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至誠孝悌 無所不通

如下面經文所講:“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

當孝悌之心到了極點,“至”就是極點,就能夠通於“神明”,“神”就是天地之神,也是祖考之神。

邢昺《正義》解釋,“明”就是指神明,一切的聖賢。佛家講的佛菩薩,道家講的天地的衆神、神仙,儒家裡面也承認有神明存在。如何跟神明感通?用孝悌至誠之心。孝悌到了至誠,心裡只有父母,只有祖先,完全把自己給忘了,到了無我的境界,自己完全跟父母、跟祖先乃至跟天地鬼神合爲一體,所謂跟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跟宇宙萬物融爲一體,這是孝悌到了極點,當然他就能夠感通一切,也就能夠明察一切,宇宙萬事萬物都通達明瞭,佛家講明心見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他就成聖人了。

“光於四海”是講智慧。智慧用光明來代表,表示通達無礙,因爲孝悌之心養到了極點,而孝悌之心就是與宇宙萬物合而爲一的心,這樣就通到本性上了。如道家所講跟道合一,即跟宇宙本體合一,當然對宇宙萬事萬物都能夠通達,所謂“光於四海,無所不通”。

唐玄宗註解:“能敬宗廟,順長幼,以極孝悌之心,則至性通於神明,光於四海,故曰:‘無所不通’。”這是講能夠敬事祖先,能夠長惠幼順,把孝悌之心推到極致,就“至性通於神明”,即通到了自性,自性是無所不通的。禪宗六祖開悟見性後,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生萬法”是指宇宙萬物,從我們自性生髮出來,能通到自性,就能通達萬法,也就跟聖賢、跟天地相通,“通於神明,光於四海”,這就叫做無所不通。

所以能夠盡孝,從孝道入手,就能通到我們人的自性上來,一通到自性,宇宙所有維次空間都通了。我們現在不通是因爲有很多的妄念、自私自利的念頭,很多的、煩惱,把自性給矇蔽了,這樣不僅四海、宇宙不通,地球上的東西我們都不能通達。

現在科學儘管很發達,地球的種種事物,能不能全部通達?還不能,乃至人對自己身體的每一個部分,所有的構件、器官如何運作,這些都不能通達。對自己都通達不了,怎麼能夠“通於神明,光於四海”?是不是我們努力發展科技,拼命鑽研,有朝一日就能通達了?聖人告訴我們,這種方法走到最後還是不通,因爲它不是向心性裡求的。我們要認識這個宇宙,就要從宇宙本體去求,本體抓住了,整個宇宙都能夠通達明瞭。

所以聖人教誨我們向心內求,不要心外求法,心或者說性,宇宙萬物都是同一個心性。“神明”是講不同維次空間中的生命,有情的衆生;“四海”是講無情衆生,就像植物、礦物。不管是有情、無情的生命,它們的性都是一個,同一個真性,同一個本源。我們能夠悟入這個本源,就能無所不通,到那時我們發現,其實宇宙整個就是自己,通達宇宙就是通達自己。整個宇宙除了一個自己以外,沒有他物,沒有他人,這就是跟天地合一。聖人都是這個境界,如何得到?極孝悌之心,把孝之心推到了極點,他就能做到。

六、引用《詩經》結束全章

本經最後引用《詩經·大雅》“文王有聲”的一句詩文做結:

【《詩》雲:“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

《詩經》的這首詩讚美周文王的德行,感化了東南西北四方,所有的百姓都來歸服。

這句詩文實際上是解釋、呼應“無所不通”。聖人的德行“通於神明,光於四海”,其風範是天下百姓最好的榜樣,大家都敬佩他、敬仰他、效法他,都服從他的教化,服從他的領導,所以天下大治。因爲人心都能像聖王那樣斷惡修善,所以天下人有福,感應得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真正是和諧世界!

