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要臉的老頭

第一百四十四章不要臉的老頭

其實老頭的學問人品,蘇油是非常佩服的,說如今大宋國勢由盛轉衰,那是自己貼金,在蘇油看來,壓根就沒盛過。

士大夫中有識之士,都在尋找敗亂根由,尋找救國之道,這情形讓蘇油想到後世的五四時期的思潮混亂。

先不說觀點和方法正確與否,只這份優國之心,明道之志,本身是值得肯定的。

因此現在唐淹正在和老頭激切辯論,蘇油就像一個乖寶寶般站在下邊,低首躬身,不敢辯駁。

老頭的理由是蘇油年紀太小,難明聖人之教。

大宋刑統,十歲以下,都還屬於蒙愚,能明白多少事理?先把《孝經》《論語》基礎打紮實了再說。不要爲了給眉山掙得一個出神童的虛名,而拔苗助長耽誤了真正的讀書種子。

而唐淹的理由則是蘇油的確和其他地方所謂的神童不一樣,不是僅僅會玩文字遊戲那種孩子。德,學,才,用,蘇油俱已不讓成人。最起碼,土地廟能拖帶着五十多個孩子不讓州縣操心,已經比他這個當老師的強上百倍了。

兩人爭執不下,最後沒有辦法,還是落到了考較上。

老頭鬚髮盡白,指着牆上一幅《寒雪江梅圖》:“以此畫畫意,填詩一首吧。別念,寫到紙上,順便考較一下你的書法。”

蘇油躬身應是,求得紙筆,思索一陣,起筆如飛,不一會兒,一首小詩躍然紙上。

寒樹棲江沚,

疏香破雪痕。

東風知我意,

早領一枝春。

此詩還是雙關,前兩句寫畫意,兼以自比。說自己雖然出身寒苦,然而人品不差,在逆境中脫穎而出,已然小有聲名。

後兩句則暗喻唐淹和張恕的推薦不是所謂請託,而是他們真正的瞭解自己的才學志向,方纔同意提前給予州學名額。

此詩唐淹看得眉飛色舞,不料老頭接過看了,不置可否放在一邊,指着學宮外泮池之側一株光桿老梅樹:“再擬一首。”

唐淹頓時不幹了:“龍老,蘇油之才,剛剛這詩難道不是明證?還需要考較嗎?”

龍昌期不以爲然:“此詩後句,乃化用前人陸凱詩:‘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除此還有何可取?此詩作廢。”

老頭太不講理了,跟嘴炮堂哥簡直有異曲同工之妙!

唐淹急道:“如今又不是花期,一株光桿老梅,只有些許葉子,如何引賦起興?山長這不是爲難人嗎?彥通請山長另換一題。”

不說還好,說到這個,正好點中了龍昌期的一個學術觀點,就見他捋着鬍子說道:“詩無比興,如鴛鴦者,遂仰也。”

意思是說詩這個東西,講什麼修辭手法,那都是脫了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真正的詩,是性靈之作,就好像鴛鴦戲水一般,你追我隨,飛翔潛泳,自然就會產生美感。拿着手法去硬套,那已經是落了下乘。

老頭說完還非常得意:“要不這樣吧,就拿那老梅比擬老夫,給這小子降低一下難度好了。”

唐淹都要瘋了,心裡一波波地吐槽。你這是降低難度嗎?你這分明是命題作文,故意增加難度好不好?!老頭我縱然敬你是學界名宿,可也不能如此倚老賣老,這已經不是不講理的範疇了,你這是不要臉!

這個必須爭!兩人又開始引經據典雄辯滔滔。

正在兩相匹敵之際,卻聽蘇油說道:“山長,唐師,不用爭了,我……已經作好了。”

唐淹愕然扭頭,果然看到書案上,又多了一首小詩。

冷香吹雪萼,

冰影照孤懷。

也信三春好,

羞爭二月開。

翻譯過來就是:冷風吹走了芳香潔白的花瓣,只留下映照在冰冷池塘中那孤單的身影。我也知道春天的和煦與美好,然而實在是羞於和羣花爭競,在溫暖的二月裡和它們一起邀寵盛開。

寫的正是春日裡池塘邊的光桿子梅樹。

老頭一輩子專注於學術,沒能在仕途上有所進展,有心也好無奈也罷,在蘇油的詩中,就換了一個說法。

所謂的羞爭二月開,其實在淡淡的裝逼,底下的意思乃是——清高自重,不媚於時。

唐淹大爲驚喜,將詩送到老頭身前,得意洋洋地道:“山長,這次又如何說?”

老頭低着眉毛:“書法一味柔媚,殊無可觀。”

唐淹真怒了:“你!”

蘇油心中卻是欣喜,這回老頭沒在詩文上挑毛病,看來是撓到癢處了!表面愈加恭敬:“多謝山長指點。”

老頭擡手:“別忙,再試一題。”

唐淹臉紅耳赤,怒髮衝冠,冷笑道:“山長!謹防物議!你真要抑才忌能嗎?”

