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毅離開新京前往廣州,與林氏雙妹補辦中式婚禮,同時順便考察民情的這段時間,世界局勢再次有了風雲激盪的變化。
蘇德戰爭的爆發,對在中東和北非戰場連遭敗績的英國人而言,無疑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當時丘吉爾已經從華盛頓返回英國,一邊指揮對德國空襲的防禦作戰,一邊遙控東非戰事,於倫敦北郊的指揮部得到了希特勒進攻蘇聯的消息。
這條消息是首相辦公室主任湯姆森從收音機裡聽到,丘吉爾得到報告,立即跑到收音機旁收聽。因爲是重大消息,第一輪播音完畢,電臺又重播了一遍。
丘吉爾聽完後,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即高興地哼起了小曲兒,一副手舞足蹈的樣子。
對丘吉爾來說,沒有比蘇德戰爭爆發更高興的事了。
丘吉爾是反蘇聯的老手,十月〖革〗命勝利後,列寧在俄國建立蘇維埃政權,英國和蘇聯之間的矛盾迅速尖銳起來,當時,丘吉爾從本國統治集團的利益出發,堅決主張採取反對蘇聯的戰略方針。
一九一八年,丘吉爾在議會選舉中發表演說,稱布爾什維克是“殘暴的大猩猩”“很快就會把俄國拖回到動物形態的野蠻時期”。還說“布爾什維克理論的實質就是倒退到中世紀。”因此“戰勝了世界老虎德國佬之後,不能再讓大猩猩掐死我們。”他還特地向英國內閣提出了一份備忘錄,建議“編制布爾什維克政府成員huā名冊”以便將來不借一切代價地懲罰那些人。
在丘吉爾眼裡希特勒是魔鬼斯大林同樣是魔鬼。
他早就想出了魔鬼打魔鬼的好主意。一九一九年,當時身爲陸軍大臣兼空軍大臣的丘吉爾,對勞合喬治首相說:“對蘇俄的政策應當是十分簡單的。把德國鼻起來並迫使他同布爾什維克鬥爭。”
那時的丘吉爾,處理與德國和蘇俄的關係有個原則,叫做“消滅布爾什維克,同德國佬接吻。”他說到做到,親自參與了對俄國的武裝干涉。
結果,丘吉爾同德國佬接吻的美夢沒有做成。希特勒一上臺就舉起了復仇的大棒,並且一旦羽毛豐滿就向英法撲來了。這時候,丘吉爾方知,當前最危險的敵人是希特勒。因此,在當前對抗德國作戰不力的情況下,丘吉爾開始採取聯合美國、拉攏蘇聯的外交政策,不惜向斯大林暗送秋波。
這種秋波在他看來,送得很有必要很符合他“禍水東引”的戰略思想,也合符他“魔鬼打魔鬼”的好主意。鵡蚌相爭,漁人得利,何樂而不爲呢?
