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軍改構想

第216章 軍改構想

“就這麼簡單?”

劉鈺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他以爲這件事必然極難,可在父親看來,這件事似乎只是皇帝一句話的事。

想想父親的話,似乎好像大約也有道理。

海軍再強,只需要一支駐紮在威海的陸軍,海軍就要被看的死死的,不敢動也不能動。

而且軍費要的多,便說明海軍離開了一個強大的帝國,根本不可能建立起來。

威海到京城,沒有臺灣海峽,也沒有英吉利海峽,更沒有大西洋。

所以這麼一支軍事力量,只要能給皇帝帶來足夠的收益,皇帝肯定是支持的。

劉鈺已經跟皇帝說過,海軍能帶來多少財富。所以劉盛這麼一說,劉鈺頓時放下心來。

“如父親所言,陛下應該是同意的。”

劉盛也不知道後續的計劃,也不問,甚至根本不想知道。

“你啊,這輩子都要拴在海軍上了。西域一戰,你打的太嚇人。既威懾了西域諸部,蒙古乃至雪山,以及羅剎,其實也一樣讓陛下心中不安吶。”

“你雖整日說什麼練兵爲上、臨戰最次。這話說說也就罷了,可誰敢真的信?日後記住一句話,別碰陸軍。”

說是告誡,實則內心欣慰,狠狠地誇了一番。

誇完之後,又道:“就算日後有什麼戰事,切記一句話。海軍只管大海,就算陛下讓你統領全局,也要推辭。要讓專門的將領去領陸軍。”

“只要記住這一點,你有多大的能耐,便使多大的本事。咱們這等勳貴之家,陛下是既想用,又不敢大用,可又不得不用。但你放心,勳貴們肯定會支持你的。”

“倒不是支持你這個人,而是支持你的軍改之法。興辦海軍,陛下不會允許文臣插手進來的;而陸軍軍改,又使得勳貴們再獲新生,此事你想得周到,我就不用多說了。”

劉盛看過劉鈺關於軍改的建議,站在勳貴的角度上去看,權衡之下,是支持的。

整個軍改就圍繞着三件事。

設置練兵處。

在京城、金陵、山東、西京、荊襄等五處,設置專門的練兵之地,招募士兵,集中訓練。

練兵處直屬中央管轄,各地的節度使、正總權都不得干涉。

練兵處的官員,職位低微,也就是六七品的小武官,他們沒有統兵打仗的資格,也沒有調兵的資格。

只是全部換裝燧發槍和刺刀,集中訓練隊列、刺刀和放槍。

設立參謀部。

參謀部直屬皇帝,由年輕的參謀和軍中大佬們充任。

對軍方大佬而言,參謀部就是個養老院。

而對年輕參謀而言,官職不高,但是權責極重,所有權柄出自陛下,使得皇帝通過掌控參謀部,獲得各地的統兵權。

一方面可以把軍權抓的更牢,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軍中保持存在感。

參謀部之下,還有各個部隊的參謀,類似於青州軍,由參謀掌管紮營、行軍、戰前準備等內容。

一方面讓領兵大將可以把精力都放在臨陣指揮上,另一方面……則還是那句話:有制之軍,無能之將,亦不可輕敗。

有一些指揮官不需要下屬的任何建議,他們獨自運籌帷幄,做出決定,其幕僚只是負責將其計劃付諸實施。然而這樣的偉大統帥舉世罕見。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一支軍隊的指揮官做決策時不能不聽取建議。這種建議通常是參謀團隊共同思考的結果,他們的學識和經驗使他們有能力做出正確的判斷。

尤其是勳貴掌兵的情況下,中人之姿居多,這種情況下,參謀部的作用就越發重要。

正如普魯士所認爲的那樣:一般來說,不可能簡單地將無能的將軍撤職,而且大部分將軍都是無能的。但我們至少可以給他們安排一些能幹的助手。參謀長就是那些幫助不稱職的將軍履行職責的人,他們提供了軍隊所需要的領導和指揮才能。

