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賜

這次朝會,不是楊伊一方在施力,天下公卿齊來,這是何蜜一方也用了不少力,爲的就是展示己方的實力,爭取那些中立的加入己方陣營,從而扶持皇子繼位。

而不至於像現在這樣,僵持之中,可是如今,何蜜發現她想錯了,對馬日磾下手,並沒有得到什麼好的結果!

“據我所知,這參太尉之語,並不十分屬實,吾會命人仔細查驗的,太后以爲如何?”

楊伊忽然一語,此時山呼跪拜的人就默然停住了;珠簾之後沉默片刻,何蜜也只能咬着牙道:

“依卿等所奏,只是委屈太尉了,待此事水落石出之後,便是太尉歸朝之時。”

WWW ✿тTk án ✿¢ ○

何蜜又接着說了很多,但是心灰意冷的馬日磾已經無心聽下去了,他的政治生涯似乎已經結束了,不過能迴轉故鄉造福桑梓,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如此甚好。”

楊伊隨口一句之後,這基調也就定下了;此時馬日磾望向上面御座之旁那片珠簾和之下的那位,他也明白了這一次的這兩人目的都並不只是拿下自己那麼簡單。

他們的最終目的都是那張御座,此時楊伊滿意地看着大殿之上鴉雀無聲的羣臣,對郭嘉擬定的這個計劃十分滿意。

這個計劃妙就妙在借刀殺人,何蜜覺得當朝罷免太尉,足可以顯示她的威嚴,然後藉此機會,更進一步,成爲真正的太后,但是卻沒想到這一切,都只是楊伊一方的算計,馬日磾在朝,也是她的眼中釘肉中刺。

那些後黨朝堂之上的應變也讓楊伊很滿意,在確定無法徹底幹掉馬日磾之後,反手楊伊就賣了一個好。

只可惜涼州刺史這個位置就便宜了馬日磾了,當然,此時涼州動盪不堪,等着馬日磾在涼州任上,做的不好,那麼以後再慢慢炮製,此時無人注意失魂落魄的馬日磾了,繼續聽朝廷上衆臣議事。

好戲還在後面。

狂熱的風暴之後是必然的寧靜,在馬日磾宣告失敗以後,朝廷只有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要處理。

……

洛邑,弘農楊氏府邸,也是原太尉府邸,楊賜此時卻是在府,要知道根據官方消息,他是被董卓擄走了,他們父子一起被擄走的。

所以朝中才會任命馬日磾爲太尉,要知道太尉之位,基本上一直是在弘農楊氏一脈世襲之中。

楊賜的祖父楊震、父親楊秉都官至太尉,且以忠正而聞名,又精通儒學,因而有許多門生,擁有很高的名望。

楊賜少年時便傳承家學,研習儒術,常常隱居教授門生子弟,州郡屢次禮命都不接受,當然這也只是仰望之舉,楊賜亦曾師從太尉桓焉。

楊賜受大將軍樑冀的徵辟,當然,這是樑冀此時權傾天下,就是弘農楊氏也得俯首聽令,不過在朝野的傳說中,都是楊賜不大願意,只是無奈之舉。

楊賜初出任陳倉令,就因爲疾病沒有赴任,至於是不是疾病就誰也不知道了,當然樑冀徵辟到了,也就全了面子,其他也就不管了,之後朝廷派公車特徵也不到,又屢次推辭三公的禮命,後來才以司空所舉高第,遷爲侍中、越騎校尉。

越騎校尉,武帝置,八校尉之一,掌越騎,秩比二千石。所屬有丞及司馬,領兵七百人;光武帝時改青巾(左、右)校尉爲越騎校尉,屬北軍中候,校尉秩爲比二千石。

像是曹操、孫堅等人夢寐以求的兩千石,對於楊賜來說,可是顯得絲毫未曾費力就得到了,就是汝南袁氏的嫡子,袁術,也是戰場拼殺,然後還得還京中周旋,可遠遠比不上楊賜只用坐家養望就行了。

建寧元年,當時年幼的漢神宗劉宏位學習儒術,於是下詔給太傅胡廣及三公,要求他們選精通《歐陽尚書》、《桓君大小太常章句》而素有盛名的人,三公因此舉薦楊賜,於是以楊賜及劉寬、張濟於華光殿中侍講,以教授神宗,後遷任少府、光祿勳。

建寧二年,當時青蛇出現在御座,神宗詢問楊賜緣由,楊賜於是封書上奏直引典故劾奏內官,這事應該是人爲的,御座之旁,一天幾百人在打掃警戒,一隻蛇怎麼會遊蕩過去?

