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八十八 緬甸正在如火如荼的發展着

最近這些時日,納瑞宣有點煩惱。

倒不是說什麼太大的煩惱,太大的煩惱現在已經不會有了,畢竟煩惱的根源已經完蛋了,但是小煩惱還是有不少的,除了國家內部的一些問題,還有彭世洛府的重建問題之外,納瑞宣最大的煩惱來源於麾下漢人臣子和漢人士兵還有漢人百姓不斷離開他的事實。

原因就是緬甸鎮的建立和蕭如薰對緬甸鎮絕對掌控權的確立,在此之後,蕭如薰在整個東南亞的範圍內,向各個小國家的漢人移民發佈宣告,希望他們可以迴歸華夏的懷抱,加入一窮二白除了土地什麼都沒有的緬甸鎮,他會按照人口和戶口數,以超過中原之地數倍的數目給大家授田,以此換取大家的迴歸。

從南宋被蒙元滅亡開始,就出現了一部分不願意做異族鐵蹄下的亡國之民的人們下南洋求取生存的事情,整個蒙元期間,這樣的事情也不少,明前期這樣的事情幾乎消失,而伴隨着明後期土地兼併的劇烈和商業活動的繁盛,就有大量失地農民出身的商人開始下南洋定居南洋各地,這些人大多數都是沿海省份出身。

應該說要不是失去了土地走投無路,他們也不願意離開家鄉去往千里之外的異國他鄉,但是爲生計所迫不得已,只能前往異國他鄉,有些人運氣好,在異國他鄉發了財,可更多的還是幹着血汗工廠的工作,拿着微薄的薪資苟且度日,生活相當的差勁,這些人佔據了海外華人的大多數,他們所期待的,或許依然是家鄉耕種田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只是他們的家鄉已經沒有他們的土地了,沒有土地就無法生存,這是中國農民的悲劇命運的寫照,爲了生存,只能從事商業和手工業,在海外發財的概率多少比國內發財的概率要多一些。

然而這並不是他們的願望,鄉土情結濃厚的當下,能夠迴歸神州過上過往安逸富足的日子,纔是他們的期待。

而蕭如薰的一紙宣告給他們帶來了希望。

再派人迎接各地流民的同時,蕭如薰也派出船隻到東南亞各個有華人居住的小國裡發佈大明的宣召,號召華人們前往緬甸鎮定居,宣佈緬甸已屬神州,屬於華夏,需要開發,需要建設,大家只要過去,就能得到土地。

這是非常吸引人的條件,多於大多數正在海外從事血汗勞作的華人們來說,更是如此。

小國雖然有所不滿……廢話,當然不滿,這些華人人數雖然不多,但是都算得上是精壯勞動力,人口缺乏的他們,需要這些華人幫着他們幹活,更別說還有一些華人富商能給他們提供更多的稅收,帶來更先進的生產力,你現在一紙詔書把他們都給喊走了,我們怎麼辦?

然而蕭如薰並不在意這些,在剛剛滅掉緬甸,佔領緬甸的檔口,沒有誰敢對風頭正盛的大明呲牙裂嘴,雖然不滿,但是隻能打掉牙齒和着血往肚子裡咽,笑眯眯的目送華人們一船一船的跟着大明士兵離開。

自然,不是所有人都離開的,有些人不太相信,明軍也不解釋,把願意相信的帶走了,不願意相信的就留下來繼續幹苦力好了。

相對於這些苦力,華人富商則有自己的條件和渠道去了解真正的緬甸鎮的實際情況,儘管蕭如薰也歡迎他們回到華夏的領土上定居,而他們無疑有着更多的思考和實際問題。

這種問題在暹羅就更加明顯了,這也就成爲了納瑞宣的煩惱來源。

納瑞宣是東南亞君王裡面任用華人最多的君王,從官員到軍隊將軍到地下的百姓,基本上都有漢人存在,漢人臣子甚至是他的文臣體系裡面不可或缺的一環。

他們幫着納瑞宣建立了暹羅的行政基礎,所以納瑞宣很需要他們,但是納瑞宣終究不是漢人君王,而是夷狄君王,背井離鄉的華人們願意跟隨他是爲了生存,但是更多意義上,他們還是願意跟隨大明自己的人。

