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夏侯惠的作答,天子曹叡心中甚是欣慰。
因爲彼對秦朗錄功表請無有異議,那也就意味着他沒有爭權奪利之心、即使面對不公仍沒有鬧出宗室與譙沛子弟失睦之事令朝野看笑話。
人有時候情緒迎來了兩極反轉,心態也會變得截然不同。
就如曹叡此刻心緒一樣。
在夏侯惠識大局心念社稷的做法下,令他倏然自省,斟酌着自己叮囑秦朗壓制彼的做法是不是有些過了?
沒必要壓制一個忠直之臣不是?
且彼身份還與宗室無異。
是故,天子曹叡沉吟片刻,便輕聲謂之,“稚權或是不知,秦元明自督兵北上之後,每每旬日便修表於朕,詳言調度以及戰況諸事。故而朕亦知,稚權在戰前的籌謀之功。今錄功之表,元明不以斬殺賊酋柯比能之功加與稚權,此中別有干係,朕不便細說。不過朕定不令稚權受屈,嗯.屆時廟堂論功定賞時,朕復增稚權食邑以爲嘉功,如何?”
“謝陛下厚愛。”
夏侯惠依禮謝過,出聲回絕,“然請陛下恕惠弗敢受之。”
咦?
竟是回絕了?
聞言,天子曹叡再次沉吟,目光中流露出不解之意來。
因爲夏侯惠如今領着中軍的官職,級別與秦朗同,只要假節便是可率洛陽中軍出征的臨時都督;外放地方便是督戰一方的持節都帥。以夏侯惠現今的資歷與年歲,短時間內官職是沒有升遷空間的。
故而,增食邑是他這個天子對夏侯惠最實際、也是最恩寵的嘉賞了。
如此,還有什麼不知足的!
難不成爾猶欲索求更甚?
或許是早就猜測到曹叡必有不解了罷,夏侯惠不等其發問,便徑自解釋原由來。
“陛下,非惠不知陛下恩寵,只是竊以爲此舉實不可也。戰事錄功、廟堂臧否,自有法度可依。所謂爲上者不虛授、處下者不虛受,方有雍熙之美著、太平之律顯矣。此亦乃武皇帝創業時慎賞之故也。今若惠受陛下增邑之恩,上則損陛下盛譽,中使廟堂法度不威,下乃令自身陷於朝野非議詬病中。害大如此,惠焉敢受之。”
“再者.”
“大善!”
就當夏侯惠正繼續說緣由之二時,卻是被聽得滿心歡喜的天子曹叡一記拊掌稱讚給打斷了,“稚權之言,深得朕心,金玉良言不外如此也。由此可見,稚權初具佐裨廟堂之能矣!可嘉!嗯,再者乃何,稚權續言之。”
初具佐裨廟堂之能?
你該不會是現今就有了讓我留在洛陽的心思了吧?
我在淮南戰場還沒呆上幾年,還沒有領到“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大禮包呢!
須臾間,心中閃過如此念頭的夏侯惠,略作停頓後,便稍稍改變了接下來的說辭,“唯。陛下,惠不敢受之其次,是爲奉公,亦乃私心耳。”
“奉公者,乃惠官居將軍位,爲國舞干鏚討不臣是爲本分也!秦元明錄功之表,並非無有惠之名,何以復求更多?私心者,則是惠先前在淮南戎服之際,爲求御賊吳知彼知己,故而曾尋淮南將率問及石亭之戰過往,亦因此有聞已故大司馬非議之言。”
非議之言?
