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畢竟是光明王朝的地盤,黃胤經營這座城池已經有近一年的時光,是以堪稱地頭蛇。
俗話說得好,強龍不壓地頭蛇,儘管東方明的二十萬大軍,已經封鎖了整個封城沿海的各處防線,近乎於鐵桶一般,韓非二十萬大軍到達的時候,黃胤還是很快就知道了消息。
韓非的進軍速度很慢,世人甚至在談及此事的時候,會形容他不是一個將軍,而是一個旅者。
事實證明,這一次的行動,阪國與峒國確實有着不可告人的瓜葛存在,原本是互相仇視的國家,居然相互間的二十萬大軍很是和平地會盟到了一起,甚至舉行了熱鬧的歡慶的夜宴。
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利益的驅使,當利益的天平發生傾斜時,很多事情都會發生微妙變化。
得到這一消息的時候,黃胤顯得很是平靜,有了足夠的軍糧,兵力的不足,已經不再是問題。
應通關並不是很險峻的天險之地,但有五萬驍勇的中央軍坐鎮,敵人雖有四十萬之衆,但要想真個攻破這道要塞,不付出十五萬以上的屍體作爲代價,基本上是不可能實現的。
韓非的到來,並沒有引起黃胤太多的關注,他所擔憂的問題,是東方明會如何進行下一步。
韓非是個有能力的人,但那只是在政途這個方面,換作到了戰場,他就一文不值了。
既然韓非來了,既然已經有四十萬大軍陳列在封城邊境,這支大軍的統帥,將會是個重點。
如果是東方明來統帥的話,如果韓非真心聽從他的指揮的話,以他已經吃過一次大虧的情況來看,他若再度攻打應通關,必定極其謹慎,到那個時候,黃胤最後也只能退出應通關。
好在沒有那麼多的如果,因爲不久之後,情報人員回報的消息,就是有關這件事情的。
黃胤沒想到,整個光明王朝不曾想到,已經會盟的四十萬大軍,在宴會之後,便分道揚鑣了。
據打入了東方明大軍內部的細作回報,三更時分,東方明忽然下令,立即撤軍。
就在那灰濛濛的夜色之中,東方明等三位上將軍,就領着二十萬峒國將士撤出了應通關。
爲什麼撤退?會撤到哪裡?是不是還有什麼別的陰謀?東方明到底在想些什麼?
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接踵而來,黃胤和王朝的一衆高級將領,商議了許久,也沒個頭緒。
東方明的這一手,實在太過詭異了,在沒有細作繼續報回來的消息之前,王朝只能等待。
當然,這樣的情況下,不乏有將領提出了建議,希望王朝的五萬中央軍可以迅猛出擊,化被動爲主動,突然襲擊韓非的軍營,以此來打探敵人的虛實,或許能亂了敵人陣腳也不一定。
這一道建議,黃胤也曾想到,可他卻還是否定了,王朝處於險境,不可以有絲毫的大意。
機會,永遠都是一現即逝的,因爲黃胤沒有出兵的打算,他到底錯過了這一次的機會。
當然,這也正是東方豪的算計之一,他料定黃胤不敢輕易出兵,必要等到明瞭了東方明的下落之後,纔敢出擊韓非,而這樣一來,韓非縱然不敵,也將可以長久地僵持下去了。
自從舉城崔洪的水師被滅了個乾淨,王朝固然還有着不少的戰船,卻沒有水師。
不論是東方明的大軍,還是韓非的大軍,在水面上作戰,能力都是遠遠勝過王朝軍隊的。
基於這極爲無奈的一點,在未曾將敵人趕出國土之前,黃胤並沒有打算置辦一支新的水師。
沒有水師巡航,茫茫內海域,對於王朝來講,就成了瞎子地帶了,知道的信息就少了很多。
當然,王朝的探子,並不是吃屎的,他們還是會結隊巡航內海域,隨時追蹤任何一道敵情。
щщщ◆ TTKΛN◆ ¢O
黎明時分,又有消息傳到了應通關大營,說是東方明的大軍,在退回了海域之後,轉行而行,目前已經朝着舉城的方向過去了,看其樣子,明顯是要攻打舉城沿海的各處防線。
消息一出,滿座譁然,王朝的一衆武將,深知王朝目前的狀況,不由得均是心憂舉城的情況。
不用再去打探了,黃胤已經能夠料想到後面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可他卻顯得很是平靜。
在他看來,東方明將能夠重現拓拔無傷的戰績,在極短的時間內佔據舉城的沿海各路防線,甚至能夠打通與封城的聯繫,與韓非的人馬交接,綿延數百里的距離。
但這不能代表什麼,因爲有趙引鎮守的舉城,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將不會有什麼問題。
