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見霧氣中一個身穿白衣的人,而且白髮白眉白鬚,特別的是他額頭上帶着三顆亮閃閃的小星星,手裡牽着一頭巨大的白狗,不對,是頭白狼,從大室門口緩緩而入,那白狼嘴裡還叼着個金光閃閃的東西。
衆人都驚異不已,不知道來的這位是什麼人。
這位來到商湯麪前,躬身稽首:“商武王恭行天罰,誅除無道,甚中帝心,百神是式。在下奉西方白帝少昊之命,特來向商武王道賀,並奉上賀禮一件!”
他剛說完,那頭白狼走上前,一伸頭,把嘴裡的那個金光閃閃的東西吐到了商湯麪前的案几上,然後慢慢退回去。
那白衣人再次行禮,接着和白狼一起象幻影一樣消失了,接着白光也消失、白霧也消散了——這就是《尚書璇璣鈐》裡說的:“湯受金符帝籙,白狼銜鉤入殷朝。”《帝王世紀》裡則說:“湯得天下,有神牽白狼銜鉤入殷朝。”
被驚呆的羣臣、諸侯這時才反應過來,呼啦一下站起來圍攏過來,伸着脖子看那案几上的東西,是一個黃金的彎鉤,既象個戈頭,又象個鐮刀頭,不過比較小,彎度也大些,有點像個“?”的樣子了。
古代把戈稱爲鈎兵,把鐮刀稱爲刈鉤,就是因爲它們的頭是彎的。
商湯也剛回過神來,伸手把那金鉤拿起來看看,有巴掌大小,上面還帶着一些精緻的花紋,下面帶着可以安裝手柄的銎。
“哇!恭喜君上、賀喜君上,這是神靈親自來送給您的賀禮啊!”衆人七嘴八舌地說。
“嗯,是啊。可是,這是什麼意思呢?”商湯舉着金鉤說。
登恆說:“我看這東西是個鐮刀頭,割韭菜用的。當然比俺們家裡用的那個小多了,倒是挺精緻、挺好看。”
“神人就送來這個鐮刀頭讓予一人割韭菜?”商湯滿心疑惑:“這東西是黃金鑄造的,誰捨得用它來割韭菜?而且這刃口也不快。”
衆人互相對望着,誰也說不出個所以然,都一齊看向伊尹和仲虺,因爲這兩位最有學問。
仲虺說:“那個白衣人,說是西方白帝少昊的使者,他額頭上帶着三顆金星,那就是參宿之神,參爲白虎,也就是白虎之神啊。西方色白,那頭白狼就金精,所以才吐出那個金鉤。”
“左相大人所言甚是。”伊尹說:“這說明君上當以金德受命,色尚白。而這金鉤主刈,刈者治也,就是要君上刈治天下、總理萬方啊!”
羣臣諸侯一聽,覺得甚有道理,一齊伏地拜賀:“恭喜君上!賀喜君上!請君上順應天命神意,榮登王統!”
商湯大喜,不過還是裝模作樣地謙遜了一番。
公元前1600年,商湯在鑣宮大室舉行了登基大典,正式建立商王朝,商湯就是商朝第一位王,即開國君主。
商湯根據伊尹的建議,讓工匠作了個三尺長的青銅柄,鑲金嵌玉,把那個金鉤安裝上,做成個權杖的模樣,用這個來代替王權的金錘,畢竟這是神靈賜予的東西,馬虎不得——從此商王臨朝,都是手握金鉤,不是金錘了。
又做了“璇璣玉衡”,即玉斗王榻,加上黑玉王璽,這是“王權三寶”,都是王權的象徵。
商湯還對諸侯們謙讓:請請,你們覺得誰有資格這裡坐,就請坐!所謂“三讓而就天子位”。
諸侯心裡說:尼瑪,這是讓我們送死呢!你裝什麼假惺惺,趕快弄完,分行李,老子好回家去摟老婆、抱孩子。
就這麼着,商湯右手握金鉤,左手託王璽,升坐璇璣玉衡,登上了天子大位,接受萬邦朝會。
典禮舉行中據說還發生了異象:縹緲的白雲嫋嫋升起,縈繞在大殿上,整個大室就象玄宮一般;接着雲霧中出現了一頭白虎,在大室中間搖頭擺尾地跳舞,好像拜賀的樣子——這就是古書裡說的商湯即位時“白雲入房”、“白虎戲朝”,都是商湯得天命爲天子的祥瑞之兆。
商湯革除了夏人稱君主爲“後”的稱呼,從此稱“王”,所以我們在殷墟卜辭中看到的商代君主一律是“王”,不再稱“後”。
爲了這次登基大典,大商的樂官們專門爲商湯創作了一種歌舞,稱爲《大濩》,又作《大頀》。
“濩”是什麼意思呢?據說就是“救”的意思,《春秋繁露•楚莊王》裡說:“湯之時,民樂其救之於患害也,故《濩》。濩者,救也。”《漢書•禮樂志》裡也說:“濩,言救民也。”實際上就是認爲“濩”就是“護(護)”,救護之意,賈公彥在《周禮•大司樂》疏中解釋說:“濩,即救護(護)也,救護(護)使天下得所也”,就是說商湯伐桀滅夏,是救護萬民脫離水火苦海,所以他的樂舞就定名爲“濩”。
其實,“濩”就是“護”,應該是一種戰舞,就是軍隊在出兵作戰時跳的一種舞蹈,用來鼓舞士氣、震懾敵人,和周武王的《大武》是一種類型,後來這類舞蹈被稱爲“破陣樂”,也用於宮廷演出。
