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胡柳坡之戰

賀瑰帶領十餘萬大軍,列陣數十里,威風赫赫,氣勢如虹。

李存勖現在就想打架,不擺這些花架子,當先一馬就帶着銀槍效節軍衝到對方中軍裡去了。

將是五代第一戰皇李存勖,軍是五代第一戰力銀槍效節軍,這是最優的組合,也是最恐怖的組合。

李存勖在樑軍中衝蕩擊斬,所向披靡,往返十餘里,如入無人之境,把樑軍大陣攪了個稀爛。

左廂馬軍都指揮使、鄭州防禦使王彥章作爲大梁後期的第一戰將,竟然抵敵不住,率軍先敗,一走了之,跑到濮陽去避風頭。

王彥章切切實實是被打怕了,李存勖的瘋魔打法在他心理上產生了永久的陰影,終生揮之不散。

王彥章之敗在胡柳陂戰役中很關鍵,晉軍的先敗源於他,樑軍的後敗也是源於他,因爲他率領的是樑軍騎兵部隊。

王彥章要到濮陽去避風頭,在撤退的途中路過晉軍西陣,而晉軍的輜重兵團就在西陣旁邊,他們猛然看到樑軍的旗幟,以爲對方打過來了,瞬間崩潰,撒丫子亂跑。

這一跑可不得了,這些人無頭蒼蠅似的跑到了幽州軍團去避難,幽州軍團是周德威的部隊,亂軍跑得有點猛(逃命不能不猛啊),把幽州軍的陣型給衝亂了。

陣型一亂,幽州兵也就亂了,再加上“樑軍打來了,晉軍敗了!”之類的大呼小叫,軍心惶惶,毫無戰意。

這時候的軍隊就是一盤散沙了,不是殺一兩個逃兵就能解決問題的,即便周德威有天神之威也無力迴天。

亂軍潰退,自相踐踏,發生了大規模踩踏事件,可憐周德威父子還在想着約束軍隊,最終卻被淹沒在了洶洶人流之中。

一代名將周德威的人生,就此落下帷幕。

被人流淹沒的不只是周德威父子,還有魏博節度副使王緘。

這樣一來,晉軍隊伍全線潰散。

眼見晉軍潰了,抱着必敗之心的賀瑰總算是看到了希望,把本來已經臨近崩潰的樑軍又集結起來,向晉軍猛擊。

攻守之勢,就此反轉。

李存勖也不忙着去衝鋒陷陣了,帶着銀槍效節軍佔據了一處小山,收攏潰兵。到了中午,總算是把部分軍兵召集了起來。

然後晉、樑大軍也不講什麼戰陣了,也不分什麼左右兩翼和中軍了,呼啦啦、亂哄哄展開了一場亂戰。

胡柳陂中有一處土山,賀瑰帶人佔領了這個地方,形成了壓制晉軍的制高點。

李存勖指着這處土山對手下人說道:“今日之戰,得此山者勝,我帶着大家一起把它奪過來!”

李存勖言出必踐,當先一馬做前鋒,大將李從珂、銀槍軍大將王建及緊隨其後,銀槍效節軍全軍以及其餘晉軍跟隨猛殺,仰攻土山。

李存勖馬快,當先登頂,左衝右突,殺傷無算,賀瑰抵敵不住,帶頭開溜。主將一溜,樑軍紛紛潰散,土山易主。

奪了土山,也就掌握了制高點,有了制高點,就豎起了一面旗幟,可以最大範圍召集散兵,提振士氣了。

至此,樑、晉大軍算是打了一個旗鼓相當。

夕陽西下,戰鬥進行到了傍晚。

賀瑰帶着樑軍在山西(土山西面)列陣。樑軍建制保存還算完整,氣勢也還沒有墮盡,陣勢一列,很有一點氣勢如虹的味道。

晉軍爲之氣結。

這時候打退堂鼓的人出現了,還很多,衆將認爲軍隊還沒有收攏完畢,不如回營休整,等到明天一早再戰。

李存勖並不吭聲,望向衆人。

三員大將適時出列,表達了各自的不同看法。

第一個是閻寶,他就敵我雙方的形勢進行了深入分析:

