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擇帥 (2)

岑彭打造的水師戰船分爲兩種:一種是直進樓船,另一種是冒突露橈。直進樓船,顧名思義,船上有樓,分爲數層,體積相對龐大,類似於大型軍艦,適於運兵糧和正面戰。冒突露橈,後世又叫艨艟,船形狹長,體積較小,船槳露在外面,人在船中,航速極快,類似於進攻型快艇,整艘船蒙以生牛皮,可以有效防禦攻擊,又開有弩窗矛穴,具備一定的進攻能力,通常用以奇襲突擊。

諸葛亮借東風,大抵是小說家演義,不足爲憑。岑彭不用借東風,而是等東風,他選在這一天發動總攻,正是看中這一天大刮東風。

魯奇等人船隻下水,順着狂急的東風,逆流而上,快速向浮橋衝去。守軍望而大笑,送死來了,連箭也懶得放。魯奇等人衝到浮橋之前,船隻撞上攢柱,被反把鉤牢牢鉤住,進不能進,退不能退。守軍這才彎弓搭箭,濫射如雨。

魯奇等人殊死而戰,以弓弩還擊,同時點燃火炬,連續往浮橋上投扔。浮橋火起,火勢藉着風勢,一燒不可收拾,浮橋很快斷爲兩截,塔樓隨之崩塌,橋上守軍皆墜於江中,葬身魚腹。

橋樓俱毀,魯奇等人移開攢柱,岑彭大軍乘勢前行,與公孫述的水師大戰於長江之上。

公孫述水師的主力戰船爲枋箄,以木竹製成,頗爲簡陋,無論進攻還是防守,都遠非岑彭戰船的對手。當然,公孫述也造了一艘十層赤樓帛蘭船,光聽名字就夠嚇唬人的,然而卻只有一艘,主要用來充門面、鎮場子而已。

蜀軍向來將荊門、虎牙視爲馬其諾防線,以爲萬無一失,如今見漢軍輕易突破,殺到眼前,軍心頓時大亂。

江水滔滔,殘陽夕照,岑彭大軍順風並進,如虎入羊羣,所向無前。蜀兵大潰,借用《水滸傳》中浪裡白條張順的一句打劫名言,不是吃了板刀面,就是吃了餛飩,淹死者數千人,戰死者不計其數。

十層赤樓帛蘭船掉頭便逃,無奈航速太慢,早被一羣冒突露橈團團圍住。漢軍登船而戰,斬蜀軍大司徒任滿、生獲南郡太守程汎。翼江王田戎僥倖逃脫,退保江州(今重慶市)。

經此一戰,公孫述苦心經營多年的水師全軍覆沒。對於漢軍來說,長江水面從此暢通無阻,任由橫行。儘管如此,由於巨大的地形障礙,遠征依然艱難而緩慢。岑彭一路溯江而上,嚴令軍中不許擄掠,百姓大喜,爭開門降之。到了六月,岑彭抵達巴蜀門戶江關(今重慶奉節縣),巴蜀大地洞開眼前,且按下不表。

按照劉秀的戰略部署,滅蜀之戰爲雙拳出擊,岑彭和來歙齊頭並進,南北鉗擊,最後會師於成都。爲了協調時間,統一步調,由路途艱險的岑彭先攻,等到岑彭拿下江關,進入巴蜀,來歙再大軍出動,

且說岑彭進入江關,來歙聞報大喜,即刻揮師南下,直逼漢中。公孫述漢中守將爲王元、環安二人,屯兵於河池。來歙圍攻河池,大破之,乘勝向白水關挺進。

來歙攻下河池,距離成都的直線距離已不足四百公里。成都震駭,人人自危。公孫述久聞來歙威名,隗囂就毀在來歙手上,如果能除掉來歙,無疑可以大挫漢軍士氣,極大緩解眼前這場危機,於是秘選刺客,潛往漢軍營中,行刺來歙。

刺客姓甚名誰,今日已經不得而知,然而絕對是高手無疑。至於此次行刺過程,史冊同樣未予記載,或許是史家覺得沒必要在這種小人物身上浪費力氣,而且讓這種人物青史留名,弄不好還會教壞青少年,敗壞社會風氣。總之,在史書的記載中,下一個鏡頭,就已經是刺殺成功,來歙的胸口忽然就被插了一把劍,眼看便沒救了。

來歙自知必死,命人急召副帥蓋延。蓋延趕至,見來歙癱臥於榻,面白如紙,血流遍地,心中大感悲慟,伏地而泣,不能仰視。

來歙見狀,怒斥道:“又不是小兒女,哭什麼哭!我遇刺客,不能再報效國家,因此才召你前來,以軍事相托。你再敢如此,我雖然中劍在身,難道就不能命人殺你?”