趙引的軍略,絕對不會輸於東方明,兩人旗鼓相當,固然兵力懸殊,卻也多半會僵持不下。
黃胤後悔了,後悔沒有聽從下屬的建議,但亡羊補牢,猶未爲晚,所以他立即派出了最精銳的軍士,要他們前去打探韓非大軍的情況,但他的內心裡,其實是不抱什麼希望的。
果然,不多久之後,這批軍士返回了,他們所發現的情況,是阪軍已經安穩下來,戒備森嚴。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這是自己的判斷失誤,黃胤無奈之餘,不由得心中嘆息。
接下來的幾天裡,局勢的發展,果然如黃胤所預料,東方明成功立足舉城沿海一帶,將戰線拉得極長,西接封城邊境,與韓非呼應,東至習城邊緣,隱隱對雍國構成了威脅。
峒國大軍咄咄逼人,趙引卻不爲所動,未曾出動一兵一卒,簡直就是將國土拱手讓人。
在光明王朝,趙引的名聲,是極大也極爲正面的,但這次他的不抵抗行爲,被國民一致抨擊。
當然,敵人勢大,仗不是那麼好打的,被動的局面下,一着不慎,滿盤皆輸,趙引不敢胡來。
本來,若是東方明不將戰線拉得老長,舉城的危險,其實更大一些,但正因爲他的這一舉動,導致二十萬大軍分散了開來,舉城的危險反而小了很多,至少他難以發起有效的總攻。
這樣的形勢下,趙引苦苦思索良久,倒是想出了一條計策,當時就派人請示黃胤定奪了。
“王,疲兵戰力減,倦兵戰力弱。如今敵人遠道而來,不曾大舉進攻,反倒一昧地拉鋸,更是將戰線拉得極長,分散了兵力,固然是爲了防止我軍以地利來藉助天時攻擊,但也失去了大舉進攻的能力。時間已經進入了冬季,拖得越久,天氣越冷,於我軍越有利。故屬下決定嚴密防守,拖延時間,將戰局就以目前的形勢僵持下去,待得最寒冷的時節,伺機而出。”
讀完了趙引派人送過來的密信,再望了望前來送信的軍士,黃胤默默思索了好一會兒。
“回去告訴趙引,這兩路敵人,並不齊心。”
黃胤只說了這麼一句,他不會把心思說與這個小兵,但有了這一句,他相信趙引能夠明白。
如同趙引所說的情況那樣,之後的戰局,果然是前所未見的怪異,東方明似乎沒有出兵的打算,而韓非等三人倒是想要出兵,也一度試探性地攻打應通關,卻又沒有什麼效果。
一來二去的,一晃就是兩個月的時間過去了,天氣愈發寒冷,雙方的軍人都穿上了厚甲衣。
這不會是一場短時間就可以結束的戰役,每一個參與了這場戰役的軍人都能夠明白。
句城那邊,帶着夜飛的五萬中央軍和田楷真的五萬王朝軍隊,凡真也早就與柴芯合兵一處。
韓非三人沒有東方明的氣魄,並沒有將戰局拉到海城那邊去,但有了凡真的十萬兵馬,柴芯還是鬆了口氣,當時就回調了一批人馬到海城防守,以備突然而來的襲擊。
一直到凡真的兵馬到了,胡庸達和孔祥子都不曾動兵,他們似乎只是觀望而來的,不想打仗。
這樣的情況下,所有人的目光,便都聚焦到了封城的戰場上,很多大陸有名的軍事分析人員,都給出了這樣的評價:封城戰場上,阪國大軍與光明王朝的一戰,不論勝敗,都將會引發一場大規模的戰役,這戰役,必將綿延整個大陸,或許將會是大陸歷史上最盛大的一場戰役。
日後的事實證明,那些書生一般的軍事分析家並沒有說錯,他們固然沒有親自上戰場領兵打仗的能力,眼光卻極爲毒辣老道:夕陽血之戰持續數年,規模浩大,後被譽爲千古一戰。
不論世人如何看待這場戰役,如今戰役已經進行了許久,儘管已經有過兩次勝敗之分,有過一支大軍的覆沒,真正處於戰爭中心的各路軍人和將領,卻都是在等待着每一個時機。
又到臘月份了,不知道爲什麼,這一年的雪,似乎來得很晚,至少到目前還未曾降下來。
黃胤的生日,早已經過去了,整個王朝,都被戰火籠罩着,他當時就沒有聲張。
一年前的生日當天,他大敗了唐春,名震天下;一年後,他卻沒有任何的動作,平靜如水。
那一天,他只是特別地將指揮權交給了王領空,自己回王宮陪伴妻子秦瑤和一對可愛的兒女。
還有六天,便是新的一年了,這一天的晚上,天空忽然就飄起了鵝毛一般的大雪。
夜寂無聲,但那沙沙的樹木或其他事物上的雪團落地的聲音,卻如同一道暗夜的優美的樂章。
長空無限,並不漆黑,在那紛飛的雪花裡,似乎一切都應該是白色的。
看不到多遠,可見度不高,立於應通關要塞口子的城牆之上,微微的寒意,讓黃胤感覺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