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大業九年以來,盜匪猖獗,豪強並起,天下不寧。皇上派本公四處討賊,可至今非但未能剷除賊寇,反倒是越發猖狂了。現今劉武周兵強馬壯,又有突厥相助,氣勢正旺。而李密的瓦崗賊軍也是咄咄逼人,現已直逼東都。至於薛舉、竇建德、杜伏威這幫人也決非等閒之輩。如此之勢,你教本公如何不憂不慮呢。”李淵答非所問道,兩道劍眉微微皺了皺。
“唐公多慮了!”裴寂輕描淡寫地說道,“依裴寂看,李密、薛舉、竇建德、杜伏威、劉武周等皆平庸之輩,不足爲慮。”
“裴監,你何出此言?”李淵不禁欠了欠略顯肥胖的軀體,注視着自己的知交問道。
“唐公,裴寂所說決非妄言!”裴寂言之鑿鑿地說,“自大業七年以來,盜賊蜂起,遍地狼煙。先有長白山王薄、龍門毋端兒,後有淮南杜伏威、金城薛舉、河北竇建德,馬邑劉武周,瓦崗翟讓李密。這些盜賊氣勢洶洶,貌似強大,然則他們各自爲陣,兵力有限,少則數千,多則數萬。他們當中能與唐公相抗衡的,也就只有瓦崗李密,其餘不足爲懼。然李密與隋將王世充連連征戰,雖有勝局,卻消耗漸大,軍力變弱。現如今又與王世充對峙於東都,雙方僵持不下,不斷損失兵力。依裴寂看,李密攻不下洛陽,且因之而大傷元氣。王世充能憑堅固的城池和雄厚的兵力守住洛陽,然同樣元氣大傷。如此一來,這天下誰能與唐公爭鋒呢?”
說到這兒,裴寂的語調變得激昂,鏗鏘有力,且充滿了自信。李淵也爲之振奮,表情卻依舊平靜、淡定。不過,他還是情不自禁地對着精通時勢善於籌謀的裴寂頷首微笑,但不置一辭。
裴寂仔細觀察李淵的臉色,心裡越發踏實了。略微思索了下,他繼續情緒激動地遊說李淵:
“今賊勢漸微,隋軍變弱,而太原豪傑無數,唐公麾下有精兵猛將近十萬,以唐公之名望,只須振臂一呼,必定會響者雲集,何愁不能壯大軍力呢?依裴寂看,只要唐公高舉義旗,天下有識之士皆紛紛前來投奔您麾下,到時必將雄兵百萬,馬踏天下!”
李淵呼裴寂如此一分析,心裡頭便豁然一亮。天下之勢確如裴寂所言,自大業七年長白山王薄起兵作亂之後,在隋軍的大力鎮壓之下,不少盜賊已滅亡,餘者紛紛投向竇建德、杜伏威和李密帳下。現今能對自己雄霸天下構成威脅的也就這三支賊軍和王世充的洛陽軍。然而由於竇建德和李密長期與隋軍作戰,造成雙方消耗巨大。特別是李密與王世充激戰洛陽多日,兩軍損失很大,實力消弱不少。而李淵儘管授命討賊,然大都只是虛張聲勢,並未全力以赴,因而軍力保存的相當不錯。同時李淵暗中招攬人才,加緊擴充軍備,所以自鎮守太原以來,也跟高陽曆山飛賊甄翟兒和犯邊突厥打過幾仗,可軍力非但不減,反倒增強了不少。這一切使得李淵底氣頗足,又有自己心腹裴寂的勸說,他的信心也隨之膨脹起來了。
默然半晌,李淵鄭重地點了點頭說:
“裴監,言之有理!”
“那這麼說,唐公是同意舉事圖霸業?”裴寂眼睛一亮,流露出異樣的興奮之色,卻慢條斯理地輕言聲。
這時,從帳外閃進一人。那人身材瘦高,濃眉大眼,棱角分明,英氣勃勃,他見了李淵拱手作禮。禮畢,他便在裴寂身旁的那張團凳上坐定。此人並非別人,正是晉陽縣令劉文靜。他料定裴寂此時一定在唐國公府上談大事,故前來拜見唐國公李淵。劉文靜性豪爽,不拘小節。因此還沒等李淵開口,他就高聲說道:
“唐公,請容文靜冒昧。方纔玄真所言確屬我等之肺腑,望唐公能體察我等心願!”
“你們要陷本公於不仁不義之中嗎?”沉吟半晌,李淵忽然沉着臉質問句,兩眼注視着對面的劉文靜。
“唐公,此言差矣!”劉文靜面不改色,振振有詞地答道,“今皇上無道,天下大亂,生靈塗炭。若此時唐公能高舉義旗,平定天下,救蒼生於水火之中,此乃湯、武之舉,高、光之爲,何言不仁不義?”
“是啊,肇仁說的對。”裴寂在旁進諫道,“當今天下已非隋家之天下,四海之內稱王稱帝者何止十人。故唐公此時舉旗決非王莽之逆行,實爲湯、武之聖舉,望唐公深思呀!”
李淵一時默然不語,拿眼看了看裴寂,又瞧了瞧劉文靜。沉吟良久,他才沉着聲說道:
“你等之言,實令本公汗顏。本公纔不及高、光,力不如湯、武,豈敢效擬聖賢!”
“唐公出生名門望族,且大智大勇,德才兼備,威名天下。若唐公能高舉義旗,爲天下蒼生計,則必將響者雲集,皆肯爲唐公誓死而戰。如此,唐公又怎能不所向披靡,掃滅羣雄,建高、光之功,創湯武之業呢?”劉文靜按捺不住內心的激情,慷慨陳詞,“天欲予而不取,此乃逆天之罪也,望唐公細思量!”
“是呀,唐公,而今是最佳時機,萬萬不能錯過!”裴寂用央求的語氣說道,“萬望唐公能早作決斷,千萬別延誤時機。”
李淵手捧玉杯,慢慢啜飲,一臉沉思狀。劉文靜見李淵不言不語,沒個肯定的態度,便急了,高聲催促道:
“唐公,請你別再猶豫了。現今皇上南巡江淮,李密圍逼東都,盜賊萬數,此時唐公若能舉事,充分利用他們,取天下就易如反掌。且太原百姓都因躲避盜賊,進了城內。文靜爲令多年,熟知那些英雄豪傑,只要將他們招集起來,便可得數萬餘人。唐公您手下也有近十萬將士,他們都聽您的。只要您一聲令下,誰不會全力以赴,誓死而戰?倘若唐公您能率領這麼精銳的義軍乘虛而入關中,號令天下,那不過半年霸業必成矣!唐公,時不待人,機不可失,請您快作決斷舉兵起事吧!”
此刻,李淵的臉上益發凝重,遲遲不肯回復。不錯,此時他正在作艱難的抉擇。他輕輕一點頭或微微一搖頭都將決定命運的重大轉折。對劉文靜和裴寂他們來說,也許只是個人的前程問題,而在李淵這兒卻事關身家性命。起兵反隋若能成功,自然是稱皇稱帝,享盡榮華富貴,且名留青史。可一旦失敗,必將家破人亡,夷滅九族,自己也因之而遺臭萬年。正因如此,這才使得李淵慎而又慎,深思熟慮,不敢輕易作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