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議政

第一千四百八十章議政

既然稱不上士大夫,那刑不上大夫一說,也就不存在了。

這些人,通通該殺!既然刑不上大夫,那就先剝奪他們士大夫的資格,然後再殺!

憤怒少年在那裡自顧自地浮想聯翩,卻聽高滔滔問道:“看來朝廷沒有看顧到的地方,還有很多,需要改變的地方,也還有很多啊……既然都看到了弊端,那有什麼解決的好辦法呢?”

章惇說道:“要擺脫兼併,一是開源,二是節流。”

“開源就是如元豐以來這樣,讓國家的土地得以大量增長,移五等下貧民前往,授田耕作。”

“還有就是興辦工商,吸納大量的閒置人口,使之轉移到開礦、修路、水利、行商之上來,解決其生計問題。”

“而節流之計,就是分化稅格,解決稅制倒掛的問題。”

“兼併之弊的根本,在於稅制倒掛。也就是說,收入低微的國民,承擔了國家絕大部分的賦稅,而收入豐厚,土地以千萬頃計的那部分富人,卻享受着免除賦稅的優待。”

“以元勳之功,國家優待也是正理,但是這個優待的限度,絕對不能如慶曆年間那樣,已經危害到國用根本。”

蘇油說道:“然而章學士以產入稅的建議,卻又是走了呂惠卿當年惡法的錯誤,當年呂惠卿以戶等計稅,民間瓦盆筷子都被計算到財產當中,導致法令無法推行。”

“其實稅收,是國家在國民有收入和產出的基礎上,對其產出進行部分收取,用作維繫國家運轉的費用。”

“因此稅收,必須是收取於產出之上。”

“不過這個產出不方便統計,因此需要轉換一種較爲合理的方式。”

“以地爲稅,按田等和麪積定出農稅,應該是方便可行之法。”

“對於以生產行商爲主的工商,其實更好控制,因爲其商品總要用於交換,可以在交換活動開始與結束的兩頭予以徵收,即行坐二稅。”

“而繳納稅收的人口,應該是所有國民,不分勳貴官員,理當一律繳納,這纔是最大的公平,否則就是對高層對低層的盤剝。”

呂公著家中已經是第三代宰相,他家就屬於大面積免稅的那種,拱手道:“國家照撫元勳、宗室,方有免稅的制度,這是榮譽,也是體面。若此等田地也納入徵收,何以體現國家的尊重?”

蘇油說道:“國家尊重元勳、宗親,也是需要的,但是國家給予他們的獎勵,都是有詔旨公示的。”

“如臣得先帝擢魚國公,封萬戶,實封四千五百戶;之後升涪國,蜀國,封戶逐漸上升,如今已達萬戶。”

“但是這些在俸祿上已經體現,也就是說,國家已經兌現了獎掖的制度,那麼臣要是再爲家族增置土地,那就是純粹的商務。那些土地,理應不在萬戶之內,理應繳納其上所應承載賦稅,不當在免稅之列。”

“至於宗族的土地,除了特旨賞賜的那些,其餘增置的部分,也理應如此。”

“國家賞賜出去的土地到底有多少,歷朝皆有記錄,可先令勳貴宗室各家自行上報,然後結合檔案考察。”

“到底該免多少地的稅,根本就不是查不查得清楚的問題,而是查不查,敢不敢查的問題。”

“臣請將這一條和四通產業分割結合起來一併施行,相信很快便會得出結果。”

高滔滔心中暗暗叫絕,要得到四通的大蛋糕,就要先將自家田畝料理清白,既有制度的大義相責,又有巨大的利益相誘。

等到料理好宗室、勳貴,其餘的小雜魚,料理起來那就輕鬆無比了。

之後再向下逐級清理田畝,然後再以稅制相責,基本可以實現。

如此一來,國家歲入還得再增。

高滔滔說道:“這套制度國家在先帝之時便已經施行,其中陝西三路最爲得力,也效果非凡。其次在我朝新得與新開發地區如兩浙太湖、荊湖兩路、寧夏、南海,也是推行有力。”

“田畝考計最爲煩難者,在蜀中、兩浙舊地、汴京。”

“然煩難的原因又各不相同。”

“汴京是勳貴之家太多,責任官員畏之如虎。

“蜀中是太平日久,土地分割如縷,一畝之上,主人有多達五六人者。”

“而兩浙舊地則是官商勾結,投寄太多。”

一番話說得非常明白,羣臣都是心中佩服:“太皇太后聖明。”

高滔滔說道:“如今皇宋可耕之地很多,正是解決這一癥結的好時候。”

“京中勳貴之田,下朕旨意,命自行上報免徵之地,待朝廷複審。各家多出的田畝,按照國法徵收兩稅。”

“兩浙舊地和蜀中,繼續鼓勵移民,以南海、寧夏、河套三處閒田、官田,吸引各地下戶前往耕作,置換出舊地。”

“同時,京中、兩浙、蜀中,繼續大力促進工商發展,調整稅制,減少耕作人口。”

蘇油拱手道:“如今國家已經沒有迫在眉睫的敵對軍事勢力威脅,國家的施政重心,應當從集中國帑抵禦外辱,轉化到刺激民生藏富於民之上來。”

“太皇太后此策正是爲此而施造,臣深爲贊同。”

