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琉球啊琉球

第317章 琉球啊琉球

劉鈺行事本來怪異,譚甄也早有耳聞。

細細一想劉鈺的話,果然大有道理,計議深長。若是“天”真的有心廢運河、改海運,這等奏疏必定會得皇帝賞識。

再一想,譚甄覺得好像明白了劉鈺的意思。

顯然,劉鈺是支持海運的,但或許是因爲怕被人攻訐“出於私利”等緣故,故而不能提?

亦或許,劉鈺在海運一事上說話的分量太重,天時未至,尚不可打草驚蛇?

故而由自己提出爲妥,早做準備,以便將來。

“鷹娑伯所想即是,若是貿然改動,確實難以得海運三利之全。只是此事最好還是由河道總督來提,鷹娑伯讓我上疏,這似乎是要把我架在火上烤。”

劉鈺笑道:“譚大人,這話可就不對了。你如今難不成就沒在火上?”

譚甄一怔,隨後一笑,心道也是,自己已經在朝堂上說過海運的事了,自己已經站隊了。

可轉念再一想,不由反問道:“鷹娑伯就算在朝堂上沒說話,可誰都知道鷹娑伯是海運派的。就算明哲保身,卻也晚了吧?”

“哈哈哈,譚大人,我可還沒學會明哲保身呢。只是我還沒想好怎麼說而已。待到想明白怎麼說的時候,自然會說。”

譚甄終於明白了,心道這可不是沒想明白怎麼說,分明是早想明白了怎麼說,只是時機不對。

既是如此,反正都是爲了天下社稷蒼生,這奏疏也沒什麼壞處,不妨自己上了就是。

該試探出來的,已經都試探出來了,譚甄估計自己再多問什麼,劉鈺也不會說了。

也不等劉鈺送客,自己主動告辭,心中始終琢磨着這“天時”到底竟是什麼時候?

天時難測,譚甄難以忖度,去還是順從了劉鈺的想法,回去將這件事寫成了奏摺。

幾日後的朝會中,提起此事,皇帝果然態度曖昧地褒獎了一番,卻沒說海運的事,只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江蘇節度使的想法有些道理。

