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朝廷大事

第三百二十四章

張方平又進中央了,以端明殿學士爲翰林承旨。

韓琦對王安石是警惕的,自從嘉佑三年王安石上萬言書以來,兩人在思想、作風和治學、治世、治政等方面的見解差異,已經展現了出來。

據說王安石一次與韓琦議事,爭議不合,便說道:“如此,則是俗吏所爲。”

韓琦不爲所動,回答說:“公不相知,我韓琦真正是一俗吏。”

進退宰相,其帖例草議皆出翰林學士。舊制,學士有闕,則第一廳舍人爲之。

要以這舊制,那就該是王安石。

六年過去,王安石的政見日益顯露,因此如今韓琦不願意王安石入禁林,防止對皇帝造成過多的影響。

於是張方平便被找來擋路,老張第二次制科之後就乾的這個,是舊學士出身,幹這活,身份資歷毫無瑕疵。

其實王安石如今正在江寧爲母守喪,順便講學著述,弟子收了一大幫——計有陸佃、龔原、李定、蔡卞、侯書獻、郟僑等人。

說起來又是糟心事兒,王安石守喪期間,邋遢得都沒法看,他有個朋友在附近做了高官,寫了封信表示慰問,讓急腳送去。

急腳來到王安石家,見一個邋里邋遢的老軍坐在稻草上,便將信交給他:“老軍,將信給你家舍人。”

王安石便將信拆了,急得急腳直調教:“嘿你個老頭怎麼回事兒?竟敢私拆你家舍人的信件?!”

老頭這才擡起頭:“我就是王安石。”

嘴炮堂哥和老王八字天生不合,經過各種事件之後,如今幾乎不共戴天,連王安石母喪憑弔都懶得去。

然後知道這事兒之後,《辨姦論》出來了。

就連蘇轍和蘇軾都看不下去,兄弟有“嘻其甚矣”之諫。

不過蘇油沒勸,都是倔驢,有精力指望他們改脾氣,我不如多弄點柑橘樹苗實在。

如今的朝局,讓韓琦實在是有點怕了。

人不到,有資格上書啊,一年後又是一條鬧塘魚。

朝堂如今容不下太多鬧塘魚,因爲撕逼又開始了。

司馬光最近異常活躍。

作爲曾經的禮部尚書和現在的知諫院身份,簡直完美。

因爲仁宗皇帝的死,涉及到很多關於禮制的專業知識,司馬光表示這是他的主場。

首先就是配祀的問題。

這是一個學術問題,但是到了皇帝這裡,就成了政治問題。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嘛。

本來大宋到目前是這樣郊祀的——冬至、夏至,祀昊天上帝、皇地祗,以太祖配;

正月上辛祈谷,孟夏雩祀,孟冬祭神州地祗,以太宗配;

正月上辛祀感生帝,以宣祖配;

季秋大享明堂,祀昊天上帝,以真宗配。

現在問題來了,仁宗怎麼辦?

翰林學士王珪等援引歷史:“唐代宗即位後,季秋大享明堂,以爸爸肅宗配昊天上帝;德宗即位,也是以爸爸代宗配昊天上帝。”

“所以根據這個成例,我覺得,應當循周公嚴父之道,讓仁宗也配享明堂。”

有人附議:“王學士說得對,嚴格按照《孝經》的說法,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這就是所謂的‘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贊成!”

然後有人反對:“不對啊,周公只是執政大臣而已,實際行祭的是成王啊,文王是成王的爺爺!這叫‘政則周公,祭則成王。’”

立刻有人引申:“所以如今我朝真宗,就好比周之文王;仁宗,就好比周之武王。武王雖有配天之業,而無配天之祭。沒有聽說成王爲了爸爸武王,就把爺爺文王之祭給廢了。所以有真宗爺爺佔着位置,仁宗爸爸沒辦法配明堂。”

馬上又有人提出反對:“以孔子之心推周公之祭,則是嚴爸爸;以周公之心攝成王之祭,則是嚴爺爺。所以不管嚴爺爺還是嚴爸爸,其實都應該可以。”

“所以唐代那種配法,是那時候的禮官杜鴻漸、王涇之輩,不明經訓死讀詩書,瞎說八道延及於今,導致大家把用爸爸配天當成了定論。”

然後有人推導,發現不對:“等一下,又發現一個問題,如果我們死揪着《孝經》裡‘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這句說法的話,真宗嗣位之初,就該是太宗爸爸配天啊!可太宗配的是神州地祗!這纔是我朝制度。”

衆說紛紜,有說仁宗不得配的,有說真宗不得配的。

還有更誇張,說宣祖、真宗、仁宗俱不得配的,這種說法太鐵頭,原因很簡單,你懂的。

御史中丞王疇獻議道:“《易》經說的:‘先王作樂崇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所以祖,考配帝,歷來就有。要不我們調整一下,看這樣行不行——”

“奉仁宗皇帝配享明堂,符合的《大易》配考之說、《孝經》的嚴父之禮;”

“把真宗搬去配孟夏雩祀,誒,這又符合唐貞觀、顯慶故事;”

“然後太宗皇帝依舊配正月上辛祈谷、孟冬祭神州地祗——這就符合本朝故事了!完美!”

