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節 阿巴泰的渴望

首先劫營如果沒有足夠的兵馬和強大的戰鬥力是不存在的。

在紮營的時候,一萬韃子先鋒人馬,九千人馬用於戒備防守,一千人開始構築營地。

韃虜的營房建造得很緊湊,主要是太大不好防守,太小又壓縮了戰鬥縱深。

在軍隊還在前進的過程中,韃虜斥侯兵就已經把前方可能紮營的地方,詳細報告給軍隊統帥阿巴泰。

其次是韃虜在軍營的四周圍起一道臨時的木牆,形成防禦圈。

製作方法是先砍兩排樹幹,一排長一排短,把樹幹底下燒焦以後,埋二分之一入土。

長樹幹排成緊密的一排在外,短樹幹排成一排在內。

然後在兩排樹幹之間架上木板,分爲上下兩層,這樣長樹幹長出的部分就成爲護牆。

木板上層可以讓士兵巡邏放哨,下層可以存放防禦武器和讓士兵休息。

韃虜的隊伍是以三百名士兵再加上牛錄爲軍事單位,紮營的時候也是如此。

大家的營帳兩兩相對,在營帳的周圍和營區之間要挖排水溝。

嚴禁士兵在各個營區之間亂竄,即使本營區以內也不許各個帳篷亂跑。

每個營區挖一個公共廁所,要離水源和貯藏糧食的地方遠,要離營房有一定的距離。

但不能太遠,以免上廁所的官兵不能及時歸隊,當然也不能太近。

趙縣附近地勢平坦,正好方便大規模的韃子安營紮寨。

一萬人馬,分爲三百多個牛錄,層層分佈在近三平方公里面積,很是壯觀。

一蠹藍色的龍旗迎風飄揚,立在營帳的中間,那代表着是阿巴泰的帥營,擅自闖入死。

盧象升從頭到尾觀察韃子安營紮寨的情況,不得不佩服韃虜擅長野戰果然沒錯,連安營都如此合理有序且快速。

而大明習慣據城而守,生活長期安逸,卻是多有不及。

如果要是依其他人之言,趁韃虜立營未穩之際衝殺,定然討不了好。

“秦秀才的花花腸子真多,韃虜怕是難過這關。”

張鬆榮舔着嘴脣,獨眼裡露出嗜血的光芒,他衷心佩服秦浩明的計策。

“傳令下去,讓將士們好好休息,等候秦秀才的號令。半夜三更起始,吃飽了纔有力氣殺韃子。”

盧象升微微一笑,朝邊上的一衆將領吩咐。

“諾!”

回答他的是應天響聲,軍功在即,誰不興奮。

月朗星稀,寒風碩碩。

相聚五里之地的韃虜大營,阿巴泰的主帳烈火熊熊,溫暖如春。

幾個白擺牙喇巡弋在帥帳周圍,充當警戒。

賬內,阿巴泰和正藍旗幾個心腹將領正在喝酒。

軍中原本不許飲酒,可是今天恰逢阿巴泰五十歲大生日,顧有此舉。

“來來來,今日先小酌兩杯,等明日拿下趙縣,斬掉明狗兵馬大元帥盧象升的頭顱,再和衆位兄弟暢飲。

說起來,還是領兵在外廝殺才是我的宿命。”

阿巴泰雖然已經五十歲,可是常年征戰,身材依舊壯碩。

手裡舉着劫掠而來的大明瓷杯,一口飲盡。

對阿巴泰來說,櫛風沐雨的軍旅生涯,刀槍劍戟的陣前廝殺,纔是他人生的主旋律。

而在衙門中正襟危坐,應對煩瑣的公務,卻令他英雄氣短。

崇禎四年,韃酋皇太極仿照明朝制度設立六部,阿巴泰奉命執掌工部。

但他的工作多有疏漏,讓皇太極大失所望。

皇太極批評說:自設六部以來,禮、刑、工三部辦事多有缺失,至於工部更不及他部。

這都是貝勒才短,承政疏忽,啓心郎(輔佐貝勒、尚書的官員)怠惰所致。

工部負責工程建築,少不了銷算各種賬目,這令阿巴泰感到頭痛。

他甚至連工部的衙門都懶得去,至多在府第中敷衍了事。

皇太極的批評,說明阿巴泰在工部少有建樹,很不稱職。

“貝勒爺說得好,大明軍隊孱弱不堪,最好趁着大軍未至,明日我們先博得頭功。

斬殺明狗兵馬大元帥的功勞,怎麼樣也能讓貝勒爺再往上走一步。”

正藍旗固山額真莫木耳一向和阿巴泰交好,深知他的願望,才這樣說。

崇禎九年四月,皇太極稱帝改元,定宗室世爵,幼弟多爾袞、多鐸及子侄輩的豪格、嶽託都晉封親王,阿濟格也晉封爲郡王。

阿巴泰是衆位兄弟中的長者,封貝勒爵,只是在貝勒爵位前加上了“饒餘”(滿語爲富裕之意)的美號,以示差異。

與親王比,貝勒爵位整低了兩級。

對此,阿巴泰心懷芥蒂,對皇太極總有牴觸。

果然,莫木耳話音剛落,阿巴泰便恨恨的說道:“明日大家督促旗人給我拼命些,爭取一戰而下。

此次多爾袞的正白旗莫名其妙損失一個甲喇額真,居然要明狗通報才知曉,真真是丟人。

自打父汗起兵以來,南征北戰幾十年,何曾有成建制的甲喇額真被明狗消滅?

