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各國

自呂宋府出發,越是向南,信風的影響就越弱。艦隊所有的船帆全部打開,但是微弱的季風只能推動船隻緩慢的前行。

在沒有動力的年代,完全依靠風力行進,赤道兩邊五度以內簡直就是帆船的禁行區。

可惜的是如今蒸汽機的技術還在試驗階段,不能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所以也就只能忍受這緩慢的航速。

除了風力的影響,赤道無風帶因爲氣溫高,地面氣壓降低,產生赤道低壓帶。由副熱帶高壓向赤道低壓輻合的信風,加強空氣垂直運動,但此上升氣流地面不感覺有風。

在它控制下的天氣特點是氣壓低、溼度大、多雲、多雷暴,是海上航行要避開的區域。

朱瞻基對這種氣候特徵有着充分的認識,甚至可以說,整個船隊再也沒有人能比他更瞭解。

前兩世,他當了幾十年的船長,對全世界的氣候特徵,季風影響,洋流狀況都有着非常清楚的瞭解。

特別是他在擔任打撈船的船長以後,手裡蒐集了全世界每一個海洋區域的洋流和氣候影響。

但是,他的這種瞭解並不能直接轉化成命令,一切都還需要聽從如今這個時代最熟悉當地海情的嚮導的引導。

朱瞻基密切關注每一個航行指令,他不需要親自下命令,他只需要在一些時候,糾正一些小錯誤就好了。

他們這些嚮導雖然不如朱瞻基對全世界的海洋情況瞭解,但是在區域位置,他們的瞭解並不比朱瞻基少,甚至更清楚。

比如菲律賓地區的暗礁,航海線路,朱瞻基肯定沒有他們瞭解的仔細。

在掌握了新式的地圖測繪之後,船隊上的每個羽林衛學出來的士兵,都繪出了標準比例尺寸的海圖。

三日之後,船隊終於穿出了米沙鄢羣島西部的暗礁區。這裡是呂宋島南部與巴拉望羣島之間最複雜的航海線,沒有嚮導的引路,就連朱瞻基也不瞭解暗礁的分部情況。

可是,進入蘇祿海以後,艦隊的情緒不僅沒有放鬆,反而更加緊張了起來,因爲進入赤道低氣壓區以後,許多士兵的身體都出現了不適應的情況。

士兵們的身體因爲強壯,生病的很少,但是那些文官,女眷,還有宗室們,一下子就病倒了數百。

炎熱的氣候讓許多人都忍受不了,這也讓五國的王子們憂心忡忡,生怕朱瞻基取消了前往了蘇祿國和渤泥國的行程。

當大明艦隊抵達呂宋的時候,除了從應天府就隨艦隊回返的使節們,蘇祿國和渤泥國,包括滿者伯夷國和馬魯古國王,吉馬刺朗國都派出了王子來迎接朱瞻基一行。

蘇祿國是呂宋南部,蘇祿羣島的一個海洋國家,他們的領土大致包括了巴拉望羣島,婆羅洲的東部,還有蘇祿羣島以及東部的一些島嶼。

這個國家猶如一個聯邦,是三王聯合執政,其中以東王爲尊。

而渤泥國就是後世的文萊一帶,他們原本是滿者伯夷的屬國,但是後來獨立,自成一國。

這個國家的國王麻那惹加那最爲仰慕大明,在永樂六年年攜王后,王子一行一百五十多人,泛海來訪,受到明成祖的盛情款待。

麻那惹加那到了應天府之後,看到大明如此繁華,就像舉國投靠大明,但是朱棣和文臣們卻嫌渤泥國太窮,不要。

麻那惹加那在南京遊覽月餘,終因不幸染病,雖經御醫精心調冶,終因病情過重,病逝於南京會同館。

在他臨死之前,留下遺言:希望體魄託葬中華。意思就是生不能做大明人,死也要做大明的鬼。

朱棣知道後遵照渤泥國王遺願,以禮葬王侯的儀式,將渤泥國王葬於南京城南石子崗,並以西南夷人身份入籍中國墳戶,世代爲之守墓,併爲陵墓建詞立碑。

