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新宮

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新宮

書只寫到了這裡,當時蘇油還沒有向高滔滔建議分割四通,“以宗室入四民”;章惇還沒有提出“稅制倒掛”,“量產爲稅”。

王安石自己也找不到解決的辦法,只希望從統治階級的“仁善”“愛人”等道德要求來解決。

章惇在領悟到蘇油的對遼經濟手段之後,回去重讀此書,越讀越是心驚,也讀出了很多困惑,因此經常與蘇油進行探討。

其中章惇最反對的就是安石相公關於國家支出這部分的描述,認爲安石相公忽略了一個重要方面,那就是國家安全。

而章惇心目中的國家安全,可不光光是保衛國土不被侵犯,還包括了定期打擊周邊勢力組建的軍事力量,甚至將此過程中造成的軍力損失都算到了國家成本支出上頭去。

這娃就是骨子裡邊的鷹派,這纔多收了三五斗,就已經開始萌發後世帝國主義思想和霸權主義的思想雛形,認爲大宋周邊的勢力,凡是不當舔狗者,就該統統殺光

這又有些過分了。

於是蘇油一路又跟他掰扯這個運維成本的問題。

國際外交的手段有很多,並非只有軍事一途,軍事其實是相當耗成本的一門生意,而且隱患很大,處理不當,那就相當於給子孫埋雷。

比如大宋周邊地區,好多地方即便拿下來又怎樣?

千年之後都還得扶貧,何況現在?

而且一個四境不寧的國家,想要安心發展是不大可能的,所以這裡涉及到一個關於“度”的控制問題。

總之就是既不能如司馬鴿派那般,恨不得將國防經費從國家預算中全部抹去,寄希望與別人不打自己;

也不能如秦國西夏那般,走古典****的路子,五百萬人口養百萬之軍,除了對外掠奪征戰,別無它途。

國人有一種思想,就是成王敗寇,將成功者過度地拔高,失敗者過度的貶低。

很多人還不理解暴秦之“暴”何來,其實一眼就能明白。

秦取百越,“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

贅婿在秦代的概念與後世不同,其實就是世襲奴隸。

《雲夢秦簡釋文一·爲吏之道》:“自今以來,遐門逆呂,贅婿後父,勿令爲戶。勿鼠田宇。三世之後,欲士士之,乃署某籍曰故某慮贅婿某,更之乃孫。”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隸臣”,“隸妾”,“奴產子”之類的奴隸。

還有大量觸犯法令由平民轉化而成的“城旦”,“刑徒”。

光驪山刑徒就高達七十萬,還不包括送往北疆南疆,詔旨永遠不得返回的那些,這絕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應該有的現象。

當這些力量匯聚成一個“反政府”的階級,問題就大了,麻煩就來了。

秦朝,奠定華夏一族大一統的基本格局,開拓出後世華夏一族的基本版圖和地理生存空間,拱華夏一族消化到大宋今日都還有餘,僅僅這一點,就已經可以稱之爲偉大。

但是卻沒有必要無限拔高,甚至塗脂抹粉企圖篡改歷史真相。

其實就一個“書同文,車同軌”,也不是始皇所創。

《周禮·考工記》裡邊的規定得非常詳細,有如“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

又有如“瓬人爲簋,實一觳,崇尺,厚半寸,脣寸。豆實三而成觳,崇尺。凡陶瓬之事,髻墾薜暴不入市。器中膊,豆中縣,膊崇四尺,方四寸。”

大到一個城池,小到一個陶罐,都有標準尺寸的規定。

而這部書,是漢代鄭玄,根據春秋齊人留下的六大類三十個工種的工藝標準書整理出來的,真實情況,肯定遠早於春秋。

所以標準化也不是秦人所創,車同軌也不是從始皇帝大一統之後,華夏人才開始搞,而是早在周代就已經存在。

只不過後來被諸侯搞亂,到始皇帝再次撥亂反正,利用國家力量重新統一起來而已。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這個功勞需要承認,但是因此就認爲秦始皇就是“標準化”的發明者,卻又是過度拔高秦人和始皇帝,低估華夏一族的智慧了。

不過這一套說辭只在章惇面前是這樣,在司馬光面前,卻又是強調秦國對“華夏基本盤”的重大貢獻,強調秦克西戎匈奴,南狄百越,開馳道一度量,建立都江堰等一系列水利大工程的功績了。

總之就是不走極端,客觀評價。

不過蘇油對於章惇能從《經濟論》中引申出“解除稅制倒掛是解決國家基本矛盾的重要武器”這一論點,又是大加讚賞。

真宰相,果然值得期待。

丙辰,太皇太后詔曰:“原廟之立,所從來久矣。

今神宗既已開祔,於故事當營館御以奉神靈。

而宮垣之東,密接民裡,欲加開展,則懼成煩擾;

欲採搢紳之議,皆合帝后爲一殿,則慮無以稱神宗欽奉祖考之意。

聞治隆殿後有園池,以後殿推之,本留以待未亡人也,可即其地立神宗原廟。

吾萬歲之後,當從英宗皇帝於治隆,上以寧神明,中以成吾子之志,下以安臣民之心,不亦善乎!”

