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卿大夫

服飾言行遵禮守法無過無惡守其宗廟

經文: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三者備矣,然後能守其宗廟。蓋卿大夫之孝也。《詩》雲:“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解釋章題簡析經文

卿大夫是西周、春秋時國王及諸侯所分封的臣屬,地位次於諸侯。諸侯在其國由世子世襲,諸侯的衆子則封爲卿大夫。卿大夫自己的封邑由嫡長子世襲,卿大夫的衆子則被封爲士。卿大夫接受國君封給的都邑,世襲對都邑的統治權,服從君命,對國君有定期納貢賦和服役的義務。

本章從服飾、言語、行爲、德行等方面具體講述卿大夫如何行孝。

一、服飾身表等差有禮

經文:【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御注》解釋“服”,就是服裝,所謂身之表也。人的外表、服飾給人第一印象,它代表一個人一定的文化素養,尤其是古代,服裝還代表一個人的身份地位,所以都很有講究。

《御注》:“先王制五服,各有等差。言卿大夫遵守禮法,不敢僣(音貼)上偪下。”先王制的五服,是五種人穿的不同服裝,即天子、諸侯、卿大夫(卿和大夫,這是兩個階層)、還有士。這五服各有等級差別,作爲卿大夫,他們要遵守禮法,服裝不可以亂穿。比如說,卿或大夫穿了天子的服裝,那就是冒犯天子;也不能穿諸侯的服裝,那就是冒犯了國君;他們只能穿自己卿和大夫的服裝。“不敢僣上偪下”,“僣上”,就是冒犯長上,如果穿了下面階層的服裝,就逼迫到下面(不知道穿什麼了)。所以古人很有講究,都會按照自己的身份、地位來穿着服裝,特別是上朝,互相之間不認識,就看你身上的服裝辨別尊卑,位卑的人要主動向位尊的人行禮。上朝的服裝叫章服,章是什麼?表現出你的身份地??,一看到服裝上面的花紋,他就知道你是屬於什麼地位,便於互相之間行禮,所以五服很有科學性。

二、言語行爲不敢違禮

經文:【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御注》:“若言非法,行非德,則虧孝道,故不敢也。”所謂“法言”是禮法之言,祖宗定下的規矩,禮和法都要遵守。“德”指道德之行,是講人要遵守道德,行爲不可以違反道德。“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卿大夫,是天子或諸侯的大臣,是我們現在講的各級領導、公務員,他們都要爲國家服務,所以要遵守禮法,遵守道德。如果“言非法”,即他講出非法、不符合禮法的語言;他的行,不符合道德,這就虧損了孝道,嚴重的可能會遭到國家法律的制裁。

一個孝子,他知道要保全家業,要對得起父母,不可以讓父母蒙羞,如《弟子規》雲:“德有傷,貽親羞。”所以他不會幹出那些非法非德之事,因爲他有孝心,孝心是對父母對家族負責任的心。人如果有責任感,他處處都懂得謹慎,不會爲所欲爲,“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

三、守法遵道無怨無惡

經文:【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

《御注》:“言必守法,行必遵道。”所以有孝心的人,講話都必定守着禮法,行爲也會遵循着道德。言行皆遵法道,即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遵循禮法、道德的標準,而禮法道德都有定規,老老實實的遵法依道而言行,自己就沒什麼可選擇的了,所以“口無擇言,身無擇行”。

“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是講真正能夠依照着禮法、遵循着道德去言語,就不會有口過了。口過就是言語上的過失,句句都符合禮法,謹慎自己的言語,就不會有這種口過了。古人講:“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如果言語上不謹慎,還會招致災禍,所以口是“禍福之門”。如果能夠句句都遵循禮法、道德,自無怨惡。一個人真正品行端正,遵循道德行事,人人都會敬重他,就不會產生怨惡、厭惡。“怨”就是怨恨,“惡”就是厭惡。因爲他有道德,所以他到哪裡都會受到尊重愛戴。道德就是人性本善,是每個人本性中都具備的道德,這叫性德,叫本善。每一個人本有的性德,不只是屬於他個人,比如,雖然我們現在可能行不出來高尚道德,但是看到有人行出來,我們會肅然起敬,因爲他所做的,符合自己的性德,符合自己的本善。所以當然我們會敬重他,而不會有怨恨和厭惡。

四、三者皆備守其宗廟

經文:【三者備矣,然後能守其宗廟。】

《御注》講三者爲“服、言、行也”,如經文所言的“法服”,“法言”和“德行”,三者都能夠謹慎的去守護,去遵循,就能夠守其宗廟。

按照儒家的禮,卿大夫立三廟以奉先祖。卿大夫他們會立宗廟,所謂三廟來祭祀供奉自己先祖的牌位,所以要“守其宗廟”,自己必定要謹慎的行事,家道不會衰亡。“言能備此三者”(這三者是服、言、行),“則能長守宗廟之祀”,就能夠長久的祭祀祖先了。如果違反了禮法,被國家懲處了,導致家破人亡,可能被殺頭,甚至會滅九族,家中的宗廟被破壞了,沒有人祭祀了。所以能保全家中的宗廟,這就是“卿大夫之孝”。