但在海運一事上,也就到此爲止了。

敦促了工政府,叫其組織了一批人,按照江蘇節度使奏疏上的意思,徹底考察一下黃淮下游的水文。

海運派覺得似乎還有希望,這件事還沒完全斷絕。

運河派也覺得皇帝算是給海運派個面子,到此爲止。

雙方也都按照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去想,只能說天時真的難測。

一直到劉鈺返回威海前,年末大朝會幾乎一直都是在忙着吵架,他也是學會了在朝堂上休息養神。

可以說,今年的大朝會上,正事一件都沒辦成,全都是和稀泥的再議,以及皇帝模棱兩可的態度。

鑄幣廢兩,再議;海運廢漕,再議;試發交子,再議;攤丁入畝,再議;永佃試行於省,再議;士紳納糧,再議……

可能與劉鈺唯一有點關聯的事,就是文登州州牧白雲航,治理有功,行取入京做戶政府郎中。

大朝會週期結束,劉鈺即將返回威海之前,皇帝再度將劉鈺等那些知道對日開戰事的人召集入宮。

李淦看着這幾個自己認爲的能臣,嘴裡說着對日開戰的事,心中也是無比激動。

之前所做的諸多事,數千年史書中做的比他好的比比皆是。

不管是蒙古高原還是西域,前有強漢、後有盛唐。

而現在要做的這件事,翻遍了史書,可能也就蒙古人嘗試着做過。不止於日本,還有南洋爪哇,蒙古人都嘗試過,只不過都失敗了。

若是自己能夠做成這件事,李淦覺得自己亦算是歷代皇帝中的佼佼者,至少前無古人。

至於蒙古,李淦覺得到時候自己也可以稍微碰碰瓷。譬如蒙古和羅剎打過仗,自己也打過;蒙古和波蘭人打過仗,自己也抓過波蘭人的戰俘,如今還在軍中操練槍騎兵……

若能服日本、佔南洋,自己自比漢武唐宗的時候,再也不用那麼心虛,總覺得說出去會被人嘲笑。

當然,不止於此。

若能服日本、下南洋,則海上也再無威脅,更是可以趁着自己還有幾年活頭,將朝廷的一大症結漕運運河解決掉。

一旦日本、南洋給自己帶來了足夠的內帑收入,威望正高,甚至可能在死前,將前朝的一條鞭法的慣性繼續執行下去,直到完成文登州的種種試點改革推行全國。

屆時,自己青史留名,又能留給後世子孫一個穩固的江山,便是後世子孫無能,也能給大順奪續幾輩子。

之前他只是在模仿漢唐,學着之前他所認爲的明君——當然不是宋仁宗這樣的的明君——而現在,終於要到了比那些明君更進一步的時候,心中如何能不激動?

前兩次徵羅剎、平西域,他御駕親征,兩次戰勝給他帶來了極大的威望,順利地推行了軍改。

而這一次,若能再勝,就可以裹挾其威,完成內部的一些他認爲能多續幾年的變革。

一衆能臣中,最年輕的劉鈺掩蓋了其餘人身上的許多光芒,皇帝卻並不擔心。

他覺得劉鈺是個忠臣,雖然是那種社稷爲重君而次之的忠臣,但他很自信自己走的每一條路,都是有利於社稷的,所以劉鈺會一直同路下去。

況且兩戰之後,劉鈺的兵權就可以收走了。

若將來複安南、伐緬甸,國勢之下、海軍既成,也用不到此人,正可用此人於內部變革之上。

此時正說到劉鈺今年要做的事,便問道:“鷹娑伯以爲,五月份去往琉球,可有什麼問題嗎?”

“朕是這般想着,既然今年至少羅剎、瑞典、法蘭西的使節會到,正好叫他們知曉一下何謂天朝。”

“天朝、天朝,有威、有恩。天朝之內的天下,也正好叫西洋人知道何處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五月份去琉球,七八月若能返回,正值西洋諸國使節團其至。琉球王不能前來,卻可命其世子前來朝中謝罪,令西洋人觀之。”

“九十月份,正值風向好,可伐倭人。速戰速決,正好明年元旦時候西洋諸國船隻返回,也好傳回消息。自此之後,天朝藩屬,西洋諸國不得私自打交道,必由天朝。”

這裡面還涉及到一個戰略威懾,若是徵日成功,在羅剎高級別使節團前來的談判中,必可在西北拿下更大的利益。

皇帝是盼着打完日本之後,勘界條約簽了後,歐洲就出大事。

比如劉鈺整天提及的奧地利王薨了,法蘭西與荷蘭開戰,便可一鼓作氣下南洋,擠走荷蘭。

這樣好處都佔了,還能立刻緩和與羅剎的關係,從而使得北方邊疆徹底穩固。

只是這裡面的計劃,知道的人就更少了,這時候也不好細說。

之前已經說過了琉球的事,和周天子問楚國不貢苞茅差不多,找個理由便是。

國子監有琉球的留學生,京城太醫院裡也有琉球在這邊學習醫學的學生,有些事天朝不提,琉球自己也不提。可要是天朝提了,隨便找個琉球的留學生問問,薩摩蕃是不是欺負你們了?

這事本來就是個皇帝的新衣,很多人都知道,但都裝聾。只要皇帝假裝從一些人那裡聽到了、主動去問,朝臣自然明白這是什麼意思,自會有人揣摩上意上疏怒斥倭國無禮。

到時候師出有名,連那句“我蠻夷爾”都省了,免得倭國再上表“無罪”。

劉鈺盤算了一下,五月確實是個好時候,除了可能去琉球的路上會有颱風之外。

一來到了五月,正值夏收,今年是豐年還是災年,心裡也就有數了;二來九十月份用兵,遼東的秋糧直接可以徵調,海運到日本也很方便,再從朝鮮那要一批。

至於皇帝設想的對西洋諸國的秀肌肉,劉鈺覺得也沒什麼問題。

威海的那幾艘巡航艦,在亞洲秀秀肌肉足夠了,英荷法可能都會覺得這海軍不值一提,但大順又不去歐洲、他們船再多主力艦也來不了亞洲,足夠歐洲人接受東亞是朝貢體系的目的了。