老頭臉不改色,長長的白壽眉都不動一下:“我都八十多了,棺材板兒拍臉上的年紀,用得着抑才忌能?彥通所說的時議,呵呵呵,老夫還當真是不怕的。”

老頭不可怕,不要臉的老頭真是太可怕了,蘇油只好拱手:“就請山長再出第三題。”

刻意加重了再字和三字,小小地表示一下不滿。哼,小童子也是有脾氣滴!

老頭當然能聽懂,不過絲毫不以爲恥,只微微一笑:“不是神童嗎?那就效鄴候故事,以方圓動靜題對吧。”

這是一個典故,鄴候就是中唐李泌,幼承家學,早慧非凡,世稱神童。

據《新唐書·李泌傳》載:開元十六年,玄宗召集儒、道、釋三教學者聚會講論,聞知李泌才名,遂派人將其抱入宮中。

泌既至,帝方與燕國公張說觀弈,因使說試其能。說請賦“方圓動靜”。泌逡巡曰:“願聞其略。”

說因曰:“方如棋局,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

泌即答曰:“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材,靜若得意。”

蘇油想了想,拱手道:“不敢與鄴候比智,小子只能以朝廷官職擬之。”

老頭說道:“試言一二。”

蘇油躬身答道:“方若御史,圓若宰執,動若三司,靜若——禮寺。”

老頭“啊?”了一聲,接着哈哈大笑起來。就連唐淹在一邊也忍俊不禁,一上午的爭執,頓時化爲烏有。

宋代御史言官,位卑而權重,彈劾不避權貴,必須方正敢直言。

宰執是宰相與執政官的合稱,總理陰陽,調燮百官。必須圓融睿智,領袖羣僚。

三司是財計之司,總攬國家財政收支租賦,鹽鐵專榷。錢物流轉不絕,當得一個動字。

禮寺則是太常寺,《隋書·百官志》:“太常,掌陵廟羣祀,禮樂儀制,天文術數衣冠之屬。”

與前面三個重要部門不同,到了宋代,太常寺就成了掌管禮樂、郊廟、鼓吹、太醫、諸祠等事務的部門。

平日裡負責準備祭品,儺儀,看管鐘鼎禮器。寺卿已經淪爲寄祿之官,是一等一的冷衙門。

這比喻實在是太有趣了,老頭樂得前仰後合,白鬍子亂飛,指着那首老梅詩手指直抖:“哈哈哈……有趣有趣!題上,奉詠春日老梅,山長起之老人雅正。”

啥意思?蘇油莫名其妙,只好乖乖寫上。

老頭翻着白眼:“留名啊!不是神童嗎?怎麼這麼沒眼力價呢?”

哦,蘇油趕緊在詩後續上:“皇祐五年癸巳,後學蘇油敬呈。”

老頭繼續指點:“還要用印。哦,沒印?沒有關係沒有關係,一會兒我給你刻一顆,等我蓋好後就給你。士大夫文學交遊詩詞往來,沒印可是不行滴……”

自己刻印蓋好,然後把印給我?蘇油和唐淹相視翻着白眼,這老頭,是真的不要臉!

第二百八十章 寫文章第一百六十六章 童謠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六百九十三章 君臣之爭第九百四十四章 李清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西城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勸和第六百二十五章 蘇方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不善加己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步兵炮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複雜成因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遊說天都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禮物第九百零九章 董大官人第七十一章 文理第九百四十章 再見呂惠卿第九百六十九章 皇帝看大象第六百五十四章 調查報告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還錢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水培第一千零四十章 字說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七患第九百七十九章 後勤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目的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馱馬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路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折柳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克己新解第五十二章 賣魚搭檔第三百四十五章 分析第三百六十章 綱領第七百八十二章 漏勺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漫畫第五百六十八章 我軍器監就需要你這樣的人才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受連累的朋友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愛讀書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戰略調整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路第六百一十二章 梳理軍政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延州第七百七十八章 見老鄉第七百零一章 蠻幹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 大戰的腳步第六百一十六章 都難第二百三十章 冠禮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範鎮第五十六章 十字歌第二百六十四章 兩道菜做六天第三百二十一章 鬧劇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書生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老河工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科舉改革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失蹤第二百二十三章 花邊故事第五百一十三章 應變第二百五十二章 拴住結婚第三百四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舉措第八百七十六章 逃跑第六百一十五章 提前佈局第二百三十七章《尚書祈詢》加更求票啦!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接戰第五百七十九章 隔斷天都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我們該打什麼戰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搶人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不善加己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照會第七百九十四章 天變應在遼國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望蘇亭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心理疏導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調防第八百六十章 微服第六百二十三章 瑤族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利弊之爭第二百四十六章 懲罰和教育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小孩第三百四十七章 潛移默化第五百九十九章 永興軍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第五百六十三章 郭淮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聚殲第一百七十七章 長刀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又是交涉第五百五十章 論《青苗法》第八百一十一章 呂惠卿的魚死網破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 械鬥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難熬的一夜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改線第六百七十章 分析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搶人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鬼章的謀略第七百七十二章 再見章惇第三百九十三章 橄欖球第五百二十章 議河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嵩陽兵工廠第六章 雞茸和開水白菜第八十一章 珠串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人皆有之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司天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