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結善緣

ωwш●ttкan●℃O 第316章 結善緣

田貞儀心想,我早就想通啦。只是我想的,和父親想讓我想的,卻又不是一回事。

看着父親欣慰的神情,心道有時候撒謊真的是一件很有意義的舉動,可以讓別人高興,也能讓別人欣慰,何必非要說真話呢?

“也不知現在三哥哥在做什麼呢?是不是……是不是也在想着婚期的事?”

別過了父親,田貞儀心裡默默思念着,猜想劉鈺這時候在幹什麼。

事實上,此時劉鈺並沒有想着婚事。

倒不是不想,而是江蘇節度使對劉鈺的“背叛”深感不滿,跑到劉鈺的住處來討說法。

這事已經在朝堂上討論過了,私下裡再交流交流也沒什麼,譚甄坐在劉鈺旁邊,手指點着茶杯,語氣有些埋怨。

“都說鷹娑伯公忠體國,銳意無雙。想不到短短數年,鷹娑伯也學會‘做官’了?”

劉鈺自知理虧,陪笑道:“譚大人這話,好似譚大人不會做官一般。便是嶽武穆、海剛峰,那都是一等一會做官的人。譚大人今日來找我,無非就是因爲海運的事嘛。”

譚甄哼了一聲道:“原來鷹娑伯也知道。海運一事,說話最有分量的便是鷹娑伯了。今日無言,明日無言,海運之事何時能成?”

劉鈺賠了個不是,戲謔道:“譚大人,朝堂上說誅心之言,譚大人也躲不過去。一則你譚大人是江蘇節度使,漕米海運,江蘇得利最多,按朝堂上的說法,這是不是出於私利?”

譚甄知是戲謔話,也笑道:“天朝自秦而後,便無封建。我是江蘇節度使,卻不是封於江蘇。便是改海,又豈是數年之內能成的?我這節度使今日在江蘇,誰知明日去哪裡?誅心之言,卻誅不到我身上。我明白了,鷹娑伯的意思是說,今日齊國公被攻訐誅心,鷹娑伯是怕站出來也遭這等誅心言?”

“畢竟,這官職變來變去,這財富股份卻是亙古不變。可鷹娑伯心裡也清楚,此事於國大利,豈能因這幾句誅心之謬,就棄了此事?”

按照譚甄的想法,自己打頭陣,把話引出來。劉鈺補一下做主力,直接就能把支持海運的人都勾出來站隊。

結果呢,劉鈺屁都不放一個。

只看着齊國公站出來,被諫議大夫們狂噴之後,劉鈺居然談起了什麼“義利之辯”,那還有好?

談義辯經,就劉鈺那兩把刷子,與朝中大臣相比,自是與龍王爺比寶,叫人噴的媽都不認得了。

許多準備站海運的,一看劉鈺都不出頭,就知道今天這仗沒法打,直接偃旗息鼓,聲也不發。

譚甄被人攻訐了一番,心裡倒也不是怨氣。都做到節度使了,又不是海剛峰那種人,怎麼可能因爲這點怨氣就跑來和劉鈺要個說法?

只是藉着這個事,來探探口風,到底是個什麼意思?

譚甄也不是那種只會鑽營的,在西南改土歸流中是做出了成績的。海運的事,他更多是出於對江山社稷的考慮,所謂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也。

想着劉鈺畢竟是勳貴,在京城消息靈通,譚甄想問問是不是皇帝有什麼指示?亦或是有什麼態度?

江蘇節度使一般都做不長,尤其是松江開放之後,江蘇已然是天下財稅之重。基本上幾年就要換人,甚至有時候一年就可能輪換,時間一久皇帝就怕貪腐,而江蘇這等地方富庶無比,官員很難經得起誘惑。

