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前朝的事,二姐姐不會以爲此事與我們有什麼關係吧?”顧知晥說的漫不經心,彷佛此事與她沒有一點關係一樣,她越是這樣,顧佩清心裡便越着急,她料想過顧知晥沒有以前那麼好糊弄,卻也沒想到她竟然此油鹽不進。
“對於我們來說,身在後宮,前朝政事如何,確實沒有干係,但四妹妹卻不同,四妹妹你可是嫡公主,與我,與六妹妹怎能相提並論?要知道三位公主中,也只有四妹妹你有封號的。”
這話不假,東顧看重嫡庶,皇家是天下表率,更是區分的明顯,顧知晥是皇后所處,雖同爲公主,但她一出生的身份便高於顧佩清與顧姝涵,也這是爲什麼前世的她自視甚高,常常看不起她那幾個庶兄庶姐的原因,不僅僅有慶豐帝的偏愛,還有在身份上的差距。
顧知行日後登基,不僅是穆皇后會被加封成爲太后,連顧知晥都會加封一級,成爲長公主,所以她一出生便有封號,只是前世,她沒有等到顧知行正式登基的那一天,也等不到自己成爲長公主的那一日。
可以說顧姝涵顧佩清成婚後,名義上還是公主,實則與皇家已經拆分開了,只有顧知晥,是真正的招駙馬,所以顧佩清纔會如此說,期望用燕北的勢力來換取顧知晥的幫助。
“二姐姐還是很聰明的,竟能分析到此處。”顧知晥撫掌笑道:“那二姐姐且再說說,我能與蕭家有什麼往來?你,又能替我提供的了什麼?”
顧佩清穩了穩心神,說“在姐姐看來,四妹妹是聰慧之人,自然能看明白很多事。燕北與朔京百年間極少往來,即便有也是燕北的女子嫁來朔京,如我……如琦妃娘娘一般,但女子遠嫁,雖然有心,但也無法很好的拉攏兩邊的關係。琦妃娘娘在不久之前,曾寫信回燕北過,所以我纔會比妹妹更早知道燕北要來人的消息。”
“現在燕北已經來人了,甚至還在宴席上當中將虎旗營的兵符上交給了父皇,你知道的消息,我也知道了。”顧知晥意有所指,她並不像聽這些她已經知道的事,既然琦妃是燕北的人,聽聞蕭家一貫重情,對於這個犧牲了自己,外嫁到朔京的姑姑自然會十分看重,琦妃既然與燕北時常有書信往來,想來會知道更多燕北的打算,這也是爲什麼顧知晥猜出了顧佩清想要利用自己,卻還是耐着性子與她見面的原因。蕭家實力不俗,在燕北名望更是超過朔京的朝廷,若能納蕭家真正臣服於顧知行,無疑是讓顧知行手中的籌碼更加豐厚,宋昭他們在前朝正面與蕭家接觸,她也必須在後宮從後接觸,希望能夠知己知彼,更加清楚蕭家的意圖。
“那妹妹可知,蕭家此行,除了‘進貢’的原因,我那三表哥會親自前來,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蕭家有意,與朝廷聯姻。”
顧知晥不自覺‘啊’了一聲,她不知道這是蕭家上一世便有的打算,還是這一世有了變化才導致的原因。
顧佩清見她神情有些鬆動,知道是這句話讓顧知晥有些感興趣了,連忙打鐵趁熱繼續說:“此事千真萬確,是我三舅與琦妃娘娘親口所說,我那三舅,就是此行蕭三公子,蕭承靖的父親,蕭家這一輩,只有我三舅家生了嫡子,所以我那三表哥,直接被認爲是下一任燕北王的接班人,他此行朔京,又將兵符上呈,就是爲了用兵符換去朝廷的信任,與顧氏加緊聯繫,但他們也想要一個保障,所以希望可以向父皇求娶朔京女子。”
這句話說的有意思,是朔京女子,不是皇家女子。
燕北不可能在沒有調查過朔京的情況就打着這個算盤想讓下一任的燕北王與朔京女子結親,他們投誠般的將虎旗營的兵符遞交給了慶豐帝,心裡卻又想的是求娶朔京女子?他們是否有別的心思呢?蕭家在燕北佔地爲王,自然也不可能娶一個平凡普通的女子,所以纔會出現顧佩清所說的‘與朝廷聯姻’。朝廷中適齡女子不少,但能夠配得上蕭承靖的人選卻寥寥無幾,他們到底是意有他指,爲了迷惑他人,故意放出這類消息,其實心裡對皇族女子早有打算,還是當真是想要在衆多女子中選擇一名最符合他們利益的人選呢?
顧知晥在認真思考着這消息的真假,蕭家是否會將如此重要的消息告訴已經入了慶豐帝后宮數十年的外嫁女。
“四妹妹你認爲我在說假話誆你嗎?”顧佩清見她並未直接回答,心裡拿不定主意,但想到蕭家可是一塊香餑餑,不僅是慶豐帝,祝家怕是也會動心思,祝歡可是現成的人選。
其實顧佩清心裡最是自私,她纔不管自己姓不姓顧,她看重的只是自己過的好不好。蕭家想要和誰結親,她其實都無所謂的,但是就是不能和祝家,她要祝歡慘過自己一千倍一萬倍,若她嫁的是蕭承靖,自己絕不會甘願。
“蕭三表哥來朔京的時間定不會很短,四妹妹且看着,我說的話絕對屬實,指不定皇后娘娘明後日便會招你前去,只要你一同見到的是我那三表哥,那就證明了我的說的話絕對是真的,你信我!”
顧知晥好笑的望着她,說:“信你如何?不信你又如何?你以爲賣了這些料給我,我就會心甘情願的幫你嗎?”
顧佩清臉色一黑,她沒想到顧知晥在聽完自己所說的話之後還會說出這種話,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接話,只能死死盯着她。
顧知晥又忽的一笑:“不過,你這消息確實也有些用途,我也不是不可以賣你一個人情,而且蕭家也算是你舅家,你怕是比我更能與其往來……只不過你也明白一點,我並不是因爲同情你或是覺得咱們倆是一條線上的同夥纔要幫你,我幫你,是要你記住我這份情,日後這份情我不要你還,我要蕭家來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