巴巴羅薩計劃…展開後的第二日,丘吉爾即在議會下院發表講話。
“在過去的二十五年中沒有一個人像我這樣始終一貫地反對布爾什維克主義,我並不想收回我說過的話。但是這一切,與正在我們眼前展現的情景對照之下,都已經黯然失色了。過去的一切,連同它的罪惡,它的愚蠢它的悲劇,都已經一閃而過了。
“我眼前看到的是俄國的士兵站在祖國的邊界上,捍衛着他們的祖先自古以來耕種的土地看到的是殘暴的德國士兵像一羣餓狼似的向他們撲去,我看到的是在這些德國士兵的背後有一小撮策劃、組織這場威脅人類的大恐怖的惡棍。我們大英帝國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決心消滅希特勒和納粹制度的一切痕跡,我們要給予俄國和俄國人一切可能的援助。
“希特勒進攻俄國,只不過是企圖進攻大不列顛諸島的前奏。毫無疑問,他希望這一切行動可以在冬季到來之前結束,他希望在擊敗蘇聯後,再擊敗集合了美利堅與不列顛兩國之力的強大盟軍部隊,他希望用比以前更大的規模的進攻,重演他逐一擊破的故僂。
“因此,俄國的危難就是我們的危難,也是美國及世界各國的危難,正如俄國人爲保衛家鄉而戰的事業,是世界各地的〖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業一樣,讓我們吸取通過殘酷的經驗得來的教訓吧。讓我們加倍努力,只要一息尚存,力量還在,就齊心協力打擊敵人吧!”再看看美國。
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儘管羅斯福政府頻頻派人與莫斯科方面接觸,但美國主流媒體,依然對作爲納粹幫兇的蘇聯進行口誅筆伐。實際上,自俄國十月〖革〗命後,美蘇之間的外交關係直到七年前才第一次打開,但依然有許多外交方面的衝突,兩國關係極爲冷淡。
三八年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以及前年十月至去年三月蘇聯對芬蘭的進攻,以及隨後對波羅的海三國的吞併,使蘇聯在美國大失人心。此外,還有蘇聯共產國際組織,在美國軍事工業總動員時依然煽動工會組織罷工,加上共產國際報刊上的反戰宣傳,使美國人與俄國漸行漸遠,只有最同情蘇聯的少數〖自〗由派人士不在其內。
但蘇德戰爭改變了這一切。
六月二十六日,蘇德保證爆發後的第三天,繼頭一天丘吉爾發佈對蘇援助〖言〗論後,美國副國務卿薩姆納,韋爾斯也公開表示“歡迎任何力量一起反對希特勒主義,不論這些力量來自何方”。隨後,蘇聯於芬蘭戰爭期間凍結的在美資產得以解凍,並且在蘇德戰爭爆發的頭兩個星期內,少量的貨物已開始裝船,從美國運往蘇聯。
七月一日,在得到緊急派往蘇聯協調對德作戰事宜的美國特使霍普金斯積極回覆後,羅斯福下令:“立即將大量援助物資運往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但是即使他具有世界上最堅決的意志,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間生產出大量武器裝備來畢竟現在美軍自己也缺少足夠的武器裝備因此只有把原來指定給英國的東西,分出少部分運給蘇聯,以支援蘇聯的作戰。