並封麻那惹加那乃之子艾哈邁德繼承王位,並派人護送他歸國。臨走前,明成祖朱棣皇帝設宴,爲他餞行,並賜贈黃金、白銀。

艾哈邁德請朱棣賜姓,表達對大明的尊崇,朱棣以他們的國王蘇丹爲姓,遂賜姓蘇。

吉馬刺朗國則是以後世的棉蘭老島爲基地的一些部落的總稱,那裡沒有一個完整的國家制度,還處於奴隸社會,十分落後。

他們派人來迎接,也是想要大明艦隊能拍一些貿易船隻過去,與他們交易。他們的國家落後異常,除了豐富的銅礦讓他們擁有一些銅製品,連鐵刀都沒有。

而馬魯古國則是後世的香料羣島一帶,他們也是如今與大明貿易最爲密切的國家。因爲國力虛弱,他們抵擋不了其他國家的侵略,這些年,一直在尋求投入了大明的懷抱,得到大明的保護。

滿者伯夷則不同,他們曾經是南洋勢力最大的國家,雖然因爲滿剌加等國的崛起,已經將他們逐出了蘇門答臘和婆羅洲,但是如今仍然佔據了富饒的爪哇東部地區。

他們也是唯一沒有派王子來迎接的國家,不過艦隊裡面卻跟隨着他們的使節。

他們的擔心其實是沒有必要的,因爲朱瞻基知道,他是沒有太多機會出國的,這也可能是他唯一一次下西洋,所以,不管哪個國家,他都會走一走。哪怕現在不能將這些國家收入大明的懷抱,但是也要奠定這個基礎。

不過,這種意圖也不能表現的太過於明顯,不能讓這些國家知道了他的意圖,表現出更加急迫的心態。

這主要是如今的大明,只是把他們視爲負擔,根本不想搭理他們。

朱瞻基的身邊跟隨着數百文臣和數千文人,他們同樣反對這些國家加入大明,增加大明的負擔。

朱瞻基這個時候沒有親政,在這方面還沒有太多發言權,更不能跟他們對着來。

進入蘇祿海以後,馬欣和沈黛兒都生病了。這種低氣壓加上溼熱,讓生活在北方的人大多不習慣。

更爲嚴重的是,不少士兵都患上了嚴重的皮膚癬。

他們生活的船艙非常悶熱,衛生條件又差,這種小病是避免不了的。

現在朱瞻基住的旗艦船尾三層和四層已經全部被布幔圍了起來,所有女眷都只在四層封閉活動,然後讓那些士兵們休息的時候能夠睡在甲板上。

在這方面,四次下西洋的經歷,大明艦隊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治療各種疥瘡和皮膚病的藥,都準備了許多,所以雖然患病的士兵不少,卻沒有影響士氣。

最爲影響士氣的是緩慢的船速,以前的艦隊是飛馳,現在的艦隊就像在爬。

從呂宋到蘇祿國。不過兩千裡,跟泉州到呂宋的距離的差不多。但是從泉州到呂宋只用了不到五天,現在五天還沒有走到一半。

這個時候,朱瞻基與王景弘和航海的師傅們也探討了軟帆的使用,不過與王景弘的一番話,讓他打消了想要試驗軟帆的計劃。

從唐宋以來,東西方的交流並不少。東方的硬帆和西式的軟帆各有千秋,相互之間並不是沒有借鑑。

中式硬帆優點是:便於操作,用一個滑輪便可升起,需要的人數少,升帆時間短,特別適合近海和江河貿易。其次是硬帆適用於大船,軟帆裝在大船上根本帶不動。

缺點是:由於支撐點只有一個,所以帆的面積有限,大量使用木質骨架也限制了其吃風,因此航速很慢,跨洋航行時效率低下。然後硬帆只能一升到頂,不能根據情況調整帆力,這點對於海戰和穿越島羣都不利。

西式軟帆優點:吃風大,支撐點多,所以面積可以更大,速度和載重都有極大優勢,另外即使是同一桅上軟帆是一節一節的,可以根據情況調整帆力,這樣的好處一是有利於海戰和躲避礁石,二是如果遇到較小的風暴時也可以安全慢速行駛。

