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節 萌生去意

“相交莫逆,若是私事他應該會相幫,但國事則幫無可幫。否則,必將生亂。”

盧象升知道秦浩明打得什麼注意,搖搖頭有些無奈的說道。

秦浩明默然不語,若沒有兵部的函文,孫傳庭擅自率領大軍離開京畿,無異於謀反。

“想肯求盧督三件事情?”

秦浩明天人交戰尋思許久,終於下定決心,在盧象升詫異的眼光中緩緩說道。

“破虜請講,無論私事抑或公事,但凡本督能做到,一定義不容辭!”

秦浩明到目前爲止,沒有爲己謀求過任何東西,就連官職也是自己爲了挽留他而自顧運轉,盧象升看見秦浩明一臉凝重,急忙開口說道。

秦浩明作輯行禮,頗爲動容。

盧象升真乃大明官場另類,自己與他非親非故,卻得到他青眼相待。

不要說什麼送禮之類,講得難聽一點,連飯都沒請一餐,這份情義不可謂不厚。

“此次進京獻俘,跟隨破虜的五百天雄軍將士,承蒙不棄,其中有三百三十人拜破虜爲主。

經幾次戰鬥,歿百三十人,殘四十人,只百六十人完整。

便是盧督百七十親兵中,也有五十二傷殘,懇請盧督連同傷殘兩百五十二名天雄軍將士劃撥於小子。此爲其一。”

秦浩明閉着眼睛,臉色悲苦,鼻息之間微有哽咽。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戰爭從來都是血淋淋,沒有脈脈溫情可言。自己能做的便是讓逝者安息,殘者有所依,生者有所憑。

“可!”

盧象升點點頭,面帶悽然。

“其二,任何時刻,請盧督做好獨自作戰的準備,切勿相信友軍,尤其是高起潛和陳新甲。”

歷史上,盧象升正是被楊嗣昌、高起潛、陳新甲坑死。

但如果要換成自己,別說這些人,便是大明其他任何人他都不敢相信,即使是盧象升和孫傳庭這樣的名將。

無它,其他人是豬隊友,而名將也做不了主,上面尚有人牽制,他們也身不由己。戰場兇險,稍有疏忽猶豫,便是兵敗身死。

“破虜這是何意,難道想離開?”

盧象升大惑不解,自己對他言聽計從,相得益彰。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秦浩明基本可以做主半個天雄軍,可瞧他神情語氣,竟隱隱有離去之意。

秦浩明再次行禮作輯,目光清澈盯着盧象升風霜染就略顯蒼老的臉龐,誠懇的說道:

“小生蒙盧督青睞,提拔于軍伍,寸末之功,得以授指揮同知一職,不勝惶恐!

然天下無不散之筵席!

此戰基本已進入尾聲,剩下的不過是穩打穩紮,驅逐韃虜離開大明。於小生而言,實是可有可無。

可即使韃虜離開大明,戰爭也未完全結束。

晉商橫跨山西、河北兩省,且據是邊關要地,刺探軍情詳情,販售大明糧食、生鐵、綢緞等戰略物資與建奴,實在是附在大明的毒瘤,理應速速割除纔是。

可他們手法隱蔽,行事詭詐,九邊將士或是被矇蔽、或是被收買,甚至是不乏高級將領親自參與其中,一般人還真是鬥不過他們。

小生不才,跟今上懇請鎮守大同,一是以衛邊關周全。二就是和晉商鬥一鬥。”

秦浩明此番話說得擲地有聲,氣勢十足。

確實,目標既然已經達成,他已經萌生去意,剩下的則敬謝不敏。

他不是什麼聖母婊,可以說已經爲大明盡心盡力問心無愧。

但是他要面對的可不僅是晉商,還有建奴、漢奸等等。可他連一點屬於自己的勢力都沒有,談何與他們鬥?

在他看來,天下能者居之,能保天下者居之,不能者可虛之,可替之。

中國之天下非一姓一君之天下,實乃萬千民衆之天下。

如今之天下,滿目瘡痍,百姓生活如豬狗,上層權貴猶自醉生夢死。與其修修補補,不如不破不立,重整漢家天下。

盧象升自然不知道秦浩明所圖,微微有些失神的望着豪氣干雲的他,心中無限自豪,璞玉天成,終究綻放光彩。

而這塊璞玉,正是自己挖掘出來。

“好!鎮守大同,真是大明好兒郎,若有機會,本督一定盡力替你爭取!”

盧象升原來是宣大總督,大同原本是他的下轄一個邊關重鎮,對這個位置,還是有一定把握。

只不過他性格沉穩,故而沒有把話說死。

哪知秦浩明卻沒有無喜無悲,低着頭彷彿在考慮什麼事情,讓盧象升頗爲詫異。

要知從認識秦浩明以來,無不是信心滿滿,剛毅果決,很少有如此猶疑不決的時候。

“其三爲國事,不知盧督能否上疏天子,斬殺叛賊張獻忠?”