蘇聯在美國購貨,起先是現款支付,但隨着戰場局勢的急劇惡化,蘇聯駐美大使開始同美國談判某種形式的信貸。
羅斯福在七月下旬給斯大林的一封信中寫道:“爲了排除財政上的困難,將立即作出安排,使價值達十億美元的軍需品可根據租借法辦理。如蘇聯政府贊成,我建議這筆債款不計利息,蘇聯政府可於戰爭結束五年後開始佔付欠款,並在以後的十年之內全部償清。”斯大林同意了羅斯福的提議。隨後,經過外交人員的談判,羅斯福在八月十五日發表的一項聲明中宣稱:“保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對於保衛合衆國是極其重要的”命令租借法督辦愛德華斯退丁紐斯“根據租借法將防禦性軍需品轉讓給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到了這個時候,蘇聯和美、英關係已經步入正軌。不過,不管是美國還是英國,都擔心蘇聯抵禦不了強大的德國軍隊進攻,這個時候提供的援助物資依然少得可憐,僅僅通過北歐科拉半島的摩爾曼斯克即可完成輸送任務,蘇聯要真正大批獲得美援,還必須得用戰場上的勝利來做出證明。
蘇聯方面。
爲了應對德固的進攻,斯大林於七月三日宣佈成立國防委員會,由國防委員會集中掌握全部領導權力,與遠東蘇維埃共和國展開的統一和談決定,也是國防委員會經過討論後做出的。該委員會最早的成員有斯大林、莫洛托夫、伏羅希洛夫、馬林科夫和貝利亞,後來爲了讓兩百萬遠東軍毫無保留地作戰,又加入了柳申科夫和葉戈羅夫。
國防委員會成立當天,斯大林發表了廣播演說,向蘇聯軍民發出緊急動員,提出徹底打敗德國法西斯侵略者的戰略部署。
斯大林在演說中指出,德國法西斯進攻蘇聯,是關係到“蘇維埃國家生死存亡的問題,是蘇聯各族人民生死存亡的問題,是蘇聯各族人民享受〖自〗由還是淪爲奴隸的問題”號召蘇聯人民緊急行動起來,同紅軍一道奮勇保衛祖國,捍衛每一寸蘇聯國土,爲保衛蘇聯的城市和鄉村戰鬥到最後一滴血。
斯大林說,當前蘇聯同德國法西斯的戰爭,不僅是兩國軍隊之間的戰爭,同時也是全蘇聯人民反對德國法西斯軍隊的偉大戰爭。蘇聯人民的衛國戰爭,將同歐美各國人民爭取獨立、〖民〗主〖自〗由的鬥爭匯合在一起,結成反法西斯的統一戰線。
七月十日,蘇聯統帥部改組爲自高統帥部,斯大林任〖主〗席,由於遠東共和國已經表示了和平意願,爲了穩定後方,斯大林給了遠東共和國兩個席位,因此成員除了歷史上就有的莫洛托夫、鐵木辛哥、布瓊尼、
伏羅希洛夫、沙波什尼科夫和朱可夫外,還包括了葉戈羅夫及柳申科夫,成員九人。斯大林既擔任國防委員會〖主〗席,又是最高統帥部〖主〗席,成爲蘇聯的最高統帥。
就在外交及政治活動頻繁進行的時候,規模宏大的蘇德戰爭,也激烈地進行着,而且戰爭越來越激烈。
戰爭之初,希特勒以空前未有的六百萬兵力,形成四個拳頭,分別從北、中、南及亞洲四個方向,迅猛地向蘇聯打去。從北到南,列寧格勒、莫斯科、基輔、巴庫,均受到空前的壓力。
蘇聯準備不足,倉促迎戰,失利頗多。
德國的機械化部隊,幾乎以每天五十公里的速度向前推進。自斯大林下達堅決抵抗的命令後,蘇聯紅軍迅速調整兵力,同猛烈進攻的德軍頑強拼搏。這時,作戰雙方每天同時投入戰鬥的,不是幾個師,幾個軍,幾個兵團,而是幾十個師,幾十個兵團,丹個集團軍羣。
