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安南的政局已經糜爛到了難以令人置信的地步,單純的依靠部隊,是可以控制住局勢,但若是沒有足夠多的行政力量介入的話,這裡的政局將會越來越亂。
軍政分離,使得雙方可以在各自的行業內發揮最大的力量。
雖然表面上看似增加了官員的數量,但是無論是工作效率,還是成績來看,這點付出都是值得的。
歷史上,從沒有過一個地區,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當然,到底有沒有,誰也不知道,因爲歷史沒有記載,也不可能會有一個朝廷,下這麼大功夫的去幹這個事。
正所謂法不責衆,類似事件,最多也就是處理一些主要人物,餘下的則是警告,或者限期清退。
但真正做到的並不多,甚至連處理大量主要人物的案例都很少,原因自然是因爲世家。
官員就是世家出身的,或者就是世家的代言人,在此之前,世家不可能會如此輕易的向朝廷妥協。
頭疼!
除了頭疼還是頭疼!
儘管有所準備,但當真的瞭解到這些事情之後,瞭解到這次所涉及的範圍到底有多廣的時候,李道宗心中還是有些打顫的。
當然,李道宗雖然有處理的權力,但同樣的,案情重大,他也不敢輕易的去處置這件事情。
原先的計劃只能暫時性的擱置一段時間,一方面則是需要調動人手,一方面則是要等朝廷的回覆。
這一次,事關重大,所以李道宗並沒有採取常規的,最省力的方式去彙報這個消息,乘船在轉火車的話,單程就需要將近二十天的時間,一來一回,一個半月沒有了。
李道宗這次利用自己總督的身份,派人乘船前往雷州,然後通過雷州的驛站,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將這封信件送了出去。
八百里加急只是一個代號,實際上指的可並不只是八百里,而是指所有驛站,必須以最快的速度,不得耽擱一息的時間將信件送往下一座驛站。
直線三千里外的長安,在第五天的時候就收到了這封來自雷州的八百里加急信件。
而歷史上,自李元吉對驛站系統進行改革之後,這是第二次出現八百里加急的情況。
第一次,是李靖、蘇定方大軍攻破吐蕃的時候,八百里加急信件就是送的這個大勝消息。
或許是時間太久了,所以路上的百姓在看到信使的時候,往往是好奇的打探着,但不管怎麼看,有一個想法是可以確定的,發生大事了。
然而,讓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李元吉在接到消息以後,只是將大臣們召喚過來說了下這個事,然後便直接回復了李道宗。
是的,這一次李元吉並沒有徵集大臣們的意見,僅僅只是將這個事情告訴他們,然後該做準備的做準備,不管他們事的知道這個事就可以了。
……
‘允!’
看到這個僅僅只有一個字的回覆,李道宗暗暗鬆了口氣。
這意味着,在這件事情上,李元吉並不會過多的去幹涉,只是一個字,而沒有說其他的,也就是說後面如何操作,就按照李道宗的意思走就可以了,朝廷會配合的。
李道宗的想法是什麼?
很簡單,這次牽扯到的人實在是太多了,而且反腐這個問題又特別嚴重,並不是說一個人想置身事外就可以置身事外的。
加之有人故意封鎖了消息,很多低級別的官員對此根本就不知情,所以後面的上繳非法所得這件事情也就無從談起。
而李道宗的建議,就是暫且不動這些只牽扯到貪腐的官員,優先集中力量,先將那些參與到‘政變’裡的官員給抓起來再說。
治病要去根,先將腐爛的根基給解決掉,再去解決外表上的問題就容易的多了。
所以,李道宗的方法就幾步。
先暗中從周邊地區調集官員進入安南待命,然後由第十九軍出動,直接照單抓人,這些其他地方調集過來的官員則立即上任清查。
之後,一方面對這些被抓官員進行審查,一方面則公佈被扣押的那封朝廷公文,然後一切進入正常。
但真正的正常是不太可能的,這個還需要時間去恢復。
但大體上的意思就是明年的科舉考試中,給安南多分配一些名額,而且儘可能的讓一部分外來的官員來這裡任職。
通過這種人員複雜化,來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
當然,這一套方式還不太成熟,其他地方也不好試驗,剛好安南這個糜爛之地要推倒重來,所以更適合一些。
“這麼大的動靜,你就不怕出問題嗎?”李大亮苦笑着問道。
“出問題也沒辦法,這裡的局勢已經很糟糕了,而真實的情況,遠比老夫與你說的還要複雜,倘若不是一時無法調集更多的官員來這裡,單單只是這一次,老夫便要擼掉安南官場九成以上的官員。”李道宗惡狠狠的說道。
信息一來一回,加上在長安耽擱的時間,在第九天晚上的時候,李道宗便接到了朝廷的回覆。
與此同時,第十九軍軍長李大亮也接到了來自陛下的密旨,與兵部的通報,要求十九軍配合李道宗的行動。
李大亮與李道宗並不陌生,兩人在征伐吐谷渾的時候就在一起共事過,不過這個共事只是在後方的配合方面,戰場方面並沒有怎麼配合。
之後李道宗便一直在雍州治中這個位置上幹了七年,而李大亮,先是在地方部隊幹了一年,然後便開始着手組建機動部隊了。
十九軍,並不是李大亮組建的,李大亮組建的是駐紮在兗州的第九軍,但是很遺憾,部隊組建完成之後,李大亮只在第九軍軍長的位置上待了一年,滿打滿算,從組建開始到離開,也就三年的時間。
然後便被調任第十九軍軍長,當然,調任的並不止一個李大亮,所有機動軍的軍長都調動了,而各地駐軍高層,也調動了一半,而剩下的一半,則在下一年的時候也進行了調動。
儘管已經來了這裡四年,但李大亮與這些曾經的老友可一直都在保持着聯絡呢。
“我們這一動,南詔與真臘怕是就坐不住了。”李大亮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