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靈柩

賬內又安靜下來。

在杜如晦故去、房玄齡致仕、長孫無忌一心只爲關隴謀劃的當下,李績的資歷、威望已然無人能出其右,尤其是眼下軍中形勢緊迫,誰若是當真違逆李績之命令,做出一些違背軍法之事,他是真的敢殺人。

別看衆將盡皆有數萬嫡系部隊跟隨東征,此刻盡在軍中,但是在各方掣肘彈壓之下,怕是也翻不起什麼浪花……

薛萬徹與阿史那思摩兩人坐在靠門的地方,比較靠外,好似兩名閒散人員一般,超然事外。兩人一個是降將出身,一個外族內附,即便皆得到李二陛下信任握有兵權在手,但距離帝國中樞卻尚有一段遙不可測之距離,似眼下這等情況根本插不上話,也不能插話。

所能做的,也唯有選擇站隊而已。事實上也沒什麼好選的,兩人既非關隴出身,又與山東世家、江南士族皆沒有太深牽扯,一身榮辱顯赫盡在李二陛下之信任倚重,眼下李二陛下駕崩,兩人的根基幾乎一瞬間被斬斷,若想往後好生生的過日子,就絕對不能鬧什麼幺蛾子。

唯一之計,便是老老實實的站在李績身後,有了李績的支持,最起碼兵權不會被剝奪,身家性命便有了保障……

沉默一陣,程名振看了看悶聲不語的程咬金,略作遲疑,猶豫一番後開口問道:“此番回京,更有護送陛下靈柩之大事,眼下行軍速度如此之慢,恐生不虞之變化,不知英國公可曾想過?”

此言一出,諸人都下意識坐直脊背。

人死之後,屍體很難保存,即便眼下天寒地凍,可長久下去終究不是辦法,所謂的“不虞之變化”雖然未曾明言,亦不過是爲尊者諱而已,但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意思。

相比於長安兵變,能夠將李二陛下完好護送回長安,似乎更爲重要……

李績卻好似對此渾不在意,呷着茶水,慢條斯理道:“此事,吾心中自有主張,若有意外,甘願承擔一切罪責,諸位不必爲此費神。”

他是當朝宰輔之首,如今更是這數十萬大軍的最高統帥,有資格更有底氣說出這樣的話,當然,其中的風險更大。

“呵……”

這回連尉遲恭都冷笑一聲,搖搖頭,雖未言語,但不滿之色盡顯無疑。

單純以信任而論,李二陛下對尉遲恭的信任度絕對於在場衆人之上,儘管牽涉到家族、門閥、派系的各種利益,但尉遲恭對於李二陛下卻絕對忠心耿耿。

李績不理會他這一聲冷笑,輕嘆一聲,道:“陛下自長安出關之時,虎賁百萬揮斥方遒,何等意氣風發?率大軍行至此間曾祭奠魏武,豪情壯志威蓋天下!結果如今吾等非但鎩羽而還,更使得陛下英年早逝……逗留兩日,只是希望陛下英魂有靈,能夠暢懷前事,有所感應。”

衆人面色悲痛,唏噓不已。

鄴城乃昔日魏武帝之國都,魏武帝有此發兵北征烏桓、蕩平遼東蠻夷,功勳赫赫青史彪炳,李二陛下在此駐蹕停留且親書祭文以祭奠魏武,何嘗不是雄心壯志欲與先人比肩戰功,意欲橫掃遼東蠻夷清除帝國隱患,煌煌功勳不落人後?

卻不料百萬大軍投鞭斷流,最終落得如此下場……

尉遲恭虎目含淚,怒視李績,道:“吾等皆追隨陛下日久,甘願赴湯蹈火、死不旋踵!奈何如今鑄下大錯,惟有赴死之心,卻連祭奠一番亦不可得!”

自遼東返回之日起,陛下棺槨便被李績的親兵部曲以及陛下的禁衛重重護衛,平素行軍之時以帳篷、帆布掩蓋,駐營之時更藏在營帳之內,誰也不準靠近半步,這令一衆將領非常不滿。

李績淡然道:“眼下,噩耗尚未傳開,天下自然穩定,縱有關隴施行兵諫,亦不會觸及社稷根本。可一旦噩耗傳開,則立即天下烽煙四起!吾等身爲人臣,此刻所思所念非是祭奠痛悔,而是穩定局勢,使皇位之傳承水到渠成,而不是號喪幾聲以顯忠良,卻將陛下一手打下的江山陷入動盪不安。”

尉遲恭即便心中不滿,卻也無話可說。

正如李績所言,若是隨意拜祭陛下靈柩,勢必被軍中兵卒、將校看出異常,一旦陛下駕崩的消息傳出,所引發的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這已經不是罪責誰來背的問題,因爲誰也背不起……

待到衆將散去,李績依舊一個人坐在中軍帳內慢悠悠的飲茶,窗外風聲呼嘯,雪花飄飄,他面容如磐石一般堅韌,沒有一絲神情波動。

良久,一杯茶水飲盡,這才起身走出大帳。

賬外,他的親兵部曲與隨侍陛下的禁衛頂盔摜甲、筆挺直立於風雪之中,將大帳左側的一座營帳重重包圍,任何人若無李績之手令皆不得靠近,誰敢違逆,立斬不赦!