這些重兵,彼此針鋒相對,互不相讓,摔打在一起,撕咬在一起,其勢若狂潮涌動,萬馬奔騰,雷霆萬鈞。雙方重兵在接觸之處,死拼硬打,結果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戰爭所到之處、硝煙滾滾,烈火熊熊,立即變爲一片廢墟。
在戰線上,雙方則互相楔入,互有突破,互有伸縮,形成關牙交錯之勢。然而,雙方都沒有絲毫退讓的意思。一個集團軍潰敗了,另一個或另幾個集團軍又蜂涌而上。這是一場拼實力拼毅力的空前廝殺。
北面一路,德國陸軍元帥裡特爾馮勒布的作戰集羣,以赫普納第四裝甲兵團爲中路,屈西勒爾第十八集團軍爲左翼,布歇第十六集團軍爲右翼,在第一航空隊支援下,從東普魯士的柯尼斯堡向陶格夫匹爾斯普斯可夫列寧格勒總方向實施進攻。
勒布給第四裝甲兵團的先期任務是完整地奪取陶格夫匹爾斯城外西德維納河上的兩座大橋,佔領陶格夫匹爾斯。
爲此,曼施泰因的第五十六裝甲軍和萊因哈特的第四十一裝甲軍展開了進軍賽跑。曼施泰因率第五十六裝甲軍甩開左右兩翼,單刀直入,四天內一口氣衝了三百二十公里,其第八裝甲師於六月二十七日最先抵達陶格夫匹爾斯城外。
該師師長勃蘭登堡讓德軍士兵利用繳獲來的四輛蘇軍汽車,裝扮成後撤的蘇軍傷兵,瞞天過海,騙過蘇軍守橋部隊,完整地奪獲了西德維納河上的兩座大橋,使北方集團軍羣主力順利渡過寬闊的西德維納河,攻佔了陶格夫匹爾斯城。
陶格夫匹爾斯的失守,使普斯科夫、列寧格勒一線,因失去了天然屏障而完全暴露在德軍面前。
斯大林再也按捺不住憤怒,下令了撤消了庫茲涅佐夫上將的西北方面軍司令員職務,由第八集團軍司令索賓尼科夫少將接任,並任命瓦圖京中將爲方面軍參謀長。但是,蘇軍新指揮機構仍無法扭轉戰局,德軍就像潮水般繼續向蘇軍衝來,處於被動中的蘇軍不僅沒有還手之力,而且連招架之功都沒有。
七月二日德軍佔領拉脫維亞首都里加。
七月五日,德軍突破了蘇軍在拉脫維亞至俄羅斯邊界的防線接着又於七月十日佔領了蘇軍棄守的普斯科夫,打開了通往列寧格勒的大門。列寧格勒北面芬蘭一側的芬軍東南、卡累利阿兩個集團軍,也於六月底分別在彼德羅扎沃茨克和維堡方向,對蘇軍北方方面軍發起猛烈的進攻,列寧格勒處於德、芬兩軍的南北夾擊之中。
臨危受命的伏羅希洛夫元帥,緊急動員百萬列寧格勒居民,夜以繼日地圍繞列寧格勒構築了三道防線,其中最外面的以盧加城爲中心,南起伊爾門湖西岸希姆斯克,沿盧加河一字擺開,北至盧加河出海口金吉謝普,全長約三百公里的盧加防線,並在這條防線上部署了四個步兵師和三個民兵師。考慮到北部方向芬軍戰鬥力相對較弱,伏羅希洛夫又從北方方面軍調出六個師又一個旅,加強盧加河一線的防禦。
德國北方集團軍羣佔領普斯科夫後,其主力以萊因哈特第四十一裝甲軍爲先導,繼續沿盧加至列寧格勒軸線進擊:曼施泰因第五十六裝甲軍則向東迂迴,進攻楚多沃,以求切斷列寧格勒與莫斯科的聯繫。
蘇軍在盧加防線上拼死抵抗,並向孤軍向東迂迴的曼施泰因第五十六裝甲軍的側面發動了一個強大的攻擊,將其逐回。
北方集團軍羣受阻於盧加河畔,使希特勒七月二豐一日前拿下列寧格勒的計劃爲之破產。
七月十九日,希特勒發佈第三十三號訓令,命令〖中〗央集團軍羣的霍特第三裝甲兵團向北轉進,切斷列寧格勒至莫斯科之間的交通線,並協助北方集團軍羣進攻列寧格勒。
