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大明的骨氣

餘佑漢說這些話是沒有任何誇張之處的。秀才的身份對一個大家族或者官宦之家來說可能是雞肋,但是對其他小點的家族或者平民百姓來說,哪怕沒有聘禮甚至是倒貼,還是有大把的人樂意至極。

畢竟得到秀才資格,是進入士大夫階層的最低門坎。成爲秀才即代表有了功名在身,在地方上受到一定的尊重,亦有各種特權:例如免除差徭,見知縣時不用下跪、知縣不可隨意對其用刑、遇公事可稟見知縣等等,這些可都是實實在在的東西。

秦浩明聽了淡然一笑,也不解釋,葉紹梅對他而言不過是毫不相干的女人,兩者間沒有任何交集。如果非要扯上什麼關係,只能是往恩怨上說,悔婚在這個年代可是非常侮辱人的舉動,特別是作爲男方被女方悔婚,不然也不會出現書呆子撞柱自殺這一出。

不過這些跟他都沒有關係,他現在想做的就是如何發展。

時間已經迫在眉睫,風花雪月的事情離他太遠。神州大地已經腥風血雨,可是華夏民族最大的浩劫還沒有到來,璀璨的華夏文明即將被茹毛飲血的野蠻人破壞殆盡!

毫不否認,秦浩明是個大漢民族主義者。說句實在話,他可以允許李自成這樣的農民起義軍坐龍庭,雖然說對社會有一定的破壞性。但畢竟他是漢人,他領導的農民起義軍也都是漢族人民,對於漢人同袍有香火之情,不會大肆屠殺漢人。這只不過是歷史上正常的改朝換代,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而已。

可是對於滿清韃子,這就不是僅僅是異族,還是**裸的野蠻人。他們屠殺漢人那是沒有底線,他們的底線就是殺到漢人完全臣服爲止!殺到你們全部自稱奴才!殺到華夏民族幾百年以後都不能真正崛起!殺到漢之文明差點滅絕!

去他馬的狗屁融合,這種融合不要也罷!是可忍孰不可忍!既然來到這個年代,秦浩明是絕對不能容忍這種事情發生,“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哪怕粉身脆骨也在所不惜!這就是他心中的吶喊!

可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何其難也!所以說,他現在哪裡有閒情逸致考慮葉家小姐和葉家,那又不關他的事情。當然,如果是自己的女人那又另當別論。

“我現在這樣暫時是沒有什麼好說的了,倒是你有沒有相好的女子,趕緊叫媒婆提親去。我跟你講啊,這種事情下手要快,不然就後悔了嘍。”

有些事情不方便跟餘佑漢商量,秦浩明只有順着他的話往下說。

餘佑漢卻是目瞪口呆盯着秦浩明,看來好友這次受到的刺激很大,居然主動開起玩笑,再也不是什麼之乎者也,一副老學究的模樣,千萬不要是神經錯亂纔好啊!

“放心吧,我的試百戶大人,兄弟腦袋沒有撞壞,毋須擔心!只是有些事情想清楚了,人生在世除了道德文章,還有許多美好的東西需要珍惜。更何況時下烽煙四起,正是吾漢家兒郎建功立業之時,想想原來日日說什麼聖人教化,未免有些迂腐,如今想來可笑至極。”

秦浩明指着自己的腦門,對猶自呆若木雞的餘佑漢大聲笑着說道。

餘佑漢感覺腦袋有點不夠用,這位兄弟自從清醒以後思想跳躍太大,自己有點跟不上節奏。一會兒要死要活,一會兒貪戀錢財,現在又要棄筆從戎,這一出出鬧得是爲那般啊?

“浩明,你我兄弟二人打小相識相知,過往無論做什麼事兄弟都表示支持贊同。唯有此事望慎重考慮!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引之於個人亦可相同,浩明寒窗苦讀十餘載,十六歲高中臨浦案首,何等意氣風發。今雖鄉試不中,但只是僅此一次而已,尚需堅持不懈繼續努力,爭取下次高中榜首纔是,怎可如此輕言放棄?”

餘佑漢真心不希望自己的好友棄筆從戎,大明朝崇文抑武世人皆知,武人身份和文人相差甚遠。好友雖然性格迂腐生人勿近,但才情學識臨浦有口皆碑,假以時日必然是舉人老爺,自己今後還要他多多照拂。

“國之不存,民將焉附。若是太平盛世,學學道德文章寫寫八股文倒也無妨。可是亂世已經來臨,百無一用是書生,秦某不想韃子鐵騎南下時空自"shenyin"。既如此,何不投筆從戎早做準備,尚有一線生機也未可知?”

