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儒家的學者沒有不讀《道德經》,佛經的;道士沒有不讀四書五經,佛經的;佛家的高僧大德也都是在儒、道方面很有造詣的。因此我們也嘗試將儒釋道三家傳統聖哲的教誨,融合起來學習這部名典——《孝經》,不僅義理上可以互相圓融,研究方法也可以相互借鑑,所以我們用佛家天台宗“五重玄義”的方法,專門研究《孝經》的體例、主旨。
佛經體例的研究分析方法,可以稱得上登峰造極,兩千年來在中國祖祖相傳,總結出一套研究佛教經典的方法,天台宗有“五重玄義”,賢首宗即華嚴宗有“十門開啓”,還有其他宗派,以這兩家最爲有名。“五重玄義”比較簡單,它是從五個方面研究一部經典的玄妙義理,華嚴宗的“十門開啓”是從十個方面去分析。所以我們嘗試用天台的“五重玄義”來研學《孝經》。其實聖賢人的心是相通的,所講的道理都能夠互相圓融,所以完全可以借用佛教的研學方法來學習儒典。
今天我們借鑑“五重玄義”,分析整部《孝經》的概要。
真正對《孝經》有研究、有體悟的人,大概對經文的意思也非常瞭解,可能最想聽第一講,看看講習者怎樣分析《孝經》,對整部《孝經》有何心得體會,即想聽概要。概要之後的經文,就比較容易順一遍。其實真正造詣很深的人,不需要順經文,而初學則有必要。
首先我們把研究方法的名目簡單介紹一下。天台宗用“五重玄義”從五個方面來研學經典。這五個方面:第一是釋名,即解釋這部經的題目、名題。學一部經首先要解釋題目,這是規矩。因爲經題是整部經的總綱領,宗趣之所在,看到經題,就知道全經的大意;第二是辨體,辨體就是辨明這部經所依據的原理和體性;第三是明宗,就是明瞭修學的方法,宗是修學的方法;第四是論用,就是論述修學本經的功用、利益,即學習它的好處;第五是判教,就是判定這部經在教學課程中的地位,以及誰有資格學。如我們現在的學校,教務長負責整個課程安排,要制定出每門課在整個課程、教學大綱中屬於哪一部分,誰來學。
一、釋名
首先釋名。本經的名題只有兩個字“孝經”,兩字先分開解釋,然後再合之。
唐玄宗唐明皇註解了《孝經》,宋朝大儒邢昺則爲玄宗的注做了一部疏。疏就是注的註解,邢昺註解玄宗的《孝經注》,寫了《邢昺疏序》。序文說:“孝經者,孔子爲曾參陳孝道也。”即言《孝經》是孔子爲弟子曾參(曾子)陳述孝道含義的一部經典。《孝經》確實是孔子與學生曾子的談話,一問一答之間陳述了孝的道理、含義,記錄、整理後,就成爲我們所學的《孝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