缺點是:操作複雜,需要大量船員,升帆時間長。16世紀開始西方大船的帆就是由橫帆、拉丁帆和斜桁帆三部分組成,模塊多,程序繁瑣,滑輪只能用於調整繩索不能直接升帆。而且軟帆需要的操帆的船員數量最少也是硬帆的三倍以上,這一點是相比硬帆最大的不足。

如果想要將軟帆和硬帆混合使用,這就需要進行各種試驗,還必須要重新設置桅杆,目前來說,這種條件不成熟。

至少要等到到了舊港之後,先用幾艘船進行改裝試一下,找出最佳的組合方式,才能大規模試用。

將這個任務佈置下去以後,朱瞻基也就不再班門弄斧,每天躲在旗艦後方的小甲板上,在陰涼裡避暑。

航海的生活是極爲無聊的,特別是在船速如此慢的時候。所有人的情緒都有些低落,哪怕是麻將和撲克也只能緩解這種低落。

特別是這些女人們,她們在船上根本就沒有自由,只能在一個狹小的世界裡生活。

也就是這個時候,艦隊舉行了一系列的競技比賽,其中包括了格鬥,刀陣,長槍陣,盾牌陣,射擊,火炮等項目。

雖然現在還是預賽階段,但是各種項目都受到了戰士們的熱烈追捧,特別是格鬥比賽,哪怕是預賽也吸引了無數的士兵想要觀看。

六百艘戰艦的船隊,航海之時綿延上百里。爲了不打亂航行編隊,每天傳令船都要從各艘戰艦上接了觀戰的士兵來回,然後由他們將比賽的結果傳遍整個艦隊。

爲了競爭每天觀戰的兩個名額,每艘船上的士兵們也都在互相競爭,這一切讓船上的士氣高昂了許多。

在這種熱烈的氣氛下,艦隊終於抵達了蘇祿國的首都霍洛島。

霍洛島位於婆羅洲與棉蘭老島的中間,這個小島的面積雖然不大,只有不到一千平方公里,但是卻扼守整個蘇祿羣島的咽喉。

更重要的是,這個島是由死火山沉積的火山灰組成的,除了幾座死火山,整個島就是一大片肥沃的農田。

由於位於赤道無風帶,這裡沒有大風,沒有天災人禍,幾乎每天都有的雨水又能滋潤這個肥沃的小島。

所以這個島的面積雖然不大,但是能養活的人卻無數,從九世紀開始,這裡就已經成爲了蘇祿羣島的中心

當大明的艦隊抵達這裡的時候,艦隊受到了蘇祿三王以及幾乎所有國民的歡迎,當朱瞻基在旗艦上看到這裡的民衆像拜神一樣跪在下面的岸上,他卻忍不住想到了一百年後的麥哲倫。

十六世紀初,西班牙的麥哲倫因爲遭遇風暴,被颱風吹到了宿務。胡瑪邦酋長率領八百個土著熱烈歡迎他。

當地的土人熱情歡迎他們,並且自願受西班牙人施洗,成爲首批菲律賓基督教徒。

見這些土人如此乖巧,他就得寸進尺,脅迫這一帶的地方酋長臣服西班牙,向西班牙國王繳納貢稅。

宿務附近的一個珊瑚島—馬克坦島的首領拉普拉普堅決拒絕。麥哲倫得到報告後,親自帶領身穿鐵甲的西班牙軍隊,向馬克坦島進攻。

拉普拉普率領島上居民奮起抗擊西班牙殖民者,殺死了麥哲倫。

