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貸款的談判,夏鈞開始清點自己的資產。【】
夏鈞目前所擁有的資產很多,就華東集團來說,已經顯得十分龐大了,涉及的領域從基礎到零售都有。
其中華東銀行以及鋼鐵、建築材料、礦業這些領域最爲龐大,造船、機械製造、化工等領域正在急速擴張。
爲了能爭取到最大額度的貸款,夏鈞把劉錦山和李世霖二人找來,商談用他們的產業去貸款。
他們的產業大股份都抵押在華東銀行,意思也就是把他們抵押的那一部分再拿到洋人的銀行去貸款。
兩人並無異議,反正是政斧貸款,他們也不怕夏鈞還不了錢,真的把他們的產業賣了,畢竟現在華東自治三省的發展速度有目共睹。
對於一個合格的經營者來說,貸款連利息都賺不回來,那基本上沒必要再做經營,何況到時候就算是虧損了,但就是用華東自治三省的稅收也能還得起貸款,對於他們來說並無什麼風險。
貸款要趁早,到了一戰爆發前夕,外國資本將陸續抽回本土以應對戰爭,到時候各銀行對貸款的事情就沒什麼精力來應付了。
同時袁世凱也要貸款,所以夏鈞也必須提前做好準備,夏鈞自然不會把寶貴的資金全部貸款給袁世凱,只是在旁邊插一腳,讓外國銀行降低條件,否則袁世凱與六國銀行的談判只能是節節敗退,最終便宜了那些銀行。
按照夏鈞的指示,李盛國開始重點接觸英國銀行和比利時銀行,這兩個國家的銀行在中國實力最強。
比利時銀行可以說是非常活躍的一家銀行,而且貸款的政治姓目的較低。
而之所以找英國貸款,那是因爲夏鈞的很多產業都在英國人的勢力範圍只內,其中最多的就是華東礦業公司的礦產多在英國人的地盤上。
因此夏鈞需要貸款,一旦和英國佬撕破臉,夏鈞不介意不還這筆錢,另外二戰中英國是最大的買家,夏鈞可以通過出售貨物的方式來還清貸款。
……華東礦業公司此時已經在澳大利亞買下了衆多地皮,並且拿到了這些地皮中的探礦權,爲了開採這些礦產,華東礦業公司開始在國內招收礦工到海外去挖礦。
由於華東礦業公司的挖礦機械都是夏鈞直接從兌換平臺上兌換的,因此都是十分先進的機械,礦工的勞動強度並不是太高。
而且到澳大利亞、南非等地去挖礦,每個月薪金不低於4元,這比國內的薪金高出一倍,爲此華東礦業公司很快招募到了衆多礦工。
首先開挖的是澳大利亞東南部的一處大型銅礦,這處銅礦經過勘探後,儲量起碼在400萬噸以上。
澳大利亞的銅礦73%集中在南澳州,這片地區的銅礦已經發現了近半,但依舊有近半沒有被人們發現。
其次是昆士蘭州,佔11%;再次是新南威爾士州和西澳州,分別佔9%和6%。而整個澳大利亞的銅礦儲量爲7780萬噸,佔世界銅礦儲量的12%左右。
華東礦業公司已經開始購買這些土地,其中購買的主要地區位於南澳州,這裡是澳大利亞最發達的地區,而且這裡的探礦最爲頻繁,不早點把這些地方的地皮買下來,並且獲取探礦權的話,這些礦產將被別人買去。
因爲華東礦業公司是先將土地買下,再獲取探礦權,因此土地價格很低,若是先探礦再買地,那麼土地價格將飆升數百倍。
爲此華東礦業公司節省了巨大的成本開支。
在計劃開挖東南部的銅礦時,華東礦業公司已經計劃在西部的皮爾巴拉地區建設一處大礦場。
奧大利亞各州均有鐵礦,最多鐵礦的州是西澳。西澳擁有後世澳全部已發現鐵礦資源的90%,主要集中在皮爾巴拉地區(pilbararegion)。該地區共有13個礦場。
在皮爾巴拉地區地區建設礦場,還得修一條鐵路,就資金上來說,華東礦業公司已經有足夠的資金了,現在只少工人。
工人到了澳大利亞,家人也可以一起去,華東礦業公司將成爲華東自治政斧向澳大利亞移民的急先鋒。
20世紀初的澳大利亞的人口依舊不多,此時澳大利亞的人口只有大概450萬人左右,不過澳大利亞此時正在施行所謂‘白澳大利亞’政策,曾出臺過種族移民限制法案,不過沒有通過。
後來出臺了語言限制法案,即不會說英語的全部不允許移民澳大利亞,最後一個測試者是1909年的一個記者,那名記者因爲精通5種語言,顯然最高興的就是他,而這位記者之前在愛爾蘭因爲不具備閱讀能力和書寫能力而被流放。
目前澳大利亞已經取消了這些制度,華東自治政斧因此可以向澳大利亞進行移民。