不過這也是我們的機會,我看到時皇太極如何說去。”

說完,直接是三杯酒下肚,並且把酒杯重重的摔在地下。

說起這個饒餘貝勒,是阿巴泰心中的痛楚。

皇太極稱帝之初,封賞諸貝勒並賜宴。

赴宴的諸貝勒中,地位最顯赫是代善、莽古爾泰、阿敏、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嶽託。

阿巴泰雖已四十八歲,因只是個貝勒,座位排在了諸和碩貝勒以下。

眼瞅着諸弟侄觥籌交錯、開懷暢飲,他深感臉上無光,心中鬱悶不樂。

回到府第,不禁對屬下大發牢騷:“今後我再不赴宴!

戰則我披甲冑而行,獵則我佩弓矢而往,赴宴而坐於子弟之列,我覺可恥。”

努爾哈赤生前,有蒙古親戚來訪,阿巴泰曾與四大貝勒一起出見。

如今隨着諸弟侄逐漸長大,自己的地位卻每況愈下,豈能讓他沒有怨言?

哪想到這句話傳到皇太極耳裡,竟然命令其他幾個貝勒來數落他。

就連一向和皇太極不和的多爾袞,居然也教訓他並且說道:“你在此之前連與五大臣一同議事的資格都沒有。

德格類、濟爾哈朗、杜度、嶽託、碩託,早已參與議政,你卻不在其中。

因你在諸位兄弟之列,父汗撥給你六個牛錄的屬民,纔有了貝勒的身份。

今天你想欺侮誰?

我和阿濟格、多鐸都是父汗分給的全旗之子,諸貝勒又比你先入八分之列。

你今爲貝勒,心猶不足,還想與三大貝勒並列,擾亂朝政。

如果你當了大貝勒,豈不更生稱汗的念頭嗎?”

多爾袞此言,讓阿巴泰氣憤莫名,卻又無從辯解,內心自然把多爾袞恨之入骨。

你要拍皇太極的馬屁,幹嘛找我墊背。

所以這次他聽聞多爾袞被明軍殲滅一個正白旗的甲喇額真,他心裡便活動開來。

向入侵明朝的主帥嶽託,自告奮勇擔當先鋒一職,爲的就是把盧象升剿滅,狠狠的打多爾袞一個耳光。

只不過他在打盧象升的注意,人家也在打他的注意,這就要看誰的手段高明瞭,誰就能笑到最後。

第四百六十九節 手面太大第四百七十一節 男人最怕有心無力第六十一節 震撼第十節 自取其辱第六十五節 部署第五百八十八節 袞袞諸公第三百九十八節 不要折騰第二百一十七節 官商勾結第一百四十六節 組建隊伍第二百五十七節 舉賢不避親第五百零八節 深入虎穴第四百二十三節 千金買馬骨第五百五十五節 炮仗第七十二節 風波起第七十五節 交心第六百五十九節 初臨臺灣第六百一十節 立體打擊第六十二節 考察第三百三十四節 全套班子第五百七十一節 父子對談第五百四十一節 猖狂太甚第二十六節 牆倒衆人推第四百五十七節 構建精銳(二合一)第三百五十一節 慘烈屠殺第四百一十三節 大婚第二百一十六節 生產建設第二百六十七節 餘孽第三百五十一節 慘烈屠殺第五百六十九節 太子朱慈烺(感謝書友阿杰阿軒阿心六萬大賞!)第六百五十節 其樂融融(新書《崇禎大帝國》已發,求諸君支持!)第四百六十節 爲建奴做事,斷子絕孫!第五百三十九節 一力降十會第一百七十二節 病入膏肓第一百零七節 立功授田第四百八十五節 事情做在明處第四十八節 忠義盧象升第二十五節 翻雲覆雨第四百二十節 軍工民用第二百六十六節 靠海吃海第五百一十六節 屁都不是第五百七十七節 鰲拜慘死第一百七十三節 事預則立第五百四十一節 猖狂太甚第五百九十四節 多鐸危矣第三百九十五節 第一步第五百九十六節 多鐸的眼淚第三百四十四節 醉夜迷情第三百八十三節 回報、人心、規劃第四百二十四節 忍一時風平浪靜第二百零三節 宣府防衛第一百一十八節 殺韃滅虜,唯我漢人!第七十二節 風波起第五十五節 改變第四百零四節 天下之大第三十一節 行軍路上第四百八十四節 請秦督見諒第二十二節 考察謀劃第一百五十一節 刮目相看第三百五十六節 絞殺建奴第一百四十六節 組建隊伍第三百八十六節 講武堂第五百七十三節 奴才無能第二百一十九節 班底心思第二百七十七節 敲打第五百一十節 突襲第三百一十一節 心字簡單卻難懂第一百五十節 機關算盡第五百六十節 人心第六百六十四節 動員大會第五百二十三節 巧了第四百九十七節 鄭森第六百三十一節 彼其娘之第四百七十一節 男人最怕有心無力第六百一十八節 終成軍第二百零二節 底氣第三百一十九節 冰火兩重天第一百四十五節 拳拳維護第三百零六節 張雲的心志第四十七節 北上第四百四十七節 筵無好筵第十八節 變廢爲寶第三百五十九節 蛇蠍女人第五百二十五節 煞費苦心第一百八十二節 戰刀所向,皆爲漢土第三百四十四節 醉夜迷情第四百四十二節 朕還有臉面嗎第六十二節 考察第二十一節 衛所軍制崩壞第一百九十一節 周皇后的智慧第一百四十六節 組建隊伍第四百九十六節 以退爲進第四百七十節 視察慰問第二百五十八節 無敵水師第八十七節 告捷塘報第五百一十二節 此生無遺憾第一百五十四節 怒火中燒第二百五十節 悔之晚矣第六百三十六節 成事必在人,人定則勝天第十五節 前期準備第一百六十五節 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