那日雖聽治水的官員說了許多,也看出來了黃淮的危機,但他也是實在不想多說。

大順之前是大明,大明在哪起的家,誰都知道。

非要說黃淮將來可能會出事,聽起來就頗爲不吉利。

如醍醐灌頂還好,就怕不是醍醐灌頂,而是真出事的時候,卻把怨氣都撒到提出問題的人身上。

可譚甄終究還有點良心,還想着做幾件真正有利社稷的事,偏偏這事上說話分量最重的劉鈺裝死。

他想知道劉鈺裝死的緣故。

要真是有什麼內情,自己也就開開眼;若只是劉鈺不想惹火燒身,那自己可能還要拼一拼,大不了忠言逆耳,用朱明在黃淮起家的事作爲例子,最後爭取一下。

劉鈺心想有些事,沒法和你說,也講不明白。

反正有一條,皇帝在看不到海軍勢力足以將海上的威脅止在馬六甲之外前,絕無改海的可能。

但這事涉及到大順的大戰略,江蘇節度使級別還是不夠。今日譚甄來找,劉鈺也敬他,給足了面子。

可顯然,譚甄想要的不只是面子,也不是專程來和劉鈺吵架的。

“譚大人,古人云:天時、地利、人和。此三者,成敗之關鍵。你於西南改土歸流,應知人和之利。”

“既說人和,百萬漕工衣食所繫,對應的是什麼?”

譚甄早就考慮到這個問題,回道:“對應的便是黃淮百姓。難不成運河黃淮,只有百萬漕工?”

“糧役、水災、纖役……哪一個不是懸在百姓頭上的苦難?要說人和,我看人和在海運。”

“至於地利,若不考慮運河,黃淮雖不說能治理成黃河清,可若有大澇,無運河漕運之先,治水救災也必勝過此時。”

劉鈺笑道:“然也。既有人和,又有地利。我是支持海運的。”

這一句話,讓譚甄微微有些暈。

天時地利人和,只說了人和與地利,還剩下個天時沒說。

天有不同的含義。

此時劉鈺說的天,是皇帝?還是老天爺?

“鷹娑伯,可知何謂天時?”

劉鈺伸出手指,裝模作樣地算了一會,笑道:“倒是忘了告訴譚大人,我雖學過天文曆法,卻不會占卜。何時天時,我卻算不出。可有一樣,若天時、地利、人和齊備,海運必成。”

“只是,屆時譚大人上不上奏摺,也無甚意義。況且到時候只怕譚大人未必還節度江蘇。譚大人之功,我看並不在請行海運。”

劉鈺不說人話,譚甄卻也是官場的老油子,都混成節度使了,自是聽懂了劉鈺的意思。

海運必成,可運河的事其實是兩件事。一件是海運,另一個是廢漕。這兩個看似是一件事,卻又不是。

既然劉鈺提醒他說功不再請行海運,難不成功勞在廢漕上?

譚甄嘿了一聲,無奈道:“若行海運,百萬漕工最少的,便是江蘇。廢漕運事,無論是漕工安置、亦或是治理黃淮,這可都非是我所能提及的。其上且有平章事,我無非一節度使而已。”

劉鈺笑道:“譚大人,這麼說吧。若此時天時地利人和齊備,朝廷改海運容易,朝廷隨時就能組織起運送漕米的船,不過幾百萬石而已,輕而易舉。”

“廢漕運後漕工、運丁的安置,無非是錢。那你說了諸多廢漕改海的好處,我且問你,如今就算天時地利人和皆備,你說的另一大好處,治理黃淮,可能直接實行?”

“朝中可有在不考慮運河前提下,治理黃淮的方案?可有完善的不考慮運河前提下,黃淮分水的計劃?”

“我不長於政事,亦不會治水河工,我是武將出身,又喜參謀提前預案。我看,譚大人的心思,多用在此處纔是。”

點到這裡,劉鈺索性說的更清楚一點。

廢運河、改海運,看上去是一件事,實際上是三件事。

其中最容易被忽視的一件,就是廢棄運河之後的黃淮問題。

實際上這件事纔是劉鈺最關注的的,因爲黃淮離他規劃的紡織中心松江太近。大順不是一口通商,不用考慮外貿基地從廣州轉移到松江之後,自湖南到廣東廣西的各行各業的失業問題。

