劉鈺所言,不肯因小而失大,定不助本國。”

“薩摩藩事,雖其自主,然既爲內藩,幕府豈有不周護之理?劉鈺小兒的信上,要我交出島津氏謝罪。我爲徵夷大將軍,斷不可答應!”

上來先起了一個高調,讓衆人以爲劉鈺的信上真的寫的是交出島津氏這樣的內容。

高調一起,幕府將軍的形象頓時高大起來,重臣近臣亦是高呼,衆志成城、同仇敵愾,然而精神的力量不是無窮的,這些人也清楚現在和大順開戰,毫無勝算。

大順有劉鈺,不是不會玩船的蒙元,指望神風,這一次怕是指望不上了。

“待明日,我便召集衆旗本,親領前往西海道,與唐人一決雌雄!”

表演般話音剛落,本多忠良、大岡忠相等人立刻齊勸萬萬不可。

德川吉宗等的就是這句話,大岡忠相出言道:“殿下,土佐之事,不可不鑑。劉鈺既能說到,便能做到。若殿下親領大軍,與唐人合戰與西海道,一旦劉鈺領兵登陸別處,又將如何?”

“他以五百兵,便可攻下土佐。若其領三五千人,殿下大軍在西海道,他卻以水軍隔絕水路,屆時內地無兵,他豈不隨意縱橫?”

“農民皆苦,以‘仁政’而誘之,恐必大亂。殿下萬萬不可領軍與唐人合戰!”

這是老成謀國之言,但這句話德川吉宗是不能說的,他得做出一副不屈的姿態。

將來真要是壞了事,亦可推罪於他人,說是有奸臣不讓他決戰。

他本就定下了借刀殺人的想法,不過是等臣下規勸,此時話既有了,便做出一副憂愁狀,無奈咬牙恨道:“劉鈺、劉鈺,果然奸詐!水軍不能勝,荷蘭人又不出兵,這將如何是好?”

本多忠良無奈道:“爲今之計,只有如劉鈺信上所言了。叫各處固守國城,集天下武士,分爲多隊。”

“劉鈺攻城,最多十五日。可將各隊分開駐守,間隔七八日路程。若劉鈺攻,則城中堅守,大軍前去解圍。”

“各軍相距七八日,若劉鈺攻,則兩軍相合而援。待劉鈺撤,再分開。唯有如此,方可守得住。”

這戰略,本就是劉鈺出的,如今卻只能按照劉鈺的步驟來,在場的所有人都覺得有些屈辱,卻又無可奈何。

真有些當日教你怎麼種地瓜、教你如何改鑄貨幣,今日再教你怎麼打仗的意思。

可若不這麼做,按照土佐的攻城的速度,一國一城的政策之下,哪裡守得住?

大岡忠相又補充道:“可將土佐之事,整理成冊,迅速發給各藩,叫其小心。徵發農民,加固本城,操訓武士,以待唐人來攻。”

德川吉宗道:“可是西海道又該怎麼辦?唐人大軍來攻,必攻西海道。且唐人商賈久在長崎,知其底細。況且唐人善戰,又有劉鈺的海軍助陣,登陸萬人,如何守衛?”

這也確實無解。

如果沒有劉鈺在土佐搞出的事,最多也就是在江戶多留一些人,剩下的怎麼也能湊個七八萬大軍,集結於九州島。

就算大順軍強橫,和渡海遠攻,按其所想,也就二三萬。

以七八萬對二三萬,總還有些勝算。

可現在被劉鈺在土佐這麼一搞,在九州島上能集結多少部隊?真要是全軍集結準備決戰,海軍把海峽一封,幾千人就能搞得處處開花。

不管是本多忠良還是大岡忠相,其實內心都認爲,西海道根本守不住了。可又不能直接放棄。

就劉鈺在土佐搞得那些事,若是直接放棄,西南諸藩就得先反了:何不跟着王師去討幕府?只要大順答應保留西南諸藩的領地,這些藩主完全可以帶路來攻,做明末時候的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孔有德,豈不美哉?

就算不做,可難不成還能玩堅壁清野?大順的國土那麼大,郡縣制收稅都能收明白,在這種分封制的地方收稅,那不是易如反掌?分封制是行政管理能力不足的一種體現,能玩郡縣的去分封制的地方收稅容易、反之卻難。

這又不是南洋,又沒有水土不服、疾病多生的情況。一旦放棄,明年稻米收穫的時候,大順連軍糧都省了運了。

可打又打不過啊。

大岡忠相只好直言道:“殿下,我以爲此戰恐無勝算。不若召集西南諸藩之兵嚴守,若能勝,固然好。若不能勝,不若死守別處,拖下去。”

“拖到請和,昔年勾踐有恥,二十年復仇,本邦可效之。”

“唐人所仗者,水軍也。請和之後,臥薪嚐膽,暗請荷蘭人爲助,編練南蠻戰艦。想來三年即可成軍。”

“將來再打回去便是,只要全滅唐人海軍,劉鈺所用之策,我等皆可百倍還回。他能四處登陸襲擾,將來我們也可以。”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若非劉鈺,我們豈知外面的世界變化如此之大?火器如此犀利?戰艦如此強橫?幸於唐國也只是編練不久,我們還可奮起直追。”

