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零零章 繁複至極之朝儀

雖說王安通知衆人,說是大朝會,不過這個大朝會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朝會。

大朝會通常只在正旦、冬至和萬壽節纔會舉行,萬壽節也就是皇帝的生日那天了。

除了大朝會,便是朔望朝,時間在每個月的初一十五,跟大朝會差不多,朔望朝也在皇極殿舉行,內容也差不多,就是說說好話,給皇帝拍拍馬屁,歌功頌德之類的,並不會討論政事。

真正討論政事的,也就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朝會,其實叫做常朝,也叫早朝,不過大明朝的官員很苦逼,除了早朝之外,還有午朝和晚朝,只是後來皇帝越來越懶,也就漸漸取消了午朝和晚朝。

王安之所以將常朝說成大朝會,完全是因爲朱翊鈞太厭煩這些大臣,已經很久沒有早朝,平日裡有事,通常只跟閣臣們商量,或者單獨召見各部尚書,甚至連這些人都不見,凡事上奏,他批閱,再下發處理意見,或者讓太監出面,僅此而已。

如此一來,官員們也很少能夠見到皇帝,閣臣或者部分官員被召見,開小會,便叫做小朝會,常朝早朝也就變成了王安口中的大朝會了。

李秘可沒上過朝,昨夜便問了徐庶,他不是個愛面子的人,與面子相比,實實在在的好處纔是要緊的。

徐庶是何等人也,對朝會流程自是非常熟悉的,便與李秘說了個清楚明白,李秘底氣也就足了。

他早知道大明官員辛苦,可沒想到京官更辛苦,因爲五更天他們就必須起來上朝,五更天也就是凌晨三點到五點,所有京官,無論大小,都有上朝的義務,而且來京述職的外省官員同樣需要上朝!

這麼加起來,上朝的人數可就上千了,場面堪稱壯觀,當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入殿,大部分照着大小尊卑,從內而外地排列,官位低的自然是看不見皇帝,也聽不到皇帝說話,不過是在殿外湊熱鬧罷了。

李秘也算是勤奮的人,從不懈怠,即便武舉是爲了混個出身,他也是早晚溫書練功,從不敢偷懶啊,只是讓他每日裡三點起牀去上班,長年累月如此,還是吃不消的。

也來不及吃早飯,李秘早早起牀,聽了徐庶提點,也不穿那身飛魚服,而是換上七八成新的綠色官服,便出了門。

沒有牛車馬車,李秘便在街上走着,本以爲冷冷清清,誰知道街上已經有些熱鬧起來,皇城前頭不少早點攤子,其實都是以上朝官員爲主要顧客的。

李秘對這些小攤點也很感興趣,只不過跟那些個官員並不相識,他這身綠色官服,也沒人理會他。

好在孫志孺,也就是徐庶,得了李秘的幫助,被莫橫欒舉薦上去,成了京府推官,在京官之中雖然是個受氣包的存在,左右爲難的角色,但也算是有頭有臉,起碼是有人認得的。

李秘到了皇城門前,便遇到了徐庶,兩人便結伴而行,畢竟其他官員也都是這樣,一邊吃着早點,一邊閒聊着,或竊竊議論,昨夜又偷偷去哪裡嫖了,又或是哪家又出了甚麼醜事,誰又鬧了甚麼笑話,今日朝會到底議論些甚麼,皇帝爲何突然想上朝了等等。

無論是一品大公還是七品小官,在這一刻都吃着同樣的攤點早餐,畫面也是有些詼諧。

到了午門前,官員們其實已經習慣性地站好了位置,越是官大,便越是靠前。

這午門有前三後五的說法,從前面看似乎只有三道門,其實還左、右掖門,只是不易發現罷了。

中間那道門是御道,只有皇帝的儀仗才能出入,左右兩道掖門,纔是上朝官員們走的。

此時大漢將軍和校尉等皇帝的儀仗隊已經從左右掖門進入,而午門上的五鳳樓開始敲鼓三通,文武官員也分兩班,從左右掖門依次進入。

這午門也不是隨便能夠進入的,每個官員身上都帶着牙牌,是爲了識別身份的,相當於通行證或者身份證,只發給在京官員,用於出入皇城,早早註冊過,叫做注籍,若是丟失或者損壞了牙牌,那是要受到懲處的。

既然是身份證明,自然會標註相關信息,公侯伯爵是勳字頭,駙馬都尉等皇親國戚則是個親字頭,文官是文字,武官是武字教坊司官員是樂字等等。

而李秘則是個“宮”字,那是用來進入內宮的,朱翊鈞宣召李秘之時,特別發的宮字牌。

過了午門之後,儀仗隊已經排列整齊,官員們按照品級站好隊伍,李秘只能與徐庶分開,他站得太后面,幾乎已經是最後面,所以也看不太清楚前面的情況,只看到烏泱泱的烏紗帽和後腦勺。

