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夔州奏報

第三百二十五章

除了平蠻那次,蘇油還是第一次動筆給朝廷寫奏報。

夔州市全體勞動人民,在官家和各級政府的親切關懷,正確領導下,經過兩年的奮力拼搏,攻堅克難,終於在今年秋天,走完了告別貧困,邁向小康的階段性偉大征程。

感謝陛下,感謝中樞,感謝路府領導的關心和愛護,有了夔州三年免稅的優惠政策,纔有了夔州的春天。

這些減免的稅收,全部用在了夔州城的建設上。

除了之前一直上繳朝廷的礦藏,兩年花掉的賦稅,高達四十萬貫。

這些錢,除了清償開發商投資,用於梯田建設,水利建設,市政建設之外,幾乎沒有盈餘。

作爲夔州第一領導,我向組織檢討。

但是錢沒有白花,從明年開始,夔州城便能夠反哺大宋了。

除了梯田繼續開發,各項工程明年會大體完成,預計到明年秋後,將出現三十萬貫左右的地方結存。

另外還有一筆。

今年的秋糧,因爲熟蠻得力,氣候適宜,方法正確。糧食產量相比去年,獲得了極大的提高。

如今家家皆有餘糧,雞鴨,豬魚,形勢喜人。

農稅的比例,向來是大宋諸州的重頭,夔州特殊一點,那也是五五開。

今年的秋季糧食結存,高達二十萬貫,明年,估計還會更多。

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

請問朝廷,明年的免稅期過後,這一筆錢糧,州府是應該收,還是不應該收?

如果要收的話,會存在一個法律障礙——熟蠻們所在的那些地方,是羈縻州,羈縻州歷來都是不用繳納賦稅的!

一開始,我只是爲了幫助子民過好日子,才幫助夷人改造梯田,替他們向四通商號背書,申請青苗貸款,秋後用收稅的方式收回貸款和利息,以便統一償還四通商號。

現在他們已經脫貧,不再需要青苗貸款了,那麼,今後每年的三十多萬貫,我們要收嗎?

要收的話,就需要解決羈縻州熟蠻的歸化問題。

這就需要給予人家編戶齊民的待遇,要丈量地畝,統計人丁,編造戶籍,確定稅額,將之納入夔州的管理體系中來。

不收的話,同樣也會造成一個問題——本來編戶齊民的漢人,他們大概率會棄宋入夷!

因爲夷人不交賦稅不服役,所以在同等生活條件下,傻子都知道怎麼選擇嘛!

因此上報中樞,請朝廷慎重決斷。

……

富弼接到夔州奏報都傻了,拿着奏報來到韓琦的身邊:“韓公,這事情怎麼處理!”

韓琦翻開奏報:“那明年這錢糧能收上來六十萬貫?夔州?!兩年變成這樣?你信?!”

富弼復相後,和韓琦的關係其實有點小緊張,因爲韓琦如今比較獨,不是過去那個韓琦了。

富弼不動聲色:“嘉佑六年之前,如果誰告訴我有人十四歲就能中探花,我也是不信的。”

韓琦這才反應過來:“蘇明潤啊……這樣,叫人去三司,問問今年夔州傕務。”

沒一會兒書辦回來了:“稟相公,今年夔州免稅,不過大寧監傕課,金五百兩,銀一千三百二十斤,鹽……鹽比去年多出……多出……”

韓琦急道:“多出多少?”

書辦稟告:“多出……三十萬斤!”

“什麼?”富弼覺得不可思議。

書辦看了看文卷:“大寧監的解釋是,夔州奉節巫山兩縣,和周邊羈縻州用鹽,不再仰賴大寧監,由夔州自行解決。因此今年的鹽傕,便多出了這麼多來。”

富弼立刻拿手指點桌面:“大寧監打埋伏了。如果蘇明潤真的不再仰賴大寧監,那大寧監省出的鹽絕對不止這個數目。大寧監爲了自己明年繼續拿上等考績,今年瞞報了增量。”

韓琦擺擺手:“水至清則無魚,底下人辦事兒,都是這樣,現在的重點是夔州。”

富弼問書辦:“最近關於夔州的奏報,都有哪些?”

書辦說道:“夔州的奏報,一般比較清簡,小蘇太守親自發來的……除了上次平叛,就這一封……”

韓琦怒道:“有沒有把中樞放在眼裡?!在那邊放羊嗎?”

書辦臉色都嚇得都結巴了:“夔……夔州峽路,無論水陸,實在是難行。棧道如今纔剛剛打通……那裡,那裡一般就是清淨爲主,以前除了邊夷寇略,一般也沒什麼事情……”

富弼想了想,說道:“這樣,你去查查,不光夔州的,還有渝州的,夔州路的,看看最近有何奏報。”

不一會兒,書辦回來了:“最近倒是有兩份文書,是夔州路轉運司和按察司發來的,說夔州乃是舊治所在,如今棧道重新通暢,申請將治所移回夔州。”

韓琦和富弼都是精熟宦情之輩,對大宋官員的德性那是門清,對視一眼,異口同聲地說道:“如此看來,這就是真的了!”

富弼看着桌上的文書:“要是真的,熟蠻歸化,做得做不得?”