《大濩》這種樂舞不是傳說,而是的確有的,因爲在殷墟卜辭中就有記載,商王祭祀的時候用歌舞,就有一種叫“蒦”,就是傳說中商湯的《大濩》。
《莊子•天下》裡說:“黃帝有《咸池》,堯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湯有《大濩》,文王有《辟雍》之樂,武王、周公作《武》”,這些都是古代聖哲明王的樂舞,爲歷代所用,非常有名。
萬邦朝賀完畢,商湯就開始分封,重新大封羣臣和列國諸侯,滅夏的宏圖大業中伊尹的功勞最大,所以仍然封爲右相阿衡,又稱“衡尹”(卜辭中稱“黃尹”),主持國政;仲虺仍爲左相輔佐,有虔爲大司馬,三人並稱“三公”,而以伊尹爲首。
有功之臣多裂土封侯,特別是爲攻陷夏邑做出突出貢獻的雕題奐、鐘山兄弟,都封爲伯,建立了伯國。
把從有夏俘虜來的財物、子女、田地、城邑等分給諸侯羣臣,非常慷慨,衆人無不大喜,滿意而歸。
商湯的正室夫人紝巟就理所當然地成了商王的元妃,也就是正宮王后;原來的二夫人肖己也成了王妃,商湯爲了表示對這位屢立戰功的夫人的重視和嘉賞,還給特地加了個封號“敏”,大概是因爲肖己聰慧捷敏吧,所以肖己此後也被稱爲“敏妃”。
這時,大商要代替有夏祭祀天地百神和先公先王,就讓伊尹模仿夏人的祭祀制度進行改進,建立了一套新的祭祀制度,主要有兩套系統:一套是對先公先王的祭祀;一套是對天地百神的祭祀。
對先公先王的祭祀比較麻煩,爲了便於排序,就從商湯的父親主癸開始,往上推了十位商王,一直到商王微,分別給追加了日名,商王微的日名是“上甲”,意思是最早的一位以“甲”爲日名的先王,然後下面以此是報乙、報丙、報丁、廠戊、廠己、廠庚、廠辛、主壬、主癸,正好符合一旬的祭祀數量,這部分稱爲“先王”,然後根據各個先王的日名來祭祀,比如祭祀上甲在甲日,祭祀報乙在乙日,這樣用一旬祭祀完畢,成爲一個循環。用的祭祀方法有翌、祭、饋、協、肜五種,五種祭祀方法都用一遍,需要很長時間。
商湯以後,先王不斷增多,祀典就不斷地修訂,早期的先王中,旁系先王有些被剔除不再祭祀,比如最初的十位先王中,廠戊、廠己、廠庚、廠辛是旁系(報丁的兄弟先後爲王),後來就被剔除,只保留了直系先王。
這樣一直到了殷商時期的祖甲時期,基本上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祭祀系統,稱爲“周祭”,用五種祭祀方法把先王都祭祀一遍大約需要一年的時間,所以商人稱一年爲“一祀”。
上甲(不包括)之前的先王從契到王恆都稱爲“先公”,也有祀典予以祭祀,但沒有日名。上甲到商湯的父親主癸都稱爲“先王”。
到了殷商時期,則以商湯爲分界,商湯(不包括)之前的稱爲“先公”,商湯以後的稱爲“先王”。
至於第二套對天地百神的祭祀,則按照古老的傳統開列的譜牒,歲時致祭。
在百神的祭祀裡,伊尹特別設立了兩個神祠:
一個是“桑蠶神祠”,祭祀先桑之神和先蠶之神,這個神祠就設在原來灣聚東面桑林邊上的那顆空心大桑樹旁,那棵大空桑樹是伊尹的出生地,據說是伊尹的母親阿採所化,所以祭祀先桑其實就是祭祀伊尹的生母,祭祀先蠶則是蠶神。
因此,只要沒有很特殊的情況,每年祭祀先桑和先蠶的時候,伊尹必定親自到場主祭,經常對着那棵空心的大桑樹上饗再拜、泣涕流淚,就是在哀悼自己的母親。
一個“神烏之祠”,祭祀神烏,因爲什麼,大家都明白的,伊尹有今天的成就,和靈烏雅兒密不可分。
伊尹對雅兒感恩戴德,所以在修訂祀典時假公濟私了一下,把神烏也列入祀典,讓雅兒也享受王室的香火祭祀。
祭祀完之後,祭品全都喂烏鴉,還有特別的“靈烏施食”,專門準備食物投喂烏鴉。所以舉行靈烏之祠的時候場面也極其壯觀,成千上萬的烏鴉來參加祭祀,其實就是來聚餐的。
另外,商湯在伊尹、仲虺的建議之下,頒佈了一套大商的法令法規,特別對官員的職務、職責做出明確要求,後人把這套法律記錄下來,稱爲《官刑》,因爲是商湯時作的,所以又稱《湯之官刑》。
至此,商湯在伊尹的謀劃和輔佐下,終於完成了他的“革命”大計,榮登大統,成了天下萬邦的總首領,建立了商王朝,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
商湯的“革命”故事到這裡算告一段落,可故事還沒完呢,因爲夏商第一位革命家的伊尹大人的“革命”道路還沒走完,所以我們還得繼續往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