熹平二年二月,楊賜出任三公之一的司空,也就是此時陳曦兼任的御史大夫;同年七月,楊賜被罷免,改任光祿大夫,秩中二千石(光祿大夫原秩爲二千石,此爲加秩,是給楊賜的特殊禮遇)。

熹平四年,楊賜與五官中郎將堂溪典、諫議大夫馬日磾、議郎蔡邕、張馴、韓說、太史令單颺等人上奏,指出經學典籍傳習久遠,訛謬的情況日趨嚴重,請求正訂《六經》的文字。

神宗同意他們的建議,遂命蔡邕等進行校勘,並將校正過的經籍刻於石碑,立在太學之外,作爲經籍正本,這就是著名的《熹平石經》。

熹平五年,代袁隗爲司徒,當時朝廷授人爵位,沒有次序,而神宗非常喜愛遊玩,楊賜因此上書勸諫,言辭懇切。後來因爲徵辟黨人而被罷免,又拜光祿大夫。

光和元年,嘉德殿在白天出現明暗兩道彩虹,神宗厭惡這種天象,引見楊賜及議郎蔡邕等人入金商門崇德署商議此事,使中常侍曹節、王甫主持問詢。

楊賜仰天而嘆,答道:“我每次讀到張禹傳,沒有一次不感到憤怒嘆息的,張禹既不能竭力盡忠,暢言治國之道,反而留心自己的幼子,乞求讓他女婿由遠地調回近任;朱遊想得到尚方斬馬劍來處治他,確實有理由;我憑藉淺薄學識,受任先帝之末,世代受寵,無以報國;學淺而以要事相問,想要死而後已。”楊賜於是上疏極言陳說時事,彈劾受寵的樂鬆等人逢迎帝意,不務正業,並請求斥退妄臣。

奏疏上呈後,被曹節偷看,不和其意;而事後,蔡邕因直言而被流放朔方,楊賜因帝師身份,則得以免咎,同年冬,神宗前往太學行禮,以楊賜爲三老,後再遷少府、光祿勳,就是這麼的待遇不同,弘農楊氏之能可見一斑。

光和二年十二月,因三公之一司徒劉郃於十月爲宦官誣陷下獄死,因此以楊賜再次出任司徒;神宗想造畢圭靈琨苑,楊賜又上書勸諫,但因侍中任芝、中常侍樂鬆認爲可造,於是神宗下詔建苑。

光和三年九月,楊賜因病被罷免,不久,卻又拜爲九卿之一的太常,並賜御府衣一套。

光和五年,楊賜又接替許戫任太尉。

光和七年,黃巾起義爆發,楊賜受詔入宮與羣臣議論此事,但他因懇言諫神宗而違逆神宗,神宗於是以發生起義爲藉口將其罷免。

楊賜時任司徒時,曾與掾屬劉陶商議道:“張角等人逢大赦也不思悔悟,反而變本加厲,如今若是下令州郡逮捕討伐,恐怕會引起更大的騷亂,加速禍患形成。應該嚴令刺史及二千石(指郡太守、國相、都尉等),簡選流民,派人將其送回原籍,藉機削弱其黨羽,然後誅其首領,可不費力平定,你看如何?”

