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徐溫這個人,我們現在可以有一個直觀的印象了。
你說他奸吧,確實夠奸,但確實也做了不少好事。
之前他的母親周氏去世,吳國的將吏們都去祭奠,製做了一個木偶人,高達數尺,穿着錦繡華服,打算燒掉來給其母陪葬。
徐溫說了現場說了一句話:
“這些錦繡都是出於百姓之力,怎麼能夠把它們穿在木偶身上燒掉呢,應該省下來給貧苦的人穿。”
於是撤掉木偶,不搞風光大葬,一切禮節從簡,在吳國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
這件事不管是譁衆取寵還是收買人心,人家徐溫真的這麼做了,說明治國理政、體恤民力、善待百姓,人家還是有自己的套路的。
亂世中什麼最重要?能夠撐得住場子,罩得住百姓,保一方平安,這最重要,徐溫做到了這一點。
所以說徐溫比朱溫要更像曹操。
朱溫殘暴有餘,但治國乏才,徐溫各方面就要好一些,能屈能伸,氣度雍容,還能夠善待百姓,政治手腕也過硬,可以算得上是一個梟雄。
…………………………………………………………………
這段時間晉、樑之間的戰爭仍在持續。雙方爭奪的焦點就是德勝渡。
後梁的領軍大將是賀瑰,賀瑰進攻的目標是德勝南城。
怎麼攻呢,四面八方一起攻;用什麼攻呢,用繩索把十多艘戰船連接在一起,表面蒙上牛皮,在連接好的戰船上搭建矮牆和支架等防禦工事,橫擺在黃河上,阻斷晉軍的援兵。
賀瑰的腦洞真夠大,如果不把《三國演義》裡曹操的鎖舟之策計算在內,這應該是最早的水中移動戰鬥平臺——航空母艦。
這艘航空母艦一亮相,就讓對面的晉軍吃盡了苦頭,對方多次組織救援,都被打了回去。
最後李存勖沉不住氣了,親自帶着銀槍效節軍突擊,不好意思,即便是這一最優的戰鬥組合仍然沒有突破防線。
沒辦法了,趕快派人去城裡聯繫一下,看看戰鬥情況吧。
李存勖派了擅長游泳的人進入德勝南城,拜見守將氏延賞。
氏延賞問:“援兵到了?”
“沒到。”
“沒到你來幹啥?”
“瞭解一下情況。”
“城裡弓箭、石頭等防守器械都用完了,再不來援兵,這城就保不住了。就這情況!”
這番話傳到李存勖的耳朵裡,急的眼睛都紅了。
德勝南城必須救,怎麼救?用錢去救!
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李存勖在軍營門口堆滿了金銀珠寶,招募能夠攻破航空母艦的人。
還是不頂用。你有錢也要有命來花呀,水上那個龐然大物誰能拿得下來,拼了命也拿不下來啊!
現在這情況,也確實只能去拼命了。
李存勖的護衛將領李建及跨步出列,說了一句話:
“賀瑰帶着樑軍主力,想要一戰而扳回局勢,如果我軍渡不過黃河,正好讓他們得志。末將不才,願意帶人與對方決一死戰!”
這是去求死的人。
這個人在銀槍效節軍中選了三百名悍卒,每人穿上鎧甲,拿上刀斧,乘船向着對方的航空母艦進發。
剛靠近敵軍,對方的箭雨密密麻麻飛射過來,晉軍多人中箭,血流滿船。
李建及至死不退,虎吼一聲,帶着士兵攻上敵船,揮動刀斧砍斷對方繩索,這樣一來,航空母艦就解體了。
晉軍做完這項工作,立刻撤退,到上游把裝滿柴草的戰船用油火點燃,順流而下,焚燒敵艦。
樑軍大船頃刻間陷入火海。李存勖趁機驅動大船,滿載士兵進行突擊,一邊進攻,一邊大喊,把樑軍殺了個七零八落,晉軍成功渡河,上岸後圍住樑兵一通猛殺。
賀瑰抵敵不住,率部突圍,晉軍緊追不放,一直追到濮陽纔回去。
一仗下來,樑兵損兵過半,賀瑰退守到行臺村。
雙方你來我往又打了不少仗,誰也沒佔到便宜,僵持下來。
沒過多久,大梁宣義節度使賀瑰在前線病死。
大梁皇帝朱友貞以開封尹王瓚爲北面行營招討使,帶兵五萬,出黎陽,渡過黃河攻打澶州、魏州,一直打到頓丘,與晉軍遭遇才退了回來。
王瓚這個人治兵很嚴,令行禁止,在晉軍上游十八里的楊村安營紮寨,夾河築壘,並從洛陽運送木材建造浮橋,從滑州運送兵糧以供軍需。
這浮橋一旦建成,黃河兩岸成了一體,進可攻退可守,很是有利。
晉軍之前和賀瑰在德勝南城交手,就是因爲缺乏橋樑,在對方阻斷水路之後無法救援,好好的一座德勝南城差點被樑軍攻下來。
所以說,爭奪黃河天險,建橋很重要。
樑軍建橋,晉軍也要建。晉國蕃漢馬步副總管、振武節度使李存進召集衆將,一起帶兵建橋。
可造橋是個技術活兒,需要專門的器械和部件,晉軍一樣兒都沒有,怎麼造?於是乎手下開始向李存進提意見:
“造浮橋需要竹笮、鐵牛、石囷,這些東西到哪裡去找啊,造不成的!”