緬甸鎮設立,蕭如薰世鎮緬甸,幾乎是割據一方的態勢確立之後,蕭如薰的宣告昭示也抵達了暹羅,因爲距離很近,暹羅華人沒有懷疑的,於是,洶涌的移民浪潮就開始了。

漢人臣子和漢人士兵受到納瑞宣的照顧,多少有些眷顧他的恩德而不捨得離開他的人,大約只有六成左右的人選擇離開,但是普通漢人農民工匠基本上全走了,一時間,暹羅的數萬華人裡,只剩下一千多人還留在納瑞宣的身邊。

他們中的大部分都直接前往緬甸了,他們的想法也很簡單,反正是去看看,如果緬甸鎮真的如同蕭如薰所說的,有田地,生活的好,那麼我們就留下來,也算是認祖歸宗,要是不好,逃回來就是了。

不過等他們到了緬甸鎮,真的按照戶口和人丁數分到了數倍於華夏本土的土地的時候,並且得到了地契之後,就再也沒有人提起要回去的事情了。

在這個時代的中國人的心裡,土地永遠是最重要的立身之本,比錢還重要。

暹羅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得到了滿足之後,消息很快傳揚開了,不只是暹羅,其餘各小國的漢人們也蠢蠢欲動了,紛紛開始拖家帶口的向緬甸鎮遷徙,這個消息不知怎的,居然還向雲南四川廣東廣西等邊境省份傳播出去,這些地方也有些苦於賦稅和豪族壓迫的百姓偷偷的拖家帶口往緬甸鎮遷徙。

當然,蕭如薰的召回移民計劃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呂宋,也就是菲律賓當地,遇到了西班牙殖民當局的阻礙,大明的幾條海船抵達了呂宋島嶼開始向當地華人宣揚消息的時候,西班牙人強勢介入,認爲大明未經允許進入他們的領土範圍之內,是侵犯了他們的領土權益,他們要求大明士兵和船隻立刻離開。

明軍軍官當然不會認慫,不理不睬,繼續宣讀詔書,西班牙的菲律賓總督府在當時得知了大明的強悍戰鬥力之後,對大明抱有畏懼的情緒,眼看着明軍肆無忌憚旁若無人的宣讀詔書,但是隻敢在旁邊乾瞪眼,一動也不敢動,愣是不敢阻止。

蕭如薰的宣召得到了當地採礦和幹苦力的華人的極大擁護和支持,在西班牙人的壓迫下幹苦力的華人們當下就有數千人響應號召,願意跟着大明船隻前往呂宋,按照蕭如薰的要求,首先將光棍一條的男性帶走,其次是青壯有家室的男人,三條海船塞了一千多人以後塞不下了,只能等下一批再來。

這樣往返三次之後,菲律賓總督府坐不住了。

西班牙人和其餘的東南亞的小國不同,他們和大明沒有臣屬關係,甚至沒有貿易往來,而是相互戒備相互敵視,華人移民在呂宋有數萬的規模,數量很大,對於西班牙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勞動力資源,這些華人非常勤勞,而且會做生意的也不少,每年都給西班牙當局帶來很大的稅收,他們很歡迎華人的定居。

西班牙人在當時的征服計劃裡面還有徵服中國的篇章,裡面認爲中國是除了他們之外唯一有文明的國度,將會成爲『帝國的優質臣民』,所以要區分對待,不能像對待其餘土著那樣對待中國人。

但是所謂的區分對待也就是稍微好一點點而已,並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真正得到區分對待的是大富豪,大商人,普通人是無法得到區分對待的。

是以大富豪對蕭如薰的昭示持觀望態度,不像幹苦力的普通百姓那樣趨之若鶩。

他們還配合西班牙殖民當局把一些華人移民遷到其他的島嶼上,不讓明軍找到,明軍找不到,那就無可奈何了,西班牙人不敢對明軍動武,但是藏人他們還是會幹的,明軍船隻找不到漢民,雖然知道西班牙人在搞鬼,但是蕭如薰也告誡他們,現在不是和西班牙人攤牌的時候,不要過度刺激他們,於是,明軍船隻只能轉而向其他地方前進。