此話甫一落下,天子曹叡眉目皆肅。
畢竟,不管曹休的石亭之戰敗得多慘、對魏國的傷害有多大,但那也是關乎着魏國宗室的顏面,曹叡自是不容他人擅自詆譭的。
“如何非議?”曹叡的聲音有些冷,“稚權但可言之,不必忌諱其他。”
“唯。”
輕輕頷首,夏侯惠也作肅容道,“陛下,臣惠所言並非是指有人詆譭已故大司馬。乃是昔日石亭之戰時,今徵東將軍曾表陛下勸阻戰事,其表中有言故大司馬‘雖明果而希用兵’;而賊吳將軍朱桓亦有‘本以親戚見任,非智勇名將也’之言。”
原來是滿寵啊~
聞言,曹叡眉毛微挑,面色隨之舒緩了下來。
對於滿寵指摘曹休軍略不足,曹叡自是不會見怪的,畢竟以滿寵的才幹完全有資格說這句話。
而吳國的將軍朱桓嘛~
敵對之國,彼此之間相互鄙夷貶低那是慣常之事,不必介懷。
是故,曹叡大概猜出了夏侯惠的言外之意,無非是指魏國第二代宗室大將如曹真、曹休等人的官職升遷太快,給予了他人詬病臨陣經驗不足的口實罷了。
果不其然,夏侯惠緊接着便說到了這點。
“陛下,我魏國自臣惠先君兵敗漢中以來,不管逆蜀進犯抑或我國伐賊吳,戰績皆是乏善可陳,已然令我魏國宗室與譙沛元勳威望不復武皇帝之時也。故臣惠每每思及此事,深爲嘆息,亦勉己以此爲戒。”
“臣惠今出仕不過數年、戎馬行伍不過二載有餘,略有犬馬之勞、微有尺寸之功,便已然官居中堅將軍矣!是故,臣惠心常自惶惶,唯恐功不配位而淪爲笑柄,復增譙沛元勳惡譽、亦令陛下添識人不明之非議也。”
“此乃臣惠不敢受陛下增邑之故也。”
言至此,夏侯惠俯首而拜,音色激越而道,“臣惠年歲剛及冠不遠,而今外有蜀吳不臣,內有遼東公孫妄自尊大,不乏爲國征伐、累積功績之時。故斗膽請陛下收回聖諭,容臣惠不陷倖進之議,可清身歷練各地、進益才器,以期他日可堪任陛下爪牙、報效社稷。”
唉.
聽罷,天子曹叡沉默良久,才沉沉的發出了一聲嘆息。
也起身步來扶起夏侯惠,把其臂而謂之,“朕知稚權報國之忠,故常懷恩榮之心。但今得聞稚權之言,方知稚權所憂,亦感銘於懷。嗯,既然如此,便全稚權之意罷。”
“惠,謝陛下。”
“功成弗居,乃高風亮節也,稚權何出言謝之辭?”
擺了擺手,天子曹叡從側榻處取出二皮革囊蒲萄釀,將其一遞給夏侯惠邀飲以示恩寵。
就是剛抿了一口,他似是想起了什麼,便又笑顏潺潺而謂,“稚權方纔有言,不欲身陷倖進之議,然昨日卻有獻馬於朕之舉,此不相悖邪?嗯,朕知稚權絕非諂媚以求倖進之人,但天下
熙熙攘攘、求名利者衆,稚權當防小人之口、以三人成虎之事爲戒。”
言罷,天子曹叡不等夏侯惠作答,又繼續說道。
“太僕署尚未將稚權所獻二馬駒養在御馬廄中,朝中內外知此事者亦寡,稚權稍後出宮時,便將二駒帶回去罷。朕帝有四海,唯患國之幹才之匱,不缺稀奇禽獸之珍。稚權他日毋復進獻之舉,只需勉勵篤行、早日成爲社稷砥柱,便是如朕之期矣。”
不接受我獻上的兩匹馬駒?
那我還怎麼讓你倏然“發覺”我性情已改、不復往昔魯莽,已然堪你重用了?
“唯。臣惠謹記陛下之言。”
先是恭敬應聲,夏侯惠略微昂頭,“陛下,臣惠進馬,非爲求陛下歡心,而乃求自心安耳。陛下莫是忘了臣惠忝爲散騎侍郎之時,首番伴駕當日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