秦浩明半真半假向自己在這個年代唯一的朋友闡明心志,同時把對滿清韃子的憂慮也摻雜其中,倒是想看看這個作爲大明基層軍官的好友會說什麼。

“浩明多慮了,韃子只是疥癬之疾無足道哉!只要朝廷剿滅反賊便可騰出手來全力收拾他們,區區蠻夷還不是手到擒來。”

餘佑漢滿不在乎大大咧咧說道。

秦浩明搖搖頭心裡微微嘆口氣,現在是崇禎十一年夏,距離大明滅亡只有不到區區六年的時間。但是整個大明王朝誰也沒有意識到大廈將傾,即使是在對滿清韃子屢戰屢敗的情況下。

秦浩明也不打算反駁好友的話,因爲他知道,餘佑漢的言行代表的是大明的骨氣。

不錯,明朝是沒有漢朝的霸氣:“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也沒有唐朝的強盛:“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更沒有沒有宋朝的繁榮:“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但是它有自己的錚錚鐵骨,令前者全部黯然失色。

縱觀整個明朝戰史,秦浩明發現明軍無論多麼慘,面臨的情況有多麼危急,都絕不用女人換取和平,絕不割地賠款。哪怕如暴民軍大軍壓城,哪怕如瓦剌大軍圍攻首都,哪怕如皇帝不幸被俘……不論是哪種情況,都絕不認輸。

明朝:“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明朝無論是遇到多大壓力,既沒有屈膝投降,也沒有割地賠款。從明英宗到崇禎帝的幾次北京保衛戰中,明朝仍然寧死不遷都,依舊秉承“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古訓。

即使到了現在明末這種內憂外患中,大明朝依然兵分兩路頑強對付清軍和李自成,對關外的國土自始至終沒有放棄“全遼可復”的願望。

不可否認,明朝軍隊的單個戰績在世界上不是最好的,但是明朝確實是世界上所有歷史超過了百年的帝國之中,唯一沒有與其他國家或勢力簽定任何不平等條約,也唯一從不向任何勢力屈服的王朝——哪怕是暫時的。

試問,作爲自詡身爲漢家兒郎的秦浩明,又有什麼理由不喜歡錚錚鐵骨的大明王朝?

第四百三十一節 醉紅樓第九十節 梟雄淚第一百九十二節 膽大包天第四百八十九節 三件大事第二百八十一節 難道血已冷第一百二十二節 戰法第六百六十一節 流民安置第五百二十九節 變化第六百四十節 還沒殺夠(諸君元宵節快樂!)第二百八十九節 教崇禎用人第五十八節 善後第六百一十八節 終成軍第三百八十九節 也就那樣第七十六節 崇禎心思第五百八十七節 華夏英烈第六百零四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一百零七節 立功授田第三百七十八節 雷霆雨露皆君恩第二百六十七節 餘孽第三百五十一節 慘烈屠殺第一百九十三節 奏對崇禎第九十九節 淺議和談第三百三十三節 赴任第四百零四節 天下之大第四百零四節 天下之大第二百六十八節 逃脫第一百三十九節 自此而始第六百三十八節 有他們在,就無大清(新年快樂!)第六百二十三節 算計東林(二合一)第六十節 困局第三百零一節 朝堂鬧劇第二百二十一節 騎兵訓練第四百一十八節 南洋局第三百七十節 纏鬥第四百五十八節 華夏一式第五百七十三節 奴才無能第一百三十節 知音第一百二十七節 天意第五百九十九節 惺惺相惜第一百三十三節 諜影第二百七十節 德州府的變化第五百五十九節 對比第七十八節 秦浩明的殺手鐗第五百一十三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一百三十節 知音第一百四十二節 蓄勢待發第六百二十一節 怎地一個了得第六百五十六節 徐徐圖謀第六百二十七節 野心(感謝書友abcd4869萬賞)第三百五十三節 修羅地獄第三十三節 海陵伯玉第三百七十六節 什麼夫人?第二百五十七節 舉賢不避親第二百四十九節 收網第六百一十八節 終成軍第二百三十二節 敲打多爾袞第四百二十五節 膽大妄爲第三百二十七節 搶手的流民第四百七十五節 行動第四百三十節 吳鋒的家書第五百一十七節 長箭當空第六百四十二節 鹹魚翻身第五百節 真的很酸爽第四百一十九節 無恥之尤第六十四節 論戰第一節 再回首恍然如夢第四百八十二節 難道去給別人賺第四百九十六節 以退爲進第四百三十九節 洗腦第二百八十七節 字字珠璣第三百四十二節 入彀矣第二百四十八節 一舉兩得第二百一十三節 另類連蒙第十九節 產品誕生第四百八十節 實屬無奈第三百一十一節 心字簡單卻難懂第一百二十七節 天意第一百六十二節 敲詐勒索第二百三十五節 亂世來臨第二百二十一節 騎兵訓練第四十一節 泄密第四百九十五節 山雨欲來第三百九十三節 組建侍從室第二百九十八節 殺猴駭雞第二百一十五節 楊府密謀第三百零八節 有情有義第三百二十九節 有容乃大第六百五十三節 遼東漸定第五百三十四節 內外有別第三百一十七節 不負婉如不負卿第四百四十七節 筵無好筵第五十三節 對策第一百三十七節 你不一樣第一百四十五節 拳拳維護第二百零六節 何處撈錢第五節 大明的骨氣第一百四十二節 蓄勢待發第四百零五節 要狠第二百七十五節 試探第六百零八節 下輩子投好胎,不要再做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