七月二十一日,希特勒乘專列來到普斯科夫,在車上召見了北方集團軍羣司令勒布,命令他不惜一切代價,一定要在儘快拿下列寧格勒。
最後,希特勒說:“至於對彼得堡的善後處理問題,我們一定不能仁慈,要讓每一個俄國人嚇得發抖!我們要把舊世界毫無意義的法律、舊世界的猶太與基督教的傳統踩在腳下。我們不需要俄國,既不需要敵對的俄國,也不需要友好的俄國,我們只需要一片東方的土地。
所以我們決不接受無論是彼得堡,還是莫斯科的投降,你們必須使它們化爲烏有化爲灰塵讓它們在地球上消失。”於是,勒布重新調整了兵力部署:以萊因哈特第四十一裝甲軍和屈西勒爾第十八集團軍組成北突擊集團,從盧加河下游突破防線經加特契進攻列寧格勒:以曼施泰因第五十六裝甲軍組成西突擊集團,從盧加河中游進攻盧加,牽制蘇軍主力,爾後沿盧加列寧格勒公路進擊列寧格勒:以布歇第十六集團軍和〖中〗央集團軍羣霍特第三裝甲兵團之第五十七裝甲軍組成南突擊集團,從盧加河上游突破防線,爾後轉向東北方向,進攻楚多沃切斷列寧格勒通往莫斯科的十月鐵路線,從東面包圍列寧格勒。
八月八日,北路德軍率先從盧加河下游向金吉謝普地區發起猛攻,至八月十三日突破金吉謝普防線,佔領莫洛斯科維策車站,切斷了列寧格勒至金吉謝普的鐵路和公路線三南路德軍南於八月十一日從盧加河上游向希姆斯克地區發起進攻,至八月十五日突破蘇軍第一道防線佔領諾夫哥羅德,隨後向東北方向的楚多沃挺進,並以部分兵力準備越過沃爾霍夫河,佔領提赫文:中路曼施泰因第五十六裝甲軍於八月十日時向盧加發起攻擊,雖然受挫但牽制了蘇軍三個師的兵力。
八月十五日,曼施泰因奉命將任務交與第五十軍接管,率第五十六裝甲軍南進,支援南路德軍。與此同時,列寧格勒北面的芬軍東南集團軍也以三個師的兵力向拉多加湖逼進,芬軍卡累利阿集團軍則向卡累利阿地峽的蘇第二十三集團軍發起進攻。
目前列寧格勒形勢已經危如累卵,如果伏羅希洛夫拿不出妥善的對策,列寧格勒的陷落將不可避免。
南面一路,陸軍元帥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元帥所率的作戰集羣向第聶伯河和基輔進軍,不過,德軍在這一線遭到了蘇聯紅軍西南方面軍的頑強抵抗。
蘇軍西南方面軍遵照斯大林的號令,於七月一日開始從西烏克蘭地區退卻,任務是在七月十日前以野戰軍隊佔領構築於舊國界的科羅斯堅、沃倫斯基新城、舍佩托夫卡、舊康斯坦丁諾夫、普羅斯庫羅夫等築壘地域,並在這一線組織堅固防禦。
預定在基輔方向行動的德軍南方集團軍羣基本兵力的目的,是突破蘇軍在舊築壘地域一線的正面,前出至基輔地域,奪取第聶伯河的登陸場,然後突擊集團轉向東南進攻,以阻止西南方面軍主力向第聶伯河對岸退卻,並從後方實施突擊將其消滅。
西南方面軍有四十四個已在戰鬥中嚴重削弱的師與德軍四十個師對峙。德軍步兵、火炮和迫擊炮比蘇軍多一倍多,飛機多百分之五十。
七月六日,德軍開始進攻,在主要突擊方向,德軍在該方面軍完成退卻和在築壘地域一線展開前即已到達。
七月七日,德軍以坦克兵團爲第一梯隊,突破了蘇軍在新米羅波爾以北的防禦,傍晚奪佔了別爾季切夫。次日。又在沃倫斯基新城以南實施突破,七月九日,奪佔了日托米爾。