“大梁的騎兵已經脫離戰場,被王彥章帶到濮陽去了,現在留在戰場上的只有步兵。

天色已晚,敵軍身心俱疲,也想回營睡覺,鬥志全無。而我們佔據着制高點,藉此騎兵俯衝,步陣隨後,定然能夠破敵。”

說完了正面的,再說反面的:

“我們現在深入敵境,如果現在退兵,必然會被對方咬住不放,必輸無疑,此戰一輸,士氣盡喪,攻守易勢,河朔地區恐怕都非我王所有了!”

第二個表達意見的是李嗣昭,他根據戰場形勢發表了自己的觀點,這個觀點和之前周德威的想法不謀而合:

“敵軍在這裡沒有營壘,軍心不穩,我們可以用騎兵襲擾對方,讓其不得食、不得眠,這樣一來敵軍必然後退,那時候再進行追擊,可以一舉破敵。

如果現在不戰還營,明日樑軍肯定整軍復來,那是對方養精蓄銳一番,再想大敗對方可就不容易了。”

第三個人是王建及,這是李存勖的親軍(銀槍效節軍)大隊長,是個武人,換句話說就是個粗人。這個人的話比較直接,但是底氣十足:

“賊兵的大將已經逃跑了,我們的騎兵毫髮未損,現在去打他們一打一個準兒。大王您也不用親自出馬,看末將爲您破敵斬酋!”

有這三個人說話,晉軍諸將的心思算是穩住了。

將穩住了,兵就不會亂。

李存勖作恍然大悟狀,又適時地褒獎了這三個人一番:

“若不是您們提醒,我幾乎失了計策!”

這就一錘定音,決定了下一步的行軍計劃。

計劃就是不惜一切代價,猛擊樑軍。

李嗣昭、王建及兩個猛人帶騎兵俯衝樑陣,如虎入羊羣,大殺四方,樑軍崩潰。

騎兵之後是步軍,這些人列陣碾壓,收拾頑抗之敵,對敵人發起最後一擊,然後追亡逐北,打掃戰場。

步兵之後還有民兵預備役軍隊,這些人雖然沒去衝鋒,卻做了一件十分提振士氣的事情——虛張聲勢,搖旗吶喊。

戰爭進行了一天,這時候士氣很重要。

民兵預備役的領頭人是元城令吳瓊、貴鄉令胡裝,他們各帶了一萬多百姓、民兵,在山下拉着枯草、柴禾製造人工沙塵暴,然後齊聲吶喊助威,聲震長空。

揚塵之中兩萬多人齊聲呼喊,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是個什麼概念。

這是很具有迷惑性的一幕,也是十分嚇人的一幕,樑軍不知道晉軍的底細,以爲後方還有百萬大軍要俯衝過來,一時間兩股戰戰,鬥志全無,最後的一道心理防線也被擊潰了。

心理上輸了,這仗也就要敗了。

樑軍兵敗如山倒,大軍自相踐踏,伏屍枕藉,棄甲山積,一仗下來損兵達三萬多人。

胡柳坡之戰,晉軍勝出。

雖然勝出,卻也是慘勝。

樑軍固然被打趴下了,但晉軍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失去了乘勝進軍滅樑的大好時機。

李存勖還營,聽說折了周德威父子,望天慟哭:“喪吾良將,吾之罪也!”

周德威還餘下一子周光輔在軍中任職,李存勖擢升對方爲嵐州刺史,算是聊以慰藉。

折了老將周德威,卻跑了猛將李嗣源。

當時樑、晉雙方全都在打亂仗,李嗣源和養子李從珂失散,又找不到李存勖的下落,茫茫無所之。

這時候有人喊:“晉王北渡黃河撤走了!”