高滔滔的意思是說,如果按照禮制規定,應當單獨爲英宗、神宗還有自己,營造造祭祀用的宮殿。

但是因爲皇宮地方狹小,因此她決定不擾百姓,只將治隆殿後的一片區域加以改造,並且將帝后合一殿祭祀,以節約空間。

這是皇室對國家做出的“犧牲”,不過言外之意,就是要以此換取朝官們對宮室營造做出妥協。

在不增加國家負擔,不讓百姓拆遷的情況下,後宮如何營造,其他人統統給我閉嘴,少瞎嗶嗶。

這事情皇家站在了理兒上,要求大家各退一步,羣臣也很聽話,沒一個瞎鬧。

於是扁罐和宋用臣開始指揮工匠大興土木,改造宮殿。

依舊是榫卯結構,不過支柱從木料變成了鋼筋混凝土,搭建在澆鑄的水泥柱上,算是古今結合。

爲了加快營造速度,宋用臣甚至開通了一條直入內宮的小型鐵路,別墅建造的時候採用了木板進行暫時分隔,工地與後宮生活分爲兩個區,互相併不影響。

隔離出工作區後,天師府發動汴京信衆取五色土,取土之後澆鑄地下室,然後澆鑄地上結構,動作非常快。

僅僅用了兩個月時間,幾棟頗具東方美學的三四層小別墅便建造完成。

接下來就是內裝階段,因爲都是按照工業化標準圖紙進行,很多木工如門窗一類,在澆鑄別墅框架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現在只是個安裝問題。

這樣的房屋遠比以前的老式建築功能完善,居住舒適,而且建造速度極快。

內裝比起房子還要花錢,不過那已經不是扁罐和宋用臣的事情了。

那是畫家的事情。

要滿足採光取暖,每棟“別墅”的室內空間都沒有太大,一般就是兩百平米左右,但是因爲都在三層以上,加上頂樓陽臺,使用面積也多達七八百平米。

別墅最神奇的就是地面,使用黃銅條作爲間隔,用螢石、礦物顏料和水泥填充成美麗大方的圖案,然後用鍋駝機地面打磨設備將之打磨到反光發亮。

在後世不值一提,但是在如今的大宋,經過兩位藝術家的創作,每個房間的地面,都堪稱一幅藝術品。

加上地毯、牆紙、吊燈、壁爐、以及精美適用的精美傢俱,海外珍奇的裝飾品,這種在傳統中加入新奇的設計理念和元素,讓過來看過一次的高滔滔非常滿意。

趙煦更是恨不得立刻就能搬進來。

Wωω ▪t tkan ▪¢ ○

經過這樣一處理,後宮立刻就變得開闊了起來,有一半的面積可以設計成會所和園林。

爲了減少土方量,張敦禮和王詵乾脆將一半面積中的一半,設計成了池沼和水榭。

池沼非常現代,深度只有半米,而且全部是石底。

也沒多花太多錢,就是將以前的石頭地面做了一次沉降,多了管道安裝和水泥彌縫。

水域其實並不是一個整體,而是無數個大小水池構成,不過用池上的水榭通道加以遮掩,讓人以爲就是一個大池。

水池裡從蘇家尉氏莊子裡移來了不少珍貴的彩魚,還移來了二十一節度原從玄鵠城帶回來,之前一直養在金明池的黑天鵝。

岸邊有假山、亭臺、草坪、花圃,甚至還有一個小村落,村落裡還有桑蠶,雞鴨棚,耕地。

根據趙煦的強烈要求,那裡主要栽種了金瓜、玉黍、土豆、甘薯、藜麥。

還養了弄棟牛和印度牛雜交的奶牛,以及趙煦指明一定要有的羊駝。

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尚書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掃蕩第一百一十六章 告祖文第五百六十二章 鬥爭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大訂單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氣跑了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反應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德政連連第三百八十七章 叛逃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目的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金大忠第五百五十八章 三產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胡辣湯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運糧第三百九十六章 計較第七百七十三章 出發第九百七十八章 軍事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李清第八百六十八章 炮彈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 盡興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父子對話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大勝第三百五十九章 小隱君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鄆州方略第九百六十七章 王珪的推薦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黑汗第四百一十八章 義勇第三百六十三章 掌心雷第一千八百零五章 張叔夜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請客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大訂單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七章 嫁人的問題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抵進第七百七十八章 見老鄉第七百八十八章 王安石的局面第四百八十章 貨物第一千零二章 熱鬧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開會第三百三十五章 制度第五百一十一章 皇宋寶鈔第四百三十五章 兩宮之意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阿司匹林的藥性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龍門陣第八百七十一章 平爐和高爐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發展路線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衆將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狙擊手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用不了多久第八百六十一章 參觀第七十六章 在藜將軍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抵進第七十二章 軸承與來信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城西第九百二十六章 上香第三百七十一章 理論核心第三百二十三章 勸解第三百九十七章 運動會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節奏亂了第三百八十八章 對答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文殊奴第八百四十九章 真臘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歸來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戰略調整第一千六百章 代筆第五百六十六章 頒獎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太皇太后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不一樣了第八百四十五章 南宋第一百一十八章 送窮第一千八百零一章 覲見第五十九章 河幫雛形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七章 嫁人的問題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八章 餞行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攻城第一千零三十章 基本教育第六百五十五章 反問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新年將至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御屁股長瘡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官第一千八百章 大賬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打出手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幫助遼國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卻上心頭第六百七十章 分析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藥局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照會第八百八十章 缺女人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動員第一百五十二章 玩香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坑遼人是傳統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分割財產第七百六十章 各方反應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想他們了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我真的不會打仗第七百一十四章 名妓第四百九十一章 皇宋銀行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 晉王少保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 獻策第八百七十四章 蒲釋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