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九章 董大官人

第九百零九章董大官人

陳田笑道:“只要城主給錢,別說城南,環城三面我都能給你變成這樣!”

說完一揮手:“兒郎們,給城主看個好啊!”

城下僱傭兵答應了一聲,就見幾個軍士拿着一個古怪的機械過來,四個人爬到架子上推動鑽桿,地上的紅土便被翻了起來,那個帶着螺旋片的鑽桿漸漸鑽進了地裡。

不多一會兒,地上就出現了一個五尺深的窟窿。

架子上的軍士在幹活,下邊的一個軍士不斷將土挑到一邊。

另外兩個扛來一段直徑半米的竹子,用工兵鏟破開,又將工兵鏟調整成鋤頭狀,刨去裡邊的隔片。

一邊挑土的軍士在紅泥上灑上一些白色的粉末,拌勻後澆上水,大家合力將竹片填滿,插入泥洞裡邊,重新將竹子合成竹筒。

一人拿長木杆從中間捅下去,灌入一種漿料,又在泥洞周圍填上泥土,同樣澆上漿料,不過一會兒,就豎立起一根粗壯的拒象樁。

軍士們動作非常快,這是二林部的老傳統了,每次行軍因地制宜,臨時結寨。

不過手法和材料越來越高級。這個其實還是利用冶州製造的泡花鹼,再加上等距螺旋鑽。

倉庫就在河對面的市舶務,一夜之間,創造出讓王珍瞠目結舌的奇蹟。

王珍看着眼前一臉憨厚的老蒼頭,昨天才打聽出來,這都七十多的人了。

但是一說起錢來精神還是那麼矍鑠,讓王珍心裡邊有些發苦。

僱傭兵嘛,拿錢說話也是人家的道理,而且這一萬貫,能不給嗎?

王上號稱戰象七萬,這個數字怕是將全占城的大象都算進去了,但是這次帶來的,據王軍中的生意夥伴悄悄透露,七百頭是有的。

只好狠狠一咬牙:“三萬貫!三面都給我弄上!”

陳田都傻了,連阿彌都知道,做生意打批發是有折扣拿的呀,這城主好大方哦……

立刻笑得滿臉都是褶子:“那可就真是承惠了,想不到又賺到一筆外財。”

說完轉頭對城下喊:“娃子們趕緊,城主讓三面都搞起來,趁佔王反應過來之前,加班加點把錢賺了啊!”

城下無數僱傭軍朝着城頭亂七八糟地喊道:“多謝大人賞賜……”“這下有錢娶阿米子了……”“大人好樣的……”

王珍看着那一根根昂貴的拒象樁,心裡在滴血,得,半年收成,又沒了……

當訶黎和元帥軋丹聽聞斥候來報,說賓童龍外突然長出了無數竹樁,不由得大驚,等到他們趕過來探查的時候,舊州三面城牆外,已然象樁林立,固若金湯。

還有一面,那是會安河,河對面是會安鎮,倒是沒有設防,但那裡是大宋寧海市舶務所在。

舊州城幾乎已經是一座空城,除了軍人,所有舊州百姓都撤到了會安鎮那邊。

一條小小的河流,就似乎讓舊州百姓有恃無恐,全都在河邊簇擁着,看着訶黎的大軍將自己的城池圍起來。

大軍列陣,河邊走來一隊舞人,接着是樂隊,拿着胡琴、笛、鼓、大鼓,列隊前導。

緊跟着,一人持檳榔盤在前邊開路,從者十餘輩,各執弓箭刀槍手牌。

隊伍後邊,行來一頭巨大的白象,額頭上披着金玉,身上墊着錦毯,背上是一座裝飾華麗的象亭。

亭中坐着一人,腦後髽髻,散披吉貝衣,戴金花冠,七寶裝纓絡爲飾,衣衫窄袖,脛股皆露,赤足,躡革履。

正是訶黎。

國王出場的威嚴,讓河對岸鴉雀無聲,軍士們盡皆禮拜。

突然,河這邊百姓人叢裡邊爆發出一聲憤怒的吼聲:“狗王!滾回去!”

衆人怒火頓時被這聲怒喝點燃,羣情激奮起來,立刻也有人跟着喊道:“狗王!滾回去!”

聲勢越來越大,最後匯聚成整齊的口號:“狗王!滾回去!狗王!滾回去!”

白象的訶黎頓時臉色鐵青,一揮手,隊伍停了下來。

緊跟着,數百頭戰象一一出現在陣前,巨大的身影構成了一道血肉的城牆,頓時又將百姓們的聲勢壓了下去。

就在這時,兩裡之外的舊州南城牆上,無數軍士涌上牆頭,戰鼓聲轟隆隆響了起來。

就見城樓上落下兩面白幡,每一面上都寫着八個大字——左邊是“新王不義,敝郡無辜。”右邊是“奉召舊君,永歸皇宋!”

訶黎氣得差點從象座上摔下來,大怒若狂,將手一揮:“給我攻城!”