唐玄宗《御注》:“義取德教流行,莫不服義從化也。”是講這句《詩經》取“德教流行”之意。聖人的德行,聖人的教育教化,能在世間推行,接受教化的大衆都佩服、敬服這位明王的道義。“服義”是服明王、天子之意,服周文王的德行。而“從化”,“從”就是服從、跟從,學習這位聖王,受到了轉化,原來的習氣毛病都改正過來,不再自私自利了,能夠大公無私了,也能夠以愛心對待所有的人,天下就真的是太平了。太平是果,因是天子到百姓從上而下,修養德行,修身慎行。修身慎行要通過教育,所以推廣聖賢教育就非常重要。

《大學》講:“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從天子到庶人,即從上到下,都要以修身爲本,修身慎行,修養德行。自己修養德行,從而教化大衆,如《禮記·學記》所云“建國君民,教學爲先”,教學、德行爲先。這樣的政治,就是《孝經》講的聖治,以聖道治理天下,當然天下和諧,這都是孝道的感應,感應章所講的道理,就是因果。聖人以孝道來教化百姓,百姓能夠落實孝道,人人想到敬父母、敬祖先,修身慎行,自然感得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

感應章我們就學習到此地,若有不妥之處,請各位朋友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第150章 紀孝行第194章 行孝於內 化自流外第175章 倡立“孝法”以法護孝第239章 聖賢制禮 旨在教化第11章 幼承母教 孝道紮根第166章 在醜不爭 和順從衆第128章 孝治第8章 德爲道相 道爲德體第27章 諸學總彙 六藝之根第150章 紀孝行第141章 慈母親愛 有禮有節第50章 宇宙一體 愛人如己第7章 宇宙本體 自性爲道第88章 老實順親 成功捷徑第232章 服飾華麗 內心不安第71章 基金如子 報恩不溢第97章 蔡順拾椹 孝感盜賊第105章 公賦充盈 私養不缺第101章 天時地利 節用孝親第85章 淨意戒心 改變命運第34章 契入境界 當機受益第54章 漢文嘗藥 孝感天下第202章 孝悌一理 親親仁民第230章 喪親之悲 禮而無容第183章 君能孝悌 臣民效法第1章 孝經第60章 地方領導 孝親愛民第227章 君有過惡 正而止之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116章 三才(2)第156章 老萊斑衣 存心悅親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102章 德能兼具 落實孝親第14章 持戒有定 學業早成第71章 基金如子 報恩不溢第75章 修齊治平 德本做起第38章 自律自重 修身養德第73章 驕奢淫逸 富貴難保第91章 安親盡忠 流芳百世第194章 行孝於內 化自流外第96章 庶人第33章 天性德本 推及五倫第201章 愛親敬人 大孝爲民第118章 天明恆常 地義利物第38章 自律自重 修身養德第233章 聞樂不樂 悲哀在心第151章 庭堅滌穢 居敬事親第135章 祭祀先祖 培養孝道第92章 岳飛秦檜 果報迥異第83章 禮法道德 約束媒體第57章 天子匹夫 爲仁由己第232章 服飾華麗 內心不安第192章 廣至德第165章 爲下不亂 恭謹事上第5章 天經地義 法寶民行第170章 居養有敬 病憂??禱第203章 敬事愛物 行成名立第198章 廣揚名第240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1)第234章 哀痛悲咽 食旨不甘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218章 賣身葬父 孝感天地第184章 政和樂安 政乖怨怒第104章 節用愛親 同胞一體第128章 孝治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221章 祭祀祖先 鬼神感應第211章 諫而盡誠 正氣浩然第173章 五刑第34章 契入境界 當機受益第127章 先禮後財 天下息爭第237章 覺悟生死 毀不滅性第17章 回首前路 慈母舵手第206章 怡色柔聲 敬勞不怨第216章 禮敬自然 順應天地第232章 服飾華麗 內心不安第226章 順而行之 克盡本分第237章 覺悟生死 毀不滅性第120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1)第153章 人子事親 難得誠敬第244章 實學活用 如法教化第22章 子承親志 繼往開來第200章 落實孝行 養成孝德第51章 天子博愛 蒼生如己第55章 多行恕道 克己復禮第242章 解析精妙 多學善導第245章 千經萬論 孝爲行門第133章 聖治第78章 志道修德 迴歸本性第2章 本經概要第239章 聖賢制禮 旨在教化第188章 天下興亡 我的責任第40章 爲母捐腎 感動中國第178章 聖賢言動 規矩有法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57章 天子匹夫 爲仁由己第189章 愛敬存心 推及其親第65章 領導修德 人民有福第40章 爲母捐腎 感動中國第179章 遵循法則 迴歸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