司馬光堅決抵制:“孝子之心,首先是尊重父親!聖人制禮,不敢逾也。”

“孔子的話,我們要注意分析其語境。”

“以周公有聖人之德,成太平之業,制禮作樂,而文王是他爸爸。”

“所以孔子才引用這個故事,來證明聖人之德莫大於孝,以之回答曾子的問題。”

“孔子並沒有說,凡有天下者,必須以其父配天,然後纔算孝道。”

“近世祀明堂者,皆以其父配上帝,這是胡亂《孝經》的意思,而違背了先王之禮!”

“太祖爲帝者之祖,比周之後稷;”

“太宗、真宗爲帝者之宗,比周之文、武;”

“真宗去世後,於明堂以配上帝,也不失古禮之義。”

“仁宗雖然豐功美德洽於四海,但是不當在二祧之位。”

“那些建議舍真宗而配仁宗的,恐於祭法不合啊。不說理論只講人情,這是黜祖而進父啊!孝道何存?”

“要是這樣幹,不光違背禮典,只怕仁宗也不願意吧?所以我們堅持宜遵舊禮,還是以真宗配五帝於明堂。就這樣別動了好不好……”

觀文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孫拚說道:“等下,剛剛那誰,御史中丞說什麼來着?”

“《易》稱‘先王作樂崇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這就是說,爺爺爸爸都可以配天啊!”

“那還有什麼好吵的呢?祖、考皆可配郊與明堂,兩者錯開一些位置,不就可以了嗎?”

“現在離周代都過了幾千年,到底那句話,是嚴父、嚴祖還是一起嚴,我們都不敢說自己的理解必然正確。”

“雖然周代的確沒有廢文配而移於武,廢武配而移於成,但是《易》之配考說,《孝經》之嚴父說,歷代循守,人家也不一定就沒有人家的道理不是?”

“仁宗繼體保成,致天下於大安長達四十二年,功德可謂極大。今祔廟之始,就遂抑而不得配,怕是有傷新皇嚴父大孝之義。”

“所以我覺得,還是按照最早的方案,真宗仁宗一起配明堂吧……”

最後大家愉快地決定了,一通吵吵之後,維持原來的方案。

吵了這麼大一圈——白吵。

蘇油看了邸報,冷冷笑道:“吵吧,這還只是熱身而已,以後有的是熱鬧!”

丟開無聊的邸報,取過夔州的報表,秋收的統計數字彙集上來,無疑是喜人的。

蘇油實現了對夔州漢夷的承諾——家家有存糧,戶戶有雞鴨。

人們在梯田裡辛勤收割,孩童們在田埂上奔跑嬉戲,嘴裡唱着夔州最新流行起來的兒歌:“要吃粑,找探花!要得糧,找賢良!殺肥豬,灌香腸!吃飽下山曬太陽!”

然後就被田邊打稻子的父輩一把撈過來掛在拌桶上,屁股上一通巴掌揍得哇哇亂叫:“小狗日的不學好,明明是吃飽下山進學堂!老子們累死累活,探花郎召你們下山,是叫你不長學問的?是叫你天天曬太陽摸魚的?!”

不管是痛還是快樂,總之小蘇太守的聲望,在這個秋天的夔州城,達到了頂點。

第七百七十二章 再見章惇第三百六十章 綱領第一百七十六章 陳希亮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琉璃珠第七百零六章 商議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克己新解第二百八十三章 謝恩第九百九十二章 當家長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來信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文和武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豐年第六百三十四章 召回第一百九十六章 虛驚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燒了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不難第四百二十九章 計相學宮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省費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特赦第六百二十五章 蘇方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冊府元龜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章大黑心第三百五十八章 富弼的炮轟第一千六百章 代筆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駕崩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地圖第六百九十三章 君臣之爭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忽悠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價值窪地第二百一十章 眼鏡第五百九十章 西夏曆史文明展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括戶第八百五十六章 建設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墳場遊說第六百二十章 利弊第八百四十六章 大利第六百九十六章 運糧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到此爲止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大火第八百二十七章 殺戮第四百四十七章 巡視第六百七十七章 命案第二百二十五章 美質良才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藥局第九百八十一章 宜秋門第九百二十六章 上香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目的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陛見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狙擊手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四峰島第六百八十七章 通天貼第八百六十四章 蒲珊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入場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蕃坊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鄭州第五十章 沙金第九百七十九章 後勤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原始股第一千八百零三章 馬彬第六百二十四章 禪師第八百三十五章 楊曙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 危機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大河之威第六百一十六章 都難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準備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報第五百七十二章 利益交換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太皇太后第七百一十四章 名妓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韓縝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僞鈔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填平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文和武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人性的君王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東勝祖地第二百四十章 鱖魚肥(加更,求票,月票好少)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 倒繃孩兒第八百三十章 沸騰第八十四章 能人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伐罪第七章 病根第六十四章 早飯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兵制第九百三十七章 值得第四十三章 張象中第九百六十章 改制第八百三十三章 矛盾(爲盟主mercury11加更!)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很大宋第五百四十八章 叔叔駁侄兒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舊城改造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地圖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畢仲遊第七百三十二章 章惇的狙擊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不難第五百三十七章 唐介病了第五百六十二章 鬥爭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河北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想出巡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戰端再啓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父子對話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炮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