韓琦有些疑慮:“未有先例啊,此事利弊,難以判斷。”

富弼說道:“明潤說得清楚,就是這幾十萬貫要還是不要,如果不要,明年夔州的勢頭,搞不好就戛然而止。”

韓琦說道:“如今朝廷,入不敷出,真真是每一文錢都有去處。仁宗山陵的五十萬貫,有了這筆收入,堪堪剛好填平……”

富弼點頭:“近幾年收支相抵,好的年成,盈餘也不過七百萬貫,一旦有水旱兵蝗,立刻捉襟見肘。善財難捨啊……”

兩人商議了半天,最後韓琦說道:“如此便去報與官家太后,看看如何行事吧。”

富弼點頭,兩人一同來到殿中,趙曙坐在殿上,後側垂簾,是曹太后的身影。

韓琦施禮:“老臣見過太后,見過陛下。”

趙曙說道:“免禮,怎麼?是朝中有事?”

韓琦說道:“朝中如今正在商議仁宗昭穆之位,尚未有確論,之前未敢來打擾官家修養。今日前來,乃是因爲夔州上報,請求將周圍熟蠻歸於王化,效編戶齊民,納稅服役,入我大宋正籍。”

趙曙難得笑了,眼神中閃過一抹神采:“夷人賓服,這是好事啊……”

新皇登基,夷人求納,怎麼說都是有面子的事情。

簾後輕輕咳嗽了一聲:“官家,邊臣多好生事,且聽兩位相公說完。”

待到韓琦介紹完畢,趙曙問道:“兩年時間,將一兩千戶的下州治理成上州?兩千戶,也就是一個上縣的規模吧?”

富弼說道:“正是,之所以會有此成績,還有個原因,就是蘇油給周圍熟蠻授田耕作,並招納隱戶流民開墾官田,換種粘稻,占城種的粘稻產量頗高,畝產三百斤以上。”

趙曙說道:“如此一來,這些熟蠻,與我大宋農人,也無甚區別了吧?”

韓琦說道:“區別還是有的,風俗不一,語言混雜是其次;最重要一點就是羈縻州是入貢而不納賦的。蘇油的奏章,便是詢問,是否同意這些熟蠻歸化,成爲編戶齊民。”

趙曙問道:“如果歸化,有何利弊?”

富弼說道:“首先是宣揚了官家的仁德,其次國家多了一個上州,每年賦稅會多出來幾十萬貫,還有就是……”

“就是什麼?”

“蘇明潤說,如果不徵的話,夔州漢戶有可能貪圖免稅,去羈縻州耕作土地。”

“什麼?!”

韓琦拱手道:“官家,此事在陝西已經發生了,漢民春秋兩季,貪免賦稅,乃入蕃部耕種,陝西帥臣縱派軍士攔阻,也是收效甚微。”

趙曙嘆氣道:“朕的子民,竟然去與夷人效力,這是朕的過錯。”

韓琦富弼趕緊辭坐施禮:“老臣惶愧,未能替陛下分憂。其罪莫贖!”

第十四章 好菜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古道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阿骨打第九百四十一章 西事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 幽雲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夜襲第七百八十四章 模式的勝利第四百六十四章 財政赤字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蘇半朝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蘭交會第五百九十六章 送行與教育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正間反間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問詢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問詢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麪粉廠第三百五十四章 斷案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和春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開會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火第三百六十二章 沒有醬油的羊蠍子第六百三十六章 課程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 潛歸第七百六十一章 聊上了第八百九十二章 把控大市場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矛盾轉化第九百零八章 陳田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大練兵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昭文相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學員斥候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我亦作不得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複雜性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鄭州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動員第八百七十六章 逃跑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巡視第六百八十四章 大朝會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驗收第五十二章 賣魚搭檔第七百零七章 多少是一點點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出征第一千八百零八章 侄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賣癡呆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尚書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詩會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招降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外交烏龍第八百九十九章 軟糖第七百九十九章 樞密副使第二百八十八章 報道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電機第八百八十一章 嫁妝第八百三十四章 公平的方案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否認第六百四十七章 開封府第五十七章 瓷碼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範鎮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司天監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西城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 舉措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後世之美第八百三十九章 寶馬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貨幣化第一百一十八章 送窮第八百六十二章 扁罐的書房第六百零七章 芭夯兔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脊樑第九百四十章 再見呂惠卿第四百六十三章 墓誌銘第四百八十二章 復綏州第七百零九章 下雨了第四百六十三章 墓誌銘第七百八十一章 勸說第一百六十四章 蹤跡第八百七十三章 礦區第四百五十五章 樂於縣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遊說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特赦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御史的正確方式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女中堯舜第二百二十八章 對與錯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西城第一千二百章 準備第九百八十一章 宜秋門第九十三章 宴席初步第八百五十九章 張載逝世第一百四十六章 君君臣臣(上架求定)第一百一十章 對對子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 潛歸第六百一十五章 提前佈局第七十一章 文理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蘭交會第四十二章 八菜一湯第四百零二章 李文釗的背景第三百八十四章 羊毛第一千零八十章 針鋒相對第二百三十三章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第三百三十章 王文鬱第八百八十章 缺女人第四百七十四章 論政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人皆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