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發生了北塔山事件。騎五軍進入新疆時,新疆哈薩克族烏斯滿(此人解放後搞武裝叛亂,被鎮壓)擁有部分武力,馬步芳認爲此人是可利用的一顆棋子,即給了支持,一次即令馬呈祥撥給槍200支、彈藥數十箱。時烏斯滿在富蘊、青河、北塔山一帶活動;與伊、塔、阿人民起義武裝相對立。1947年4月,烏斯滿退駐北塔山附近,6月,令馬呈祥部騎兵十四團的馬希珍連,由奇台駐防北塔山。北塔山北與蒙古人民共和國接壤,馬希珍在北塔山最高峰的阿里洞窩託山、恰裡臺、胡交爾臺一帶修築陣地4處。蒙古邊防軍代表2人無理要求馬希珍連撤退。馬以北塔山是我國領土,軍人守土有責,嚴詞拒絕。6月5日晨,蒙古約一個混合營,突然向馬希珍據點襲擊,11日並有飛機5架配合對我轟炸。馬希珍連毫不退讓,奮起抵抗,戰爭甚爲激烈,蒙古軍死20餘人,我軍傷亡10餘人。馬連捍衛國土意志堅決,繼續加固工事。6月15日,蒙方派員交涉,要求馬連撤退。馬希珍電馬呈祥轉馬步芳請示,馬步芳電令馬呈祥進攻,並向中央告捷。當時國內一些報紙,宣傳馬希珍“是一個勇敢善戰的將軍”。南京外交部於6月7日至10日之間,多次電詢事件情況。馬步芳則大事張揚,令青海省政府駐京辦事處,在京、滬多次舉行記者招待會,介紹戰況。並派劉呈德和高文遠先後到北塔山慰勞戰士。馬呈祥也率全軍副團長以上軍官,到北塔山視察和佈置。7月間,馬呈祥與美國駐迪化領事館秘書馬克南聯絡,馬克南也到北塔山戰地活動。馬呈祥又將俘獲的蒙古國防軍十七八人和一些武器,解交新疆警備司令部,把所獲蘇式槍支航運南京。馬步芳復令韓有文到奇台,召開軍民聯歡大會,慶祝北塔山的勝利。馬希珍連在北塔山捍衛國土,擊退入侵者,流血犧牲,毫無畏懼,功勞不可磨滅。馬步芳積極支持,也是對的,但藉機擴大其在新疆、在全國的影響,則是另一回事。且騎五軍在新疆以及北塔山之戰的直接指揮者,是以宋希濂爲總司令的新疆警備司令部。宋在新中國建立後所著的《鷹犬將軍》一書中,對此事件有較詳細的記述,讀者可以參閱。
1947年7月中下旬,還爆發了吐魯番、托克遜、鄯善三縣起義事件。原來,馬呈祥騎五軍進入新疆後,以其騎五師駐吐魯番和托克遜,與駐鄯善的國民黨七十八軍一七六師田子梅部聯防。三縣羣衆本已不堪中央軍及馬家軍的騷擾,在伊寧、塔城、阿山三區起義的鼓舞下,於7月8日首先在吐魯番三堡勝金口發難,鄯善、托克遜兩縣羣衆紛紛響應。宋希濂調騎五軍的冶長壽騎兵團增援勝金口。起義羣衆在中央軍、馬家軍夾擊下,終於同月下旬失敗。冶長壽縱兵劫殺,一些羣衆無辜遇害,有些避難於坎兒井內的,也未能倖免。此後,新疆警備總司令部行動組組長李鴻運率特務分子,到三縣搜查,由此死難和失蹤的達百人。後又組織宣慰團“安撫”羣衆。次年2月又將冶長壽團調往迪化,由騎五師韓雲鵬團接替,並責成韓極力聯絡當地維族中上層人士,緩和矛盾,以維持社會的安定。
3.勾結外人
馬步芳家族與外籍人的勾結,以及放縱出賣權益行爲,擇要舉以下數事。
1910年成立西寧天主堂,後有德籍神父夏思德與馬家過從甚密。夏思德送給馬麒、馬麟、馬步芳手槍、軍刀、電爐、收音機、發電機、鋼絲牀、西餐竈具等“洋貨”不少,併爲監製大量葡萄酒。夏思德出入官府,甚有勢力,有些不法之徒,以入教爲得勢,橫行鄉里,教堂成爲藏污納垢之所。馬步芳發給夏恩德護照,有時指令各縣派警衛人員保護,儼然爲一行政官員。夏思德則助紂爲虐,1936年馬步芳河西阻擊紅軍時,夏思德積極聯絡神父、牧師參加活動,號召教徒禮拜,爲馬部之勝利祈禱,捐獻現金、什物勞軍,並派神父在西寧傷兵醫院任醫師,派修女當護士。
1925年4月,美國哈佛大學動植物調查採集隊及美國地理學會調查團洛克一行6人,來青海調查。馬麒命令循化軍警保護,並徵派牧民馱牛30頭,爲之運送食物和用具。洛克深入積石山,拍攝照片,勘繪地圖,歸國後提出黃河上游探險報告及《羌海探險記》。
