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明宗明否

按照規定,使臣外出的差旅費都應該由戶部來撥付,安重誨從中間插了一槓子,向李嗣源奏報說,這項款子還是由樞密院來發放比較好。

至於好到了哪裡,安重誨沒說。

但不說大家也都明白,涉及到錢的東西,肯定是衝着油水去的唄。

任圜是宰相,兼判三司,三司指的就是鹽鐵、度支、戶部。

所以說戶部是任圜的地盤。

而樞密院是安重誨的大本營。

後者要動前者的奶酪,任圜肯定不幹。

他不幹倒也不是因爲別的,純粹是對方的提議不合常理,你一個管兵的部門竟然來插手財務上的問題,這不就亂套了嗎!

後面的工作還怎麼進行,國家的財政還有沒有保證,最後成了一攤子爛賬,損失的還不是朝廷的利益!

所以說這個頭兒不能開,開了這個口子那就遺患無窮了。

一個要插手,一個要剁手,那肯定就槓上了。

這兩個人也真牛氣,吵架擡槓完全不分場合,直接在上朝的時候,在皇帝李嗣源面前對罵了起來。

把個可憐的皇帝給驚的一愣一愣的。

李嗣源真是個沒心思的,竟然還想着去勸架,這兩個人一個比一個牛,完全就當沒皇帝這個人,所有精力都集中在衝對方吐口水上,把個苦口婆心的李嗣源晾在了一邊。

吵了半天,兩個人罵累了,沒事人一樣,退朝走人,約定明天接着罵。

朝臣都走了,李嗣源也回宮了。

問題就出在宮裡面。

一個嬪妃就問了:“剛纔和安重誨吵架的人是誰?”

李嗣源說:“宰相。”

嬪妃:“臣妾在長安宮中的時候,從來沒有見過宰相和樞密使吵架吵成這個樣子,大概是輕視皇上吧!”

這話一語點醒夢中人,李嗣源仔細尋思一番,是這麼個理兒。後知後覺的他決定乾綱獨斷一回。

乾綱獨斷的結果就是聽從了安重誨的建議,把外交使臣差旅費的項目交給了樞密院。

在這個過程中,那個嬪妃起了很大的作用。

嬪妃是誰?史上沒說,但猜測的話應該是王德妃,這個妃子跟安重誨有舊,受過對方的恩惠,所以幫着安大人說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至於王德妃的事蹟材料,我們下文會提到。

現在有個問題,任圜已經接連敗了兩陣了。

如果說第一次爭奪宰相的人選並不是他分內之事,還情有可原的話,這第二次實打實的戶部業務硬是被樞密院分去了一部分,這就說不過去了。

對於這樣的情況,作爲宰相的任圜心裡就要有個成算了,皇帝接連支持安重誨,是不是對自己有意見?

但這個有沒有意見的問題你還不能直接去問皇上,即便是去問了人家也不可能當面說啊。

按照慣例,需要試探一番。

試探的方式方法就是請辭。我辭職不幹了,看你皇帝怎麼個反應。

如果說極力挽留,這說明皇帝還是看重你的,大可以順水推舟繼續幹活;如果說一下子就準了,說明確實對你有意見,趕快有多遠跑多遠,跑慢了估計就要遭殃。

結果任圜的辭職報告一遞上去,準了!

我的天,感情真對我有意見啊,那就別愣着啦,趕快跑吧。

任圜請求退休,回磁州去養老,明宗皇帝李嗣源恩准了他的請求。

按理說任圜也算是見機快的,事情大可以到此爲止了。

但是安重誨不樂意,痛打落水狗是政治鬥爭中的固定節目,不能偏廢。

於是乎過了沒多久就有人向安重誨提醒:

“失職在外的人不能留啊,留得時間長了就成了禍患,不如除之以絕後患!”

安重誨“從善如流”,頗以爲然,竟然矯詔將任圜賜死。

這就有點過分了,你殺人歸殺人,假傳聖旨算什麼道理?

端明殿學士趙鳳聽說後哭着向安重誨進言:“任圜是義士,怎麼可能叛逆呢!你濫施刑罰,怎麼可能治理好國家呢!”