邢昺《正義》:“言大夫委質事君,學以從政,立朝則接對賓客,出聘則將命他邦。”這是爲官事君要盡忠,在朝廷從政,接待賓客,出外統兵打仗,保衛家園。“服飾、言、行,須遵禮典”。這講的三者都要遵循着禮法,遵循國家法律,遵循道德。“非先王禮法之衣服,則不敢服之於身”,這是按照禮法來穿着服裝。“非先王禮法之言辭,則不敢道之於口”,所以出言都很謹慎。“非先王道德之景行,亦不敢行之於身”,先王的道德,我們要學習、要效法,不是這種道德景行,我們不要去做,“景行”是美好的品行。

“就此三事之中”,是講服裝、言語和德行,服、言、行三事。“言行尤須重慎”,雖然說了三事,可是最重要的還是講言、行這兩樁事,更需要重視和謹慎。“是故非禮法則不言,非道德則不行”,不是禮法的這些語言都不說,跟道德不相應的行爲不做。“所以口無可擇之言,身無可擇之行”,即“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行沒有什麼選擇,統統按禮法道德行事,使“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這就能達到所言天下無人指責,所行天下人心服無怨。所以“服飾,言,行三者無虧然後乃能守其先祖之宗廟,蓋是卿大夫之行孝也”。卿大夫之行孝,服飾、言、行三者是綱領,都不虧欠禮法道德,自然家道就能長久保持,也能保其宗廟,此謂卿大夫行孝。

五、夙夜恭謹敬事君上

最後,本章引用了《詩經》:“夙夜匪懈,以事一人。”此卿大夫,爲天子的卿大夫,而非諸侯的卿大夫;“夙”就是早;“夙夜”就是早晚。早晚都不懈怠,“以事一人”,爲一人服務,這“一人”是指天子。

卿大夫忠於自己的職守,忠於祖國,服務人民,就能夠保全家業,守其宗廟。天子的卿大夫如此,諸侯的卿大夫同樣要在服、言、行三方面,謹慎行事。

依循古論解析章句

一、謹慎不敢遵循道統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是講不是先王所規定的服飾,不敢亂着。因爲古代的服飾,都代表着身份。如果穿着服飾不合身份,這就有犯上逼下之嫌。

還有,言語要謹慎,“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所道的、所說的都是古聖先王的教誨,他們的言語,正如夫子“述而不作”。言語、文章,都沒有自己的意思,都沒有創新,全都是轉述古聖先王,轉述老祖宗的教誨。我們在此講習《孝經》,也像孔老夫子那樣“述而不作”,“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都是轉述老祖宗的教誨,用現代的話表達出來,讓現代人能夠聽得懂古聖先賢的意思,絕不敢添加任何自己的意思。

“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古聖先王的崇高德行,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應該效法其謹慎、崇高的德行,並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

在“服、言、行”三個方面都非常的謹慎,這樣才能做到“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才能達到“守其宗廟”,即能守住祭祀先祖的宗廟。“宗廟”,在現代,可以引申爲道統。我們學習傳統文化,尤其是年輕人,要有傳承先賢的心,要立志把老祖宗優秀的文化(道統)發揚光大。這就是古人說的“爲往聖繼絕學”,這種絕學可以幫助天下萬世開太平。這樣就是我們現代意義上的“守其宗廟”。

我們的心量要擴大,不僅是守着自己的小家,更要把天下作爲自己的家,守住祖宗先賢的教誨、道統,這就是所謂的卿大夫之行孝。卿大夫的行孝,我們普通人也可以做到。只要能夠做到“服、言、行”三者無虧,就能夠守住老祖宗的道統,做現在的聖賢人,也就是行卿大夫之大孝。

邢昺《孝經正義》的一些解釋,很值得我們學習。這段講到唐玄宗註解經文時所說的話:“言卿大夫遵守禮法,不敢僣上偪下者。”是說卿大夫遵守禮法,不能夠犯上,也不可以逼迫下屬。

邢昺註釋:“僣上,謂服飾過制,僣擬於上也。”就是在穿着服裝上面,古人都有講究的,必須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弟子規》所講的“上循分,下稱家”。如果服飾過分,你低於這種地位,卻穿了這種地位的服裝,那就叫作“僣上”,就是欺上的意思。“偪下,謂服飾儉固,偪迫於下也。”不可以穿高於自己身份的服裝,當然,也不可以穿得太過簡陋,低於自己的身份,這樣會令下屬無所適從,等於是逼迫到了下屬。所以古人的服飾是很有講究的。

