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孝親本性 恆常道德

什麼是孝?什麼是經?邢昺的註解序文說:“孝者,事親之名;經者,常行之典。???所以,孝就是奉事父母雙親;經就是要恆常力行的典籍,也就是真理。真理是永恆不變的,如果根據不同的環境產生變化,就不能稱爲經典。譬如現在的法律、規章、制度,就不是一成不變的。國家有法律,企業有規章制度,這些都是要根據時代進行調整修訂的,就不能稱爲經。經是永恆不變、古今不易、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也叫真理,所以不是所有的典籍都能稱爲經。儒家的十三經,是學者們必讀的,但不是每一部都稱爲經。《易經》是經,《孝經》也是經,然如《周禮》、《儀禮》、《禮記》就不是經,因爲這些禮根據時代的不同會有變化,而經所說的義理是不能改變的。

經就是“道”、“德”,古人講“道德”。道,它是德的體,本體就是道。“道”,不是人爲創造的,是自然而然就有的。宇宙自從生成開始,道就存在了。甚至說宇宙還沒有生成以前,道就存在了,道不隨宇宙生滅而生滅。

邢昺序文:“道常在心,盡其色養,中情悅好,承順無怠之義也。”

這是解釋“孝”字的含義。首先講“道常在心”,說明道是本來就有的,正如《三字經》開篇所講:“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不是人剛出生的時候,真正的意思,人之初是講人的本來面目,在父母還沒生我們之前的本來面目,即“性本善”。“性”就是講我們的心性,本善即本來是善,純善無惡,這是我們的本性,這就是道。

所以道常在。常在是不生不滅,亙古至今都沒有中斷過,它不會被破壞,不會動搖。我們現在學習聖賢之道,心裡要存着道,存着道就是跟本性本善相應,所以“道常在心”。心裡常有道,表現出來的必定是孝順,因爲孝也是本性的本善。孝的體就是道,就是本善,是我們現代人講的愛心。每個人本有的愛心對父母表現出來了,必定是後面所講的“盡其色養”。

色是表情、臉色,我們對父母,外表一定是真誠,畢恭畢敬,對父母以純淨的孝心去供養、孝敬,“盡”是毫無保留,沒有夾雜。內心裡面沒有絲毫的不善、不敬、不誠,這叫“盡其色養”。

“中情悅好”就是要讓父母生歡喜心,讓父母高興。悅親,是講孝敬父母不是隻拿點錢供養父母,不僅是買點吃的用的,那固然可以說是孝,但是孝的層次太淺了。真正的行孝,是色養,即對父母恭敬,這是孝父母之心;買點吃用之物,是孝父母之身。“承順無怠”,承,承歡於膝下,順從父母的意思,絕對不會跟父母起對立、起衝突,孝敬父母毫不懈怠,絕無倦色。這是本性使然,不是造作出來的,如果造作出來的就會有懈怠的時候,如果是他本性的流露,本來就該如此,就不會有懈怠。因爲已經習慣,不這樣做反而會怪怪的,不舒服。“承”,還有承傳之意,承傳父母的志向,即養親之志。父母的期望,我們要竭力做到。祖先的志願,我們要幫助他們實現。孝包含了三層含義:孝養父母之身,孝養父母之心,孝養父母之志。這樣,孝才能夠稱爲圓滿。

第118章 天明恆常 地義利物第230章 喪親之悲 禮而無容第46章 如如無我 精神永恆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79章 有恥“不敢”成聖成賢第132章 一心恭敬 家國同理第168章 下位而亂 刑律制裁第208章 謙益滿損 受諫養德第127章 先禮後財 天下息爭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185章 禮外治身 樂內治心第178章 聖賢言動 規矩有法第79章 有恥“不敢”成聖成賢第155章 清苦克己 敬在隱微第38章 自律自重 修身養德第201章 愛親敬人 大孝爲民第242章 解析精妙 多學善導第42章 行孝立德 當下顯親第122章 邢昺《正義》總結《御注》第243章 孝無終始 人初一體第12章 十一齡童 淺解《孝經》第207章 益者三友 損者三友第235章 喪親哀慼 真情無僞第121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2)第10章 孝有三層 成聖圓滿第75章 修齊治平 德本做起第101章 天時地利 節用孝親第84章 再三述及 謹慎言行第225章 退而省思 忠諫改過第66章 母慈子孝 立志聖賢第235章 喪親哀慼 真情無僞第16章 恩師導引 志存高遠第67章 哀悼國難 親安鬼享第86章 斷惡修善 了凡成聖第123章 領導博愛 員工愛親第160章 孝女至誠 啞父講話第232章 服飾華麗 內心不安第102章 德能兼具 落實孝親第201章 愛親敬人 大孝爲民第2章 本經概要第138章 榜樣示範 德教推行第22章 子承親志 繼往開來第221章 祭祀祖先 鬼神感應第107章 地球興亡 匹夫有責第194章 行孝於內 化自流外第182章 海口監獄 教化顯著第216章 禮敬自然 順應天地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161章 守喪三年 定期祭祀第169章 處衆爭鬥 招致禍患第101章 天時地利 節用孝親第1章 孝經第194章 行孝於內 化自流外第75章 修齊治平 德本做起第99章 孝子劉霆 背母上學第228章 喪親第39章 有機素食 大孝國民第32章 恭敬老師 尊重道業第77章 遵法之言 心存禮義第14章 持戒有定 學業早成第18章 明師賢母 志在聖賢第100章 孝悌相感 捐資助學第139章 父嚴遠子 問一得三第106章 繳稅利國 庶民有責第199章 中華文化 家教爲根第197章 師長慈光 至德化人第13章 爲報親恩 效法範公第189章 愛敬存心 推及其親第5章 天經地義 法寶民行第174章 親權處分 治罪不孝第237章 覺悟生死 毀不滅性第231章 痛惜哀傷 言語無文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86章 斷惡修善 了凡成聖第43章 孝無始末 終身奉行第139章 父嚴遠子 問一得三第161章 守喪三年 定期祭祀第217章 誠則明矣 明則誠矣第131章 敬妻重教 家道綿延第42章 行孝立德 當下顯親第62章 修己安人 世界和諧第188章 天下興亡 我的責任第177章 聖人法則 垂訓後世第109章 地位有異 孝心無別第84章 再三述及 謹慎言行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應道交第200章 落實孝行 養成孝德第202章 孝悌一理 親親仁民第179章 遵循法則 迴歸本善第97章 蔡順拾椹 孝感盜賊第136章 詳解配天 深體聖意第1章 孝經第217章 誠則明矣 明則誠矣第120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1)第79章 有恥“不敢”成聖成賢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70章 孝德誠信 事業有成第21章 三才孝綱 大小不二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第35章 領袖德教 愛民大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