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楊最滿意的就是公司這些高管的態度。
雖然個性個不一樣,但心思都正,是做事實兒的人,遇到問題也願意交流,很少會因爲意見的不同而鬧到要分道揚鑣。
嗯,剛成立之初有那麼兩個,但被他二話不說的踢了出去。
從那以後,再沒有人敢在這方面鬧事。
可見,他立威還是有效果的。
殺雞儆猴,要的就是那股子敢於痛下殺手的威勢。
不然的話這些人真不一定會這麼和諧。
從這方面來說,企業管理確實是一門很有學問的學科。
而他呢,要不是重生前好歹也算在大企業裡待過並且當過中層管理,還真不一定能想到這茬兒呢。
至於張曉穎這些人的交流方式,反而是其次的。
只要這些人願意交流,基本上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因爲他們個頂個都是真正人才,不是人才也坐不穩目前的位置,就算資歷很淺的莫洋和老王,也有充分的基層工作經驗,可以彌補範曉璇這些人在這方面的空白。
所以,到下班時,新的人才選拔機制就定下來了。
嗯,只主題框架,還有細節需要完善。
但細節方面就不用徐楊這個董事長操心了,會有張曉穎帶領各部門一二三把手以及其他中層管理進行討論,並最終落實。
不過就算是大致方案,也能看出這個機制的優越之處。
主要選拔權力依然在管理層手中。
但是選誰,怎麼選,從哪兒選,選擇標準是什麼,卻在某種程度上下放到了最基層的員工手裡。
如此一來,員工可以選擇他們認可的人做他們的直系管理者,或者推舉自己。
這都沒問題。
但推薦是需要填寫充分的理由,並且由中層管理審覈,高層批准,然後進入試用期。
試用期間要用成績說話。
也就是KPI那一套。
雖然這一套績效管理體系還不怎麼成熟,整體比較粗放,但基本框架已經確定,只需要在公司的發展中慢慢完善細節並且進行改良,使這一套東西更符合羚羊科技的管理理念。
徐楊是個野路子,所以他不迷信什麼流行的時髦的廣泛使用的那些管理套路,他只會選擇最適合的。
比如說這一套人才選拔機制。
這和某些國家的官員選拔機制有點類似。
但不同的是,他這兒是公司,公司上層有董事會以及大股東,而且公司的規模小,只要執行到位,這套在國家層面並不好用的人才選拔機制卻能發揮出驚人的威力。
其中些許的變動,也都是爲了更適合羚羊科技。
最關鍵的是,這一套人才選拔機制是可以升級的。
選在選拔的是最低級的小組長之類的管理。
但等羚羊科技的員工們適應了之後,一定可以向上走,選拔中級管理,甚至高級管理。
只要董事會牢牢掌握住方向舵,別讓這玩意兒失控,對公司的好處簡直說不完。
嗯,就怕失控。
這套機制一旦失控,會嚴重反噬公司管理層,甚至可能會影響到徐楊這個大股東。
到那個時候,可就不是說換一套管理層就能完事兒的,必須從上到下把幾乎所有的參與者都換一邊才行,基本上相當於從新做了個公司。
理論上確實可以換掉全部員工。
但那麼一搞,估價絕對會崩到無可再崩,甚至可能會影響到整個股市,帶來的影響將會是翻天覆地的。
再考慮到羚羊科技名下這麼多業務都會受到影響,怕不是官方的相關單位會直接插手,避免引起社會動盪。
這一點也不誇張。
想想某裡或者某企鵝忽然有一天要倒閉的場面,就知道所言不虛。
不過那種概率太小太小。
剛纔的交流中已經說得非常清楚,這套機制必須由管理層控制,選小組長,就需要部門領導簽字,選中層管理,則必須由董事會簽字,選高級管理層的話,徐楊不點頭,全部無效。
所以,只要徐楊不倒,誰也翻不了天。
風險和機遇,從來都是並存的。
同樣,企業管理中也沒有十全十美的管理機制。
而說穿了,不管是管理層還是普通員工,基本上都是奔着賺錢來的,只要錢給到位,只要別太反人類,任何一套現代化的管理理念都可以行得通。
所以,確定人才選拔機制後,徐楊就鬆了一口氣。