就在這時,河對岸噹噹噹的鐘聲敲響了起來,一艘小船從對岸劃了過來,船上高高挑着一面旗幟,卻是紅底宋字旗。

不過旗幟是四方的,不是代表軍方的三角牙旗,而是代表交趾市舶務。

一個模樣猥瑣的男子站在船前,一身暴發戶穿着,但是又不敢違制,一點沒有大宋官員那種體面,而是給人一種“老子有錢老子已經儘量把錢穿在身上了但是老子不是大官所以老子也只能這樣盡力了”的感覺。

董非,大宋商場的傳奇人物,兩次得到大宋朝廷褒獎的“義商”。

小小一介商賈,竟然連太皇太后都知曉他的名字,沒有別的原因,因爲他運糧河北的“慈善”舉動,太皇太后從內工坊裡親批了五千件琉璃器給他。

大宋不歧視從商,王安石搞市易司的時候,就大量任用過市井商賈,因此在市舶司這樣的地方,更是充滿了商賈背景身份的人。

所以在大宋吏部名冊上,董非如今成了莫名其妙的勾當寧海市舶司會安庫務公事,引進司南海曹承受公事。

相當於海關駐外辦公室主任和招商局聯絡處處長,鄉黨們再見到,都得鞠躬拱手,道一聲“好奢遮的董大官人”。

不過氣質這東西,很迷,很不好改。

所以當董非巧妙的打斷了占城王軍是士氣以後,訶黎只好下令停止進攻,接待這個一眼看上去就是奸商的市舶務公事。

董非上前施禮:“大宋勾當寧海市舶司會安庫務公事,引進司南海曹承受公事董非,見過大王。”

訶黎很沒有好氣:“你來是有何事?”

董非低着身子:“王上,舊州與市舶務僅僅淺窄一江之隔,雖然你與王珍的爭執乃是占城內務,但是嚴重干擾了我市舶務船隻進出和貿易業務。”

“大宋沒有別的意思,就是你們兩軍交戰之際,不得損害我大宋利益。”

訶黎冷笑道:“那大宋派遣軍隊幫助三州叛軍,幫助王珍,難道沒有損害我占城利益?”

“啊?”董非一副我從來沒有聽說過此事的樣子:“這話從何說起?”

訶黎一指城頭上的藍衣軍隊:“那些人不是?貴官難道要睜着眼睛說瞎話?”

董非看了城頭上掛出的白幡一眼:“哦,正要告知王上,那十六個字,只是舊州守軍的想法,我大宋從未回覆過王珍投遞的信函,也從未與舊州方面討論過相關議題。”

“所以他們的行爲,與我大宋無關。”

“還有就是舊州僱傭軍的身份,市舶司已經調查清楚了,乃是大宋,大理,吐蕃三國邊境的夷人。”

“這幫夷人,只認錢不認人,絕不是我大宋的軍隊。”

“我大宋尚火德,軍服上必定有紅色裝飾,他們完全沒有。”

“他們所用的軍器,和我大宋常規制式也完全不同,這一點,同樣可以證明。”

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後第八百二十六章 決戰第七百二十八章 字典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反叛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恐懼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談判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國力的衰漲第四百七十八章 天文討論第八十二章 常數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仁多保忠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新宮第四章 蘇八娘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上堤第五百八十一章 破關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學問還沒丟第六百六十六章 治河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拍桌子而已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風箏第九百一十八章 追擊第二百九十八章 徘徊太多第九百一十章 商議第二百九十六章 遊園會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終極解決第九百四十一章 西事第九百九十二章 當家長第一百四十五章 隨手功夫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崛起中的帝國第六十七章 制曲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複雜成因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思路第九百七十五章 老江湖第二百七十二章 新樓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出賣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真定第十章 講究人第五百三十章 單舟對敵第八百九十二章 把控大市場第五百章 女騎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和春第五百二十九章都是熟人第三百三十四章 圖經本草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定音第九百七十七章 思想問題纔是大問題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 不習慣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化肥和果凍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否認第九百五十二章 對陣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室尚書第二百五十五章 織錦第四百四十四章 洞房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廷議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見面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李夔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照會第六百二十三章 瑤族第一百二十五章 被打臉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新義之爭第二百三十二章 蘇伯純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沈括入門第八百二十六章 決戰第七百二十三章 鹽戶第一百章 等距螺旋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五臺山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微言大義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小詩第五百八十章 蕭關第六百八十三章 家書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毒計第一百二十五章 被打臉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地雞毛第五十七章 瓷碼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悲歌第八百二十章 水戰第一百九十一章 還是捱打了第九百二十六章 上香第四百二十六章 姐妹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心的祭品第一百二十章 代差第九百五十二章 對陣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 亡遼第五百六十三章 郭淮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困難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大河之威第一百一十七章 堂哥第八百八十九章 大法螺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蒸汽機車第九百八十六章 證物第五十四章 學習第十四章 好菜第二百二十七章 小張方平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老而彌辣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臣才天授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分歧第三百七十八章 理學討論第七百零七章 多少是一點點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龍筋第三百三十九章 夏使第八百零七章 廷議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歐陽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