七月十一日,德軍坦克第一集羣先遣部隊在兩晝夜內前進一百一十公里,進抵基輔以西十五到二十公里的伊爾片河。在此,坦克和摩托化步兵被蘇軍阻於基輔築壘地域的外層圍郭。德軍從行進間奪取基輔的企圖被打破。
此時,統領西南方面軍的朱可夫元帥,建議斯大林果斷放棄基輔,將西南方面軍撤到第聶伯河對岸,以避免被德軍合圍,然後全力保衛莫斯科,但遭到斯大林斷然拒絕“宣揚失敗主義”的朱可夫,隨即被解除西南方面軍司令官職務,擔任預備隊方面軍司令員,再次被邊緣化。
蘇軍西南方面軍在新任司令員布瓊尼元帥堅決貫徹斯大林的戰略意圖,多次在基輔正面展開反突擊,使德國南方集團軍羣左翼的進攻,受到長時間的遲滯,迫使德軍統帥部不得不考慮從莫斯科方向調“〖中〗央”集團軍羣的一大部分兵力一第二集團軍和坦克第二集羣來對付西南方面軍。
德軍的預定計劃是:坦克第二集羣從圖比齊夫斯克以西渡過傑斯納河向南挺進,直插基輔後方的羅姆內:第二集團軍從戈梅爾向南〖運〗動,掩護坦克第二集羣的右翼:坦克第一集羣則從第聶伯河河灣上的克列緬丘格向北進攻,與坦克第二集羣在羅姆內和洛赫維察地區會合,把第聶伯河西岸的蘇軍切斷在大河曲一帶:第十七集團軍負責把蘇軍牽制在切爾卡瑟以北第聶伯河河灣,同時掩護坦克第一集羣的左翼:第六集團軍向東,渡過第聶伯河,進入基輔,並開始圍殲這批蘇軍重兵集團。
七月二十一日,希特勒正式下令:加強蘇德戰場南北兩翼的攻勢,並從北、南兩面沿第聶伯河東岸對方面軍進行深遠迂迴。德軍統帥部打算通過深遠的正面突擊和隨後的翼側突擊,把蘇軍西南方面軍割裂成幾個相對孤立的戰略集團。
在德軍調兵遣將的時候,蘇軍依然積極組織突擊,以粉碎德軍的進攻。
七月十九日到二十九日,蘇軍第二十六集團軍企圖進行一個戰役來破壞德軍坦克第一集羣的包圍機動,但僅阻住該集羣數天,隨後在德軍突擊下亦被迫退卻。
八月三日,德軍以兩翼突擊在烏曼地域,合圍了蘇軍第六集團軍和第十二集團軍。
八月八日“烏曼口袋”被消除,德軍俘虜了十萬三千多名蘇軍,其中包括第六集團軍司令穆濟琴科中將和第十二集團軍司令波涅傑林少將,德軍繳獲三一七輛坦克、八五八門火炮,戰鬥行動在這裡一直延續到了八月十三日。
蘇軍第三十七集團軍在八月上半月成功地擊退了德軍重兵集團爲攻佔烏克蘭首都而從西南實施的強大突擊。德軍突至基輔近郊茹利亞內、
梅舍洛夫卡。但是,蘇軍實施的反突擊,使沿築壘地域外層圍郭的戰線在八月十五日前幾乎完全恢復。基輔市民及附近居民,根據烏布〖中〗央、烏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和烏人民委員會的決定,成立了城防司令部。
短期內,有二十萬基輔人被迫加入參軍。
就總體戰略態勢而言,德軍行將對基輔完成合圍,蘇軍已經處於一個極其不利的狀況。在此期間,朱可夫多次向斯大林建議撤出基輔的軍隊,均遭到拒絕。
外高加索方向,維爾納馮布隆伯格元帥率領的土耳其集羣,作戰更是無驚無險,一切順利。由於初期蘇軍主力大多在波斯邊境地區,準備在德軍入侵波斯及伊拉克後,趁機撿漏。結果,德軍進攻的方向是蘇聯外高加索地區,導致蘇軍無法及時完成兵力的集結,被德國人逐個擊破。
至八月六日,德軍順利攻佔巴庫城,將這個蘇聯最重要的油氣中心掌握到了手裡。由於土耳其有鐵路與巴庫相連,從此以後德國就可以通過歐亞鐵路得到巴庫油田生產出來的源源不斷的石油,比起還需要建設鐵路才能得到石油的利比亞油田及埃及油田,方便快捷並實惠得多。