夏鈞在對澳大利亞的移民上很低調,不過卻把這個事情當成國家戰略來做,現在澳大利亞的人口還很少,只要持續不斷的往澳大利亞進行移民,那麼未來就可以掌控澳大利亞。
在向澳大利亞移民的同時,夏鈞也在向澳大利亞走私軍火,並且派遣職業軍人潛入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國家很大,而且人口很少,想要向澳大利亞走私,只要動點腦子都沒什麼太大的難度。
澳大利亞當局若是採取什麼手段來限制和排斥華人的話,澳大利亞的華人馬上可以進入暴動狀態。
同時華東礦業公司在菲律賓以及南非的鎳礦和鉻礦也進入了礦山建設階段,對這兩地的移民這簡單許多,不過夏鈞並不準備想南非移民,而是集中精力往南洋、澳洲移民,南美洲也是他移民的方向之一。
光復會的網絡也充分利用了起來,夏鈞一邊向菲律賓移民,另外也向南洋各地走私軍火,並且派遣了一些職業兵潛入南洋各島,對南洋的華人進行武裝訓練。
從南洋、澳大利亞來的那幾百名年輕人還在訓練之中,因此沒有把他們派回去,要把他們派回南洋和澳大利亞,起碼還得訓練兩年。
往南洋的移民目前僅限於菲律賓,因爲華東礦業公司只在菲律賓經營商業。
不過今後夏鈞對南洋的投資將擴大,各公司都將向南洋方向發展,到時候就是大量向南洋移民的時候。
……李盛國與那些外國銀行的談判進行得有的順利有的不順利,其中最順利的毫無意外是比利時銀行。
比利時人在中國的貸款非常活躍,隴海鐵路和京漢鐵路就是他們貸款修建的,比利時人對於華東集團的諸多產業都比較眼饞。
其中最爲眼饞的就是華東集團的製藥造公司,以及華東自治三省的那些正在修建的鐵路。
雙方的談判順利的地方就在於比利時人沒有附加的政治條件,他們僅是要東西抵押而已。
很快李盛國就與比利時銀行達成了第一筆商業貸款協議,即華東銀行將修築的兩條鐵路主幹道的股份抵押給比利時銀行,以換取800萬英鎊的貸款,也就是將近9000萬元。
鐵路是很值錢的,不過就修福建――江西――浙江三省的兩條主幹道行,並沒有花費這麼多錢。貸款利息僅3.5釐,因爲這是一筆中期貸款,僅貸款6年,因此利息比長期貸款要低一些。
而在與英國的匯豐銀行的貸款商議上,英國佬開始扯起條件,李盛國隨即以與拒絕,轉而向其他銀行進行貸款談判。
英國匯豐銀行見此情況,並得知華東集團已經與比利時銀行簽訂了一筆貸款後,馬上放棄了政治條件。
因爲他們已經認定,這只是商業貸款。雖然華東集團與是華東政斧的首腦的產業,但其姓質是不同的。
華東自治政斧顯然不缺維持統治的錢,提條件的話,永遠沒有可能談成生意,畢竟沒有捏死對方的要害。
雙方很快又談了起來,英國匯豐銀行很快看重了華東銀行的股份,此時華東銀行發展迅猛。
英國匯豐銀行提出,只要華東銀行的股份抵押給他們,就可以向華東集團貸款1000萬英鎊。
英國佬開出了一個很高的價碼,不過李盛國並不同意以華東銀行的股份進行抵押,華東銀行此時的業務正在疾速上升,而且華東自治政斧的所有存款都是放在華東銀行,華東銀行還有很大的升值潛力,現在把股份抵押出去不能謀取最大的貸款。
李盛國主張以那些工廠做爲抵押,而不抵押股份。這樣等集團下面的各企業擴建工廠時,有能把工廠拿去抵押,而用股份抵押只是一錘子買賣,自然是很不划算的。
各國銀行在談判之中,對華東集團提出的中期貸款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因爲華東集團的各工廠的盈利狀況非常良好。
顯然這是一筆虧不了的業務,就算他們還不起錢,吞下這些工廠就更加賺錢了。
多國銀行接着便進入了扯皮階段,貸款可以,利息,以及工廠估價方面雙方都還有分歧,必須把這些分歧解決了再說。
這些銀行自然是想把用作抵押的工廠的價格壓低,同時想把利息提得高一些。
不過在利息上還算好,畢竟是中期貸款,再怎麼提也提不到哪裡去,至於工廠估價方面,則有得扯的了。
聽了李盛國的報告,夏鈞覺得應該搞出一些動作來,以繼續提高一下身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