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怒海血戰將軍死

這些守陵人該是都已經看破生死了的,所以李秘也沒打算只憑幾句話就嚇住他們,要進這座小廟,到時候說不得要下重手。

然而讓人奇怪的是,李秘出聲之後,他們竟然默默退開了!

李秘走進小廟裡來,才終於明白,他們爲何要退開,不敢攔着李秘。

因爲這廟裡頭供奉的並非李舜臣,而是大明武將鄧子龍!

廟裡的塑像雖然有些粗劣,不夠英武,一看就是民間匠人的手藝,但神主牌上卻用漢字寫着:“大明天朝左軍都督上柱國紫金光祿大夫鄧諱子龍”。

鄧子龍乃是大明的名將,與李舜臣一般,同樣是在露樑海戰之中犧牲的,李秘也不知道大明朝的百姓會不會如此紀念鄧子龍將軍,可在朝鮮看到這樣的場面,到底是心中溫暖,起碼這些人沒有忘記鄧子龍將軍。

鄧子龍將軍也是起於微末,早先在福建和廣東沿海抗擊倭寇,從小校一直升到了把總,而後參加了江西和廣東等地的叛亂,到了萬曆朝,又平定了五開衛的兵變以及金道侶的起義。

後來,鄧子龍將軍又因爲打敗侵擾的緬甸軍隊,而升任副總兵,之後便是與吳惟忠等人一般,參加援朝抗倭戰爭,結果死在了露樑海戰之中。

看着這塑像,李秘也是沉默良久,而後深深吸了一口氣,整理了衣袍,環視一圈,發現角落裡有一口水缸,便在水缸裡洗了手,而後纔拿起神龕上的線香,一絲不苟地拜祭了鄧子龍將軍。

李秘做這些的過程中,守陵人也是默然,老夫婦更是不敢開口,眼中有些溼潤。

李秘拜祭完畢之後,便朝李宰初道:“說吧,這是怎麼一回事?”

“這……爵爺……”李宰初看了看周遭之人,也是支支吾吾不敢直言,李秘便用朝鮮話,朝衆人道:“誰能告訴我這是怎麼一回事?”

守陵人一個個又憤慨起來,卻無人開口,最終還是老頭兒站了出來,朝李秘道:“大明官爺可曾聽說過一種叫做大斑鯧鰺的魚?”

這話題有些硬扯,不過李秘知道,老頭兒既然開口,肯定會解惑,便搖了搖頭。

老頭兒繼續說道:“這大斑鯧鰺很是兇猛,不過有一種縮頭蝨,會寄居在魚嘴裡,漸漸將魚舌吃掉,取而代之,大斑鯧鰺辛苦吃進去的東西,大部分都讓縮頭蝨先給吃掉了。”

李秘也是越發糊塗,不過老頭兒並沒有再賣關子,而是朝那些守陵人道:“都張開嘴巴!”

李秘扭頭看時,但見得十幾個守陵人齊刷刷張開嘴巴,竟然都是沒有舌頭的,難怪沒人發出任何聲音!

“他們是朝鮮的海上鐵衛,跟着李舜臣和鄧子龍將軍出生入死,爲了捍衛我朝鮮的疆域,而拋頭灑血,然而戰勝之後,他們卻被人惡毒地絞去了舌頭,發配到這個地方來守陵!”

“他們爲何會被絞去舌頭?”李秘朝老頭兒問道,老頭兒卻是朝李秘反問道:“你可知道鄧子龍將軍是怎麼死的?”

關於這個問題,李秘還是有所瞭解的,畢竟吳惟忠也參與了這場戰爭,而李秘更是成了這場戰爭的關鍵人物。

雖然李秘的作用並沒有體現在戰場上,對鳴樑海戰和露樑海戰也沒有親身參與,但從吳惟忠口中,李秘還是得知了具體的內情。

“露樑海戰之時,鄧子龍將軍率領二百多人向倭奴衝鋒,欲奪首功,一路殺敵無數,然而友軍的戰船將火器誤投於將軍船中,以致火起,倭奴趁機反撲,將軍力戰而亡……”

這是大明官方的說辭,不過李秘卻知道,當時的鄧子龍已經年過七十,衝鋒陷陣殺人無數只怕不容易,但親身涉險是一定的,至於內情如何,李秘當時也沒有細問,因爲塑造一個戰鬥英雄,對大明朝而言,是非常有利的,李秘也就沒有追問。

此時李秘說出這番話來,老頭兒卻哈哈大笑起來,也不解釋,更沒有反駁,而是朝李秘繼續問道:“那麼大明官爺是否知道李舜臣將軍又是如何死的?”

“李舜臣怎麼死的?”李秘想了想,當即沉默了下來。

照着當時的說法,鄧子龍領兵深入敵軍船陣,當時大明和朝鮮的聯軍佔盡了先機,倭奴船隻早就讓神機新營的火炮給轟炸得稀爛。

倭奴根本就是強弩之末,任人宰割罷了,而且當時倭奴已經被包圍,聯軍倚仗火器之威,士氣高漲,而敵人已是一盤散沙,殘敵根本就不堪一擊。

可偏偏就是這樣的情勢之下,李舜臣還是中彈了,照着朝鮮官方的說法,李舜臣奮勇衝殺,一顆鐵彈擊中了他的胸膛!