事實上,的確沒關係,蕭如薰不在乎這些大商人來不來,他所在意的就是這些勤勞肯幹的普通百姓。

朝廷召回了其餘地方的軍隊,蕭如薰反而覺得輕鬆一些,因爲這樣,他就能排除地方體系對他未來軍隊的干擾,從零開始,招募訓練一支完完全全屬於他本人的,深深刻上了他的印記的強大軍隊。

朝廷不給錢?無所謂,蕭如薰早就做好了準備,父親在京城經營數年得到的大量財富,他自己在京城幾個月得到的大量財富,這些財富都在蕭文奎告老還鄉之前,換成了銀票,古玩,字畫,玉器,珠寶,土地,房屋,全部換成了銀票,隨着楊彩雲和楊兆南下南京,秘密儲藏。

然後,在蕭如薰得到了世鎮緬甸的資格之後,在楊兆、楊彩雲和蕭如芷的安排之下,在葉夢熊的庇護之下,蕭如薰派遣親衛隊士兵秘密潛回當地,以親將王輝爲總指揮,將這筆數量巨大的銀票分幾批,在浙江、南直隸、福建等地的銀號裡,換出了大筆銀子,通過海船,一艘一艘的隨着購買的糧食種子和必要的器械,一起運回緬甸。

蕭如薰早就開始了緬甸全面發展的計劃,同時,也覺得有點悲哀,一個武將貪污所得的錢財,還有互相贈送禮品所得,其價值居然有數百萬兩銀子,古玩玉器字畫,件件價值不菲,朝廷一年財政收入不過三四百萬兩銀子,居然和貪官污吏一人的家產持平,大明的銀子都到哪兒去了?

就在這兒。

派王輝回到內地,原因不僅僅是爲了搞銀子,還有就是要搞到茶葉,招募茶農和蠶農等手藝人,蕭如薰打算在緬甸引種茶葉,茶葉絲綢和瓷器是古代中國面對西方無解的三大暢銷品,就憑這三樣東西,中國在鴉片戰爭以前的幾百年裡面,完成了對西方全面的貿易壓制,一直到工業革命之後,中國的手工業才被西方機器打敗。

但是此時此刻,這些東西依然是無解的,如果蕭如薰能在緬甸完成對茶葉絲綢和瓷器的複製,那麼,自然就能把緬甸打造成真正的東西方貿易中心,能夠吸引大量西洋商人到緬甸來消費,他們來的話,也能帶來西方產品,蕭如薰就能吸引東南亞各國的商人,甚至是雲南四川廣西廣東的富商,一起到緬甸來做生意。

把緬甸的幾個港口城市搞起來,就能坐收商稅,大明內地始終無解的商稅,蕭如薰在緬甸可以完全的把握在手裡,沒有人可以插手他的商稅,京城的官員大老爺們以爲緬甸是個爛攤子,毫無油水可榨,把制定規則的權力都丟給了蕭如薰,可是等到他們意識到緬甸價值所在的時候,這裡已經被蕭如薰經營得如同鐵桶一般,針插不進水潑不進。

蕭如薰知道緬甸北部的撣邦地區適合種植茶葉,所以希望在內地招募茶農,將茶樹引種到這個地區,另外也招募會養蠶的人,引種桑樹,緬甸的自然條件非常好,適合桑樹的栽培和蠶的養殖,要是能在這樣福建這些地方招募到一批會養蠶會種桑的人,不用幾年就能把絲綢也給發展起來,蕭如薰就能自主生產絲綢。

絲綢和茶葉好弄,在葉夢熊的配合之下,搞這些並不難,但是瓷器就有點麻煩了,民窯瓷器質量上不能和官窯瓷器相比,官窯瓷器又多是供給皇室,少部分出口到國外賺外匯,蕭如薰要想插一手,難度還是很大的。

當然,一些民用瓷器如果生產起來,也不難,也有市場,只是要想搞高端藝術瓷器的生產,就要從官窯搞老技師,那可就算是挖皇室的牆角了,蕭如薰思來想去,還是不搞了,免得刺激到那些大老爺,就搞搞民用瓷器,就不搞藝術品了。