“陛下,臣以爲五月正值其時。只是若臣爲正使,副使……副使最好還是選個既知典籍、卻又不是皓首窮經只知文采的。”

“斥固然要斥,但琉球國亦無罪,需得把握好度。”

“天朝既有恩,也有威。”

“本朝太祖時,永昌二年,僞明遣使往琉球。歷來規矩,若使者至,必吃拿卡要,勒索求賄,琉球國質押當宮古、八重山,問薩摩蕃借銀九千兩,以供僞明使者之賄賂。此事教訓,日後冊封朝貢藩屬,需得整治,以免離心。”

“更往前時,前明萬曆三十七年,倭人入寇琉球,琉球使者求諸天朝,天朝不聞不問,自此之後,琉球亦知天朝管不到琉球更管不到倭國,倭人欺壓,琉球人也只能忍氣吞聲。”

“是以,天朝必要有一支海軍,日後更不可廢弛。否則,天朝顏面盡失不談,藩屬無力自保時天朝無力相助,也只能明貢而陰違。”

“是以王土之大,普天至於何處爲界,陸上看槍炮、海上看軍艦。”

“此番臣爲正使往琉球,只求三件事。副使要清廉幹吏,使船必要用軍艦。倭人薩摩蕃在琉球常駐使節監視,請陛下授臣臨機決斷之權。”

(本章完)

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1195章 木牛流馬(二)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210章 航海條例第1068章 惡龍殘影(三)第351章 舊相識第274章 孃家舅舅第40章 野心第1140章 最後的佈置(一)第483章 時代侷限內的強者第1312章 死與復仇(三三)第870章 “不正當”競爭(二)第924章 開眼看世界第412章 自我意識(上)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1000章 扶植第463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下)第353章 傳教千年第1188章 理藩學(中)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1511章 終章 九三年(廿九)第196章 呆若木雞第1156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一)第1126章 自身定位(中)第713章 活路第694章 做給百姓看第1342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二)第431章 主戰者皆國賊也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第263章 中法京城密約第679章 北方的最後一件事第703章 海戰(一)第937章 老走私販子的見識第280章 隱忍勝於現在就反抗第811章 改革決心的對比第1217章 輪臺之思(四)第231章 關稅問題第1352章 英國的總崩潰(一)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第13章 母多憐幼子第911章 南洋大開發(六)第541章 人性第1049章 坐莊(上)第1021章 事物的兩面性(上)第1481章 臨別告誡(七)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484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632章 貴圈真亂第750章 臥榻之側(下)第1473章 最後的鬧劇(二十)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第464章 立碑第230章 科技攻關小組第1403章 遷徙路(六)第1385章 凡爾賽和約(十二)第606章 懷念過去(下)第104章 浩然正氣第862章 好事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1408章 土豆和向心力(上)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918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二)第1168章 備戰(七)第253章 再快一些第653章 你只是枚棋子(六)第789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六)第1065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九)第81章 麻桿打狼兩頭怕第1083章 經驗豐富第1515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三)第493章 盜火 護火第101章 畜牧稼穡皆學問第197章 活路第1234章 三戰定印度(一)第738章 白手起家第639章 製造英俄矛盾第291章 外交部的格調過低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831章 海牙慘案(八)第1431章 鴆酒 解藥(上)第1450章 “帝”(二)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1401章 遷徙路(四)第13章 母多憐幼子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1485章 終章 九三年(三)第635章 集齊七美德的劉鈺第900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一)第1009章 親不親第408章 出租奴婢第470章 試錯第668章 分贓大會(五)第707章 海戰(五)第515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上)第936章 綁定(下)第1439章 分歧(五)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675章 科學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