若不是老頭兒將兩件事一併提起,李秘還不曾覺着可疑,畢竟戰爭之中,犧牲在所難免,而鄧子龍和李舜臣都是身先士卒的英雄將軍。

可如今想想,李舜臣改造了龜船,這龜船四周都是鐵甲包裹着,堪稱密不透風,根本就是無懈可擊,便是站在甲板上,也未必能讓敵人給打中!

然而事情就是這麼湊巧,鄧子龍是讓友軍誤投了火器,李舜臣則是莫名其妙,在最不可能被擊殺的地方,讓一顆子彈給射死了!

李秘也終於明白老頭兒爲何要將兩件事並作一處來說,更明白他爲何要提大斑鯧鰺魚了!

老頭兒無非是想告訴李秘,鄧子龍和李舜臣的死都太過蹊蹺,與其說死在了倭奴的手裡,不如說是死在了友軍的手裡,或者直白一些,軍隊之中有人趁機刺殺了鄧子龍和李舜臣!

而這羣守陵人,極有可能是當時的知情人,只是最後被絞了舌頭,發配到這個地方來守陵,爲的只怕就是掩蓋這個秘密!

或許這羣守陵人曾經替李舜臣申辯,或許想要替李舜臣討回公道,但最終都失敗了。

因爲這場勝利足以掩蓋太多太多的陰謀,他們的力量又太過輕微,根本不足以改變大局。

而有能力將他們發配到這裡的人,其實並不多,那麼老頭兒口中那個縮頭蝨,竊取了李舜臣鄧子龍勝利果實的人,也就屈指可數了!

再加上守陵人對李宰初的敵對姿態,不用問也該知道,只怕老頭兒們懷疑的對象,便是光海君了!

本着破案裡的一個原則,誰受益誰犯罪,這場戰爭之中,獲益最大的確實是光海君。

因爲這場勝利,光海君終於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王世子冊封,更因此而總攬大局,若是李舜臣還在世,軍隊就不可能分化,也不可能將部分軍力流入到光海君的陣營!

李秘不禁想起了軍中流傳的事蹟,據說李舜臣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朝身邊的侄兒李莞留了最後的遺言。

“戰方急,慎勿言我死。”

即便到了彌留之際,他仍舊關心着這場戰爭的勝負,這樣的一個人物,若真是被人害死的,又如何能不讓人憤慨!

李秘與李舜臣有過交集,對他也是敬佩,不過這到底是朝鮮的內政,但鄧子龍將軍是大明朝的人,這件事就絕對不能不管!

李秘想通了這些,便朝老頭兒問道:“你們可有證據?”

畢竟李舜臣在鳴樑海戰之時,那種極端劣勢的情況下,仍舊能夠以少勝多,反敗爲勝,可在露樑海戰這種絕度優勢的戰場上,卻莫名其妙中彈身亡,誰敢說不可疑?

老頭兒聽得李秘問起證據來,也是滿臉的憤懣,指着臉色早已蒼白的李宰初道:“你可以問問他,當時將軍是如何中彈的!”

“將軍胸口中彈不假,但你可以問問他,子彈是從前胸打到後背,還是從後背打到了前胸!”

老頭兒如此指責,李宰初整個人也顫抖起來,滿臉惶恐,眼淚已經簌簌落下了!

“你?你就是李舜臣的侄兒李莞?”李秘也是恍然大悟!

李宰初無聲落淚,拼命搖頭辯白道:“我並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

“你知道!你知道的!你是大將軍的侄兒,他視你如己出,你卻改了名字,依附了光海君,你這是賣父求榮,不忠不孝!”

老頭兒激動起來,守陵人也都燃起了仇恨的怒火,若是眸光能殺人,烈焰早已將李宰初給燃燒成灰燼了!

若這李宰初果真是李莞,那麼問題就很明顯了。

他既然能夠聽到李舜臣的遺言,必然會隨身跟從李舜臣,而他武功不弱,該是戰場悍卒,不可能分不清子彈是從前面還是後面擊中的!

當時李舜臣是追擊殘敵,也就是說敵人在前面,若是胸膛中槍,極有可能便是敵人的子彈,可如果是後背中槍,那麼就極有可能是受人刺殺了!

當然了,這也只是說可能性比較大罷了,你硬要說李舜臣突然轉了個身,而後就中彈了,所以後背中槍,也有可能是倭奴所爲,這種可能性也是有的。

不過誠如早先所言,這龜船四周都是鐵板,如同一個鐵桶一般,保護着船上的將士,能夠射擊的空隙其實非常少,與其說是倭奴走了狗屎運,倒不如相信是內部刺客開的黑槍!

李宰初,或者說李莞,此時早已是失魂落魄,六神無主,只是一個勁兒在哭,跪在地上,雙手抱頭,喃喃着:“我不知道,我甚麼都不知道!”

