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節 崇禎心思

崇禎十一年十二月十日,總督“天下兵馬大元帥”盧象升向兵部、戶部求援催糧未果,隨即派軍中贊畫楊廷麟帶書信赴京申訴。

十一日,宣大總兵楊國柱帶領五千將士強行離開宣府,還有糧草、軍械若干。

十二日,鉅鹿、清河、正定、新河、寧晉五縣遭天雄軍強行借糧和軍用物資等。

十三日,秦浩明帶領五千天雄軍鐵騎離開趙縣,不知去向。

十四日,韃虜前鋒一萬鐵騎在貝勒阿巴泰帶領下抵達趙縣,安營紮寨。

距離清河三十餘里處,臨近山東夏津,有宋代殘餘關隘。

關上有三塊石碑,一是宋代砌路碑記,一爲天雨庵塔石,上鐫“天雨庵和尚之塔”。

一塊“東南鎖鑰”殘碑。東北半山腰處,尚存宋建築天雨庵附屋四間。

關嶺半腰及頂巔,各建一別致小亭。關嶺兩旁竹林蔽日,古木參天。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浩明請留步,這段時日受益匪淺,不枉此生!”

盧欣榮穿着青色直裰,頭戴瓜皮帽,一副商人裝扮。

“此戰過後我便會折返臨浦,這是我閒暇之餘對海貿的一些看法,裡面說的未必全對,伯玉權當參考即可。”

秦浩明掏出最近寫的一些對大海和商貿的瞭解,林林總總十幾萬字,裝訂成冊的小本子交給盧欣榮。

“家裡的事情敬請放心,伯玉絕不辜負信任。”

盧欣榮鄭重的把冊子納入懷裡,對秦浩明翻雲覆雨的本事,他現在是佩服的緊。

“願意跟我們走的就帶走,不願意的也彆強求。再說現階段,我們糧食也緊張。

到了太平地方便讓他們留下。來日讓他們腸子都悔青,豈不更好?”

望着山腳依據行軍隊伍前行的八百多人,秦浩明勸慰盧欣榮。

概因爲了留住這批人,盧欣榮可是施展了諸多手段,特別是受秦浩明影響,對技術人才格外上心。

“這是第一批,全部都是心甘情願想跟我們過好生活。

有些猶豫的目前留在新河,一則讓他們再考慮考慮。二則人太多扎眼。

到了濟南府,沿着運河到江浙,速度快,再讓熟悉線路的人過來接應。”

盧欣榮明顯早做計較,侃侃而談。

秦浩明笑了笑,拍拍他的肩膀,“保重!走好!”

盧欣榮點點頭,雙手作長輯到腰間,“保重!”

秦浩明站在山崗,望着八百人的隊伍分成三列,漸行漸遠……

紫禁城,乾清宮,亥時。

崇禎穿着略顯破舊的龍袍,揹負雙手在案几旁走來走去,眼角望着案上的一份書信長吁短嘆,愁眉不展。

這是宣大總督盧象升以密奏的方式上傳,並沒有經過兵部之手。

拋開華麗辭藻修飾的言語,內容主要有三點:

一,彈劾楊嗣昌未撥付天雄軍糧草。二,稟報下階段軍事行動步驟。三,舉薦人才。

同時案頭上也有楊嗣昌彈劾盧象升有不臣之事,同樣有三點;

一,不尊軍令,停滯與趙縣。私自召集部屬,二,圖謀不軌。三,劫掠鉅鹿、清河、正定、新河、寧晉五縣糧草軍械。

說實話,對於盧象升和楊嗣昌兩人,崇禎皇帝都是及其信任並且欣賞。

這次之所以打壓盧象升,還是從大的戰略考慮,挪開他只不過是爲了和韃虜更好的議和而已。

可惜二人不能相互配合,相互攻訐。

此乃大忌,於國事無益。

“王伴當,你說他們怎麼就不能以國事爲重,相忍爲國呢?”

崇禎心情有些煩躁,原本他偏向主和,可是前幾日盧象升一次性殲滅韃虜一千五人,讓他的心又活絡起來。

特別是案頭上,盧象升的書信中以性命擔保,保證此次軍事計劃天衣無縫,必定可以讓韃虜付出慘重代價。

相比大明其他將領,對於盧象升的戰績,崇禎是信服的。

可這也正是他難爲的地方,畢竟原先對楊嗣昌早已承諾。

一時之間,他有些拿不定注意,不知如何抉擇。

伺立旁邊的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乾笑兩聲,“軍國大事,老奴可不敢妄自評議,此事尚需陛下聖心獨斷纔是。”

他是個本分人,崇禎的性格他一清二楚,說變就變,如何敢趟這趟渾水。

況且二者都是朝廷重臣,向來爲崇禎皇帝所倚重。

“難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雖說都是爲了大明社稷好,可就怕一步錯,步步錯,悔之晚矣!”