良久,秦浩明才擡起頭,一字一頓朝盧象升問道。

糾結,實在是糾結。說實話,秦浩明也不知道自己今日此舉是對是錯。

從大明的國情來講,此時殺張獻忠是最好的機會和時機。

秦浩明知道,在孫傳庭爲主的大明官軍的強大攻勢下,爲了保存實力,張獻忠在谷城、羅汝纔在鄖陽,分別接受了兵部尚書熊文燦的“招撫”。

受“招撫”後,張獻忠拒絕接受改編和調遣,不接受官銜,保持了獨立性。

他把四萬人的部隊分佈在總部谷城的四郊,分四營,各設一員大將率領。

在休整期間,集草屯糧,打造軍器,招兵買馬,訓練士卒。張獻忠還經常請人給他講《孫子兵法》,並結合戰例,總結經驗和教訓,等待時機東山再起。

崇禎十二年五月,張獻忠在谷城重舉義旗很快打垮守備谷城官軍,殺了縣令阮之鈿和巡按御史林銘球,拆毀城垣,劫庫縱囚。

明朝監軍道張大經和馬廷寶、徐起祚被迫投降。

張獻忠再起時,羅汝才、馬守應部也起而響應,併到谷城與張獻忠會合。

隱伏在商雒山中的李自成也重整旗鼓,經湖北鄖、均地區進入河南。

農民起義的烽火,又一次在中原大地上燃燒起來。

可以說,如果真能在此時殺了張獻忠,秦浩明相信大明必定可以暫緩一段時間,哪怕今後還有其他新問題。

第五百零三節 棒子的安排第六百三十節 王師何在第六百零一節 算計深遠第三百八十九節 也就那樣第一百八十三節 進退兩難第五百三十七節 渾水摸魚第八十八節 進京獻俘第八十三節 緣淺情深第六百一十八節 終成軍第三百六十五節 敵跡初現第六百五十六節 徐徐圖謀第四百九十九節 前因後果第二百零六節 何處撈錢第一百七十八節 心懷不軌第三百八十三節 回報、人心、規劃第三百五十九節 蛇蠍女人第六百零四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四百九十四節 挽起袖子,大幹一場第八十一節 官職在身第二百四十一節 王樸伏罪第一百七十一節 明魂第三百三十二節 衆志成城第二十五節 翻雲覆雨第二百一十八節 你擋路了第四百七十三節 何等之難第四十六節 情定終生第四百三十一節 醉紅樓第一百一十一節 將士歸心第四百二十五節 膽大妄爲第六十二節 考察第二百零九節 挖牆腳第五百七十六節 黑心戰術第五百二十節 無病呻吟第十節 自取其辱第三百六十四節 水軍出擊第三百五十九節 蛇蠍女人第一百七十八節 心懷不軌第二百零四節 秦浩明的第一把火第四百五十八節 華夏一式第六百五十八節 海軍戰略第六百三十五節 什麼人帶什麼兵第四百八十三節 漢人要變成虎第二百一十八節 你擋路了第二百一十一節 史上第一利器第一百八十七節 逃之夭夭第三十九節 如是動心第六百四十六節 家是他們的家,國不是他們的國第四百六十七節 公司和軍功第六十二節 考察第五百七十七節 鰲拜慘死第二百一十二節 所圖甚大第五百七十三節 奴才無能第六十節 困局第三百九十一節 高手在民間第四百六十一節 令出一人第一百四十三節 識人不明第二百二十九節 家宴第三百二十四節 招募浙兵第二百八十三節 君臣相宜第三百五十五節 自投羅網第二百九十三節 潤物細無聲第五百一十節 突襲第五十五節 改變第一百六十七節 大才第七十四節 焉能不亡第一百六十三節 兩難第五百九十節 大戰開幕第一百零六節 爭鋒第五百五十九節 對比第三百四十七節 蓄勢待發第一百三十五節 暴戾第一節 再回首恍然如夢第三百一十節 能做不能說第二百九十四節 與民爭利第七十七節 阿巴泰的渴望第一百八十五節 初露鋒芒第五百五十節 憂心第四百五十四節 崇禎有點變壞了第三十六節 義女柳如是第九十五節 府軍驕橫第五百八十五節 軍心士氣第十五節 前期準備第五百五十三節 還有什麼依靠第六百二十節 撤退事宜第九十八節 帝王心術第三百八十五節 還是不是男人第九十五節 府軍驕橫第五百零一節 首重軍功第三百零五節 隻身許國第二百四十二節 把事鬧大第四百零七節 私鹽氾濫第六百零一節 算計深遠第二百五十六節 水師革新第五百五十七節 殺人了第五百零四節 親如兄弟第二百五十四節 國之利器第二百五十二節 佳人風情第七十三節 碰撞第六百六十五節 兵發呂鬆第六百五十一節 調教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