劉陶答道:“這就是兵聖所說的不戰而屈人之兵。”楊賜於是上書陳說此計,恰好他被罷免,此疏便被留在宮中。

神宗移居南宮時,看到了此疏,感悟之下,下詔封楊賜臨晉侯,食邑一千五百戶。

當初,楊賜與劉寬、張濟一道爲神宗講學,他認爲不應自己一人受封,於是上書請求分出食邑給劉寬、張濟,神宗於是封二人及其子爵位。

不久後,楊賜又擔任尚書令,數日後出任九卿之一的廷尉,楊賜以自己並非世代法家出身,於是堅決推辭,神宗命其以特進身份回府。

縱觀楊賜朝中歷程,几上幾下,但是始終都是核心,三公任了個遍,九卿也任了一半,如此勢力,如此威望,天下也就一人,就是張讓等人,被他當面斥罵,也無可奈何。

“馬日磾倒了。”楊賜此時被人扶着,在酸枝木椅子上坐下,自有女侍上前伺候,楊賜此時嘆息道:“真沒沒想到啊,這馬翁叔這麼不頂用。”

此時,有家丁擺好桌席,鋪上上好的燕紙,備好筆墨,楊賜到了案前,略一思索,開始動筆。

韓馥、王芬還有一串他知道的後黨成員的名字寫在上面,過了一會,又把賈琮的名字寫上,此人也應當歸類在此。

不過,楊賜也不認爲,馬日磾的倒臺,是何蜜所爲;以他對何蜜的瞭解,這樣的籌謀不是這位出身屠戶之女的手筆,真正的籌劃者應該也不在這些名單之中。

他又將名單上的名字一個個劃去,又寫下郭嘉、陳曦、沮授三個翰林學士名字。

他又想了一會把沮授的名字也從名單上劃去,只留下陳曦、郭嘉。

“事先,你一點風聲都沒有收到麼?”楊賜此時問着左近的那名士子。

“未曾。”

聞言,楊賜也沒有多說,何蜜不喜歡馬日磾,拿他開刀,那麼那位攝政殿下難道就會喜歡馬日磾麼?

對於權力叢林裡的頂級掠食動物來說,同等級的傢伙們自然是越少越好,拿掉一個馬日磾,不知道會空出多少位置讓他們填上自己人。

“來,坐下說,荀氏子認爲佈局究竟的是太后一方還是攝政一方?”此時楊賜繼續問道。

坐在他身邊的是荀氏的荀攸,荀攸雖然出身於士族家庭,

不過荀攸從小失去父母,祖父荀曇是廣陵太守。

荀攸十三歲的時候,他的祖父荀曇去世,過去荀曇手下一個叫張權的官吏,主動找來要求爲荀曇守墓。

荀攸對叔父荀衢說:“這個人臉上的神色反常,我猜他是做了什麼奸猾的事情!”荀衢趁着晚上睡覺的時候趁機盤問,果然張權是因殺了人,逃亡在外,想以守墓隱藏自身,從此荀攸就揚名一方。

“這個吾就不知了,楊公爲何會懷疑那一方?”荀攸此時回答道,他自然明白楊賜爲什麼會懷疑那一方,因爲馬日磾下野之事,對於雙方都有利,但是結合朝中的情況來看,卻是攝政一方得到的利益更大一些。

因爲何蜜竟然在朝堂之上,公然表示要殺馬日磾,這就違背了漢興以來,刑不上大夫的默契,特別是馬日磾還是太尉,三公之一,倒要說殺就殺,那讓其他人怎麼辦?