因爲官員的服飾與朝廷官職是相匹配的,所以整個區域被分爲了紅色,藍色,綠色等好幾塊。

諸多官員在金水橋南邊站好位置,雖然早已習慣,但朱翊鈞好一段不曾上朝了,衆人也有些生疏了,雖沒有鬧哄哄一片,但到底還是忙亂了一陣。

直到鳴鞭,這才安靜下來,仍舊有些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一個老邁的官員着急地尋找着自己的歸屬,周遭同僚竊笑不已,也是詼諧得緊。

過了橋之後,便在皇極殿的丹陛前頭,文官在左,武官則右,相對而立,站在御道兩旁,等待皇帝到來。

樂聲奏響,皇帝的御駕終於是姍姍來遲,整個過程也都顯得非常的莊重威嚴,很有儀式感。

皇帝上了金臺,在御門安坐,又有鳴鞭,鴻臚寺唱了“入班”,官員們才魚貫而入,一百三叩,此時早已天光大亮,這一套繁瑣的禮節也總算是告一段落,終於進入到了奏事環節。

這奏事也是照着官品大小依次進行,除非有甚麼特別要緊的大事,否則都要照着規矩來,以免亂了朝儀。

李秘站在最末,前頭在議論甚麼,那是聽不到的,好在沒多久,便有宦官走出殿外來,在金臺上頭大聲宣召李秘入殿。

李秘一身綠色官服也實在是扎眼,這綠色官服可不是黯淡樸素的墨綠色或者暗綠色,因爲是用絲綢或者緞面之類的布料製作的,所以還帶有光澤,看起來像是地攤上賣的劣質戲服。

京官都是有眼力的,看着李秘這一身,還以爲他是沒見過世面的土包子,估摸着是小城小縣上來開眼界的芝麻小官。

所以當王安出來宣召之時,絕大部分人都有些詫異,不過入殿之後,這種詫異的氛圍就沒有了。

外頭那些中低階官員幾乎沒有一個認識李秘,可殿內的這些袞袞大員,竟然有大部分是認得李秘的!

閣臣和六部官員自是不用說,爲了武舉殿試而提早過來的南京官員,包括王弘誨和張孫繩等等,以及各地方的提學,甚至是武昌那邊的人,大多是認識李秘的!

所謂層次決定眼界,能夠在留在殿內的,哪一個不是人精,即便不認得李秘,這麼個綠色官服的小官,被皇帝宣召進殿,又有哪個敢小覷了去?

見得李秘不穿飛魚服,而是換上了綠色官服,王安也別有深意的看了李秘一眼,李秘能夠感受到王安眼中的讚賞,他知道徐庶的建議是對的了。

因爲王安是朱翊鈞身邊的人,最能體會聖意,王安給自己一個肯定和鼓勵的眼色,就說明自己沒有穿飛魚服,是非常正確的了。

果不其然,入殿之後,李秘行跪拜禮,朱翊鈞卻是擺了擺手,讓他起來說話。

這朝會可是正式場合,一般不用口語奏事,所奏之事其實早早就送入內閣,皇帝也批閱過,朝會之時只是照着奏章大聲朗讀便好了。

否則一人一件事,從早說到晚也說不完,更別說大家爭爭吵吵的了,朝會基本上就是走個形式,否則是真要累死人了。

不過朱翊鈞把李秘叫上來,顯然不是爲了讓李秘讀奏章,因爲李秘根本就沒寫甚麼奏章。

朱翊鈞只是朝王安點了點頭,擠出一個字來:“念。”

王安“啊”了一聲,而後取出黃絹來,大聲朗讀起來,竟然是對李秘的嘉獎口諭,果然不出徐庶所料,裡頭並沒未提及對李秘的封賞!

這聲“啊”可不是王安後知後覺吃驚的聲音,而是官員應奏必須“啊”一聲,而且還必須將聲音拉很長,就想到於後世辮子戲裡頭的“嗻”。

唸完之後,李秘便是有功之臣,有資格與殿內各位站在一起,便讓李秘退到一旁去站着,李秘也不知該站哪裡,按說他是個文官,畢竟是理問所的副理問,可他又考了武舉人,適才的嘉獎之中,絕大多數功勞也都是武功。

李秘放眼掃視,王安又適時投來指示的眼色,李秘一看,吳惟忠身邊空着位置,又給了李秘鼓勵的眸光,李秘便低頭退到了吳惟忠的身邊。

吳惟忠乃是總兵官,幾乎是從二品的大官,李秘站在那個位置,實在不合適,可吳惟忠是他義父,適才剛剛念過對李秘的嘉獎,站在吳惟忠旁邊也就無可厚非了。

一個站位問題就讓人累成這樣,李秘對這官場也是在是敬而遠之,往後還是好好查案,別碰觸這些的好。

見得李秘站好之後,王安便照着流程繼續進行,接下來便是閣臣牽頭,依次朗讀奏章,說的是創建神機新營的事,關於人員設置之類的,竟然與徐庶昨夜預料的分毫不差!