李績來到大帳門口,整理一下衣冠,面色肅然擡腳入內。

帳內毫無一絲煙火氣,冷冽的寒風自帳外呼嘯,寒冷的空氣能夠將人的血脈凍結。一具巨大的棺槨停放在帳中,嶄新的木料並未油漆,散發着淡淡的木料香氣。

李績面上並無多少悲色,只是站在棺槨之前沉默着一言不發。而後擡腳自大帳後邊一個小門走出,來到另外一處帳篷。褚遂良已經站在門口,見到李績前來,左右望了一眼,便撩開門簾,請李績入內,自己則走出門口站到外邊,肅立一側,任憑風雪落滿頭頂、肩頭,凝立不動。

這一趟東征之行,對他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巨大災難,一腳踩進巨大的漩渦,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復……

褚遂良仰望風雪飄飄的天空,悠悠嘆了一口氣,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說得大抵就是他這種立場不堅、意志動搖且被利慾薰心之輩。

然而事已至此,又豈能由他左右?只希望着大軍儘快返回關中,抵定亂局,消弭這一場危機帝國社稷的兵變。

至於他自己……也只能聽天由命了。

所幸尚未至絕境之地無可挽回,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

長安城內。

經由長孫無忌一再施壓、威逼,不僅關隴門閥不得不拿出最後的家底,即便是河東諸姓也都加派兵卒,數萬大軍蜂擁而入長安城,圍着太極宮猛攻不止,戰事趨於白熱化。

即便是長安城北玄武門之外,亦有數萬大軍陳兵遠處,既防備着右屯衛再次如之前那般接應房俊,也堵住了太極宮內可能潰逃的路線,確保萬無一失。

誰都知道一旦太子兵敗之後逃出長安,局勢將會徹底糜爛,長久的對峙將會連續不斷的上演,關隴便不算是真正獲得勝利。

說到底,即便是魏王、晉王也不能完全取代太子的地位,名不正言不順,天下不服者衆,關隴門閥意欲全部掌握朝堂權力難如登天,更何況如今僅僅只有一個齊王李佑站出來?

論資歷,齊王差的太遠,論威望……齊王幾近於無。按理來說,長孫無忌這邊並不保險,並不值得大家押上全部家底,一旦兵諫失敗所遭受的反噬將是各家門閥絕對無法承受的。

然而東征大軍詭異的行程進度,卻讓這些門閥反覆權衡之後,一致做出支持關隴的決定。

沒辦法,東征大軍的態度實在是太過出乎預料……

按理,陛下負傷、東征失敗,關中又爆發兵變,數十萬大軍自當披星戴月日夜不休,儘早返回長安,抵定亂局。大唐乃是陛下的大唐,縱然太子再是無德,廢立也只能由李二陛下乾綱獨斷,焉能由臣子私下廢立,且還需通過兵諫這等踐踏皇權之悖逆手段?

更何況李二陛下雄才偉略、氣魄如山,最是乾綱獨斷、說一不二……

種種跡象,都說明要麼東征大軍出了問題,要麼……李二陛下出了問題。

第八十六章 鏖戰趙信城(續)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狗拉爬犁第六百六十三章 鬥爭明朗第八百六十五章 作繭自縛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我憑實力騙來的,爲何不要?第二百五十六章 驅虎吞狼第4584章 人心叵測第三百五十章 狗咬狗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迂迴偷襲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糧食哪兒去了?(上)第一千零五十章 你家效忠對象太多第七百三十六章 神的姓氏(萬字依舊,求月票)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蹊蹺的大火第一千九百零三章 君前奏對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 死中求活第九十九章 誤會第四百二十七章 拉幫結派第兩千六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二百三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四百六十三章 自取其辱第二百三十六章 夥伴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 雲開月明第一百九十二章 誤中副車第一千零二十章 各懷心思第九百二十七章 猜測第一百零九章 分化與制衡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驅虎吞狼(續)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船塢裡的超級戰艦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戰雲密佈第二百九十六章 言辭交鋒第四百二十二章 魏府喜事第一百五十六章 有才,就別藏着第五百四十六章 不吃不行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 海盜來襲(上)第六十五章 高,實在是高!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 蕭府議事第六百三十七章 佳人杳杳第三百六十七章 軍法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隱憂第三千一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一千兩百五十章 疑心第一千八百五十章 求之不得,當場發飆第九百八十九章 難以辨認第六百二十章 求助皇帝第4310章 風雨欲來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你得忍着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韓璦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走投無路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猶豫不定第九百四十二章 我回來時,千帆競秀!第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故佈疑陣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扼守咽喉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王族末日第二百三十九章 集會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 撲朔迷離第十七章 垂直管理第八百六十五章 作繭自縛第四百六十九章 豐碩成果第一百零三章 死水微瀾第二百零二章 印刷術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遭受羞辱第七百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一千零八章 堅不可摧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心思叵測第八百四十七章 新時代來臨之前的迷茫【求月票】第六百零八章 我警告你第六百五十一章 君子好逑第五百一十四章 動之以情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 甜黨必須消滅!第二百四十四章 奏對第二百三十章、不知所謂第一千兩百零七章 陛下驍勇!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鄭氏臣服第一千兩百零八章 李二落馬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 送上門來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出城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進駐白水第七百四十四章 大丈夫當如是(第四更!)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 皇帝父子,一曲雙簧第八百零五章 避暑【第四更求月票】第一千兩百四十章 動遷?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風捲雲聚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事情大發了!第二百一十三章 事後如佛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吳王家訓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破陣第五百二十二章 臨別小聚第八百九十章 良心與哲學第一百四十八章 返程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 送上門來第四十一章 未來戰爭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擔憂第九十章 一敗塗地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道家基石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人品低劣第三百七十五章 利益第4325章 激烈對峙第十七章 稚奴與兕子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攻城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摧枯拉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