這一套人才選拔機制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在短時間內拎出一批基層管理者,而且工作崗位都不會有大的變動,對普通員工而言,除了多了一個試用期的管理者外,沒有任何變化,工作環境和工作狀態一如既往,完全不受影響。
到最後不管有多少提拔上來的基層管理能度過實習期,都不會影響公司的穩定。
這一下子,就解決了大部分缺乏足夠的基層管理的問題。
想到這裡,徐楊都覺得自己挺聰明的,這手段是一套一套的。
但實際上呢,不是他比別人聰明,而是他的資本比別人雄厚。
一般企業遇到類似的問題,未必想不到這樣的方案,但絕對不敢真的用在自家公司,因爲實力不允許,至少公司的財務狀況稍微出現一點點問題,那麼這套機制的隱患就會迅速爆發出來。
同樣,如果企業的管理層出現漏洞,這套機制同樣會迅速反噬。
一般企業,中規中矩的進行管理,都管理不好,何況這種另闢蹊徑的法門,指定會出問題。
可羚羊科技不一樣。
首先,實力雄厚,就算有貸款,那也不影響大局,實在不行還有徐楊自個兒兜底。
其次,錢景光明,公司的業務很多,要流量有流量,要口碑有口碑,要盈利有盈利,要潛力有潛力,給員工開的工資還足夠多。
最後,公司上下一心,管理層上上下下就是鐵板一塊,連絕大部分普通員工也和公司是一條心。
這樣一家公司,沒個七八十來年的折騰都垮不掉。
這就和年輕人創業一樣。
同樣是八零後。
億達公子拿着十萬塊錢去創業,隨隨便便搞點啥都能賺到錢,就算虧掉也完全不心疼,無非是一頓飯錢而已。
可普通人家的孩子就算再怎麼有經商天賦,拿着十萬塊錢也會戰戰兢兢,因爲一旦虧掉,全家人都要跟着吃糠咽菜。
所以,同樣一個有風險但利潤高的生意,億達公子可以想都不想的投錢進去,而普通人家的孩子卻會再三衡量並且在猶豫中失去機會,就算有的人敢鼓足勇氣殺進去,也往往會以失敗收場,因爲沒有人幫他兜底,而億達公子都不用多花錢,打個招呼就會有很多人主動過來幫忙。
徐楊現在的實力,比億達公子還厚實,所以有資格也有實力折騰。
真要發現什麼不對勁兒,也能及時收尾,絕對不至於被這麼一個選拔機制給反噬掉。
這就是財富地位和實力帶來的自信。
當然,戰略上可以霸氣十足,但戰術方面該謹慎還是要謹慎的。
會議結束,徐楊和莫洋開了個小會。
主要是遊戲部門的整合規劃以及遊戲開發這塊。
有東山居等一衆遊戲工作室的加入,光把這些順帶加入的員工整合起來就是個不小的難題,光莫洋一個人,還真不行,完成不了任務也鎮不住場子,他這個商業天才出馬是最合適的。
要知道,東山居的三劍客都不是泛泛之輩。
可惜的是,裘鑫在年初就離職回錦官城自己創業了,那可是個大神級的人物,曾經參與到國產戰鬥機殲十的研發工作中,是北航畢業的高材生。
李蘭運也早早的南下加盟第三波,雖然兜兜轉轉後來又回到了某山,但離開的確實比裘鑫更早,01年就走了,只在某山待了五年,但卻搞出那麼多優秀的作品。
只剩下一個做遊戲音樂的羅霄音。
當然,這位在行業內也都是大神級別的存在,號稱是國內遊戲音樂的第一人,劍俠系列的遊戲音樂基本上都出自他手,或者出自他的團隊之手,在音樂界也是響噹噹的存在。
嗯,劍俠系列遊戲不用多說吧,劍一劍二的火爆,跟相關係列遊戲音樂不無關係,甚至有很多玩家是被那些音樂吸引過去的。
最關鍵的是,羅曉音不只是音樂做得好,也具備很強的了組織能力,在裘鑫離開之後,他也離開東山居成立新的工作室,開發出了《封神榜》《幻想春秋》等遊戲,兩年後更是直接離開某山自主創業,搞了個自己的音樂公司,過的非常逍遙。
但這也意味着這樣的人是有大抱負的,如果公司不能給他們提供足夠的平臺,肯定留不住。
比如說裘鑫就是典型。
如果某山在遊戲業務別那麼不求上進或者能拿出亮眼的成績甚至加大投入,都不至於讓大名鼎鼎的三劍客分道揚鑣。
徐楊重生前就知道這三劍客的大名,當然是在某破站被裘鑫那亮瞎人眼的履歷吸引過去的,然後一搜才知道,三劍客這麼牛。
重生後,從做遊戲開始,三劍客的名字就更是如雷貫耳,越瞭解越覺得這三人很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