安重誨不聽。

使者到了磁州,宣讀完詔書,送任圜一大家子上路。

任圜神情凜然,不卑不亢,召集族人痛飲,吃完上路飯之後慨然赴死,從頭到尾沒說一句話,更沒有屈服。

任圜一死,安重誨矯詔殺人的事情肯定就要敗露了。

按說這是殺頭的死罪,可明宗皇帝再次用行動證明,他對安重誨的寵信那是無底線的。

他竟然公開爲安重誨站臺撐腰,追加那封僞詔的合法性,把任圜的死搞成了一個罪有應得。

這就是鐵打的諍臣的下場,對於任圜這樣的直臣李嗣源竟然不能用,所以說後唐明宗一朝國勢並沒有真正的雄起,也是有原因的。

任圜被殺折射出後唐朝廷的一種現狀:有識之士固然能夠出入朝堂,但同時宵小之徒也很活躍,這個明宗一朝的開明政治並不徹底。

內部的渾渾噩噩,反映到外部就是疲軟乏力。

…………………………

話說明宗皇帝李嗣源登基的那一會兒,南平的高季興上表,請求把夔、忠、萬三州劃爲自己的屬郡。

李嗣源和宰相豆盧革等人一商量,答應了對方的請求。

後來這個事兒被翻出來,成爲了殺豆盧革、韋說二人的罪名之一。

當時後唐答應把三州給高季興,無外乎有拉攏之意,讓這小子多爲後唐的團結穩定做貢獻。

可高季興是個狼子野心的傢伙,他的南平本來就是個獨立王國,既然得到了三個屬郡,那就要牢牢地控制在手中。

於是乎,這傢伙緊接着上表朝廷,說這三州既然是我的屬郡了,你們就不要再派刺史過來了,我讓自己的子弟們去做刺史,免得大家都麻煩。

這就有點過分了,屬郡歸屬郡,名義上受你節制,但還是後唐的轄區。

你再把當地軍政最高長官控制在自己手裡,那不就成了你的私人地盤了嗎!

國土寸土不能讓,你既然想打三州的主意,我就不能饒你!

李嗣源當即回絕了對方的要求,並用言辭敲打對方:不要亂來啊,亂來就揍你!

棍子沒有切實打在自己身上,高季興永遠不知道疼。你不給是吧,不給我就自己動手,照樣豐衣足食。

緊接着夔州刺史潘炕犯了錯誤被罷官,位子出現了空缺。朝廷的新刺史還在趕來的路上呢,高季興已經帶着軍隊殺進夔州城了。

他把城防部隊消滅了個乾淨,然後徹底控制了這座州城。

刀刃已經見紅,臉皮也就撕破了。

就這,李嗣源還沒有動兵的意思,他新任命的夔州刺史還在路上,想等這位刺史到了看看高季興的反應。

不出意料,高季興將新任刺史拒之門外,徹底擺出了一副老子就是來打架的姿態。

然而令高季興沒有想到的是,他得罪李嗣源可以,新任刺史是萬萬不該得罪的,因爲這位刺史是前任奉聖指揮使,名叫西方鄴。

這個叫西方鄴的人在後來的戰爭中將會教會高季興死字是怎麼寫的。

高季興的表演還沒有結束,佔據夔州讓他嚐到了甜頭,爲了擴大戰果,他緊接着向涪州進軍。但是打了半天,損兵無數,硬是沒打下來。

這也很正常,南平的軍兵打個偷襲戰還可以,真要是拉到正面戰場上去作戰,基本上就沒打贏過。

但是打不贏,我們可以搶嘛!誰讓咱佔據着水路要衝呢。

當時四川方面按照朝廷的命令,集結了蜀中珍寶貨物以及金帛四十多萬,裝了好幾條大船,順江而下,想要走水路運往洛陽。

這些人路過高季興的地盤,被對方堂而皇之的做了一次水盜,把壓船的官兵殺了個乾淨,幾船珍寶全都搶了去。

這就是明目張膽的在跟朝廷叫板了,李嗣源大怒,派人去責問對方。

高季興耍起了潑皮無賴,對着使者一通大吼:

“你們的人翻船出了事故,去找河神問話去啊,來找我幹啥!”

無恥啊,這種人不能留着了,必須打!