司馬光是大宋最大的鴿派,也拱手:“臣也贊同。且三地富饒地區的良政,當逐步推行至天下,如河北、京東南北路,皆已經具備條件。”

章惇也拱手:“臣亦贊同,然舉措需要有當。”

“國家要得利,清量田畝,擴出隱戶,勢在必行。而最方便施行的地區,就在漕運和鐵路經過的路府。”

“臣請依照三地良政,改善新法,重擬條文,先在沿途地區予以施行。”

宋代的漕運,包括了京東兩路,京西兩路,淮南兩路,江南兩路、河東路、河北兩路。

加上火車和蘇油開闢的漢江漕運線路,還包括了荊湖兩路、陝西三路。

也就是說,章惇的規劃中,除了廣南兩路、南海四路、福建路、川峽四路、寧夏三路,整個中國的核心地區,都將納入“新法”推行地區。

而且綱舉目張,沿着漕運和鐵路一縱一橫進行推廣,朝廷能夠快速掌握情況,出了紕漏,朝廷也能夠快速調運糧食軍隊予以補救,這就是交通便利給朝廷帶來的底氣。

高滔滔非常滿意:“朝中如今相諧共政,氣象一新,便如此辦理。”

“前劉摯奏請仿《唐六典》置諫官,其具所置員以聞。朕欲以範純仁爲左諫議大夫,唐淑問爲左司諫,朱光庭爲左正言,蘇轍爲右司諫,範祖禹爲右正言。三省、樞密院可同進呈。”

章惇立即表示這樣做不合程序:“故事,諫官皆令兩制以上奏舉,然後宰執進擬。今除目由中出,臣不知太后與陛下從何知之,得非左右所薦?此門不可浸啓。”

高滔滔有些不悅:“皆大臣所薦,非左右也。”

章惇不以爲然:“那臣如何不知?大臣舉薦賢才,理當明揚,何以密薦?”

呂公著有些尷尬,輕咳一聲:“章惇所言爲正理,範祖禹乃臣之女婿,太皇太后不應將之列於臺諫之位。”

司馬光也很尷尬:“範純仁與老臣是兒女親家,也有親嫌。”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衆號【看文基地】,現金/點幣等你拿!

章惇這下得意了:“臺諫所以糾繩執政之不法。故事,執政初除,親戚及所舉之人見爲臺諫者皆徙它官。今當循故事,不可違祖宗法。”

司馬光拱手:“太皇太后,純仁、祖禹作諫官,誠協衆望。不可以臣故妨賢者路,如果這樣的話,臣寧避位。”

章惇卻堅持己見:“縝、光、公著必不至有私,但就怕萬一它日有奸臣執政,援此爲例。”

“臣請除純仁、祖禹它官,仍令兩制以上各得奏舉。”

太皇太后終於妥協了:“那唐淑問、朱光庭、蘇轍除命皆如故;改範純仁爲天章閣待制,範祖禹爲著作佐郎。”

蘇油趕緊說道:“蘇轍也是臣子侄……”

高滔滔這回卻直接駁回:“司徒多慮了,你現在還只備顧問,沒有兩制內差遣哩!”

蘇油只好退下,這話說得太高明,再諫,好像就成了自己要官了。

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戎策第四百七十七章 小妹的男朋友第一千零三章 膨化食品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高昌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橐駝口第三百六十五章 馬鹿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鏖戰第六百九十四章 八公來了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司馬光逝世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燒了第六百六十章 天數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敵友難分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故人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水培第一百六十四章 蹤跡第八百五十三章 吳哥第七百五十三章 大盤子第八百八十六章 硨磲第二百九十九章 衣錦還鄉第一千八百二十章 沙子細第八百八十章 缺女人第七百九十七章 朝廷知聞第四十一章 鐵鍋第七百九十四章 天變應在遼國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涼州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渾脫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工藝和技術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周全第五百零五章 擇術爲先第八百零四章 老朋友見面第二百一十四章 成都第四百一十九章 水火交逼第四百八十章 貨物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御屁股長瘡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善良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故人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勝利第一千三百章 評價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利弊之爭第四百九十八章 討論第三百六十六章 火邊子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問詢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 械鬥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支持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到此爲止第六百二十章 利弊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人性的君王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一夜第五百三十四章 刮目相看第一千七百八十章 蘇軾送東西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回府第二百七十章 王韶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廷議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狗日的章狀元第五百九十九章 永興軍第四百二十章 衝擊第七百章 烏龍第四百六十一章 換俘第七百八十六章 沈括的外交第七百九十六章 交趾入侵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前三排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定諡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遼國農莊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蘇軾獲釋第二百零八章 心累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請客第五百八十八章 大餅第九百二十四章 解封卷子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破陣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攻勢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出賣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力諫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騎兵合成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風向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做局第六百零七章 芭夯兔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頒獎第七百一十四章 名妓第五百三十二章 連消帶打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宋自己的黑科技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價值窪地第四十九章 蜂窩煤第七十五章 工具第七百二十九章 禰衡第八百九十九章 軟糖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集體告狀第一千三百章 評價第四十二章 八菜一湯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工程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大火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妖師第五百五十八章 三產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人皆有之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 朝爭第一千零七十章 高滔滔哭了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蒸汽機車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生離第四百四十章 再見可龍裡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攻勢第六百一十四章 檢查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