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五章 御史們

第九百四十五章御史們

一路航行非常順利,當海水顏色由深變淺之時,船隊便進入了杭州灣。

越靠近終點,海上的白帆便越多,當船隊來到錢塘江口的時候,市舶司的接引小船已經在這裡候着了。

紅衣使臣登上了乳獅號,對張散笑道:“料得三郎便是這幾日到來,運帥可是望眼欲穿,日日派小人來江上等候。”

張散也笑了:“那就進港吧,倉儲可騰出來了?”

使臣趕緊擺手:“可別,運帥仔細叮囑了小的,小蘇學士,可隨三郎同行?”

張散點頭:“正是,除了學士,尚有郡君,二十一節度。”

“哎喲!”使臣趕緊就往繩梯跑:“可算是到了,麻煩學士和節度稍後片刻,運帥要登船拜見。”

這幾日曾布就在市舶司焦急等候,很快便來到船上。

蘇油和趙宗佑已經出來了,曾布拱手:“下官見過節度使,大學士。”

曾布和呂嘉問的命運,相比歷史已經大爲改觀,不過兩人依舊是世仇。

趙抃剛剛以太子少保之職致仕,朝廷爲撫慰老臣,將其子趙屼授爲提舉兩浙常平倉,以便就近照顧趙抃的晚年。

而老頭致仕前的謝表中,絲毫不涉及自己以及親戚子孫,卻提到了曾布和呂嘉問的名字,認爲這兩人雖然過去有污點,但是外放以來卓有政聲,瑕不掩瑜。

朝廷反倒是樂見其成,於是將趙抃的職務一分爲二,命曾布充兩浙路轉運使,而命呂嘉問提舉杭明市舶司,倒還真是人盡其用,還相互制約制衡,完美。

當然這和蘇油之前的安排也是分不開的,兩浙路的興旺發達,說到底還是蘇油的功勞,狂猛發展的紅利,帶攜着一班官員都獲得嘉獎提升。

所以從這點上說,蘇油其實算是曾布和呂嘉問翻身的頭號恩人。

因此此時相見,曾布不再是剛到兩浙路時那幅桀驁的神情,禮數週道得很。

蘇油趕緊將之扶起來:“還未恭喜子宣升遷。”

曾布有些訝然:“大學士尚不知道朝中出事?”

蘇油也訝然:“有何大事?海行一月,都沒有靠過岸。”

曾布急得跺腳:“那趕緊上岸細談,蘇學士,蘇子瞻,俱下御史臺獄,急需解救!”

蘇油心中咯噔一下,烏臺詩案,還是來了?!可爲何還連累到了族兄?!

連忙下船趕到轉運司,曾布也不忌諱,將一個月以來的奏報敕告通通翻了出來,讓蘇油和趙宗佑一邊觀瞧,一邊細談。

蘇油越看越是眉頭緊皺,大蘇的詩案他是知曉個大概的,不過也壓根就沒有想過要改變他的命運。

主要是捨不得兩篇赤壁賦,再說了,以如今文人們的堅持和執拗,要改變他們,那是多麼的困難。

平日裡也在信件中時時勸諫,但是蘇軾這人只要是覺得自己沒錯,那就不會改;只要見到朝政有問題,那就要說;他自己將之形容爲“見到飯菜裡有蒼蠅,難道你還能硬吃下去?”

所以蘇油也拿他沒辦法,說也說不過,寫也寫不過,難不成你還能端出長輩身份打他不成?

事情的起因,最初是蔡確升任參知政事引起的。

蔡持正是能人啊,入朝四年而得參政,大宋官員的提拔史上,都是難得一見的火箭速度,甚至比呂惠卿還要牛。

升職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奏趙頊,說自己是臺諫之位上來的,而臺諫中不少人如李定,舒亶,皆是自己引入烏臺,此刻成了參知政事,怕流言說政府與臺諫溝通,請求將兩人調任。

趙頊倒是比較寬宏,認爲這不叫事,臺諫與宰執交通乃是重罪,相信大家都是有節操的人,不能因爲還沒有犯的過失就貿然更換御史。

趙頊沒有當一回事兒,但是李定和舒亶坐不住了。

兩人認爲蔡確和蘇油有交情,因此想包庇蘇家一門。

因爲之前手裡資料已經都收集整理得差不多了,都是蔡確一直在拖拉。

而算時間蘇油也已到了海上,兩人立即發動大案,憑什麼你蔡持正走過的路,就要給我們斷掉?我們也要走前輩的路子!