這是行爲心理學上非常典型的否認姿態,當然了,這種否認有可能是他在否認當時的事件,也有可能是在否認這件事所留下來的影響。

簡單來說,他或許真的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亦或者他根本就不願意去回想和相信這件事!

他已經是王世子的侍衛,他擁有着光明遠大的前程,與這些人不人鬼不鬼的守陵人,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雖然李舜臣將他視如己出,但他畢竟不是李舜臣的兒子,所以無法繼承李舜臣的官蔭和爵位,能夠得到今時今日的地位,他不願再舊事重提,也是人之常情。

可守陵人顯然是不答應的,李秘也需要知道真相!

第三百九十章 無恥閣臣返聖旨第二百三十三章 寒門士子大魄力第二百六十六章 各施所長齊戮力第四百三十章 新娘逃婚誤吉時第五百八十一章 螃蟹雖小卻硬氣第三百二十一章 工頭道出真演繹第二百二十四章 奸宦雛兒傳密旨第三百二十七章 家有二老也足矣第二百三十五章 承接案子先論疑第一百二十一章 領路小胖心機智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路向南藩王邑第五百八十章 島府親衛頻巡視第三百五十六章 天生高貴皇族裔第六百一十六章 太平聖令獨遺世第四百七十一章 角樓坍塌魂飛兮第二百五十六章 陣前斬馬威震敵第一百四十六章 邪惡震懾世家子第二百零二章 賦閒衙門又新起第六十二章 無妄招災清白日第五百六十七章 野廟山坡冷月低第三百一十八章 開春府試又在即第四百二十七章 獻計皇子摑外使第三百九十九章 智謀軍師測神機第三百八十一章 尋思入宮見皇帝第四百六十七章 震懾鐵匠終繳器第一百九十章 名色指揮稱傳奇第四百六十七章 震懾鐵匠終繳器第四百九十二章 果決出手敗忍士第二百五十四章 高手揭面引驚奇第三百零零七章 效仿成化悍賊子第四百四十五章 各司調查蛟龍事第四百四十三章 地宮寶庫遇玄奇第九十章 心煩意亂惱奴婢第四百二十一章 恭妃偷見密商議第三百二十八章 四衙大獄賊嘯集第八十二章 河灘草廬有神子第三百三十七章 虎丘路上有趣事第六百一十二章 同仇敵愾截逃逸第十四章 徹查到底不言棄第四百六十八章 先生宣導又啓迪第五百六十六章 鄉學先生有見地第三百四十九章 蜀營徐庶提協議第三百四十二章 古怪侍郎又扯皮第六百四十七章 縝密籌謀反間計第六十三章 苟且男女逢場戲第五百四十五章 靜養半年謀無知第九十一章 青衣白玉桃花池第十二章 悲慟茂才領妻子第六百四十七章 縝密籌謀反間計第四百二十六章 官服被除摘帽子第六百三十五章 大仇得報終不遲第四百七十章 角樓爭奪頭點地第三十五章 推官蒞臨打板子第三百五十三章 投杖化龍引驚奇第五百九十六章 飛出樊籠名右離第二百九十五章 任務過半心遲疑第二百七十七章 割掌放血還陽氣第三百四十九章 蜀營徐庶提協議第二百二十八章 武舉士子來挑事第三百零零七章 效仿成化悍賊子第五百五十九章 太子監國功臣徙第四百八十三章 振奮軍心提士氣第一百八十七章 失散多年是孫侄第三百四十八章 蜀營主腦大軍師第九十三章 糾結海圖做交易第三十三章 八字衙門需送禮第五十六章 商議定策軍報急第五百四十八章 簡在帝心折龍旗第九十章 心煩意亂惱奴婢第九十九章 且把生機託葛氏第三百七十八章 黃色藻泥大威力第三百四十六章 古董鍋裡有貓膩第六百三十七章 抵達京城宣召急第四百六十四章 聽取詳情與仔細第一百九十五章 接風宴上好對議第四百零零一章 朝中元老來致意第五百三十章 羽林參領不識子第二百零七章 墓室內部空氣稀第四百三十章 新娘逃婚誤吉時第二百七十七章 割掌放血還陽氣第三十五章 推官蒞臨打板子第四百八十七章 年末遼東冰雪地第六百一十一章 遊魂野鬼桃李蹊第六百零零六章 爲求萬全互透底第一百七十三章 心病盡去人長辭第一百四十一章 遭遇圍困急禦敵第七十八章 巖洞庫藏有珍稀第三十八章 按院意會幫演戲第五百一十一章 爲埋真相斬武士第二百四十二章 不堪回首是羞恥第五百六十四章 吞書割舌有所指第五百七十五章 分散行動靠本事第五百二十三章 千里尋夫感天地第三百四十九章 蜀營徐庶提協議第五百七十六章 蛇蠍美人沉水底第五百九十八章 懸在船頭有大義第二百七十六章 少年劍師無奈去第三百零零六章 尋訪閨蜜紅巷裡第二百五十章 摳門王爺發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