希特勒欣喜萬分,下令嘉獎維爾納馮布隆伯格元帥,目前德軍土耳其集羣,正在做短暫休整,然後將順着黑海及裡海沿岸北上,攻向頓河下游、北高加索及克里米亞地區,策應南方集羣的進攻。
與以上三個戰區相比,局勢最爲複雜的,是處於正面的西線戰場。
明斯克會戰失敗後,葉戈羅夫率領突圍的十餘萬軍隊,退守斯摩棱斯克地區,七月十一日,德軍從波洛茨克、維捷布斯克、羅加喬夫一線發起進攻,以第三和第二裝甲集羣主力向斯摩棱斯克方向實施鉗形突擊,以部分兵力向大盧基方向和羅斯拉夫爾方向實施輔助突擊,第九和第二集團軍隨後跟進。
十四日,蘇軍在葉戈羅夫統帥下,一部向德軍實施反突擊,收復羅加喬夫和日洛賓兩市。十六日,德軍在航空火力支援下,攻佔斯摩棱斯克和奧爾沙,二十日佔領葉利尼亞,二十三到二十五日,蘇軍以四個集團軍級戰役集羣,向斯摩棱斯克地域實施向心突擊,第二十和第十六集團軍主力乘勢突同。
二十六日,德軍從東面封閉斯摩棱斯克合圍圈。
次日,蘇軍莫吉廖夫集團被殲。
三十日,蘇軍在西方面軍後方組建預備隊方面軍,以掩護莫斯科方向。同日,德軍奉命轉入防禦,進行休整補充。
八月五日至八日,蘇軍斯摩棱斯克集團和羅斯拉夫爾集團先後被殲。九日,德軍爲消除右翼威脅轉而南下。
由於當面德軍兵力驟減,葉戈羅夫正在準備一波反擊行動,以打垮斯摩棱斯克地區德軍構築的防線,收復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
蘇德戰場上戰雲密佈,而對於此時的希特勒及德軍高級官員來說,卻每一天都充滿了希望與激情。
比如,德國總參謀部的樂觀主義,便可在哈爾德七月四日的日記的大肆吹噓中可以反映出來:“我堅持認爲俄國戰役在兩週之內已經打贏,大概這不是誇張。當然這不是說戰役已經結束了。”
約雷爾的負責記軍事日記的赫爾穆特格雷納在七月十日的一封信中透露,最高統帥部也認爲戰役比預料得順利的多。”我們佔領了德溫斯京和明斯東外圍地區,這樣我僅用一週時間就完成了去列寧格勒和莫斯科的三分之一的路程:以這個速度,再有十四天我們就進入這兩個城市了:不過,事實可能比我們設想得更快”。
希特勒竟然也同意這種看法。在柏林的〖總〗理府,希特勒凝視着餐室牆上的地圖,用他的秘書們能聽到的聲音宣稱:“幾周之後,我們將進入莫斯科,然後我要把它夷爲平地,在那裡修一個水庫,莫斯科這個名字必須抹掉。”
幾天之後,裡賓特洛甫也用同樣的語言向他的高級外交官講了話:“六週或八週之後,俄國戰役就要結束,對英國的戰爭,可能再繼續六個月或十年。”
大約在同一時間,希特勒努力讓他的大使馮德舒倫堡(希特勒總認爲他是個親蘇派,曾用其所長,派往莫斯科作大使,此人已從莫斯科遣返回國)相信:“到八月中旬,我們將進入莫斯科。到十月一日,將結束俄國戰爭。”
在七月及八月期間,希特勒認爲他將取得勝利是完全有理由的,畢竟德國在戰爭初期取得的優勢太大了。
德國的情報部門,引述了斯大林和莫洛托夫秘密向外國外交官透露的消息,蘇聯已經承認把列寧格勒、明斯克、基輔甚至莫斯科從防禦地圖上劃掉,當然他們這樣考慮只是一種預測。
情報部門還爲希特勒送上一份美國駐莫斯科大使館給本國政府的有關蘇聯士氣的報告,報告中描述了莫斯科糟糕的空襲預備警報情形,並且憂心忡忡地記載了食品情況和俄國人民已經把儲存的金銀細軟轉移到安全地方的謠言。