整個東南亞的小島上的居民,幾乎都是愛好和平的,他們天性溫順,只要不是真正損害他們的利益,他們永遠是懷着一副好學,親善的態度接納外來人。

因爲沒有自己的文化,他們在阿拉伯人傳過來綠教的時候,就真心接納了綠教,後來在西班牙人征服他們的時候,又真心接納了基督教。

他們實際上並無信仰,他們只是以一副小國寡民的心態,學習外來的文化。

如今的綠教還沒有成爲東南亞各國的國教,大明在這個時候,應該加強對他們的影響,讓他們真正變成大明的國民。

他們這麼多的人口,成爲大明的勞力,能夠給大明帶來更多的利益。

朱瞻基昂首挺胸地走下高高的舷梯,跪在岸上的所有人在禮部官員的教導下,又連續磕了三個頭,這纔在衆官員的指揮下,站起身來。

蘇祿羣島上的三位國王,東王巴都葛叭哈喇,西王麻哈喇葛麻丁、峒王巴都葛叭喇卜其實就是三個大部落的首領。

如今的蘇祿國,也算不上是一個真正的國家。

他們還是屬於結盟制度,管理體系也是三套而不是一套。從國家體制上來說,他們還不如更小的渤泥國像一個集權國家。

在歷史上,也就是今年,他們三王率領了一個三百多人的代表團,在鄭和下西洋經過之後,前往大明朝拜。

當時的朱棣在北平,他們抵達了應天府之後,被大明的繁華所震驚,後來又前往北平參拜皇帝,受到了永樂皇帝的隆重接待。

三王在北京愉快地逗留了將近一個月,後乘船沿京杭大運河南下回國。東王在取道山東歸國途中,不幸染病,於永樂十五年9月13病故於德州。

永樂皇帝聞訃,深爲哀悼,遂派禮部郎中啓帶祭文趕赴德州,以藩王之禮厚葬東王。

東王長子督馬含率衆回國繼承王位,王妃葛木寧及次子溫哈喇、三子安都魯和侍從十餘人留居德州守墓。

其後裔在清朝獲得中國國籍,取安、溫姓氏。後來,因歷史上發生過幾次較大的天災,已有不少東王后裔離開德州,分佈多地。

而後東王后裔早已融入中國,成爲中華的一份子。

朱瞻基的前世在東南亞發發展,對東南亞各國的歷史和民族,礦產資源都有很清晰的瞭解。

他現在就知道,就在後世的宿務附近,那裡就有一座世界級的超大金銅礦。而整個棉蘭老島,百分之四十的土地下面,就是各種金礦和銅礦,整個島,幾乎都是一座礦。

如何引導這裡的經濟發展,其實在他心裡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框架,只不過,這一切都還要等他真正成爲皇帝以後再說。

想要改變大明的對外政策,不是他這個還沒有親政的太孫能做到的。

他這次下西洋,就是要梳理整個東南亞各國之間的複雜關係,成爲東南亞各海島之間的仲裁者,把整個局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不管以後是把這些地區都納入大明的疆域之內,還是讓他們成爲東瀛和朝鮮一樣的附庸國,這些事都不用急着決定。

