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杭州不愧是三吳都會,東南形勝。
李江和李文秀出了城門洞,第一眼見到的就是滿大街的茶樓,酒館,當鋪,作坊。
街道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路上行人不斷:有挑擔趕路的,有閒逛的,牛車、馬車、驢車交錯而過,卻絲毫不亂,井井有條。
各個店鋪裡不停的有人進出,也有很多旅人,帶着好奇的目光駐足觀賞。
人聲鼎沸,撲面而來。
李江兩人都有點看傻了。好半響,李文秀才低聲呢喃道:“這就是我的家鄉?”
“是啊,這就是你的家鄉。你還沒看到西湖呢,那才真叫是美!”李江唏噓不已。
西湖他是沒看過的,只是聽說過,而且耳朵都要聽出繭子了。
不過,再繁華也暫時和他們沒有關係。他們得先找到住宿的地方。
依李江的意思,還是想到西湖附近找個客棧投宿,這樣就能足不出戶,透過窗就能欣賞到西湖的獨特之美。
李文秀沒有意見,她對西湖沒有概念,到哪兒住都可以。
商量好了地方,兩人牽着馬一路溜達着過去。
這杭州城裡人太多,騎馬奔跑容易引發交通事故,還不如邊走邊看呢。
他倆是從北門入城的,打聽到西湖在西面,呃,好像有點傻,西湖不在西面難道在南面?他們直接往對西走就對了。
李文秀進了杭州,好像放下了心事,不再迷惘。她沒有在一路上多做停留,反而有點急迫地催促李江快點。
但凡李江多駐足在一個地方几秒鐘,就會被她拉走。這讓李江非常無奈,可也理解她,她是想早點安頓,早點找到親人。
李江只好加快了腳步。他心裡暗想着等有時間哥再來考察考察失足婦女們的生活狀況。
當然,他的這些心思從來沒有在李文秀面前表露出來過。他在李文秀面前一直是一個知心知暖的君子哥形象。
一路急趕,他們終於走到了西湖身旁。
李江吹着微薰的湖風,指着那寬闊的湖面,對李文秀說道:“阿秀,你看,這就是西湖,美吧?”
李文秀撇了撇嘴,說道:“太小,比太湖差遠了!”
沒錯,他們沒進蘇州,卻繞路去太湖吃過魚。
李江梗了一下,分辨道:“阿秀,你不能這麼看。太湖是自然之美,西湖是人文之美。我跟你說,這西……”
“李大哥,還找客棧嗎?”李文秀瞪着一雙杏花眼。
“找,找,現在就找。”李江被打斷顯擺,一口氣不上不下的十分難受。
見他那一臉便秘的樣子,李文秀微微一笑,語氣溫柔地對他說道:“李大哥,你想看西湖,等我找到了孃親家後,我就來陪你看個夠,好嗎?”
“嗯,我們一定能找到你孃的老家。”李江順過了氣。
圍着西湖建有很多茶寮酒肆,客棧也不少。
不過,這裡的遊人如織,找了好幾家客棧都是客滿。這讓李江有點無語,古代就有這麼多旅遊的人嗎?難怪後世一到節假日,我大華人就無處不在。
李江兩人牽的大白馬在這內陸有點稀罕,不時有路人對着兩匹馬指指點點。
大小白都是公馬,可能被人圍觀,也生出了人前顯擺的心思,搔首弄姿,“稀呂呂”叫個不停。
最終兩人雙馬以逆時針方向繞了大半圈,纔在西湖南面找到了家客棧。
住下後,兩人出房吃飯。老規矩,由李文秀詢問店中夥計,有沒有聽說過杭州上官家。
店小二茫然無知,看在打賞的銀子份上,又跑去問了掌櫃,卻依然沒有帶來好消息。
李江安慰着李文秀,杭州太大,人太多,夥計不知道纔是正常的。以後多問問多打聽,總能有收穫的。
李文秀沉默了下來,抱着酒壺一杯接一杯的倒酒。
其實李江心裡也着急,可除了到處打聽,也沒有其它更好的辦法。這清朝又不是現代,找個人還可以發個微博,或者到派出所查個檔案什麼的。
照理說,古代的衙門應該也有人口登記,不然他們找誰收稅派役啊?可是,就是不知道他們對不對外辦理尋人業務。
李江想着,實在不行,哥就辛苦點,再做回樑上君子,去官府查查檔案。
可這尼瑪的工作量就有點大了啊,杭州有好幾個屬縣,還有府衙,上面還有杭嘉湖道、布政司,從哪裡查起呢?李江有點頭疼。
第二天開始,李江和李文秀就頻繁露面於各茶樓酒肆,甚至戲園子都沒放過。他們也不問旁人,就找這裡面跑堂的夥計。
可幾天下來,沒有打聽到有用的消息。
就在李文秀愁眉不展的時候,李江出了個主意,說是除了這些找過的地方,還有一個地方的消息非常靈通。
李文秀立刻來了興趣,連忙追問。
李江吞吞吐吐地說出了青樓。李文秀並不是纔出江湖的雛,什麼都不懂。她跟着李江走南闖北也一年多了,當然聽說過青樓是什麼地方。
結果不用多說,李江捱了幾拳,李文秀氣着回房了。
李江訕訕地摸着被打的地方,嘟噥道:“真是的,我又沒說錯。我本將心照明月,奈何……,唉!”
被強烈鎮壓了去青樓的心思,李江只有最後一步了,那就是去各大衙門流連。
白天跑市集,晚上做君子。
又是幾天過去了,李江已經光顧了錢塘、仁和、臨安、富陽四縣,翻遍了戶房的黃冊,無任何所得。
而且清朝還在黃冊的基礎上加了個“丁口增減冊”,這無疑加大了李江的工作量,讓他一晚上最多跑一個縣衙。
這段時間,李文秀逐漸消沉了下去,人也越來越瘦,有種鵝蛋臉變瓜子臉的趨勢。
李江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遂加快了搜尋的速度。
皇天不負有心人,李江終於在餘杭縣發現了有上官姓的人,不過他並沒有激動,這世界重名重姓的人多了,先記下來做爲備用。
有了一個好的開始,後面就順利許多。他又在其它幾縣陸陸續續地發現了上官姓的十幾個人。
此時李江不由得有點慶幸,幸好上官這個複姓的人少,如果是自己的“李”姓,呵呵,想想都頭皮炸裂。
(特別感謝“我騎着龍蝦去海洋”書友投出的兩張月票!你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