樂不勝收的希特勒,在七月中旬某日和裡賓特洛甫共進午餐時,他已經把俄國變成殖民地的計劃擴大了,並把布爾什維克的純民粹主義和法西斯〖革〗命的基本秩序做了對比。“要是沒有強迫,人們總是要回去過兔子般的生活”俄國農民幹活不是情願的。這就是他們的口號和做法失敗的原因,他們不得不採取集體制一用政委代替地主。其實都是一回事。斯拉夫人不會管理,他們只能受人管理。他們需要受奴役。
七月下旬某日,在前線部隊接連獲勝的時候,希特勒認爲俄國戰役似乎接近尾聲,於是向事先選定的共進午餐的聽衆的解釋,爲什麼他沒有正式宣戰甚至沒有以某個“事件”爲藉口,就攻打了俄國:“在歷史的法庭上,還不曾詢問過一個人的動機。而總是評判事實。你們說說看,誰曾追問,爲什麼亞歷山大侵略了印度?爲什麼羅馬人打了他們的布匿戰爭?爲什麼腓德烈二世打他的第二次西里西亞戰役?在歷史上的法則,就是勝者王侯敗者賊。我,希特勒,只對我的人民負責。
“爲了理論上發動戰爭的動機問題而犧牲成千上萬的士兵生命,不僅是迂腐更應該說是犯罪。我將作爲布爾什維克主義的消滅者而永垂青史,管它有沒有邊境事件。只有最後的結果纔有裁決權。如果我輸了,那時我怎麼說都不合邏輯。看看法國…如果我先宣佈了我的作戰計劃,我們就決不會成功的,然而這對德國的命運是極其重要的。
反過來:如果丘吉爾和雷諾保持沉默,我大概也不會攻打法國。”總之,希特勒已被眼前的勝利所陶醉,他的思想甚至已轉到了未來的更久更遠的戰役了,在明斯克戰役取得勝利次日,希特勒便指示勃勞希契不要再往東方前線派任何新的坦克部隊了,而且那裡的裝甲師要縮減。沒事做的坦克人員要送回德國訓練新的坦克師。第二天,在最高統帥部的命令中,他又進一步肯定了這一點:除了二十個現有的裝甲師外,到明年五月一日陸軍要再建立十六個裝甲師十二個給集方,二十四個另有任務。
八月上旬的某一日,希特勒裁定,蘇聯失敗之後,主力部隊將分別調往西線和亞洲,以後的戰爭,很可能將在那裡爆發!此外,海軍建設將要受到限制,能適應與英、美戰爭的需要即可。然而空軍將大規模地擴大,到明年春天,空軍的工廠將以最高的效率工作,德國必須擁有更多的空軍參與作戰。
八月中旬,一天晚上希特勒在與納粹黨高層人士的閒聊中這樣說:“我敢說,這場戰爭結束之時,就是與英國長久友好的開始。但是,如果要和她和平地生活下去,那麼我們就必須先把她打倒!”希特勒與他的部署的狂妄自大,在這一系列〖言〗論中展露無遺,其矛頭甚至隱隱開始對準了南華。
不過,事情真的有可能這麼簡單嗎?
:嗯,集中交代一下美英蘇三國當前的關係,以及目前蘇德戰場的態勢。由於有安毅及南華的涉入,時間、空間都有所不同,蘇聯的情況比歷史上糟糕得多。遠東共和國官兵要參戰,起碼得九、十月份去了。
現在許多人把納粹德國想象得很美好,實際上忽視了納粹主義本身的殘酷性,那就是完全掠奪其他種族的生存空間,消滅一切所謂的低等種族人。爲什麼烏克蘭、波蘭東部、白俄羅斯及波羅的海三國的民衆,從最初積極擁護德國入侵,到最後全部走到了德國的對立面,與納粹德國施行的種族滅絕政策不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