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成都,蜀帝王衍已經帶着一大幫子人迎接了。
王衍的裝束很有特點:
“蜀主白衣、銜璧、牽羊,草繩縈首”。
之所以穿白衣,表示我不是皇帝了,只是一個待罪之人;銜璧、牽羊,這是個禮節,表示我誠心歸順;草繩縈首就是把草繩套在自己脖子上,跟負荊請罪有一拼,意思是我做了錯事,你治我的罪吧。
這是王衍,然後還有蜀國的百官。
正所謂“主辱臣死”,皇帝都已經是那副樣子了,你們百官也要有自己的意思表示啊。
表示的內容是這樣的:
“百官衰絰、徒跣、輿櫬,號哭俟命”。
百官穿着喪服,光着腳,擡着棺材,大聲嚎哭。
這就有點意思了,說白了這不就是死了人之後出喪的那一套嗎?
當然,現在沒死人,但是國家亡了,君主受辱,而你們做百官的爲了表示忠心,那就要意思意思。
這跟我們國家的文化傳統有很大關係,儒家思想最重視的就是人臣的忠誠,你可以跟着君主投降,但是不能不對自身的政-權表達哀思。
這一點敵人也予以認可,因爲這是對戰敗者的尊敬,也是對自己的尊敬。
所以說稱中華爲禮儀之邦,這是很有道理的。
同樣的事情放在其他國家就不一樣了。
比如說日本,這邊戰敗了,敵人打過來了,手下的武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主人給砍死,割了腦袋去投降,然後還要歡天喜地的來慶祝新主人的勝利。
這種情緒上的360度大轉彎當真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得出來的。
文化傳統不一樣,孕育出來的人也就不一樣。
現在蜀國的君臣已經準備好了,後唐的主帥就要代表後唐朝廷來受降。
李繼岌把王衍含着的璧給接了過來,表示我認可你的誠心,郭崇韜幫他解了(拿掉)脖子上的草繩,表示我們是不會怪罪你滴。
接下來就把棺材給燒了,表示不會殺你,這東西你也用不上,那就要燒掉(其實不久就能用上)。
做完了這些,那就要向後唐皇帝陛下拜謝,但是李存勖不在,所以就要朝着他所在的洛陽的方向(東北向)遙拜。
做完了這些,大家就都是一家人了,然後入城。
至此,蜀國滅亡。
可以說這次滅蜀工作還是進行得蠻順利的,簡直可以用勢如破竹來形容,從後唐出師,到王衍納降,總共才用了70天時間,真是神速。這是一項破紀錄的工作,可以載入史冊。
當然,這項紀錄將會在幾十年後在同樣的地方再次被打破一次。
這一年,是公元925年。距離王建公元907年稱帝建國,已經過去了十八年。
對於這一個國家的滅亡,我們也沒什麼可說的。正所謂老子打天下,兒子來敗家,王建建立蜀國還是有些正面意義的,雖然也有不足,但保境安民、重用文士、發展經濟等方面工作做的還不錯。
兒子王衍就不好多說了,雖然很有才情,人也長得不錯,但是一路敗家,硬是把王建辛辛苦苦建立的蜀國政權給拱手送人,這也是沒誰了。
所以說選接班人一定要慎重,子女的教育問題也要提上日程。有才是不管用滴,生得好看也是不能當飯吃滴,腳踏實地、兢兢業業來幹活那是最重要滴。
蜀國一滅,轄區的十大藩鎮、六十四州、二百四十九縣就都歸了後唐,天府之國積累下來的鎧仗、錢糧、金銀、繒綿更是多達千萬。可以說,滅蜀一戰,後唐賺大發了。
如果能夠把這些東西快速拉回去,租庸使孔謙估計能高興的幾天睡不着覺,困擾着後唐的經濟乏力問題也能得到大幅緩解。以此爲基礎,如果能夠再接再厲、以戰養戰,平定天下也並非不可能。
然而,以上都是假設。
在前蜀被滅的同時,後唐的統治秩序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而促使後唐(具體來說是李存勖)滅亡的並不是外族入侵(相反,他還能入侵別人),也不是大規模的軍事衝突,而是一些繁瑣的小事,而這些小事反映出的卻是後唐皇帝李存勖的大問題。
當時蜀國滅亡的消息傳到了南平,高季興當時正在吃飯,得知消息後嚇得魂不附體,勺子、筷子啪啪都掉到地上了,然後失魂落魄地說了一句話:
“老夫真是鑄成大錯了!”
