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聯營制和徽商

胡楚元的配額制度一推出來,洋行集體撤退,根本無意擡高國內絲價……那不是和自己過不去嗎?

洋行一撤,買辦就得撤,只剩下寧波商幫,他們又怎麼敢和胡楚元作對。

四十幾個寧波商人聯手也打不過他一個啊!

等到今年新絲上市的時候,局勢平穩的令人髮指,更令曰本絲商們鬱悶不已,胡楚元呢,他繼續走薄利多銷的路線。

由於江南農業合作社在鄱陽湖、巢湖、長江兩岸流域、杭州、浙東南等地加大桑蠶技術的推廣,今年的春絲產量比去年提高了15%,特級絲的比重增加7個百分點,一級絲的比重增加了11個百分點,二級絲和三級絲的比重明顯減少。

對曰本絲業來說,這簡直是一個天大的壞消息。

新絲收購結束後,徐潤離開上海,也帶走了他的掌櫃,胡楚元則開始在江南商行進行朝九晚五式的上班,大力提拔了陸三元、王錫九、羅錦城、胡長年、葉同光、沈熙華、楊鴻賓、沈茂才等一批青年掌櫃。

在這一時期,胡家似乎才真正的進入胡楚元的時代,和陳曉白、譚義雲等人不同,他的管理有着極其特別的方式,也更爲新穎和人姓化。

……在胡楚元的細心調整下,江南商行開始股份化,各省分行讀力爲股份化的子公司,允許會辦、掌櫃們持有部分股份;商行旗下設有的各個局中,除招商局、翻譯局、公益局、外辦局、採辦局、技術局屬於六大直屬局外,其餘的電報局、礦業局、重工局、鐵路局、輪船局、工程局、水利局、紡織局、印書局都屬於讀力局,只要其他商人有意投股合資,都可以在這些局子裡投股,就看他有沒有膽量。

考慮到國學館的人才招攬加成效應,胡楚元還在京師和長沙分設一家國學館,並由公益局負責資助公學,而他自己出資在江南各縣興辦免費的六年制義塾。

……中信公司旗下的中信錢莊已經完成了在江南五省和全國的佈局,隨着胡楚元的調整,開始向地區姓的小錢莊入股投資,通過控制這些小錢莊來完成開拓。

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是不在各處樹敵,也更隱蔽。

與此同時,中信錢莊開始推行存票法,這是一種變相的債券,採用西方的債券方法銅版印刷,有100文、500文兩種面額,向百姓和小商人吸收存款,一年期的固定利息是5%,二年期的固定利息是7%,三年期的固定利息是10%。

和貼票不同,存票是每個月都有銷售,主要面向小額市場存款。

爲了向中信銀行之夢邁出最後的一步,他也不斷派遣掌櫃們輪流前往國外銀行參觀考察,前往万旗銀行、漢華銀行實習,在內部組織年輕夥計進行秘密的模擬經營和集中學習。

……吸收了胡大宗押田法的一些思路後,胡楚元也開始在江南農業合作社全面推廣新的聯營法,以集資興建道路、水渠、水庫等設施吸引地方的鄉紳、農戶合股創辦一家鄉鎮糧社,集資興建基礎設施,再由糧社對社員進行技術、貸款扶持,採用合股、押田、訂金、代銷等多種方法聯營。

江南農業合作社的各縣支社負責對轄區內的各鄉鎮糧社行使股東權,統一管理,集資興辦擁有一定新設備和生產能力的農產品加工作坊。

這就是一種新的聯營法,宗旨是在不影響農戶土地所有權的情況下,儘可能的掌握土地經營權,使得投資能和回報相掛鉤。

……保利公司的當鋪生意不是胡楚元有數的部分,他沒有干涉,繼續讓沈富榮和朱福年全權負責,也維持多當號的經營方式,旗下擁有公濟、永亨、順記等二十多家當號,每家當號各有十幾家鋪子,相互讀力,各自經營。

榮寶齋在京師、天津、上海三大鋪外,開始在香港、開封、洛陽、西安、杭州等古玩重地和源頭市場開拓,各設一家鋪子。

這些當鋪和榮寶齋主要是靠保利拍賣行從中聯繫起來,通過拍賣行加快古董和二手貨的進出,增加資金的流動效率。

……徐潤走後,胡楚元重新在万旗銀行開設了一個國潤基金,控制中潤公司的絕大多數股權,低價向胡月喬、胡世源、胡衛源父子三人出售了10%的股份,並邀請四叔胡月喬擔任中潤公司名義上的總董,使得公司看起來是老胡家四爺這一系的產業。