1934年10月,德籍神父費西拉到青海,在西寧天主堂以“國際考察團”名義,繪製地圖,把青海西南部、新疆南部、四川西部,均劃入西藏地方政府勢力範圍之內,統稱之爲前藏、後藏和內藏,與英帝在1913年西姆拉會議上提出的議案相合,爲英帝侵我領土張目。
1936年,馬步芳在印度加爾各答,豢養幾個印度浪人,並在噶倫堡購置房屋,囤積印、英物資,向青海轉運。
1941年春,正在抗日戰爭中,馬步芳以德興海名義,順黃河運抵天津羊毛、皮張2000噸,向日本商人交換槍支。正在成交中,被軍事委員會制止。
最爲嚴重的,是放縱雅楞丕勒出賣國土、資源事件。1927年,日本浪人鬆井與青海蒙古右翼旗盟長扎薩克雅楞丕勒在北京結識。鬆井賄送其手槍1支,提出擬在青海設立洋行。鬆井又將雅楞邀至大連,與日本特務機關“蒙藏資源館”接頭,該機關提出覬覦青海大通廣慧寺鷂子溝和祁連阿里克大森林的企圖,雅楞遂以銀元10萬元的代價,將上述資源賣與日本。1928年夏簽訂協議,雙方各執蒙藏漢全文正本1份,並由北平日本銀行先行撥付雅楞現金2萬元。同年秋,鬆井引雅楞到日本東京,日外務省接待於賓館,與張作霖顧問鬆根石井會面,雅楞竟將西右翼前旗所屬的全部牧地(東至察罕阿吉永安,南至約呼賴口,西至柴達木察汗巴顏託羅海,北至希拉永安一帶)秘密抵押給日本,借款銀幣50萬元,議定陸續支付半數現金,其餘以貨物在天津分批抵付。當時將談話以書面記錄形式,作爲臨時協議。雅楞回到北平後,鬆井緊緊跟隨。後北伐軍進入北平,鬆井匆匆避往大連。不久,鬆井又回到北平,本擬隨雅楞到青海,以懼怕孫連仲,未敢起行。孫連仲東調後,令北京永增源號高雅傑爲代表,來到青海。高雅傑見馬麒後,留居廣慧寺,相繼勘查大通和祁連的森林資源。高返北平後,向鬆井作了彙報。雅楞返回北平後,闊綽異常,引起在北平就學的青海籍學生的懷疑,追蹤探源,發現雅楞出賣青海土地、資源的賣國行爲,憤恨異常,即予揭露,輿論大譁。奸計既泄,議定遂成廢紙。但馬步芳家族對雅楞丕勒並未追究,一任其逍遙法外。其後,馬步芳亦派親信吳世瑾爲大通廣慧寺活佛敏珠爾(系雅楞丕勒之弟)的秘書,陪同敏珠爾在南京與日本領事館進行聯繫,並令土族祁丹增等人,經常與北京的日本洋行來往。馬步芳從1941年起,在北平通過永增源號,訂製大批軍用裝備,其中一部分即爲日本洋行所供應。馬步芳與敵人、奸細竟然如此沆瀣一氣!
最後,馬步芳與美國人陳納德還有一番交易。陳納德於1949年4月6日到西寧,馬步芳逾格接待,召開隆重的歡迎大會,親自陪同陳納德到樂家灣檢閱軍隊,到崑崙中學等學校參觀。雙方就青海羊毛外運以兌換美用物資問題,開闢西寧至蘭州、西安、重慶、甘州、肅州、平涼、天水間的專利運輸航線問題,和在西寧成立“民航大隊青海區總站”問題等,進行廣泛交談,並達成協議。馬步芳爲對抗解放軍,迫不及待,急忙行動,5月1日,成立“運輸總站辦事處”,6月初即開航運輸物資。解放前夕,由西寧直達重慶的重型運輸機,所運羊毛中裹藏金銀,後即直接裝箱趕運黃金。8月25日,馬步芳逃往重慶時,即乘陳納德所供的專機,馬繼援也是乘陳納德的飛機慌忙出走的。
十、阻擊紅軍
馬步芳對紅軍長征的阻擊、對紅軍和人民的屠殺,至兇至慘,本文簡述其阻擊紅軍北上和西進的始末。
1935年6月,北上抗日的紅軍第一、四方面軍在西康北部會師後,繼續北上,走雪山,過草地,歷盡艱辛,迫近青海邊境。馬步芳以即將危及自己的封建統治,驚恐萬分。蔣介石在指揮重兵尾追紅軍的同時,更施其一箭雙鵰的伎倆,嚴令馬步芳迎頭阻擊紅軍。此時之馬步芳,既懾於紅軍的強大威力,唯恐被紅軍消滅,又恐不戰而退,遭受蔣介石的懲處。進退維谷,左右爲難。召集其高級部屬研究對策時,竟憂心忡忡地說:“團體已面臨生死關頭,大家必須團結一致,共患難,同生死。”“決不能把團體的前途就此斷送。”還反覆說明:“先人創業艱難,不能在我們手裡踢踏掉。”因此,爲階級本質所決定,馬步芳終於傾其全力對付紅軍。