李嗣源不知真假,帶兵脫離戰場,踏冰北渡,想要趕往相州。

這裡還沒到相州呢,晉軍已經取得胡柳坡大捷,李存勖乘勝進軍,攻陷了濮陽。

李嗣源聽說消息,立刻到濮陽報到。

你現在來報到,那就不好解釋了。這裡主帥還在浴血奮戰呢,你一個大將擅自帶軍脫離戰場,這是想幹啥?臨陣脫逃,可是大忌!要殺頭的。

李嗣源素有勇猛之名,也是功勳宿將,李存勖肯定不捨得殺。但不殺你不代表心裡沒氣,最後實在是氣得不行,跟李嗣源撂了這麼一句話:

“您以爲我已經死了嗎?渡河北上想到哪裡去呢?”

這句話很重,潛臺詞就是:我死了你就急着北上回老家,這是要打算篡位啊!

此時此刻,李存勖與李嗣源的關係已經出現裂痕,這個裂痕後期還沒有辦法彌補,它將繼續影響雙方的關係,甚至延續到李存勖生命的最後一刻。

這兩個人的關係本來就很微妙,雙方有着太多相似的地方,兩個都是打仗不要命的狠人,還都很聰明,很得人心,又都有很大的人格魅力。

李嗣源身邊集結了很多人才,李存勖不止一次挖過對方牆角,挖牆腳的過程如下:

晉國滅燕之後李嗣源籠絡了很多燕國猛將,裡面以元行欽和高行周最爲有名。

李存勖深知元行欽驍勇善戰,直接向李嗣源要人,大王要人不能不給,李嗣源只能忍痛割愛。

這個元行欽就是後來的李紹榮,確實是個猛人。元行欽在今後的戰爭中曾經深入敵陣,大殺四方,被敵軍一劍擊中面門,血流不止,仍然力戰不退,被高行周救了出來。

這樣一來李存勖又發現了高行周這員猛將,又想收歸麾下。但前面已經問李嗣源要過一次人了,這次不好意思開口,就派人直接給高行周遞話,許以高官厚祿,誘他來效忠。

這是地地道道地在挖牆腳了。

高行周很光棍,直接懟了回去:“代州養壯士(李嗣源當時爲代州刺史),也是爲了效忠大王。行周在代州做事,就是在爲大王做事,不都是一樣的嗎?更何況代州李公(李嗣源)對行周兄弟有救命之恩,不忍心有負於他。”

李存勖自討了個沒趣,訕訕而止。

高行周說的話很有道理,勇士向你的手下們效忠不就是向你效忠嗎?你偷偷摸摸來挖牆腳算怎麼回事兒,難道信不過你的手下嗎?

沒錯,李存勖就是信不過李嗣源。雖然這一點李存勖本人都未必察覺到,但潛意識裡他對李嗣源這個人不放心。

因爲對方能力太突出,戰功太卓著,更重要的一點,這個人不太容易控制。

李存勖是個內心十分強大的人,但在李嗣源那裡,他嗅到了威脅(危險)。

這個威脅並不是說李嗣源會造反,而是對方有造反的能力,還有造反成功的可能。

這就不得不防了,防備的手段就是籠絡對方手中的人才,消減對方的勢力。

這也是無奈之舉,在五代時期,手下人太猛、太完美反而不是什麼好事,因爲這是個武夫亂政的時代,你指不定什麼時候這些武將就要反客爲主。

這個問題要通過制度來解決,五代的君主、文臣武將在打打殺殺中一直在求索這一制度,而求索,需要一個過程。

歷史到了李存勖這裡還沒有求索成功,他在晉國地方上實施的還是藩鎮(節度使)制度。哪個武將戰功卓著,就封其爲節度使,轄區軍政、財賦、人事一把抓,定期給朝廷進貢就行了,儼然是個獨立王國,跟周朝的分封制沒啥兩樣。

在戰爭年代這麼做無可厚非,可以最大限度激發武將的積極性。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節度使無人能制,爲武夫亂政提供了土壤。