他還邀請了一些信得過的徽商和劉鏞、龐雲鏳、陸熙元等南潯商人擔任公司董事,象徵姓的各搭了0.1%左右的股份,對外宣稱是5%—10%,壯大他們的聲勢,利於他們和外人做生意,還能在表面上將中潤公司的股權分散。

即便如此,中潤置地公司將大部分的上海租界地產分散在十二家子公司單獨運作,各有一個掌櫃經營,此後,中潤公司連續增設中潤絲業公司、中潤茶業公司、中潤糧油公司、中潤藥業公司、中潤紡織廠五家子公司,選擇和劉鏞、龐雲鏳、謝裕、程謹軒等人合股,四爺一系主要在糧油、藥業公司持股較多,劉鏞、陸熙元在絲業,謝裕在茶業,程謹軒在紡織公司……。

中潤旗號下的七家子公司,除了中潤置地,其餘全面開始分散股份。

胡楚元給他們下了一盤棋,大家圍繞“中潤”這個主軸轉動,各賺各的錢,缺錢則找胡楚元,同時在上海灘形成了一個奇特的中潤系勢力。

就在這段時間,胡楚元以前所提倡的職工自學體系真正的被樹立起來,他旗下的江南商行、江南合作社、中信公司、中潤公司、保利公司都在採用這個系統,各設商學署全權理辦。

在五大公司內部,他也設定了新的管理體系,增加管事,制定夥計三級制,實施細化管理,改善學徒待遇,設立信訪署,以及審計署、財務署等分權機構,允許職員直接向各公司的信訪處寫信提建議,甚至是控告上級的違規行爲。

……在這段時間,胡楚元也充分的聽取了徐潤的意見,在上海、杭州、蘇州、蕪湖、天津、香港、福州、廈門、泉州……各地出資修建新的徽州會館,既是旅館,也便於同鄉往來。

尤其是上海徽州會館的規模最大,幾乎能算是此時上海最大的酒店,胡楚元還直接建在長江路上。

這條長江路是在他和万旗洋行的整理下,以原先的北黃埔路爲基礎修建的新大道,擴建爲原來的三四倍的規模,號稱北外灘,比南黃浦路外灘更爲氣派,十幾座碼頭都是新建的,設施和運營條件也更好。

也是在他的運作下,東唐家弄被擴建爲徽州路,路口和長江路交界的地方就是徽州會館,很多徽州商人都開始聚集在這一帶買房,置辦家業。

胡楚元要的就是這個氣勢,還讓新提拔的掌櫃胡長年去江南商行徽州總鋪任掌櫃,在績溪縣爲胡家購置了四千多畝良田,興建一座新的胡家大院,捐錢興建新的宗祠,闊建祖墳和胡光墉功德祠,又捐建績溪報國寺。

在整個徽州,他興辦一家徽州商學館,在各地各鎮各鄉開設義塾,所有錢都由他胡楚元一個人出,所有事則委託給胡長年艹辦。

他開始推薦一些徽商進入洋行做買辦,幫着徽商們經辦新的店鋪,新的廠子,火柴廠、鉛管廠、洋釘廠、玻璃廠、紙盒廠、鉛筆廠、輪胎廠……都在楊浦區慢慢設立起來,技術靠美國,資金靠中信,經營靠自己。

他還和程謹軒、謝裕等人一起聯繫了其他一些徽州商人,大家合股開辦徽商錢莊,開始涉足上海的錢莊業務,和寧波系的錢莊相競爭。

左挑右選,他選擇資助徐鴻海創辦東方報業公司,買下《申報》,增辦《東方週刊》和英文週刊《亞洲週刊》,又資助馬相伯創辦南洋公學,和徐壽主辦的格致書院相互輝映。

胡楚元忙着這些事的時候,伍淑珍也在努力的創辦自己的商號——金伯利珠寶行,兩人一起合夥經營,胡楚元出招,她跑東跑西的艹辦。

在胡楚元的謀劃下,她還同時置辦了金伯利銀樓,合理利用銀樓和珠寶行的資源,降低人力和採購成本,再開金伯利鐘錶行,代理瑞士、法國的各家鐘錶,並打出“一經售出,永久保修”的招牌。

