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到了嚴可求家裡,“咣噹”一聲砍出一刀,然後竟然被嚴可求躲過了。
躲過就躲過吧,老兄你倒是接着砍撒。
刺客不動了,估計是在發呆。
他發呆嚴可求可不會發呆,馬上用嘴還擊:“誰讓你來的!”
刺客還真就答話了:“張顥讓我來的。”
嚴可求心思電轉,緊接着跟了一句:“大丈夫死就死了,但我身爲人臣,還有很多話要對主子說,你等我寫完再殺!”
然後十分奇特的一幕出現了。
刺客收了刀立在一邊,嚴可求奮筆疾書,開始寫自己的絕命書。書中內容言辭激烈,很有文采,寫盡了忠臣之情、報國之意。
沒想到這個刺客還是個識字的,嚴可求在那裡寫,他就站在一邊看,看來看去還被信裡面的內容給感動了。
嚴可求寫完,說你動手吧。
刺客說我不動手了,你是個長者,我不忍心殺你,你把身邊的物品給我一些,我好去覆命。
嚴可求說你看屋裡有什麼,自己拿吧。
然後刺客隨便撿了幾樣東西,走了。
刺客到了張顥那裡,把東西交了,說了一句:“我去的時候嚴可求不在家,改天再去試試吧。”
張顥信了,就在那裡等改天。
張顥可以等,嚴可求等不了了。
他立刻找到了徐溫,要求先下手爲強。
徐溫說好,然後又找到了一個人——鍾泰章。
這個鍾泰章是個狠人,人狠,職位更狠,時任左監門衛將軍。
老鍾估計也和張顥有仇,一聽徐溫要舉事,直接說了一句:“殺張顥這件事我來,你們都靠邊兒站!”
然後找了三十名死士,刺臂流血,瀝酒共飲。喝了血酒之後這些人坐等天亮,就要去殺人。
當時張顥是左牙指揮使,徐溫是右牙指揮使,兩個人分領牙兵,都是掌兵的實權派,跺一跺腳揚州就要震三震的人物。
鍾泰章這個狠人第二天一早就帶着三十名兄弟去衝擊左牙都堂了。
那可是個軍事重地,正因爲是軍事重地,所以沒有人敢去碰硬。
時間一久,軍事重地的防守也就疏忽了。
更重要的是左牙都堂也不用特別防守,因爲前面還有個守門人呢,這個守門人就是左監門衛將軍,鍾泰章。
看到沒,徐溫、嚴可求做事就是絕啊,不出手則已,一旦出手就會在敵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發動致命一擊。
這一天張顥剛剛來到辦公室辦公,然後前面的守門人帶着三十名大兵衝進來了。
大家還沒明白怎麼回事呢,鍾泰章大喝一聲,把手中刀向張顥飛擲過去,正中對方面門,刀鋒穿腦而過,張顥立斃當場。
把手刀當飛刀來用,省時省力,快捷高效,鍾泰章真是猛。
主將一死,手下人都傻眼了。
鍾泰章一不做二不休,帶着三十名死士大開殺戒,把左牙都堂內的大小頭目全都殺了個乾淨,死者達到數十人。
撒野撒到了這個地步,左牙大軍就算是聾子、瞎子也要被驚動了。
結果牙軍四出,把鍾泰章等人圍了個裡三重外三重,插翅也難飛了。
其實他們也不用飛,因爲解圍的人適時出現了。
徐溫帶着右牙大軍呼嘯而來,給左牙軍來了個反包圍。
徐溫大喝一聲:“張顥是弒逆之賊,今已伏誅,然而他的餘黨還沒有被消滅。現在我下令,無論是左右牙兵,只要能夠捕獲張顥的餘黨,一律行賞!”
團結隊伍的最好方法就是樹立一個共同的敵人,然後甩開膀子一起上。
且不問張顥有沒有同黨,徐溫這道命令一下,左右牙軍瞬間成了一家人,然後大家手拉着手一起蹦蹦跳跳去捉拿張顥餘黨了。
最後還真讓他們抓住了,餘黨以紀祥爲首,被抓了不少人,被徐溫推出市曹咔咔一陣斬了個乾淨。
這番操作完成以後,徐溫掌控了整個揚州城,成了吳國實際上的掌權人。
這邊張顥被殺了,動靜鬧得挺大的,要想辦法去向名義上的主子去彙報。
楊隆演太小,彙報殺人的事情怕把小孩子給嚇着。
那就向孩子他娘彙報吧。
徐溫、嚴可求等人去見太夫人史氏(楊行密妻子),史氏是個明白人,知道這時候保命要緊,一邊抽泣一邊向徐溫等人說了一句話:
“我兒子年紀還小,不堪大任,所以才導致張顥作亂。現在賊首已經伏誅,我們也沒必要呆在這裡了,請你們寬宏大量,放我們一條生路,讓我們回老家廬州吧。”
廬州就是當時楊行密起家的地方。
這一番話說下來,徐溫、嚴可求兩個滿臉通紅,心裡很不是滋味。
嚴可求看着徐溫不說話。
徐溫逡巡了半天,俯身向史氏行了個大禮:
“張顥犯了弒逆大罪,不能不殺。但我徐溫身負先王厚恩,怎麼敢謀叛呢。請太夫人放心,老徐我將披肝瀝膽效忠楊氏,至死不渝!”
史氏要的就是這句話,這才收淚,又安撫了對方一番,讓徐溫等人退下。
從後面的歷史發展來看,徐溫、嚴可求二人確實是忠於楊氏的人物。
雖然後來隨着徐溫勢力的不斷坐大,徐家子孫很是囂張跋扈,甚至欺凌少主,但至始至終徐溫也沒有跨越雷池一步。
徐溫掌握吳國大權之後,開始了一番有效治理。
最有效的治理不是親力親爲,而是用對人。
徐溫很會用人,他任用嚴可求爲揚州司馬,幫助治理軍事;任命駱知祥爲支計官,主管收支財賦。
這兩個人都是一等一的幹才,上任之後進行了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消除了之前的好多弊病,吳國逐漸大治。
轄區百姓收到了實惠,稱讚嚴可求、駱知祥兩人爲“嚴、駱”,很是感悅他們的治理功績。
徐溫接下來還採取了一項有效的政策。
這個政策是對外的,那就是息兵止戰。
他和楊行密的想法一樣,認爲兵者兇器,不能長年使用。因此就和吳越、馬楚、閩國等政權交好,減少不必要的征伐,爲吳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
吳國的軍政紛爭告一段落,北方地區已經打了個一塌糊塗。
首先是大梁皇帝朱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