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隨手功夫

第一百四十五章隨手功夫

然而不要臉的還在後面,老頭拉着蘇油不鬆手,說是少了侍應童子,蘇油他一看就喜歡,就你了!

蘇油倒是不怕侍候老人,相反他侍候老人還很有一套。

可問題是——我是正二八經的州學學生好不好?可不是你家的小書童!

再說剛剛那情形,我哪隻眼睛看你是一見我就喜歡?!老頭你怕不是想要節約經費喲!

求救的目光看向唐淹,唐淹卻不敢說話了。

敬老尊賢,古有明訓。只好拿眼神示意,乖徒兒,你自求多福吧……

扶着老頭回到精舍,我的個去,簡直跟狗窩差不多。

老頭坐到書桌前:“去把書架上我治印的工具拿來。”

蘇油翻了半天,好不容易纔在一堆亂七八糟的書中找出了工具。

老頭在桌前都擬了半天印稿了,嘴裡還在挑剔:“你看你這字就沒取好,明,潤,兩個字都是左右結構,都是左小右大,排布不好就失了變化,呆板無趣。”

說完寫了個“油”字:“哈?!要不我就刻一個字吧,這個印出來倒是挺好看。”

蘇油都被折磨得無語了:“老人家,除了油字,你愛怎麼玩怎麼玩,我先收拾屋子了。”

老頭“哦”了一聲,倒是沒脾氣,只道:“書不要給我分門別類,就按散佈次序隨意放到書架上便好。”

這是什麼古怪的讀書法子?!蘇油也懶得跟老頭理論,這樣我還省事兒了!

吭哧吭哧搞了一下午,總算將書架,几案,牀榻都收拾出來,還打來清水,該擦的擦該洗的洗,連地板都拖了幾遍。

老頭由得蘇油折騰,直到太陽西斜,纔拿刷子刷乾淨印上石屑,將蘇油剛剛打掃乾淨的書桌再次弄髒,然後取來印泥印到一張小紙方上觀瞧:“沒法子了,只能取漢印的方正平直,簡拙明快。”

說完取過老梅詩,自己毫無廉恥地將印蓋了上去,然後將印章丟給蘇油:“拿去玩吧。”

蘇油接過圖章,發現竟然是和田白玉材質,通體明潤,顯然是主人經常把玩的心愛之物。

翻過來一看朱文,印文和刀痕疏達蒼勁,古意盎然。

再看印側,還有兩行小字:“視遠惟明,溫潤而澤。施之爲行,在心爲德。”

老頭調皮歸調皮,學問是一等一的。

第一句取自《尚書?太甲》:“視遠惟明,聽德惟聰。”

第二句取自《禮記?聘義》:“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

後兩句取自《周禮註疏》:“德行,內外之稱,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四句來自三本書,都以德爲中心思想,諄諄告誡用心良苦,採珠擷絮即成章韻,還完美地解釋了明潤二字與德的關係,隨便露一手都是功夫。

蘇油不由得愛不釋手,對老頭佩服得無以復加,漫天的怨氣頓時消散無蹤,樂得見眉不見眼,連連躬身:“多謝大宗師費心了,多謝大宗師費心了。”

篆刻,也是中華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中華文字,在小小的方寸之間,蘊涵了動人的多樣風貌,跌宕生姿,有情有致,既有時間的古樸,又有空間的渾厚。

這門非遺,集成了詩詞,書法,繪畫,雕刻諸多藝術。歷來就是士大夫的高雅情趣。

不是文化深厚的人,不可能玩得好的。

老頭笑道:“篆刻的‘篆’,古作‘瑑’,所謂‘圭璧起兆,瑑也。’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紋,都叫做‘瑑’。”

“等到竹帛通行,篆字的形符,也由從‘玉’,改爲了從‘竹’”。

“篆刻印章起源甚早,據《漢書·祭祀志》載:‘自五帝始有書契,至於三王,俗化雕文,詐僞漸興,始有印璽,以檢奸萌。’”

“到了周代,‘璽’大爲興起,以青銅爲質,始分白文朱文兩種。”

“到秦代李斯車同軌,書同文,中華文字由是一變。印文也由籀書演變成爲篆書,此時的印文,圓潤蒼勁,筆勢挺拔。”

“到漢代治印興盛,史上正式有了漢印之說,字體由小篆演變成‘繆篆’。”

“這門技藝,至新莽而大成。篆書作印,也於此時成爲了定製。”

“我本是對文字流變有興趣,因而開始研究。結果幾十年下來,篆刻的愛好越來越深,而本末卻倒置了。”

不要謙虛!你這末,已經夠我仰望追逐一輩子了好不好?!

一老一小總算是找到了共同話題,篆刻雖然是蘇油的苦手,但因爲熱愛非遺,後世篆刻的理論倒是所知頗多。

用他自己的俏皮話說,就是我也刻得一嘴的好印。一邊準備飲食一邊和老頭聊天,倒是頗得老頭喜歡。

沒一會兒,唐淹來了,後邊跟着張藻,挑着一個擔子。

老頭看着蘇油從擔子裡邊一樣接一樣拿東西,不由得好奇:“明潤,你這是作甚?”

蘇油說道:“哦,沒啥,都是炊具調料之類。”

老頭就奇怪了:“調料不就是油鹽醬醋嗎?”