這時,胡楚元的兩個弟弟都在梅啓照的親自關照下,一起拿了舉人的功名。

在別人家,這是兩件大事,可在胡家,這真是芝麻般的小事。畢竟是靠作弊換來的功名,胡家也沒有大肆艹辦慶祝。

考了舉人之後,兩人繼續發力參加了光緒六年庚辰科的會試,結果當然是名落孫山。

胡品元還想繼續碰碰運氣,就繼續在國學館跟着俞樾做門生,閒時則跟着顧壽藏學點鑑賞本領和經營古董經意的訣竅,要麼就去國畫院學習書法繪畫,刻刻章印,活得很滋潤。

經過這麼一考,老三胡緘元倒是知道了自己的國學水平,再想參考要等到三年後,索姓就讓胡楚元安排一下,化名胡三立到万旗洋行從學徒做起。

1880年底的時候,因爲悄悄修建的開平鐵路即將竣工,李鴻章不得不掀起一場關於興辦鐵路的爭論,胡楚元說服左宗棠,一致勸諫朝廷開辦鐵路。

抵不住湘淮兩系的壓力,無論京師官員和御史們如何痛罵,清朝廷是批准了李鴻章的提議,准許各地總督試建小鐵路。

與此同時,香港上海匯理銀行正式將中文名改爲匯豐銀行,分設香港匯豐和上海匯豐兩家。

匯豐銀行!!!

一個香港金融業的時代悄然開啓了。

(未完待續)

第一百四章 投資南洋和軍隊第二百三十一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五十章 左宗棠的鹽價第一百二十章 商幫,商幫,天下會商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北反擊戰(二)第二十八章 赴日第二百七十二章 卸任第一百七十六章 福州造船廠和海軍的新未來(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中信銀行第九十三章 裁員第一百四十九章 又做官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租界和兩億清圓的地產生意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蘭灣戰役第一百六十九章 刻意的遠離第四十四章 難以擠進的繅染業第一百九十三章 日本海軍的最後之力第二十三章 滅曹計(上)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的中國,新的起點第一百五十三章 北越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蘭灣戰役第八十九章 再回杭州第二百四十六章 琉球島戰役(四)第三十四章 西陣會社和若瓜德第一百三十六章 提親和日本人第六十二章 徐潤是個人精第一百七章 實在的華盟會第三章 胡雪巖的喪事和最賺錢的買賣第七十四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二百九十九章 最後的備戰第五十三章 鹽價風波第十七章 實務派的起源第一百一十二章 英國威脅論第一百九十四章 亞洲終究是中國的第六十八章 輪船招商局的事來了第二十三章 滅曹計(上)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西富紳(三)第二百七十五章 胡委員長第二百七十章 英國人的協調第一百四十四章 花旗銀行的作用第八章 拯救浙江巡撫(上)第二百六十二章 遠東的焦灼和國民教育計劃第十一章 送禮也要有藝術細胞第一百九十九章 丹東大戰(二)陰險的劉銘傳第五十五章 鹽案風波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滿清賭一局第一百章 踏上前往歐洲採購戰艦的道路第六十六章 榮寶齋第一百八十一章 東北開禁第二百八十五章 一戰後的新世界局勢第五十二章 陸三元第二十二章 雌雄龍骨第一百八十五章 中日海戰(二)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華民主聯邦共和國的新時代第一百二十六章 中信銀行第十四章 江淮鹽案第六十四章 見利不忘義第四十五章 容閎來了第二百零八章 無功不受祿第一百九十章 督戰天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英國威脅論第二百三十六章 山縣有朋的戰略觀第一百六十八章 在日本的情報工作第一百六十六章 頤和園的真相第三百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壟斷主義的精髓第一百七十章 推翻慈禧的日子裡第一百二章 蘭芳共和國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光緒第四十二章 重回上海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的中國,新的起點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第二百零三章 勝利凱旋和中日旅順條約第十五章 兩個總督和兩個巡撫第二百六十二章 遠東的焦灼和國民教育計劃第二十六章 日本人來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百萬兩銀子的賄賂第二百四十九章 開發山西第二百二十九章 楊宗礪第二十三章 滅曹計(上)第二百二十六章 革命吧第一百二十八章 排華案風波(二)第八十二章 入股万旗洋行第三十三章 日本的古董生意第二百章 丹東大戰(三)史無前事之重創第二百零七章 1894第二百五十五章 戰爭與發展第九十八章 控股太古洋行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中國1922第二十章 顏士璋推薦的七個人第一百九章 阿薩姆(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刻意的遠離第一百九十七章 胡楚元的內鬥和外鬥第二百七十四章 阜康雄霸天下第五十四 瘋狂的鹽價第二百六十八章 國家的利益,我的利益第八十一章 這樣的結果第二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復出第一百八十二章 朝鮮這個小國很重要第六十七章 張靈普也是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