在從小的伴讀僕人旁,崇禎卸去帝王面孔,彷彿普通百姓大發感慨。

王承恩有點同情的望着眼前這位勤奮節儉的皇帝,大明歷史上哪裡有半夜還沒有就寢,穿着破舊的龍袍夙夜未眠憂心國事。

可就是這樣,大明朝局卻沒有半點起色,反而越來越敗壞,現如今更淪落到不可收拾的局面。

堂堂泱泱大國竟然被蠻夷寇邊侵犯,無力驅逐韃虜。

“不過老奴覺得,不管使用那種手段,韃虜都因該退出京畿纔好。”

王承恩看了崇禎皇帝一眼,小心翼翼的說道。

崇禎轉過身來,盯着王承恩若有所思,緊蹙的眉間稍微舒緩,“沒錯,王伴當言之有理。

京畿長久被圍,有損大明國威,不利百姓修養。盧愛卿竟然有此決心和魄力,打一仗也是好的。”

王承恩躬身,“陛下宅心仁厚,愛民如子,老奴感佩!”

“着旨,命戶部立即把糧草押至趙縣,兵部定出有功將士的升賞章程,楊愛卿和高監軍相機行事,配合盧愛卿。”

崇禎微微沉吟,開口吩咐王承恩擬旨。

“是,老奴立即下旨。”王承恩躬身行禮,退到外間案几,摸磨擬旨。

崇禎望着跳躍的火燭,憧憬着盧象升和楊嗣昌、高起潛相互配合,把韃虜趕出關外,以震國威。

至於說楊嗣昌彈劾盧象升不臣,崇禎壓根就不相信。

當然,盧象升彈劾楊嗣昌之事也不了了之。

冬日寧靜的夜晚,讓趙縣韃虜營房周圍顯得如此靜謐。

白日裡,盧象升便親自蒞臨高地,目睹韃虜安營紮寨的整個過程。

敵酋阿巴泰老於行伍,把一個營房佈置得水泄不通。

可是這一切卻令盧象升更加佩服秦秀才,因爲都在他的算計中。

第三百八十一節 不要怕,你也有後臺嘛第四百九十節 斬草除根第五百三十二節 得意門生第二百二十三節 一箭三雕第三百七十二節 首戰告捷第六百五十九節 初臨臺灣第二百一十節 圖謀馬市第四百八十二節 難道去給別人賺第二百八十六節 男兒功名馬上取第四百八十五節 事情做在明處第四百零四節 天下之大第一百一十三節 有女婉如第五百二十節 無病呻吟第三百四十節 送禮第一百五十八節 柳暗花明第一百三十八節 形勢突變第四百零六節 妾身不在乎第三百零四節 試點第四十三節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一百九十六節 寇可往,吾亦可往第四百七十四節 彎彎繞繞第六百四十三節 點化孫傳庭第二百四十二節 把事鬧大第四百五十八節 華夏一式第一百二十六節 嶽託授首第三百三十節 志存高遠說說感謝和感言說點什麼第四百六十二節 處理漢奸的方法第四百七十九節 說漏嘴了第五百六十七節 入城第三百八十三節 回報、人心、規劃第六百五十七節 揚帆出海第一百二十六節 嶽託授首第四百四十六節 一家哭總好過萬家哭第二百一十節 圖謀馬市第四百零二節 端的好手段第一百三十二節 威望第五百七十九節 小試牛刀(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第三百七十七節 崇禎召見第二百三十四節 借刀殺人第三百六十七節 一觸即發第三百三十七節 來了,就不走了第三百零三節 無恥之尤(再次感謝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明日加更回報!)第五百四十一節 猖狂太甚第二百零四節 秦浩明的第一把火第二百一十九節 班底心思第一百六十六節 佈局第四百八十一節 無所不能第四百九十五節 山雨欲來第六百六十二節 援兵抵達第三十二節 客棧偶遇第三百五十八節 還施彼身第九節 無需再忍第五百二十四節 搞一個無人區第五百九十九節 惺惺相惜第三百九十四節 戰爭,和女人無關!第七十四節 焉能不亡第一百三十六節 遼東漢人第一百二十五節 又是這套第九十七節 重塑漢魂第一百一十二節 第二誓第二百九十七節 重啓錦衣衛第三百零六節 張雲的心志第六百四十七節 離京之際第六百零八節 下輩子投好胎,不要再做建奴第七十六節 崇禎心思第二百一十一節 史上第一利器第一百一十九節 殺兄弟一,他日屠百!第五百七十九節 小試牛刀(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第五百五十一節 雄軍風采第三百五十四節 難忘今宵第八十七節 告捷塘報第六百三十四節 不死不休第四百四十五節 聰慧之女第七節 敗家少爺第六百五十一節 調教太子第四百七十四節 彎彎繞繞第四十五節 臨行之際第五百六十七節 入城第五百七十七節 鰲拜慘死第二百六十四節 大明海軍威武第七十節 籌備第五百一十六節 屁都不是第五百零六節 翻雲覆雨第四百二十四節 忍一時風平浪靜第五百二十四節 搞一個無人區第一百九十四節 被激將的崇禎第四百三十六節 崇禎也分贓第三百五十二節 血色草原第三十四節 初抵應天府第四十四節 發酵第一百二十九節 希望第三百八十八節 掛羊頭賣狗肉第六百三十五節 什麼人帶什麼兵第五百六十四個節 此生無憾第四百一十三節 大婚第二百二十一節 騎兵訓練第四百五十一節 鐵血柔情第二百九十六節 總督不好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