與此同時,蕭如薰在浙江福建等地秘密的玩人才移民,用高收入高待遇,吸引那些民間的手藝人前往緬甸定居,不管是木匠鐵匠還是廚子釀酒師,甚至是會煮鹽的,只要有一門手藝,蕭如薰就會派人和他接洽,吸引他前往緬甸。

緬甸正在如火如荼的發展着。

一百四十七 朱翊鈞召見羣臣六百二十 當幸福來敲門八百三十 爲難的李化龍一千二百三十六 後陽成落網一千二百七十三 今日始知皇帝滋味三百五十一 影帝一千三百一十二 他只是皇帝(下)一千零四十六 不可同日而語二百三十三 明軍血戰德川軍(下)八百六十七 見鬼了嗎?九百七十九 替罪羔羊柳成龍六十六 意見統一十五 哱雲勸降一千一百五十四 喂不熟的白眼狼二百五十五 皇帝要重整朝綱?一千零三十八 我錯在哪裡了?八百五十三 京師大亂(上)五百八十四 摒棄前嫌一百六十一 倭寇的求和一百五十三 德川家康的時機七十八 苦澀的努爾哈赤六百八十九 鎮南軍大獲全勝六百零四 生擒扯力克三百七十七 旁觀者眼中所見之物六百一十四 想種田的努爾哈赤九百五十一 袁黃不是聖人九百四十 反派與正派一百七十四 強襲對馬港(下)一千二百四十五 老奴不做男人好多年了六百六十九 敢爲衆人先的石星九百三十一 水德七百二十六 在危機中尋找機遇一千零七十七 大逃殺九百七十六 他需要一支強大的騎兵四百五十五 煥然一新的水師二百二十六 換約之戰(下)一千二百八十七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一千一百九十三 蕭如薰也沒有休假九百零二 第一份見面禮一千三百七十 吃外人還是比吃自己人要好二百零六 大明日本互助友好條約一千一百九十三 蕭如薰也沒有休假二百二十四 換約之戰(上)九百九十二 注音(上)四十八 初聞朝鮮亂一千零八十二 戰爭結束了(下)一千三百五十七 一路逃,一路死,一路血八百七十三 所以只能請他們去死了六百七十五 袁黃閱兵一百三十一 黑田長政的最後一搏四百三十七 搞個大新聞九十二 帝國最後的榮耀一百五十五 對馬攻略計劃(一更)一千零四十 兒媳自會爲您解暑四百五十一 討個公道回來八十一 蕭如薰的要求一千零四十一 絕望的褚英一千三百四十九 北伐的準備(上)六百三十四 天道好輪迴,上天饒過誰六百七十七 主持公道一千零九十七 斥責毛文龍一百四十九 不平等條約五十一 蕭如薰的對策一千零二十六 炫耀七百四十六 大明的千古罪人一千一百四十七 特洛伊木馬(上)九百零八 狗急跳牆一千一百二十八 鄭鷹的決斷九百七十 彈冠相慶的前明舊臣三百六十四 大決戰三百一十五 出征(下)二百三十六 這只是奴役,不是殖民七百四十一 沈師傅,你太叫朕失望了一千一百三十 決心七百零一 接風洗塵二十一 一將功成萬骨枯八百九十九 滿分八百九十一 夜宴(上)一千二百五十六 馬球大賽三百四十三 大雨和辣椒一千二百一十七 秦軍迅猛推進八百零六 如火如荼八百三十一 柴總兵可願帶兵主動出擊?一千一百八十一 陰謀的大幕緩緩拉開二百七十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八十一 蕭如薰的要求五百五十四 殘酷的命運一百五十九 燈火闌珊處(五更)六百九十二 袁黃的擔憂(下)七百八十四 我可憐的孫孫喲三百九十四 蒸蒸日上的緬甸鎮(下)六百四十七 不是出問題了吧?一千零四十二 你不覺得你太過分了嗎?四百八十四 梅國楨借糧(下)一百一十三 稅收的博弈一百九十二 “平叛”一百一十二 紅線一千三百二十三 血吸蟲之患(下)一千二百三十一 人口甄別部隊一千二百八十五 藩屬國動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