李存進不聽,沒有專業器材,咱照樣能造浮橋,開動腦筋發揮聰明才智懂不懂?
怎麼個開動腦筋法兒呢。李存進用葦繩穿起來一排大船,繩子的兩頭固定在河兩岸土山的大樹上,以船身爲底座,僅用了一個月就把浮橋給建起來了。
這聰明才智真是不簡單,人人歎服。
浮橋建起來了,接下來的仗就好打了。
晉王李存勖從魏州徵發了幾萬民夫,來擴建德勝北城,以此爲據點,和樑軍連番大戰,大大小小打了一百多場,互有勝負。
征戰期間,晉國左射軍使石敬瑭深入深入樑軍,被亂兵砍斷了戰馬鎧甲(橫衝軍是重騎兵,戰馬身負重甲)。
重騎兵的戰甲都被人砍斷了,可見當時戰況之慘烈,而戰馬是騎兵的命,失了馬的騎兵在亂軍中自己也活不成。因此當時石敬瑭的情況有點危急
這時候“橫衝都”兵馬使劉知遠把自己的戰馬讓給石敬瑭,自己騎着斷甲的戰馬回頭逆戰,爲對方殿後,殺出一條血路,護送着石敬瑭安然回營。
橫衝都是李嗣源手下的重騎兵部隊,相當於當時的坦克裝甲部隊,人數雖然只有五百人,但是戰鬥力十分強悍。
所以說李嗣源又被稱爲李橫衝,一來是他打仗不要命,作戰風格很霸道;二來是他率領的部隊有橫衝直撞的本錢,畢竟在當時的作戰環境下,誰也不敢和重騎兵正面硬扛。
而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同樣以勇武著稱。
經此一戰,石敬瑭(後晉建立者)與劉知遠(後漢建立者)兩個有了過命的交情,兩個人強強聯手,開始在今後的歷史中開掛。
現在晉、樑雙方都在黃河兩岸摩拳擦掌,建造防禦工事,大有高築牆、廣積糧,然後打你沒商量的態勢。
李存勖是個戰爭愛好者,一天不打仗他就渾身不自在。恰巧聽說樑軍在潘張建造糧倉,用來儲存軍糧。而潘張這個地方離晉軍屯紮的楊村很近,只有五十里。
多好的冒險機會啊,李存勖怎麼肯放過。他當即親自率領騎兵部隊,沿黃河南岸西上,劫掠對方運送糧草的輜重部隊。
這次奇襲成果很豐厚,把大梁的運糧部隊全都俘虜了過來。但是這事兒還沒完,晉軍凱旋而歸,走到半路,遇到樑軍的伏兵了。
伏兵,伏兵,肯定是提前埋伏到半路上的,以有心擊無備,晉軍大敗,四散潰走。
晉王李存勖只領了幾名騎兵突圍而走,還沒走成,被樑軍幾百名騎兵圍着一通亂打。
外圍的元行欽遠遠看到了李存勖的旗號,縱馬舞刀殺進重圍,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樑軍不敢近前,好歹把李存勖給救了出來,落荒逃回大營。
這事兒整的,只能說是李存勖又一次冒險成功,又坑了一幫子人。
李存勖這次被人趕的滿地亂跑,怒了,發兵攻打樑軍。王瓚毫不示弱,領兵來戰。雙方主力開始碰撞。
一番碰撞下來,王瓚先勝,並且還俘獲了晉軍大將石君立。但勝利沒有維持太久,很快就被李存勖殺得大敗,樑軍遭到重創,損兵一萬多人,主將王瓚倉皇之間乘坐小舟渡河,退保北城。
李存勖挾勝利之威,大舉進軍,圍住濮陽一陣猛攻,拔之。濮陽一下,開封在望,樑廷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