他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當時伐蜀之時李存勖給他下了命令,任命他爲西川東南面行營招討使,讓他出兵助戰。
未曾想這老小子滑頭得很,竟然沒出兵。
現在可好,蜀國一轉眼就被滅了,李存勖如果要治你的罪咋辦?蜀國這個龐然大物都被拿下了,你個荊南一隅之地,能扛得住對方一頓老拳嗎?
所以說高季興的恐懼是有道理的。
然而謀士樑震卻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不足憂也。唐主得蜀益驕,亡無日矣,安不知其不爲吾福!”
意思是說李存勖得了蜀國,肯定更加驕奢,敗亡也就更快了,所以說蜀國亡了是好事。
無論這個樑震是不是在用這番話來寬慰高季興,他這番判斷簡直是精準得不像話。
因爲李存勖的敗亡就在滅蜀的同時開始了,一張無形的大網已經向他緩緩落下。
而在其中起關鍵作用的一個人就是郭崇韜。
郭崇韜之死
這還要從伐蜀的那一套領-導-班子來說起。
李繼岌是主帥,郭崇韜是副帥。按說副帥就是打雜的,一切行軍打仗的大事都要由主帥來拍板纔對。
但是主帥李繼岌是個小年輕兒,又沒有什麼戰爭經驗,你讓他拍板也不現實啊。
再說了,出征之前李存勖就已經給定好調子了,繼岌小朋友是過來鍍金積累戰功的,人家回去就要被立爲太子,說白了就是掛個名,具體的事情還要副帥郭崇韜來做。
而郭崇韜是個有名的勞模,他很樂意做事情,更喜歡大權獨攬的感覺。只要是涉及行軍打仗的事情,你只要敢找他,他就敢辦,從來不帶含糊的。
這裡面有個問題,雖然主帥是掛名的,但是你好歹也要給對方留個面子,該請示彙報的事情還是要意思意思的。
郭崇韜不,這個人比較直,不喜歡彎彎繞,你李存勖夠牛掰了吧,什麼事兒不按我老郭的意思來辦照樣開懟,你不想聽我還要追在屁股後面嘮叨個沒完呢,更何況你李亞子的兒子呢。
所以說繼岌小朋友在郭崇韜眼裡就是個小毛孩兒,小毛孩就應該呆到一邊去玩去,軍國大事你參和不來,還是少在我老郭面前礙手礙腳的。
也就是說郭崇韜這個實幹派巴不得把李繼岌給踢遠一些呢,怎麼還會主動去請示彙報呢。
於是乎,十分具有戲劇性和畫面感的場景出現了:
副帥郭崇韜門前每天彙報工作的人絡繹不絕,門庭若市,喧囂不堪;主帥李繼岌門前門可羅雀,連個鬼影子都沒有,生意慘淡得很。
這還不算。人都是勢利型的動物,趨利避害、趨炎附勢那都是信手拈來的,眼見着郭崇韜這裡權勢滔天,殺伐果斷那叫一個痛快,紛紛到這裡來逢迎巴結。
特別是在蜀國投降以後,前蜀國的大臣們拼了命地向後唐示好。
既然要示好,那就要找對人,誰是對的人呢?誰說話管用、手裡有權,誰就是對的人。
這個人自然就是郭崇韜。
於是乎,送金銀珠寶、藝伎樂工的人排起了長隊,不止郭崇韜這裡人滿爲患,兒子郭廷誨那裡也是熱熱鬧鬧。
現在的郭家,真是權勢如日中天,在蜀國那是個說一不二。
相比之下,李繼岌這裡就不夠看了,大家都知道這小子說話沒分量,手裡也沒權,當然也就不可能給大家回饋什麼,所以就把這個名義上的一把手給冷落了。
然而李繼岌畢竟是後唐帝子,說沒有收到禮物那是不確切的,他確實也收了不少禮,但這些禮物不過是馬匹、束帛、唾壺(痰盂)等在蜀國後宮裡流出來物件而已。
說實話,這真有點寒磣人,送這些東西還不如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