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節 識人不明

“破虜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誅殺高起潛,奪其兵權,合兵一處,驅韃滅虜易如反掌,此爲上策?

難道不知你這是與造反並無二致耶?抑或是想你秦家家廟不存否?

休得怠慢不敬,趕緊說中策和下策。”

昨日秦浩明正要說計策的時候,被趙縣縣令打斷,城內部分糧草被積水醃漬,需要將士搶救。

直到深夜方纔理順完畢,故而今日一早就找秦浩明舊事重提,哪知居然是這樣一個所謂上策?

也就是秦浩明敢在他面前說這樣的話,也就是他一副癱倒在太師椅上懶懶散散,彷彿開玩笑的口吻,他盧象升纔不至於生氣。

換了其他任何人,說不得就是軒然大怒,抑或……

唉,秦浩明心裡微嘆一聲,初次試探宣告失敗。

自己小心翼翼,三分真七分假,挾着不敗威名和盧象升對他的賞識,又巧借時局的發展,猶自難以成功。

可見,君子可欺之以方,然不可罔也?

盧象升對自己沒有戒心,但超越原則的東西,他心中自有堅持。

“中策自然就是固守趙縣,以不變應萬變,坐等時局發展即可。至於下策,不提也罷。”

秦浩明顯得有些意興蕭索,語氣闌珊。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該做的自己已經都做了,自問無愧於心。

當一個龐大機構的最高領導層出現嚴重問題的時候,整個機構就會像一口擱淺的鯨魚一樣,貌似身體強大,卻連翻身都極其困難,只能任人宰割。

統一軍隊指揮權、糧餉補給、下一階段的行動計劃等,有多少事情需要協調統一,需要言明權利責任?

可惜崇禎帝坐在北京城裡依舊毫無動作,僅派司理監李從化過來犒賞,實質性的解決方案沒有一個,有卵用?

唉!

輪到盧象升長長嘆口氣,自己苛求過甚。

情況明擺着,建奴若是不攻城,天雄軍將士能戰之士二萬人馬都沒到,如何是五六萬建奴對手?

之前,秦浩明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利用建奴麻痹大意,不瞭解情況,頗和孫子兵法中: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可戰爭說到底還是要靠實力,堂堂正正方爲正道。故有: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

現在建奴擺明有所防備,合兵一處,能耐他何?

反觀己方,三處人馬合計十幾萬人,互不統屬聯絡,委實怪不得他想要行不法之事?

“若是有伯雅、彥演任一人相助與我,想來都不至於陷入如此困頓之地。”

下策秦浩明不說他也知道,除了將自己的兩萬天雄軍發起自殺性攻擊,別無它法。

良久,盧象升再次仰天長嘆。

秦浩明聽完,以手掩面苦笑連連,竟然都不知道如何說纔好。

說來說去,都是崇禎識人不明啊!

不論是孫傳庭還是大漢奸洪承疇,據是明末大明朝廷少有的能人頂樑柱。

大漢奸洪承疇就不說他了,單是孫傳庭,就和盧象升一樣,真真是大明的肱骨之臣。

孫傳庭,字伯雅,山西代縣人,和盧象升類似的是,史書上說他“性沉毅,多籌略”,是個性情內向多謀的人物。

他是在天啓年間入京爲官,擔任過吏部主事,魏忠賢當權時,孫傳庭乾脆辭官回家,此後十多年不斷在家閒住。

崇禎年間農民軍大起,清軍入寇不斷,與孫傳庭交好的京中陝西、山西籍官員不斷有人舉薦孫傳庭出山。

於是崇禎八年,孫傳庭得到啓用。先調爲順天知府,次年又擢升爲陝西巡撫。

而當時的他,面對的情況,甚至比盧象升早期還困難,此時的陝西曾經亂成了一鍋粥。比起盧象升有充足工夫練兵,孫傳庭乾脆在實戰中鍛鍊。

他的兵源次要來自陝東南部,多是“兵戶”家庭的子弟,當地民風尚武兇悍,戰役力本身不差,孫傳庭到任後嚴明紀律,保障軍餉,上上下下士氣大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支兇悍的秦兵,從餉銀到糧食,大多都依託孫傳庭發出的軍屯以及陝西當地富戶的供應,極少讓朝廷買單,性價比極高。

有了這樣一支性價比極高的軍隊,孫傳庭大展拳腳,崇禎九年七月,孫傳庭經過數戰,多次擊敗農民軍高迎祥部,終在子午谷設伏,將高迎祥部全殲。

崇禎十一年一月,孫傳庭率部在陝西寶雞擊敗農民軍,並以“圍點打援”的戰術,在陝西潼關重創李自成,打得李自成只帶8人倉皇逃竄。

孫傳庭乘勝追擊,又南進河南,在河南靈寶大敗農民軍“十三家聯軍”。

眼見就要取得全勝,又是那個坑死盧象升的楊嗣昌,向崇禎提出“招安”,結果張獻忠等農民軍殘部被招安,徹底全殲農民軍的機會,就這樣功虧一簣。

楊嗣昌之所以和孫傳庭過不去,也是由於“路線成績”。

作爲兵部尚書,楊嗣昌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網”的剿滅農民軍計劃,孫傳庭贊同這一方略,卻堅決反對藉此方略增兵加餉。