但問題不是不存在,只是從湖廣粵轉移到了黃淮。

海運本身很好解決,蒙元時代就能走黑水洋的海運,這時候技術根本不是問題、資本和運作方式也不是問題,松江已經有了樣板和雛形,照搬就是。

漕工問題,只在於朝廷想不想解決,而不在於能不能解決。無非就是錢,海運省出來的錢,怎麼也夠了。軍隊也不是白養的。

最容易被忽視的黃淮治水問題,這纔是劉鈺想說的。

他是等着天時的,他等的這個天時,是黃淮水災,直接斷掉了運河。

朝廷順勢而爲,直接改了海運。

但是,沒了運河優先的政治決策後的黃淮治理,朝廷並無計劃。

前朝祖陵在那,治水的時候就出過問題,祖陵優先,運河其後,最後纔是黃淮百姓。

大順不用考慮祖陵被淹問題,如果廢掉運河,是否能拿出一個解決黃淮下游年年水患的計劃?

運河、洪澤湖、長江、淮河、黃河……幾大水系在那片本該是中國富庶之地的地方肆虐、交叉,可謂是帝國的癌症,尤其是周邊外患基本消亡的背景下,這個癌症發作起來,對劉鈺將來的計劃大爲不利。

這個問題又要分成兩部分。

其一,不考慮運河,能不能治理?

其二,若能,如何治?若不能,如何規劃分洪?

此時朝廷全無計劃,整個朝廷就像頭毛驢,抽一鞭子往前走一步,就沒有一個預先的計劃。

既是這樣,不如讓譚甄上疏。

朝廷派一些有治水經驗的技術官僚,去完整地考察一下黃淮劉鈺,拿出一個適當的以備萬一的方案。

按照劉鈺的習慣,可以叫“黃淮治理委員會”,當然朝廷不可能這麼叫。

唯有如此,才能更加堅定將來廢運河之心,也可以做到一旦“天時”來臨,就可以放手解決這件事。

不然,到時候就要抓瞎,折騰一番,又不知猴年馬月了。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永遠治不好黃淮運河。

正好譚甄對自己朝堂的表現不滿,奏疏由他上,也當結個善緣,誰知將來用得上用不上。

(本章完)

第1192章 還得靠爭霸第961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七)第357章 有貨,真的可以爲所欲爲第402章 這還得了?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1104章 工業革命(十七)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第786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三)第455章 賣舊貨第1370章 裡病外治(六)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1021章 事物的兩面性(上)第1296章 死與復仇(十七)第234章 打小抄第778章 艱難的第一步(中)第484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266章 開源節流 與民爭利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603章 生產壟斷 市場壟斷第461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上)第1157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二)第269章 俄國需要一位明君第240章 納稅做個好商人第807章 閹黨(上)第188章 對策第727章 毀屍滅跡第1304章 死與復仇(二五)第117章 天誅!第631章 被坑的瑞典人第1478章 臨別告誡(四)第406章 都是生意第525章 不敢殺第666章 分贓大會(三)第270章 先驅者第113章 小人哉第1418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九)第898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九)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1249章 鑽石灣屠殺(五)第326章 演戲做全套第183章 變陣第629章 西進南下,互爲信任第538章 感謝荷蘭人第1212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上)第1506章 終章 九三年(廿四)第714章 歸義軍(上)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65章 報捷第964章 修補匠變法開啓第1514章 終章 九三年(卅二)第170章 絕路之泣第794章 憧憬(下)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1078章 爭功(三)第883章 無用功第929章 覺醒(一)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1116章 脈絡第175章 狡兔三窟第936章 綁定(下)第600章 捧殺第888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上)第602章 帝國末期都這樣第763章 荷蘭災難年(三)第658章 光榮復辟(下)第975章 猜疑鏈(上)第86章 外交訛詐第1480章 臨別告誡(六)第350章 物傷其類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第1506章 終章 九三年(廿四)第862章 好事第558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520章 科班與草莽第1065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九)第904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五)第1452章 “帝”(四)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928章 戰前輿論準備(下)第401章 戰前準備第306章 你順也配碰瓷漢武?第81章 麻桿打狼兩頭怕第733章 朋友第886章 恐嚇第41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942章 南美貿易區第830章 海牙慘案(七)第853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三)第520章 科班與草莽第1359章 國富論(二)第76章 恍然第1015章 虎兕出於柙第810章 聖君第1019章 全都裝傻(下)第1010章 另一種表達第1062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六)第565章 制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