參謀部的建立,很適合大順的朝堂特色。

一方面,文官沒有掌兵,皇帝也死死抓着不放,依靠勳貴和良家子控制着軍權。

勳貴們是皇帝可以信任的力量,只是勳貴們要保證嫡長子繼承製,這就使得一代不如一代,偶爾會有兩個能打的,就成爲了支柱力量。

既要保證能打贏,又要保證領軍的人在軍中可以鎮得住場面,那麼勳貴就是最合適的。

參謀部輔助勳貴作戰,又不可能擁有對軍隊的控制權,因爲他們爭不過勳貴,只能通過建議權或者適當的情況下,會戰中代替勳貴主將指揮。

總參謀部要把兵政府職方司的權責拿到手,繪製各地的地圖,對周邊的朝鮮、緬甸、越南等地進行測繪,隨時制定一系列的作戰計劃。

屆時,再由皇帝出面把這些計劃下發,做戰略指導,又可以保證皇帝在軍中的威望。

如此一來,勳貴們既不用擔心手握兵權導致皇帝猜忌,又可以保證世世代代可以領軍,這對於勳貴這個階層而言,是一個天長地久的好處。

否則的話,很可能就會如前朝一樣,勳貴最終都養成了廢物。

領兵無能,文官若是領兵,勳貴就只剩下侵佔土地、生生孩子、代皇帝主持恩榮宴之類的屁事了。

最後只能落得成爲朝堂上的邊緣人。

這是大順的第三代、第四代勳貴們都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第三件事,便是軍校制度。

大順早在荊襄之後,就廢除了武舉,改用了三舍法的營學制度,雖然這還算不上軍校,但至少超脫了蛋疼的武舉範疇。

武舉選出來的,都是可以以一敵十的勇將,然而時代變了,悍勇無雙並沒有什麼卵用。

營學和武德宮的三舍法,可以無縫切換成軍校,只要改變一下教材和考試比重。

把騎馬、放槍之類的比重下降;把武經七書之類的統帥書籍,換成操典和營連戰術;把算數幾何的比重加強。

軍校制度之下,良家子們有了更大的升職空間,可以憑藉營學的優勢,擠佔大量的軍官名額。

因爲軍校要考的東西,決定了暫時就算放開限制,其實也沒有多少良家子之外的人能考入。

軍校制度保證了一個下限,保證了基層軍官的戰鬥力,也保證了這是一個科舉系的文官無法插手的地方。

大順的體量,只需要一個足夠高的下限,不需要名將。

在科舉佔據朝堂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皇權可以居中操控,使得軍官們成爲皇帝最忠心的部下。

同時讓文官保持監察的權力,又能防止武將過於跋扈。

軍校畢業之後的軍銜制度,又可以保證軍官們的收入和榮譽,軍銜是軍銜,軍職是軍職,並不能等同。

圍繞着這三件事的軍改,實則就是良家子、勳貴、皇帝三方,合力瓜分兵政府,徹底拿回兵權。

如此一來,支持軍改的,反對軍改的,也就涇渭分明。

練兵處確保了新兵的質量,規範化的管理,使得戰術相同。

練兵處都是一羣小官,練兵可以,領兵作戰絕無可能,也不用擔心練兵處的人造反。

參謀部把持着戰役指揮權和戰略決策權,專業的參謀可以讓無能的勳貴執掌軍隊,而勳貴憑藉貴族的身份可以壓住全軍。

軍校把持着一條在科舉之外的升遷路線,又能保證在新時代的戰鬥中擁有合格的軍官。

兵政府的權力,肯定是要被侵襲的。

一旦軍改完成,兵政府的位置就很尷尬,還剩下什麼職能呢?