李秘也心頭大定,既然不出徐庶所料,接下來他只需照着徐庶叮囑的來說話便成了。

心裡頭不斷回想徐庶昨夜的說話,也不知過了多久,只知道腳都有些麻了,朱翊鈞都有些萎靡不振地用手撐着頭,此時李秘才感受到吳惟忠在扯他的袖子。

李秘回過神來,才知道輪到自己說話了,便深吸一口氣,走到了大殿中間來,終於是能開口了!

第二百一十章 聆聽老兄講舊史第五百一十二章 推敲家紋探義士第五百四十二章 後宮召見舉能吏第六百三十六章 諸事皆了回京師第六百零零三章 國本之爭兩皆是第七十三章 官船逆流多瑣事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撼宗師一圖紙第五百九十三章 絢爛煙花奪命時第五十一章 知府和泥打太極第四百五十七章 去留一念或行刺第四百二十六章 官服被除摘帽子第三十九章 牙行門裡有狼子第六百一十五章 神仙打架小螞蟻第三十七章 遊說推官尋強力第六百零零二章 殷勤接洽惹懷疑第一百二十六章 捕頭安能辨雄雌第三百二十四章 主僕情深終堅毅第四百六十三章 問詢裨將恩威施第五百九十八章 懸在船頭有大義第二百一十一章 前往杭州踢場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神甫驅邪之辯議第四百三十五章 且拿宮刑換名字第五百零零零章 景轍和尚來獻字第四百一十二章 太平邪道再降世第二百二十二章 因功升授起步低第二百九十五章 任務過半心遲疑第一百五十七章 老道帶路藏身地第四百三十八章 關聯太監又逃逸第三十二章 三人共參龍神機第三百七十八章 黃色藻泥大威力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臺英雄復仇記第二百一十一章 前往杭州踢場子第一百四十六章 邪惡震懾世家子第三百九十一章 應對後續連環計第五百二十章 生則同袍不忘死第四百八十九章 朝鮮國王有暗示第六百三十二章 緊隨敵軍暗虎視第四十九章 鎮守太監來鬥氣第二百三十七章 收留跟班賜名字第二百七十五章 吳帝六劍各玄奇第五百五十五章 授官封爵太出奇第六百五十一章 亂民尋釁好轉移第四百六十三章 問詢裨將恩威施第三百八十六章 深宮大內老狐狸第三百五十五章 鎮守太監來勸止第一百三十五章 聽君講述妖書事第四百零零零章 繁複至極之朝儀第七十四章 百數倭寇死聚義第一百三十七章 清風夜雨黃綾驛第四百一十七章 貞慎翁主衝動時第三百六十二章 舉人慶功節外枝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子犒軍又宣旨第二百一十七章 未雨綢繆好商議第四百二十一章 恭妃偷見密商議第四百九十四章 倭奴戰神多第一第一百六十章 更夫招供得新機第一百二十章 小胖來報定大計第六十五章 與君對飲一碗氣第五百三十七章 少見出宮的皇帝第三百五十七章 顧慮盡去待府試第四百五十五章 出征踐行臨前夕第九十八章 雙雙被困廢墟底第九十章 心煩意亂惱奴婢第三百四十二章 古怪侍郎又扯皮第五百零零一章 混亂陰陽有怪疾第一百二十八章 外來貴客實無禮第二百零七章 墓室內部空氣稀第五百一十三章 贈禮雖輕有情意第一百二十三章 女倭賊奮力拼死第六百零零一章 叮囑立碑留萬世第五百九十三章 絢爛煙花奪命時第二百八十三章 楚王帶路探王氏第一百五十九章 僅剩的噁心痕跡第六百二十三章 邊鎮廉頗真老矣第四十六章 跟隨縣令見上級第三百零零二章 分道揚鑣各歸梓第九十八章 雙雙被困廢墟底第七章 涼亭上籤巧解密第四百四十五章 各司調查蛟龍事第三百一十六章 心結盡去人樂怡第四百三十二章 設法進宮隨御醫第一百四十七章 爆發惡念之種子第一百六十九章 心志通明聞捷邸第四百四十九章 場面混亂有勇氣第五百九十七章 翻攪風雲誰獲利第六百零零四章 文官魁首鬥鋒機第六百三十五章 大仇得報終不遲第一百六十一章 青牌館中遇舊識第四百三十四章 危言聳聽爭鋒機第六百三十八章 受封柱國接攤子第四百九十六章 雷火震天驚退敵第三百五十二章 多方協調辦典禮第七十四章 百數倭寇死聚義第二百五十九章 一同揭面引爭議第四百八十九章 朝鮮國王有暗示第六十章 私訪海寧指揮司第五百零零三章 百鬼幻變遂成疑第四百一十八章 陰鷙兄長贈謝禮第三百五十八章 翹首以待放榜時第六百四十七章 縝密籌謀反間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