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事君

進退無怨順美匡惡忠誠事上無日敢忘

經文: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詩》雲:‘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解釋章題綜述主旨

我們來看章題,顧名思義,本章講君子是如何事君、事上的,即如何對長上、領導,對天子、國家領導人盡忠。《孝經·開宗明義章》就給我們點出來,孝有三個層次:“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以侍奉雙親父母爲基礎,然後事君,事君是精忠報國,然後立身,立身是成聖成賢。

這一章主要是教我們如何事君,所謂移孝作忠,把孝心推移到對國家、對人民,就是盡忠。

事君之道,主要是講“進思盡忠,退思補過”。不管是有機會爲國家服務,還是退守在家裡,忠心都不改變。不管進退,都是緣分,當然這個緣分也是有標準的。孔子說:“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這個“見”和“隱”跟進和退是一個意思。

國家領導英明,百姓民心向善,這個時候天下有道,就該出來,應該爲國家、爲人民服務,施展自己的抱負,利國利民,能夠從中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這是君子之所爲,應該做的。如果皇帝是昏君無德,不知道如何治理天下,也不能夠虛心禮賢下士向人請教,導致百姓不知禮義,任意妄爲,天下無道,這時候君子就得隱去了。

所謂歸隱山林是退,“退思補過”,好好改自己的過失。古人講“萬方有罪,罪在朕躬”,“朕”是指天子,天子是聖王,就會有這種思想:天下人有罪,百姓犯過失,都是自己的過失,自己沒教好他們,德行不足以感化他們,所以有罪。君子都是這種意念,凡事都是反求諸己,不會責怪他人,所以即使歸隱山林也是改過自新,斷惡修善,提升自己的層次,提升自己的境界,將來有機會還是要出來爲天下人效力。

◎太公出山進退有道

如姜太公,周朝還沒有建國之前,他在渭水釣魚,“直鉤釣魚,願者上鉤”,過着歸隱的生活,因爲天下無道。當時是商朝末年,殷紂王暴虐無道,所以有道之人就歸隱了。

姜太公“荷竿渭水釣游魚”,一直等到文王千里求賢士,纔出來幫助文王,把天下無道的狀況轉過來,他垂釣是等待因緣。古人絕對不會自告奮勇,遊說別人,讓人任用自己,也絕對不會去拉選票搞競選。真正有德之士都是非常謙虛的,甚至可以“以天下讓”,對於這些名聞利養都看得很淡。有機會可以爲天下百姓謀福,他纔出來做事。

比如姜太公,文王有德行、得民心,即天下有道,又誠意禮請他出山,他就現了,太公也確實有道德學問,上能知天,下能通地,使文王很快成爲百姓擁戴的領袖,又輔佐武王成功伐紂,建立起周家天下,接着又輔佐成王、康王,作爲四朝元老,他爲周朝八百年基業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勳。所以天下有道,是君子進的時候。進,“進思盡忠”,出來就要爲國家盡忠,“盡忠”是爲天下人謀福利,讓天下人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

依循古論解析章句

經文第一句:【子曰:“君子之事上也。”】

孔老夫子說“君子怎麼樣事上?”“事上”就是事君。

唐玄宗《御注》:“上謂君也。”上就是君的意思。事君章主要講的就是如何事奉國君。現在國家提倡的八榮八恥中有兩條,“以熱愛祖國爲榮”;“以服務人民爲榮”。“事上”就是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君子如此就是盡忠,能夠盡忠,必定有孝悌之心。《論語》講“其爲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有孝悌的心,他怎麼可能會犯上,會不盡忠?

一、進則盡忠退而補過

經文:【進思盡忠,退思補過。】

第20章 歷代帝王 首重《孝經》第20章 歷代帝王 首重《孝經》第189章 愛敬存心 推及其親第127章 先禮後財 天下息爭第231章 痛惜哀傷 言語無文第48章 遊學海外 懷親念親第35章 領袖德教 愛民大孝第149章 服飾舉止 禮儀有加第230章 喪親之悲 禮而無容第164章 居上不驕 謙敬臨下第134章 周朝始祖 棄兒后稷第142章 親而有禮 愛漸成敬第19章 母慈子孝 投師學聖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31章 先王大舜 孝道圓滿第180章 廣要道第187章 聖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50章 宇宙一體 愛人如己第180章 廣要道第232章 服飾華麗 內心不安第54章 漢文嘗藥 孝感天下第134章 周朝始祖 棄兒后稷第194章 行孝於內 化自流外第101章 天時地利 節用孝親第35章 領袖德教 愛民大孝第110章 孝無終始 超越時空第128章 孝治第92章 岳飛秦檜 果報迥異第101章 天時地利 節用孝親第133章 聖治第247章 源頭活水 此母此子第232章 服飾華麗 內心不安第156章 老萊斑衣 存心悅親第116章 三才(2)第232章 服飾華麗 內心不安第42章 行孝立德 當下顯親第81章 修己安人 不見他過第105章 公賦充盈 私養不缺第20章 歷代帝王 首重《孝經》第234章 哀痛悲咽 食旨不甘第62章 修己安人 世界和諧第93章 憂樂爲公 聖賢示範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196章 師志己志 不疲不厭第9章 慈孝存心 行而有德第50章 宇宙一體 愛人如己第60章 地方領導 孝親愛民第123章 領導博愛 員工愛親第165章 爲下不亂 恭謹事上第9章 慈孝存心 行而有德第218章 賣身葬父 孝感天地第22章 子承親志 繼往開來第32章 恭敬老師 尊重道業第206章 怡色柔聲 敬勞不怨第37章 身德並重 揚名顯親第194章 行孝於內 化自流外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97章 蔡順拾椹 孝感盜賊第210章 太宗魏徵 君臣佳話第81章 修己安人 不見他過第144章 悖道得志 君子不貴第130章 禮敬之心 德之所聚第205章 幾諫父母 見志不從第120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1)第241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2)第247章 源頭活水 此母此子第104章 節用愛親 同胞一體第77章 遵法之言 心存禮義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188章 天下興亡 我的責任第89章 有智有義 保身保國第62章 修己安人 世界和諧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應道交第171章 喪親致哀 祭祀嚴肅第6章 和諧之道 以孝貫通第121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2)第152章 陳毅元帥 赤子事親第70章 孝德誠信 事業有成第232章 服飾華麗 內心不安第239章 聖賢制禮 旨在教化第117章 深廣解析 發明義理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194章 行孝於內 化自流外第237章 覺悟生死 毀不滅性第67章 哀悼國難 親安鬼享第74章 金融詐騙 導致滅亡第85章 淨意戒心 改變命運第103章 謹身守節 不辱其親第104章 節用愛親 同胞一體第124章 母親垂範 兒子效法第151章 庭堅滌穢 居敬事親第114章 聖德不遠 我欲斯至第159章 菏澤孝子 創造奇蹟第233章 聞樂不樂 悲哀在心第19章 母慈子孝 投師學聖第134章 周朝始祖 棄兒后稷第77章 遵法之言 心存禮義第29章 曾子大孝 與母感通第75章 修齊治平 德本做起第235章 喪親哀慼 真情無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