大岡忠相親眼見過劉鈺的戰艦,明白那是此時不能對抗的。

但考慮到之前的唐人風說書所記錄的內容,大順的海軍應該也就是這幾年新建起來的。

一艘船到底需要多少錢,他不清楚。一名合格的軍官需要多久才能培養出來,他也不清楚。 шωш •Tтkan •C〇

但他覺得,大順既然可以在數年之內攢出一支海軍,只要幕府勵精圖治臥薪嚐膽,三五年之內也足以搞出一支海軍。

至少,他是這麼想的。

而且還可以從荷蘭人那裡購買,只要還有金銀,怎麼可能會有買不到的軍艦?到時候可以聘請一些荷蘭人,傳授海戰之法。

日本自古也會造船,島上木頭也有不少,想必造幾艘南蠻戰艦,當無問題。

無非是船而已。

其實他還有些話,只是這時候真的不好說出口。

在大岡忠相看來,根本打不過,那還打什麼?打仗還要花錢,不如把這些錢省下來,直接投了,留着原本用來打仗的錢,或是購買軍艦、或是購買大炮、或是購買火器。

這纔是正途。

就算是恢復了鷹狩令又怎麼樣?唐人既然敢把善於騎射的人派來做細作,教授騎射之法,足見騎射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別人或許不清楚,但那兩個土佐來的家臣武士卻是仔細形容過土佐之戰的情況。不考慮那些農夫的一揆,劉鈺手底下的火器部隊,也是無法擊敗的。

新式的大炮讓可以憑此堅守的山城,變得輕易可破;插着刺刀的鐵炮手,更是在野戰中無法戰勝的。

要麼就孤擲一注,賭劉鈺只是嚇唬人,將兵力全都集結到九州島,合戰一番,勝便勝、敗便敗。

要麼乾脆就不打,學學越王勾踐,把省下來的錢作爲日後復仇的資本,購買火器戰艦。

現在說打,卻又分兵防守,各個擊破;說不打,卻又集結兵力,非要在九州島試一試。

這完全就是瞻前顧後的辦法,正中唐人的陷阱。

戰略上應該不打,省錢裝孫子臥薪嚐膽;可政治上,又不能不打,若是一仗不打就選擇答應唐人的條件,幕府的威嚴必然掃地。

哪怕明白知道這一戰必敗,去往九州島的軍隊必亡,可終究這一戰還是要打的。

不是打給大順看的,大順知道幕府不能打。

是打給那些外樣大名看的,不是幕府不打,實在是盡力了卻打不過,再答應大順的條件,也就順理成章了。

既要考慮政治,大岡忠相知道自己的想法是沒法說的。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德川吉宗此時想的卻是:若由西南諸藩和大順接觸,暗地走私,編練新軍,則恐幕府的統治不能穩固。談判時候,一定要與劉鈺接觸,力求大順不能和西南諸藩直接貿易,爲此可以答應更多的條件。

(本章完)

第1032章 推廣蒸汽機第657章 光榮復辟(中)第470章 試錯第112章 絕纓第580章 同樣的荷蘭人,不同的態度第702章 備戰第783章 作死第969章 舊怨第642章 逃避第633章 斡旋家第1001章 缺陷第803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中)第1508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六)第1365章 裡病外治(一)第904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五)第450章 放低姿態,麻痹對手第1223章 開戰(二)第675章 科學院(上)第686章 距離“仁政”差一年第338章 下心毒第538章 感謝荷蘭人第624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142章 曙光第1084章 破立之困(一)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1227章 開戰(六)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717章 臀與腦第496章 高規格的宴會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1469章 最後的鬧劇(十六)第1250章 鑽石灣屠殺(六)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261章 明帝國遺產繼承者第108章 斷章取義第27章 臨行第1470章 最後的鬧劇(十七)第464章 立碑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1295章 死與復仇(十六)第62章 越往事千年第973章 名與實第1174章 備戰(十三)第1249章 鑽石灣屠殺(五)第609章 最後的集權嘗試第258章 陸軍換海軍第692章 從零到一的貶值第98章 十六年後方爲人第342章 摸不到的理想國是最美的第125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一)第906章 南洋大開發(一)第1237章 三戰定印度(四)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第657章 光榮復辟(中)第156章 新思維第686章 距離“仁政”差一年第1369章 裡病外治(五)第899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十)第521章 離開體系只是普通人第904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五)第30章 立信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608章 無恥的小報第1303章 死與復仇(二四)第275章 明知故問第255章 兩制第1179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下)第1100章 工業革命(十三)第310章 先裝嫩後裝孫子第611章 十八路諸侯準壞事第598章 奇葩的時代第221章 先知第811章 改革決心的對比第1200章 木牛流馬(七)第280章 隱忍勝於現在就反抗第534章 此時此刻不新鮮第923章 無妄之災第593章 資本的去向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844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六)第625章 手段第93章 破題第1491章 終章 九三年(九)第887章 看懂了史書的傳教士第757章 表演戰(七)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1511章 終章 九三年(廿九)第1258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四)第487章 開眼第1357章 英國的總崩潰(六)第1482章 臨別告誡(八)第923章 無妄之災第1126章 自身定位(中)第222章 爛傷疤不可揭第834章 同病相憐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588章 另一條腿第578章 信了個寂寞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