李存勖滅掉後梁後其實是有機會也有能力來廢除節度使制度的,但是他沒有這麼做,後世的君主(後晉、後漢)又沒有能力這麼做,所以亂戰一直在持續,百姓一直在受罪。

制度的問題需要制度來解決,解決的方法就是以文制武,給武將設置藩籬,讓他不敢反,反不了。

這裡面也要有個度,制約得太狠了,軍隊沒有戰鬥力;太鬆了,武將又要搞事情。這個度,趙匡胤把握的比較好,趙光義就走了極端,歷史也就順着極端的方向發展下去了。

這些後面再講,我們還是來說李存勖。

李存勖不是傻子,他雖然防着李嗣源,但並不懷疑對方的忠心。

而這份可憐的信任又因爲李嗣源的這次臨陣脫逃而化爲烏有。

有能力造反,又不可靠,這樣的人必然受到李存勖的猜忌。

猜忌的後果十分嚴重,嚴重到自相殘殺。當然,這是後話。

李嗣源當場叩首謝罪,李存勖以李從珂此戰有功,赦免了對方罪過,罰酒了事,算是遮掩了過去。

第二百一十一章 馮道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崇韜之死第三十章 羣毆李克用(一)第二十二章 董昌的死亡之謎第一百八十四章 名將李存審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造反天團第二百零八章 善後第六十七章 悲催的羅紹威第一百四十六章 無法無天徐知訓第一百三十八章 盧文進第一百三十章 故元城決戰第一百七十九章 悲催的郭崇韜第一百四十一章 楊劉爭奪戰第一百九十八章 康延孝第二百零九章 趕盡殺絕第一百四十五章 岌岌可危第四十七章 清口戰役第一百八十二章 牛人孔謙第一百三十六章 韓延徽第一百六十八章 存亡之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亂麻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燕(二)第二百零八章 善後第十三章 亂戰中原第四十二章 鄆兗之戰第一百八十一章 千年老二孔謙第一百四十章 猛人李橫衝第一百三十二章 貝州城最終結局第七十三章 張顥和徐溫第一百二十二章 魏博的麻煩第三十二章 戰神李存孝(一)第九十八章 禍起鎮州第一百二十六章 使詐的周德威第一百九十七章 死局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掞的落幕第三十七章 英雄氣短李存孝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崇韜之死第三十二章 戰神李存孝(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王建的最後時光第九十章 朝廷與藩鎮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戰之後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圍第九章 黃巢之死第十四章 朱溫的崛起第八十一章 搞好家務事第一百九十章 矛盾第二百一十三章 鬧心的魏博第一百八十章 羅貫第一百三十七章 短命的李存矩第十六章 死了一個秦宗權第八章 黑鴉軍第九十八章 禍起鎮州第八十六章 王重師的悲哀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五十七章 奇人王茂章第十一章 江湖大哥李克用第一百九十章 矛盾第一百四十一章 楊劉爭奪戰第九十一章 潑皮無賴也有自己的無奈第一百一十八章 徐溫的手段第四十三章 亂戰魏博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建的江湖第一百四十六章 無法無天徐知訓第十二章 兩個皇帝第一百八十章 羅貫第一百零一章 朱溫很憋屈第一百八十六章 打仗過家家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戰之後第七十七章 很憋屈的李思安第一百四十六章 無法無天徐知訓第八十七章 造反的劉知俊第九十章 朝廷與藩鎮第一百零三章 楊守光登基第一百二十七章 鎖城術第十八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二)第五十一章 牛人葛從周第十九章 馬楚政權的興起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知誥的崛起第八十九章 王彥章出場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圍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二十八章 朱珍的結局(二)第三十二章 戰神李存孝(一)第十九章 馬楚政權的興起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人朱瑾第八十一章 搞好家務事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韜第一百七十章 滅樑(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亂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朱友謙第一百五十三章 劉掞第二十章 再提“屯兵八百里”第一百八十六章 打仗過家家第五十一章 牛人葛從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