皇帝拿到了徹徹底底的軍權,對軍隊保證了絕對的控制,就算不裁撤兵政府,兵政府實際上也就是個橡皮圖章了。

同時把軍權從科舉文官控制的兵政府這裡拿走,也有利於大順擴張。

這是個很適合擴張的時代,先走一步便可憑藉體量對周邊形成碾壓的優勢。

科舉出身的文官受限於他們的三觀,並不支持“窮兵黷武”,但參謀部要考慮的則是軍功、軍功和軍功。

而且兵政府的職方司,做的簡直太次了。

地圖地圖弄不清楚,周邊國家的軍力不瞭解,緬甸越南日本的情報,一無所知。

指望着這羣就知道聖人之言的人,治國不是不行,但打仗,尤其是打外戰,是真的不行。

這年月不窮兵黷武,等着百年之後民族覺醒,想窮兵黷武都控制不了了。

劉盛對於這一套軍改的想法,既認可,也支持,並且確信勳貴們也會支持。

同時藉此機會設置海軍部的想法,那就有了很大的操作空間。

皇帝要確保可以完全地掌控陸軍,就會放心海軍,就如劉盛所言,在威海駐紮一萬人的陸軍,那麼海軍就始終是皇帝的。

沒有港口、沒有造船廠和修理廠、沒有火藥補充、沒有後勤、不能靠岸的海軍,是廢物。

最終的決定權自然是在皇帝手中,因爲良家子和勳貴們對這一次軍改是支持的,皇帝可以居中平衡,藉助良家子和勳貴們的勢力收權。

劉盛將這件事給劉鈺分析了一遍之後,又道:“平準一事,必能讓陛下堅定軍改之心。因爲你操練的青州軍,讓陛下有了一個說服朝臣的理由。”

“西洋人的軍陣戰術如此強大,若不軍改,將來若是西洋人來犯、亦或是周遭小國來犯……你要知道,本朝立國,最大的教訓就是前朝二十萬人的後金差一點讓神州陸沉的教訓。”

“你不用,不代表別人不會用。南洋諸國,西洋勢力早已立足。你在西域打的太好,陛下不會不害怕的。是故軍改之事已成必然,你於此時在上書成立海軍部一事,正可渾水摸魚。”

“若成,則海軍部成立。”

“若不成,則退一步,拿到銀兩。日後再議。”

“你可將這封奏疏再修飾一番,此番我回去,便要呈給陛下。陛下也定會印發於羣臣,以便大廷議。”

(本章完)

第631章 被坑的瑞典人第1096章 工業革命(九)第1154章 多歧路,今安在(九)第178章 釣魚先撒餌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第838章 賭國運(下)第694章 做給百姓看第1363章 國富論(六)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890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一)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1302章 死與復仇(二三)第646章 亮相帶來的思維改變第147章 聽說過沒見過的熟人第933章 覺醒(五)第907章 南洋大開發(二)第327章 第四把鎖第889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下)第923章 無妄之災第570章 上黨歸趙之舊事第189章 虛張聲勢第125章 紅裝武裝第262章 紙老虎第1432章 鴆酒 解藥(中)第238章 敲定第929章 覺醒(一)第1049章 坐莊(上)第173章 對日最後一舔第382章 春秋大夢第1495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三)第1315章 逼着商人賺錢(下)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487章 開眼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571章 逆轉外交第148章 魚第402章 這還得了?第1172章 備戰(十一)第321章 一牛之力第894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五)第332章 可壓榨的第1023章 割裂(一)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907章 南洋大開發(二)第670章 伐韓?伐蜀?(上)第1008章 這就叫鬥爭第151章 資敵以糧第753章 表演戰(三)第739章 恩不能久第361章 不擔責任的表演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760章 毛遂自薦第509章 回報率第490章 回威海的第一件事第591章 不如歸去第405章 籌錢買路第991章 煙幕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1250章 鑽石灣屠殺(六)第155章 官商之別第1502章 終章 九三年(二十)第266章 開源節流 與民爭利第752章 表演戰(二)第1017章 全都裝傻(上)第638章 不調停的調停第1260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六)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第28章 初來乍到第1008章 這就叫鬥爭第1166章 備戰(五)第1465章 最後的鬧劇(十二)第78章 以商控蒙第959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五)第616章 利用 被利用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116章 沿途見聞第218章 克虜伯傷害準部感情第389章 戰前就分贓第960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六)第146章 我把我寫給你看第195章 過時了第1173章 備戰(十二)第1227章 開戰(六)第469章 搬出祖訓第372章 當假裝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習慣第25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125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一)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773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中)第303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上)第1486章 終章 九三年(四)第386章 黃道婆計劃第727章 毀屍滅跡第493章 盜火 護火第238章 敲定第567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302章 這大英,藥丸吶第1515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三)第258章 陸軍換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