現代人對服飾講究得沒有古代嚴格。可以引申爲,我們的穿着要適合自己的身份地位,不可以太過奢華,超過了自己的身份地位,或者財富允許的範圍;也不可以穿得太過簡陋,會給人一種不夠莊敬的感覺。現在有些女同胞,穿着簡陋到露得太多,這樣就容易引人邪思,使人對她不恭敬,也等於把自己的身份降格了。所以穿着服飾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而且以端莊、整潔爲美,不可以標新立異,更不可以穿着誘人邪思的服裝。這是我們用現代的意思去體會。

邢昺《正義》:“卿大夫言必守法,行必遵德,服飾須合禮度,無宜僣偪。”這是講到卿大夫要守法,遵循道德,服飾要符合身份禮度。

二、服飾守分古禮今用

一般人看人都是先看服裝,因爲表面的服裝給人第一印象,服裝穿得得體,給人的第一印象就好。

服裝符合禮度,就要根據時間、場合、人事物的不同而適當調整。譬如說,到寫字樓上班,就要穿的像一個文員、一個公司的職員。在公司裡的位置不同,穿着也應該稍微注意。如果是作爲一個高層的經理,那麼穿的應該比較正式,因爲在工作中會有社交的機會和場合。如果平時不注意服裝,我們給人的印象會不佳。當今着裝雖然沒有像古人那樣的嚴格要求,也是有一定講究的,我們要懂得古禮的精神,要把禮古爲今用。

“僣偪”,就是不可以給??犯上或者逼迫下屬的這種印象。

三、顏子問仁克己復禮

邢昺《正義》:“法言,謂禮法之言‘者,此則《論語》雲:’非禮勿言‘是也。雲:’德行,謂道德之行‘者,即《論語》雲:’志於道,據於德‘是也。’若言非法,行非德‘者,’則虧孝道,故不敢也者,釋所以不敢之意也。”

第209章 諫諍智慧 信而後諫第57章 天子匹夫 爲仁由己第240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1)第88章 老實順親 成功捷徑第217章 誠則明矣 明則誠矣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232章 服飾華麗 內心不安第189章 愛敬存心 推及其親第127章 先禮後財 天下息爭第174章 親權處分 治罪不孝第20章 歷代帝王 首重《孝經》第221章 祭祀祖先 鬼神感應第113章 衆之本教 敬養慎行第206章 怡色柔聲 敬勞不怨第74章 金融詐騙 導致滅亡第54章 漢文嘗藥 孝感天下第40章 爲母捐腎 感動中國第15章 事業有成 孝爲本源第173章 五刑第157章 海外打工 克己奉親第181章 媒體同仁 推廣孝道第28章 開宗明義第186章 人倫有序 盡孝守禮第121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2)第233章 聞樂不樂 悲哀在心第63章 內若有念 外必有相第155章 清苦克己 敬在隱微第105章 公賦充盈 私養不缺第87章 士第103章 謹身守節 不辱其親第177章 聖人法則 垂訓後世第55章 多行恕道 克己復禮第166章 在醜不爭 和順從衆第231章 痛惜哀傷 言語無文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236章 節制哀情 不傷不毀第79章 有恥“不敢”成聖成賢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142章 親而有禮 愛漸成敬第92章 岳飛秦檜 果報迥異第46章 如如無我 精神永恆第223章 事君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29章 曾子大孝 與母感通第136章 詳解配天 深體聖意第223章 事君第125章 上行下效 貴在力行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83章 禮法道德 約束媒體第61章 愛敬己親 推及天下第202章 孝悌一理 親親仁民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236章 節制哀情 不傷不毀第9章 慈孝存心 行而有德第55章 多行恕道 克己復禮第223章 事君第36章 生全歸全 不毀有終第189章 愛敬存心 推及其親第216章 禮敬自然 順應天地第79章 有恥“不敢”成聖成賢第99章 孝子劉霆 背母上學第30章 孝親尊師 謙卑受教第189章 愛敬存心 推及其親第10章 孝有三層 成聖圓滿第119章 隨順性德 效果顯著第173章 五刑第60章 地方領導 孝親愛民第96章 庶人第236章 節制哀情 不傷不毀第201章 愛親敬人 大孝爲民第212章 感應第24章 曾子請益 夫子述作第247章 源頭活水 此母此子第208章 謙益滿損 受諫養德第166章 在醜不爭 和順從衆第196章 師志己志 不疲不厭第5章 天經地義 法寶民行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第55章 多行恕道 克己復禮第181章 媒體同仁 推廣孝道第156章 老萊斑衣 存心悅親第119章 隨順性德 效果顯著第179章 遵循法則 迴歸本善第10章 孝有三層 成聖圓滿第9章 慈孝存心 行而有德第242章 解析精妙 多學善導第84章 再三述及 謹慎言行第107章 地球興亡 匹夫有責第182章 海口監獄 教化顯著第159章 菏澤孝子 創造奇蹟第243章 孝無終始 人初一體第121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2)第140章 親嚴有度 中庸有立第50章 宇宙一體 愛人如己第55章 多行恕道 克己復禮第82章 言語有失 因果自負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45章 九旬資教 愛心永存第185章 禮外治身 樂內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