蘇油點頭:“對呀,不過油分葷素,素油有茶油,香油,花椒油,辣米油,豆油,現在找得到的花生差了些,不然還該有花生油。”

“葷油有豬油,羊油,牛油,雞油。”

“鹽我主要用的雪鹽,偶爾用粗鹽做鹽焗菜,炒堅果,做鹹蛋。”

“醬就太多了,豆瓣醬,豆豉醬,甜麥醬,韭菜花醬,麻醬,豆腐醬,蝦醬……哦,還有醬油,醬油又分生抽老抽……”

老頭舉手叫停:“得!我還是隻負責吃好了!”

給老人準備飲食,就是軟糯適口,粗細搭配,營養均衡,還有重要的一點,補鈣。

土地廟別的不多,豆腐多,臨時也來不及買菜了,蘇油便準備給老頭做一個熊掌豆腐。

吃不完的豆花,用紗布裝上,放木盒裡壓去一些水分,打開來就是豆腐。

豆腐切厚度合適的片,鍋中倒入適量的豆油。將豆腐一片一片的放入油鍋中,小火慢煎至兩面金黃。

豆腐煎好後撈出,利用鍋裡多餘的油將姜蒜碎翻炒出香。

然後加肉末,炒到肉末開始焦酥,接着加入豆瓣醬,繼續翻炒出香味。

加醬油,加水,將煎至金黃的豆腐放入鍋中,燜一會兒,澱粉加入適量水,倒進去勾芡。

小火煮至沸騰後關火,起鍋裝盤撒點香蔥花和青蒜碎末,熊掌豆腐就做好了。

用雞蛋調上一點蝦醬,加水打散蒸了一個蛋羹,蒸到一半的時候再撒上點小蝦米,燜熟後端出。

人老中氣空,全靠湯湯衝,這是八公的老話兒,因此還得給老頭弄個湯。

兩條鯽魚,豬油炸了,加入蔥白段,薑絲,倒入熱水,魚湯瞬間變得奶白。

熬夠火候,將魚湯潷出來,其餘都不用,加入幾絲榨菜,幾葉白菜,煮好後放入厚陶碗中保溫端上桌。

蘇油的規矩,上門就是客,他可不管是不是在老頭的精舍——精舍二字自己說着都覺得有些虧心——布上四副碗筷,老頭主位,自己次主,唐淹主客,張藻次客。

張藻在幫忙做飯的時候小少爺小少爺的叫着,穿着也是短行頭,老頭一直以爲是僕役之流,現在竟然和自己坐了個對臉,不由得覺得事情只要和蘇油有關,就會變得古怪,對張藻上下直打量。

張藻不知道這老頭是誰,不過他主管了半年商務,眼力價早培養出來了,小少爺和唐老師對這老頭都如此尊敬,那就不是一般人,不由得被看得有些縮手縮腳。

蘇油見一老一小隔着桌子對望,這才反應過來:“這是張藻,土地廟夥伴裡邊行六,小名叫糟娃,我一般叫他糟娃哥。糟娃哥,這是學宮山長,龍起之龍老先生。”

糟娃趕緊站起身來:“起之先生,小少爺隨你讀書,以後多煩你照顧了。”

老頭饒有興味地看着兩人:“還真是兄友弟恭,坐吧,上門是客,我們吃飯。”

蘇油就不由得抱怨:“那是,老人家你趕緊動筷,我一般都是吃三頓的,今天被你考了半天,又拉着打掃了半天,早都餓壞了。”

第六百八十章 佈置(爲盟主財叔寧打賞加更)第三章 程家第六百四十四章 大宋東方朔第五百一十三章 應變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妖師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張方平走了第四百四十七章 巡視第九百二十三章 程氏兄弟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劉猢猻第二百八十六章 爲國考試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夫人的擔心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破陣第三百六十三章 掌心雷第四百五十章 再到東川第四百三十六章 必須姓蘇第二百五十章 彈劾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肅州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七百五十三章 大盤子第四百六十章 第三個自己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龜賊弄潮圖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拍桌子而已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迴護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韓縝第三百七十章 演習第八百七十三章 礦區第五百九十三章 傳說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雅事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遼國變故第三百零八章 熾火的開解第一千八百零三章 馬彬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風箏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大蘇的傳聞第七百九十一章 呂惠卿貶官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狙擊手第八十六章 松花蛋第九百六十七章 王珪的推薦第一百九十四章 第一步第三百二十六章 佈置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河西學派第六百七十五章 忠烈祠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文武之別第二百一十八章 張天選第六十八章 大蘇小蘇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船設計第六百零八章 交流輪訓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教訓第六百四十章 賜第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經濟課第二百七十三章 汴京臘月第五百六十一章 蘇大嘴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舊城改造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發展路線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望蘇亭第二百六十二章《上歐陽內翰書》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收復河套第六百二十一章 弊端第四百三十四章 請假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談判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翰苑羣英第八百四十一章 改革第五百章 女騎第八百七十四章 蒲釋馬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權力的誘惑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歐陽發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密諜第九百九十七章 摸螺螄第七百零七章 多少是一點點第九十七章 劃時代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不善加己第十章 講究人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優待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興洛倉第七百三十二章 章惇的狙擊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功業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田遇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五臺山第五百零八章 新宮殿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都艱難第四百一十一章 最大贏家第三百二十章 駕崩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黑心章楶第八百五十五章 宗兄使遼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覆盤漢滅匈奴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神醫第二百零六章 箭課第六百四十五章 《金石圖錄》第八百七十九章 錫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白駝溝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止步第一百六十一章 高兄第一百章 等距螺旋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沒想到第五百零一章 沒有鹽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禮物第六百一十四章 檢查組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徒弟第八百七十八章 簽字第七百五十章 海鮮第七百三十二章 章惇的狙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