如此情況,也只能說何蜜不智了,徹底的得罪了馬日磾代表的儒家士人一脈,當年馬融名滿天下,可是結交了不少人。

荀攸此時搖了搖頭,佈局的人要很有恆心和智慧才能扳倒馬日磾。

首先要讓九卿之一的廷尉反水,廷尉反水之後會變成馬日磾的致命弱點,而廷尉反水則也會讓馬日磾的陣營之中混亂,並孤立無援。

然後佈局的人要在很早之前就開始佈局對付馬日磾,要掌握馬日磾家的田產情況,就要籠絡住馬日磾的心腹家人,在馬日磾尚未察覺的時候讓他擁有一大片田產。

荀攸十分清楚馬日磾的爲人,依照他的品性他絕不會大量的兼併土地,也不會允許他的家人這麼做,一切都是有人故意設計。

然後就是收買馬日磾的門客,去刺殺朝廷吏員,甚至也不一定是馬日磾的門客所殺,只要佈局的人能夠將證據鏈串起來,然後讓門客反咬馬日磾便可。

如果不是攝政殿下反對,馬日磾已經是死無葬身之地了。

以他所想,估計很久之前就已經有人收買了馬日磾的心腹與門客,然後蒐集了不少馬日磾的黑料,但是他一直引而不發,一直到此時,才一舉發動。

能有如此勢力、財力,可真是沒有幾人可以做的到。

只是爲何是馬日磾而不是其他人,思考了一會,荀攸忽然就隱隱有所悟,此時他看了一眼楊賜,問道:“莫非目標是楊公?”

楊賜此時點了點頭,道:“吾天命已近,吾弘農楊氏也到了生死存亡之時,甚至是天下士族,吾觀北域之政,如不遏制,不但我弘農楊氏要遭受困厄,爾等經學世家,也不免會有此難!”

荀攸心頭大震,喃喃道:“不止於此吧?”

楊賜此時棄了筆,道:“荀氏子自可觀之。”

第六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3)第十七章 衝突(2)第三十七章 天地之劍第六十章 結盟(2)第一百四十六章 驚聞惡訊紛紛來(二)第二十四章 極樂淨土第二十七章 靈氣復甦第三十三章 見義勇爲第五十一章 至尊紅顏第一百零三章 尋龍點穴第十九章 秘境(4)第二十六章 金盆洗手(2)第六十六章 梅莊(2)第六十九章 匈奴第二十七章 朝堂召見第十三章 強奪劍譜(1)第一百三十九章 荊州攻略(1)第一百八十二章 薊鎮爭奪戰第三十七章 搬家路途第五十六章 晴天霹靂第七章 英雄第三十二章 初現端倪第四十四章 一網打盡第三十七章 裘千仞(2)第四章 楊公寶庫(1)第一百七十四章 午門第一百五十一章 效法當年班定遠(二)第九十九章 方舟第四十六章 暫別烏桓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玩家戰爭(3)第三十八章 決戰中原(1)第五十五章 帝王詩第一百六十一章 忽聞惡訊撲面來(一)第一百零五章 皇后第十章 神仙?第一百四十六章 荊州攻略(7)第十一章 山賊第五十五章 江湖事江湖了(4)第五十章 交鋒第三十二章 回山五十九章 成功第十五章 回返第一百零二章 京中亂常侍密謀五十九章 成功第五十一章 輕易擒拿第三十二章 青囊書第四十三章 泄露第一百八十章 大勝第二十五章 論劍(9)第四章 張翼德第一百七十八章 烽火三月染西京(五)第九章 向雨田第九十八章 妖道(三)第四十二章 舉秀才不知書第九十三章 帝都亂第一百七十四章 午門第六十一章 竟陵第一百三十二章 戰火再起 天下反覆(二)第三十六章 相愛相殺第四十八章 逃第一百八十五章 天命在漢不在夷(六)第五十八章 鄰居(2)第九十五章 漢水血未休(十一)第七章 決戰第二十七章 江湖見聞第二十七章 掌兵第一百一十七章 何意驚神祇第二十一章 束手就擒第十三章 五美(1)第六十五章 攔截第二十章 論劍(4)第七章 賊王大會(7)第十三章 救援第九十一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2)第四十三章 回山(3)比武第十六章 女王第九十八章 荊州安皇甫北上(中)第二十二章 陰魂不散的遊戲公司第四十八章 海上遭遇戰第十章 無法拒絕的100萬第二十九章 各出奇招第三十八章 華山第一百六十七章 國事艱難百戰多(五)第一百二十一章 京東方第四十九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4)第一百八十三章 敗第八十章 分手第三十五章 成漢第五十一章 輕易擒拿第三十一章 金盆洗手(7)第一百六十九章 國事艱難百戰多(七)第一百五十九章 定計第六十七章 大額打賞第一百零八章 衆正盈朝第十五章 溫家堡第三章 天香掌門第四十一章 青龍會(6)第一百八十章 天命在漢不在夷(一)第三十二章 賞功第六十八章 一級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