對“招安”的農民軍,孫傳庭更不放心,建議留部隊在當地監視,以防他們造反。

就這倆事,把楊嗣昌給惹怒了。

原本歷史上此次清軍入寇事情中,孫傳庭也奉命入京救援。但楊嗣昌怕他立功,竟嚴令不許孫傳庭部出戰。

戰後又主張將孫傳庭本人調離,留孫傳庭的部隊拱衛京城。

如此“下山摘桃子”,把孫傳庭氣得急火攻心,竟致耳聾。

但災禍還沒完,得病的孫傳庭請求告假,崇禎竟認爲孫傳庭在推脫責任,一紙詔書把孫傳庭下獄。

就在孫傳庭下牢獄期間,誠如孫傳庭所預料的,農民起義叛而復起,當年因楊嗣昌阻遏而逃生的張獻忠部再次扯旗造反。

而“四正六隅十面網”的惡果也凸顯,被租稅逼得活不下去的農民紛紛呼應,李自成也再次出山,大張旗鼓。

崇禎十五年五月,李自成橫掃河南,二圍開封,明王朝岌岌可危。

無法之下,崇禎只得再次啓用孫傳庭。

但此時,孫傳庭苦心打造的精銳秦兵,已多被裁撤解散。

重回陝西的他,手中只有一萬多新招募兵士,毫無作戰經驗。

面對如此爛攤子,孫傳庭盡心竭力,死守潼關。他認爲,只需潼關不丟,保住陝西,大明王朝就能保住平定農民起義的機會。

但崇禎卻瞎指揮,是年五月,崇禎連發詔書,敦促孫傳庭進兵。

帶着這支毫無作戰經驗的軍隊,孫傳庭在河南遭到敗仗,不得不退回陝西。他深知李自成下一步的目標必定是入陝,因此在潼關整理城防,製造火器,意圖堅守。

然而崇禎十六年五月,崇禎再次嚴令孫傳庭自動出擊,和李自成決戰。

明知必死的孫傳庭,開始了人生最後一戰。

八月十二日,在襄城之戰中,面對李自成的五十萬大軍,孫傳庭再度出戰,全軍覆沒下,孫傳庭單騎衝入敵陣,壯烈殉國。

故此,後人有一句通用的說法:“傳庭死,明朝亡”。

“盧督和孫督交情不錯嗎?”

歷史已經不可追溯,緬懷舊事於事無補,更何況自己已經改變它。

倒是盧象升這話讓他看到一絲新的的希望,因此問道。

第四百九十九節 前因後果第六十五節 部署第一百七十三節 事預則立第一百五十五節 無妄之災第四百一十節 定南軍第三百七十二節 首戰告捷第二百九十七節 重啓錦衣衛第四百一十七節 科學研究院第一百六十四節 坑人第六十三節 形勢第一百九十三節 奏對崇禎第四百六十五節 大明銀行第二百零五節 歪理邪說第九十三節 漢家雄風第三百七十二節 首戰告捷第六百零七節 圖窮匕見第三百三十五節 接風洗塵第三百六十六節 亦商亦盜第三節 文武雙全第一百九十四節 被激將的崇禎第二百八十三節 君臣相宜第四百六十七節 公司和軍功第六百二十一節 怎地一個了得第五百三十八節 蛇鼠一窩第二節 表演的最高境界第四百三十六節 崇禎也分贓第一百四十六節 組建隊伍第七十二節 風波起第五百八十七節 華夏英烈第一百八十九節 倒算反攻第四百九十八節 出兵濟州島第五百四十七節 先利其器第六百三十節 王師何在第五百一十一節 奪取旅順第一百節 君臣奏對第五百六十八節 軍魂第五百二十一節 進擊第四百九十四節 挽起袖子,大幹一場第一百七十三節 事預則立第五百九十八節 十五弟,糊塗第九十八節 帝王心術第四百四十六節 一家哭總好過萬家哭第四百六十九節 手面太大第四百九十節 斬草除根第五百四十節 關寧之事第五百七十二節 豫親王多鐸第五百六十七節 入城第三百六十二節 攻受易位第五百六十六節 受降第四十一節 泄密第一百二十八節 後宮第四百九十五節 山雨欲來第四十六節 情定終生第五百四十五節 海軍大都督第五百二十三節 巧了第二百九十一節 陰招第五百七十一節 父子對談第四百四十八節 取捨之間第五百一十六節 屁都不是第五百一十二節 此生無遺憾第一百零六節 爭鋒第四百一十六節 本末倒置第四百九十二節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第一百零七節 立功授田第七十九節 劫殺韃虜第三百四十八節 三份密疏第一百四十四節 萌生去意第二百八十二節 振聾發聵第四百五十一節 鐵血柔情第六百一十八節 終成軍第五百六十五節 鰲拜怎麼逃的第五百四十九節 無奈第九十九節 淺議和談第二百三十一節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三百一十節 能做不能說第四百八十二節 難道去給別人賺第四百三十九節 洗腦第三十一節 行軍路上第四百二十五節 膽大妄爲第三十四節 初抵應天府第三百一十一節 心字簡單卻難懂第四百一十四節 家事第四百三十八節 去去火第六百五十九節 初臨臺灣第六百二十一節 怎地一個了得第四十三節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五百九十七節 活捉多鐸第二十五節 翻雲覆雨第四百九十八節 出兵濟州島第三百一十二節 逼良爲娼第五百七十九節 小試牛刀(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第一百一十七節 騎兵對決第六百零三節 政客心思第五百六十二節 想要逃跑的鰲拜第六百零八節 下輩子投好胎,不要再做建奴第五百二十四節 搞一個無人區第一百零八節 黑暗第四十節 別樣推銷第五十五節 改變第一百二十四節 漢奸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