李嗣源當即下令剝奪高季興一切官爵,然後任命山南東道節度使劉訓爲南面招討使,忠武節度使夏魯奇爲副招討使,帶兵四萬,征討南平。

同時任命東川節度使董璋爲東南面招討使,新任夔州刺史西方鄴爲東南面招討副使,率領蜀中的部隊沿江南下三峽,會合湖南馬殷的軍隊,分三個方向向高季興發起進攻。

三路大軍可都是氣勢洶洶啊,別說三路,單單拎出來一路就夠南平喝一壺的。

等到劉訓的四萬大軍抵達荊南,楚王馬殷的軍隊屯兵嶽州,高季興慌了,做起了縮頭烏龜,堅壁不出,據城死守。

守城的同時他也向外部尋找幫手,派人向吳國求援。

吳國作爲十國中最大的一股勢力,向來和中原政權對着幹,你中原政權要打誰,我老吳就要保誰。

既然南平的高季興來求救了,吳國的水軍立馬出動,前去助拳。

眼看着一場多國大戰就要開始,但是這一戰註定雷聲大雨點小,沒怎麼打起來。

爲啥子呢,老天爺出面來干預了。

後唐出兵之前應該沒看天氣預報,劉訓率領的四萬北軍剛趕到南平,天降大雨,連綿不絕。再加上江陵地區本來就潮溼多水,很多士兵都患了疫病。

這還不算,因爲皇帝李嗣源這次火氣來得比較急,出兵也比較倉促,軍隊開過來了,糧食卻沒運過來,想要後續開糧道吧,雨水又衝毀了道路,開通不了。

四萬大軍面臨着飢餓與疫情的雙重打擊。

這種情況下別說打仗了,活着都不容易!

恰在此時,對這支軍隊來說更大的一個打擊又來了——主將劉訓也病倒了,臥牀不起。

這仗可就沒法打了。

爲了解決問題,李嗣源立刻派孔循過去主持工作。

孔循這傢伙搞搞內鬥啥的那是沒問題的,你讓這玩意兒去指揮打仗,真是高看他了。

孔循屁顛屁顛到了江陵,指揮軍隊一頓猛攻,沒攻下來。

這也正常,江陵城大,唐-軍又都是疲病之身,加上孔循一個豬頭指揮官,能打下來纔怪。

既然打不下來,孔豬頭就開始想別的主意了,改武鬥爲文攻。派人到城裡面去勸降。

第一百七十九章 悲催的郭崇韜第一百六十章 李存進的隕落第一百零八章 朱友珪的局第一百零五章 棗強第四十九章 可憐的昭宗第一百三十八章 盧文進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稱帝了第十三章 亂戰中原第一百四十六章 無法無天徐知訓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建的江湖第十三章 亂戰中原第十五章 決戰汴州第一百零八章 朱友珪的局第十二章 兩個皇帝第一百六十五章 德勝之戰第一百零四章 朱溫的獨角戲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一百零一章 朱溫很憋屈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第一百五十二章 德勝渡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燕(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博的麻煩第一百一十七章 亂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無法無天徐知訓第一百一十一章 滅燕(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盧文進第一百六十一章 精明的符習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鐘第一百三十二章 貝州城最終結局第一百七十二章 諸侯的應對第九十一章 潑皮無賴也有自己的無奈第六章 忠武宦官楊復光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一百五十九章 晉將之冢第三十章 羣毆李克用(一)第九十一章 潑皮無賴也有自己的無奈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稱帝了第四十四章 鬧獨立的劉仁恭第一百八十七章 好商好量來投降第十三章 亂戰中原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五十章 王建與李茂貞第五十八章 征戰魯東第六十五章 可憐的大唐第一百五十一章 徐溫其人第四十一章 角力河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章 柏鄉之戰(二)第九十章 朝廷與藩鎮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韜第一百八十六章 打仗過家家第一百八十七章 好商好量來投降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燕(二)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第一百七十章 滅樑(二)第一百四十章 猛人李橫衝第六章 忠武宦官楊復光第一百四十六章 無法無天徐知訓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第七十七章 很憋屈的李思安第二百一十六章 阿保機第一百五十一章 徐溫其人第一百九十九章 魏州之亂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第一百四十三章 胡柳坡之戰第一百零一章 朱溫很憋屈第五十三章 河東之戰第八十章 暗流洶涌第一百八十六章 打仗過家家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國大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鎮州之亂第四十六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一百八十四章 名將李存審第一百三十八章 盧文進第九十八章 禍起鎮州第四十五章 巨能作的李罕之第六十九章 後梁與諸侯第三十七章 英雄氣短李存孝第一百八十三章 風雨飄搖第一百九十三章 內鬥第一百二十九章 朱友貞其人第三十五章 痞子王建(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燕(二)第九十一章 潑皮無賴也有自己的無奈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二百零一章 郭從謙第一百四十一章 楊劉爭奪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的王彥章第一百八十七章 好商好量來投降第一百三十六章 韓延徽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掞第一百零七章 朱溫之死第一百二十七章 鎖城術第二十九章 河陽之亂第一百八十四章 名將李存審第四十一章 角力河中第三十四章 痞子王建(一)第四十六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八十二章 潞州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