馬步芳投入“”的兵力,計有:(1)第一百師:獨立騎兵旅,旅長馬樸,轄兩個團,團長爲馬步鑾、馬忠義;二九八旅,旅長馬步康,轄兩個團,團長馬華榮、劉呈德;二九九旅,旅長馬繼融,轄兩個團,團長馬得彪、馬瑜;三百旅,旅長韓起功,轄兩個團,團長譚呈樣、馬全義;手槍團,團長馬玉龍;炮兵團,團長馬揆武。(2)青海南部邊區警備司令部部隊:第一旅,旅長馬彪,轄兩個團,團長馬馬錄、馬元祥;第二旅,旅長馬元海,轄兩個團,團長滾柯環覺(本人未參加此次戰鬥)、李增萌。另有青海省憲兵團,團長由一百師手槍團團長馬玉龍兼。以上共計14000餘人,馬7000餘匹。(3)馬步青所屬騎兵第五師:騎兵第一旅,旅長馬祿,轄兩個團,團長魏珍、馬福倉;騎兵第二旅,旅長韓起祿,轄兩個團,團長敏得魁、馬長青;步兵旅,旅長祁明山,轄兩個團,團長馬如麟、馬進昌;手槍團,團長馬呈祥;炮兵團,團長韓榮福,共約1萬人,馬6000匹。(4)民團:青海境內各縣民團79000餘人,甘州區民團約6000人,共約85000人,馬47000餘匹。以上總計正規部隊、地方部隊和民團總數爲115000人左右,馬接近6萬匹(包括馱馬6000餘匹)。但在青海南部阻擊紅軍時,既不包括駐河西的馬步青所部,又尚未將民團拼湊起來,當時僅有官兵18000餘人,馬7000餘匹,實力有限,加以駐地分散,調動不靈,不能集中對付紅軍;又擔心國民黨中央軍乘機從川、甘入青,背腹受敵,動搖根本。頗有跋前躓後、捉襟見肘之態,最後確定部署是:主力集中於西寧,保衛老巢;康北、川北、青南一線,利用當地藏族千百戶民團爲第一線兵力,以騎一旅馬彪部爲機動部隊,進行重點突擊;對紅軍實行遲滯、疲憊、消耗戰術;派敏海峰返臨潭,聯絡馬明仁,利用宗教關係,組織民團,以保障青海東南隅的安全。這一部署,既確保老巢、保存實力,又使民團納入自己控制範圍,算盤打得十分如意。爲此又委川北麥倉頭人楊俊札細爲麥倉司令,南番唐隆古哇爲南番司令,使各率其所屬,於果洛外圍佈防。7月初,又修築“甘青邊區碉堡封鎖線”青海段,先後在西寧、民和、樂都、互助、大通、湟源、貴德、共和等縣修築碉堡237座、莊堡172座、戰壕28處。又擬出一個紙上談兵的《防禦方案》上報蔣介石,其內容是:由青海南部玉樹起,東經果洛白玉寺,四川北部麥倉,青海同仁、蘇呼(今河南蒙古自治縣),到甘肅的夏河、黑錯(今合作)、和政、寧定(今廣河)、臨潭爲第一線;由青海中部興海大河壩起,經共和、貴德、化隆、循化到甘肅新城,爲第二道防線;由青海東部湟源福海寺起,沿湟水經西寧、互助、樂都、民和、享堂,至甘肅永登黑咀子,爲第三道防線。同月下旬,馬步芳自西寧出發,到貴德、同德一帶,專電蔣介石謂:“親赴同德、蘇呼,視察防務,成立指揮部。”返回後又電蔣報稱:“步芳親赴川青邊界之交,佈置防務,第一道防線橫貫有數千裡之長,第二道防線縱橫有八百里之多。沿途召集蒙藏王公千百戶,諭以嚴防紅軍,相機痛襲,防務鞏固,堪以告慰。”但當8月4日,紅軍渡白河、黑河,一鼓克復川北日南地方,前鋒抵達麥倉之際,馬步芳又覺得前面牛皮吹得過大,一旦敗北,難以交賬,只好又專函蔣介石,告以實情,“紅軍五路入青……”,蔣立即覆電,令馬步芳集結主力於青海南部,所有西寧防務,由胡宗南屬楊德亮部接填。馬步芳接電後,始知果然“後門將進虎”,心智大亂,急謀對策,其幕僚又出主意,巧舌如簧地電蔣稱:“青海兵力足以應戰,已有訓練有素的壯丁五十萬人,步步設防,可保無虞。甘肅防務綦重,一旦力量削弱,我軍側背亦將受到威脅,實非萬全之策。”又捏造一個具體戰鬥部署呈報,申述“玉樹防務由馬馬錄負責,果洛防務由喇平福負責,馬彪並已增援。上那哇由馬樸負責,下那哇由馬元祥負責”。並說西寧駐有重兵,全青防務萬無一失。蔣介石遂覆電,令其“負責全省防務,楊德亮暫緩入青”。於是蔣、馬之間的心理攻防戰,始告一段落。
1.川北、康北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