李定立即聯繫上了另一個御史賈種民,之前正是賈種民提供的情報,說陳世儒妻子李氏的母親,是樞密院副使呂公著的侄女,多次哀求呂公著向蘇頌說情。

而呂公著與蘇頌相識於考場,是多年摯友,其往來甚密,極可能暗中操作此事。

於是兩人聯合上書,第一炮便是彈劾呂公著,說陳世儒的岳母呂氏“因緣請求”,致使軍巡院原勘官“改易情節,變移首從”,爲陳世儒夫婦脫罪。

稱呂公著曾插手此事,擾亂審判,並稱呂公著是委託兩個兒子呂希績,呂希純辦理的此事。

是關法體,趙頊立即下詔,由御史黃顏審理此案。

黃顏將呂公著和兩個兒子都叫到大理寺詢問,並且逮捕了呂公著的侄子呂希亞和陳世儒朋友的女婿晏靖。

呂公著及其子將事情原委告訴了黃顏和賈種民,明確表示自己沒有請託蘇頌。

事實上案發之後,陳妻李氏便求告她的母親呂氏,呂氏當即“夜至公著所如女言”。

不過呂公著是一位正派人,拒絕了她的請託,呂氏只好“涕泣而退”。

但是呂公著雖沒有出面,但他的侄子、大理寺評事呂希亞,以及陳世儒朋友之婿、贊善大夫晏靖卻承認,的確是去開封府過問過的。

不過蘇頌當時也只是告訴了他們此案的審理工作進展,算是泄露了一些案情,並沒有請託之類。

於是黃顏和賈種民的意見就出現了分歧。

官司打到趙頊那裡,趙頊於是又委派御史何正臣,前往監督案件的審理。

而何正臣上任後,立即將此案升級,將呂公著等人從大理寺移送到御史臺,緊接着有逮捕了呂公著幾名奴僕。

同時,李定唆使賈種民密奏趙頊,說蘇頌有受託寬縱之嫌,也應收審鞫對。

於是蘇頌被從濠州被押送御史臺,囚於三院東閣,併案合審。

而大波瀾只是剛剛開始,緊跟着,蘇軾的麻煩來了。

起源是他寫給趙頊的一封謝表。

元豐二年三月,蘇東坡由徐州調任太湖濱的湖州,作《湖州謝上表》。

其實只是例行公事,略敘爲臣過去無政績可言,再敘皇恩浩蕩巴拉巴拉巴拉。

蘇油自己就寫過不少,這是官員履任之後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但是蘇軾好死不死,在謝表後頭夾上了幾句牢騷話:

“陛下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句中“其”爲自稱,他以自己同“新進”相對,說自己不“生事”,就是暗示“新進”人物“生事”。

監察御史裡行何正臣立即摘引“新進”、“生事”等語上奏,說蘇軾“愚弄朝廷,妄自尊大”。

這也的確是蘇大嘴的鍋。

王安石變法期間,保守派和變法派鬥爭激烈,司馬光和王安石,因前者給後者的長信中有“生事”二字,經過蘇大嘴一番宣揚後,“生事”二字,成了攻擊變法的習慣用語。

而“新進”,更是蘇軾自己的發明,他曾在《上神宗皇帝》書裡,說王安石“招來新進勇銳之人,以圖一切速成之效。”

結果是“近來樸拙之人愈少,而巧進之士益多”。

後來也證明了的確如此,正是王安石提拔的“巧進之士”呂惠卿,把王安石出賣了,使其罷相。

大蘇的偶像神格已經凝聚,他的一句話,很快便會傳播開去,影響是非常大的。

於是,“生事”,“新進”,便成了新黨的代名詞和標籤。

新黨衆人,自然是恨之切骨。

但單憑《湖州謝上表》裡一兩句話是不行的。

ps:推書《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一本不錯的晚明文。

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 壽昌更化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不足第三百二十八章 重見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失蹤第五百九十七章 廣銳軍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種樹第五十七章 瓷碼第十八章 小康標準第九百五十六章 蘇詩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光脛轉運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四峰島第一百八十章 洗腦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很大宋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驗收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司天監第六百二十八章 方田均稅第八百零一章 情報分析第五百四十章 國有軍工企業的福利第三十八章 側跳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講解第一百五十八章 東川郡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阿骨打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官第八百二十四章 條件第二百一十一章 託請第八百三十五章 楊曙第六百二十五章 蘇方第七百三十五章 船塢第二百八十五章 授官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 晉王少保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金蓮華炬第二百七十章 王韶第五百五十六章 荊湖建議第三十章 縣令第七百一十四章 名妓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九百六十九章 皇帝看大象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府兵第四章 蘇八娘第七百零八章 老酒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算賬第五百四十四章 均輸法的弊端第八百二十五章 黎太后第五百五十四章 貸與賑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壟斷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黑心章楶第一百零二章 告狀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來錢的路子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演武第六百三十九章 街坊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優待第三百四十九章 實心任事第八百零五章 誓師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巧諫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宰相還是知客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夜班第七百九十五章 遼國之變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許炫富詔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講解第四百三十一章 大閱第三百零八章 熾火的開解第三百一十五章 小油會做官第九百七十章 御史清流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授權書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分割財產第七百五十章 海鮮第七百四十五章 突然有錢也不好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發展路線第七百二十六章 平家人第六百零六章 模範村第一百九十八章 套小張第六百三十五章 相迎第二百一十二章 同學紀念冊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精神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萬人敵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木蘭陂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算賬第七百九十四章 天變應在遼國第六百八十二章 拜訪第二十一章 求字第七百一十七章 旱情第一百七十七章 長刀第七百六十三章 花花繞第三百六十二章 沒有醬油的羊蠍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翊衛仙卿第四百六十一章 換俘第一千七百九十章 高永昌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文物第一百八十章 洗腦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起義第二百一十五章 鉑金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用人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運糧第五百三十七章 唐介病了第二百五十三章 控鶴軍(爲本書第一位盟主幸福前行加更)第二百九十五章 國舅第一千二百章 準備第九百六十六章 招悔第二百八十五章 授官第二百三十九章 白龜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