因爲這裡面還涉及到了一個宗教信仰問題。

如今東南亞各國,蘇門答臘,爪哇,都已經確定了以綠教爲國教的發展體制。滿剌加,渤泥國也受到了綠教的深遠影響。

唐朝與阿拉伯的怛羅斯戰役,是一場影響深遠的戰役。那一次戰役,阿拉伯人從唐朝虜獲了一些不起眼的工匠,但是就是這些工匠,給阿拉伯人帶去了造紙術。

撒馬爾罕和巴格達隨即建立起造紙廠,一百年後,巴格達上百間的店鋪都有僱用抄寫員及裝訂工,甚至開始建立公共圖書館,包括首家向外開放租借書籍服務的圖書館。

隨後,造紙術又從阿拉伯西傳至北非、安達盧斯,在13世紀傳至歐洲。

阿拉伯世界的統一和分裂,讓阿拉伯人從南亞向西擴張到了非洲,歐洲,向東拓展到了整個東南亞地區。

從八世紀末期到十五世紀,這七百年間,阿拉伯世界的藝術家、工程師、學者、詩人、哲學家、地理學家及商人輩出。

在傳統學術的基礎上保留並促進了藝術、農業、經濟、工業、法律、文學、航海、哲學、科學、社會學、科技各方面的發展,並在基礎之上對這些方面實施改革創新。

他們的藝術家、科學家、傑出人物及工人合力創造了一種獨一無二的文化,直接及間接地影響到各個大陸上的社會構架。

這就是後世聞名全世界的伊思蘭黃金時代,一直到後世的二十一世紀,整個世界的文化疆域,都是從這個時代遺留下去的。

相反,因爲大明放棄了交趾,導致了大明對東南亞失去控制。東方文明能夠影響的區域,只有東北亞那一塊,遠遠不及基督文明和伊思蘭文明。

朱瞻基如果想要將東南亞這些島嶼納入大明疆域,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驅逐其他文明對東南亞的影響,這是一項非常艱鉅的任務。

如今的東王巴都葛叭哈喇他們其實已經受到了綠教的影響,只是如今還沒有將綠教設爲國教,這是一百多年後纔會發生的事情。

因爲如今的大明,遠比綠教代表的文明更加強盛。

他們面對朱瞻基這個大明的太孫,一個個都非常謙恭,三王幾乎是以卑躬屈膝的態度,共同向朱瞻基請安。

當朱瞻基那座需要用八匹馬拉動的龍輦被吊機從船上吊下來,數十匹威武的駿馬被牽引下來,還有那數千英武的儀仗兵,以逼人的氣勢擺開了陣勢,所有人都匍匐在了大明的強盛文明之下。

這一切,都是他們根本想象不到的。

朱瞻基邀請了三王與他一起坐上龍輦,他們三人戰戰兢兢,推卻不過,纔在裙邊那裡坐下,有些得意地向着自己的臣民們揮手示意。

馬蹄滴答聲起,龐大的龍輦慢慢地向着霍洛城駛去。

因爲木製的城門太窄,大明的士兵們有些簡單粗暴地拆掉了霍洛城的城門,而三個王爺不僅絲毫沒有見怪,還連聲向朱瞻基道歉,認爲自己的城市太小氣了。

這個城市的確小氣,城牆只有一米多高的土牆,上面是一排木柵欄,這樣的防護簡直若的可憐。

而他們的軍隊,更是可憐,大部分人手裡都是銅製的長矛,只有少數將領級別的,纔有一把鐵刀。

馬車來到了三王府,其實就是三座大宅院,還是以木製結構爲主,只有一圈矮矮的土牆。三座宅院以品字形排列,在正中間的位置,是一座廣場。

朱瞻基並沒有“見怪”,反而細聲安慰他們,邀請他們到大明去見識一番。並且向他們承諾,大明願意在建築,農業等各個方面,向蘇祿國提供幫助。

三王喜不自禁,對待朱瞻基的態度更加卑躬了。

朱瞻基與三王的見面,就是在這樣一種不平等的友好氣氛中展開,這一切卻是那麼的理所當然。

大明的文武百官們對這樣一個小國一個個都看不起,而蘇祿國的臣民們,卻認爲理所當然。

他們看到大明的艦隊,看到天朝上國的威武,文明,已經爲之傾倒了。

感謝燈火見人家,山青盈,額吐你哦,竹籤子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一一一章 滑翔翼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一章 迎接第三十八章 有客東來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一零五章 纏腳禁令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二三二章 英雄第三十七章 機遇一百五十二章 勢成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二十二章 公主出使第五十八章 東洲計劃第四十二章 試探的本意第六十一章 又吐血了第一九四章 後院穩定第三十章 選擇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一零七章 改進(新一週求推薦票)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七十二章 相見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四章 西北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一零八章 一國兩制第三十五章 楷模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一二七章 拜祭第三十章 選擇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四十二章 試探的本意第十六章 娘娘歸來第二三二章 英雄第十二章 朝議 (下)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六十九章 開始要債第一八一章 一觸即發第一七一章 關係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一七七章 躲藏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七章 蒙特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五十一章 大明來了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二章 處政第九章 旅途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七十五章 探尋東洲第八十二章 目光第四十八章 備戰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一百章 北上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二三三章 家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二十八章 紀綱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四十八章 備戰第一百章 生日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一一一章 滑翔翼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二十七章 計劃書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一一八章 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