蓋延強忍悲痛,收淚起身。來歙向蓋延交代完軍中事宜,又從容作書,向劉秀簡單交代了幾句後事,然後擲筆於地,拔掉胸口之劍,血如泉噴,須臾氣絕。

劉秀聞來歙遇刺身亡,又見來歙絕筆之書,淚下如雨,悲傷莫名。

劉秀從小到大,只敬重過兩個人:一個是長兄劉縯,另一個就是表兄來歙。而這兩個人也都真心愛他,在他還不強大的時候,給過他最需要的保護。來歙喪還洛陽,劉秀親自戴孝,乘輿縞素,臨吊送葬,贈來歙中郎將、徵羌侯印綬,諡曰節侯。

范曄《後漢書》贊來歙曰:“款款君叔,斯言無玷。方獻三捷,永墜一劍。”以來歙平定隗囂之功,理應躋身雲臺二十八將之列,且必居高位,無奈因爲是劉秀的表兄,身爲皇族,不得已而避嫌,和鄧晨、李通一樣,終不得列名,惜哉。

來歙既死,適逢羌族又在隴西叛亂,其勢浩大,危及三輔,劉秀只得緊急召回關中大軍,先行平定羌族叛亂。

變出莫測,南北夾攻蜀國的預定部署已被徹底打亂,接下來戰事該如何進展?劉秀於是賜書岑彭,告知關中大軍撤回之事,並徵詢岑彭的意見:如果你有意獨自伐蜀,我不阻攔。如果你覺得少了關中大軍的呼應,滅蜀難以成功,不宜孤軍深入,那就暫且休兵安民,等到關中大軍抽出身來,再行伐蜀也不遲。總之,你在前線,是戰是退,由你定奪。

岑彭的態度無比堅決:“臣既入巴蜀,絕無回還之理。僅靠我的這一路荊州大軍,已足以滅蜀。”

劉秀接岑彭之書,大加讚賞,然而岑彭提到“絕無回還”四字,卻又讓劉秀隱約覺得不祥,特意派使者叮囑岑彭道:“公孫述多養刺客,將軍跋涉自愛,切勿重蹈來歙覆轍。”

岑彭兵發江關,直抵江州,圍攻田戎。田戎閉城而守,就欺負岑彭遠道而來,糧草不繼,利在速戰,不與之戰,等岑彭糧盡,自然便知趣而退。

岑彭攻了數日,並無戰果,心知江州城固糧多,短期內難以攻克,他孤軍深入,只能打閃電戰,絕對打不起消耗戰。岑彭於是召部將馮駿,撥付五千兵馬,命其留攻江州,同時將本就不多的糧食,大半留予馮駿。馮駿問道:“糧食都給我了,那你怎麼辦?”岑彭大笑道:“我沒有糧食,但是敵人有啊。”

岑彭不顧兵家大忌,留着背後的江州重鎮仍在,悍然率軍前行,直指墊江(今重慶合川),攻破平曲(合川西北),繳獲米穀數十萬石。

岑彭佔領平曲,距離成都直線距離僅兩百公里,成都再度陷入驚恐之中。

公孫述治蜀國,用的都是自己公孫家的人,反正都是做官,換誰來都差別不大,又何必肥水流給外人田呢?然而如今國難臨頭,用人是否得當,直接關係到生死存亡,任人唯親的用人標準,在強大的外力壓迫下,不得不修正爲唯纔是舉。在他們公孫家,只有他弟弟公孫恢還算勉強可用,此外,便只能起用外姓降將了。

國難之際,公孫述也確有魄力,盡遣蜀國精兵,交付於延岑、呂鮪、王元、公孫恢四人,拒守廣漢(今四川遂寧北)、資中(今四川資陽),捍衛成都的東方門戶,堵住岑彭進攻成都的必經之路。又遣侯丹率兩萬餘人拒守黃石(今重慶江津),扼守長江要津,防止漢軍沿長江繼續西進。

岑彭命臧宮領降卒五萬,留守平曲,牽制住延岑等人。自己則率精銳水師,沿涪水而下,返還江州,奇襲拒守於黃石的侯丹,大破之,於是溯長江而上,晝夜兼程,經江陽(今四川瀘州)、僰道(今四川宜賓)、南安(今四川樂山),迂迴兩千餘里,最後在武陽登陸(今四川彭山縣東),一舉攻拔武陽,迅即派精銳騎兵馳擊廣都(今四川雙流縣東南),勢若風雨,所至皆奔散。

岑彭攻下廣都,離成都僅四十餘里。公孫述聞報大驚,他還一直以爲岑彭人在平曲,正和延岑等人對峙呢,怎麼不過十餘天光景,岑彭就已經繞開他重兵把守的東方防線,恍如神兵天降,一舉逼近成都空虛的南翼!公孫述難以置信,一再問探子情報是否屬實,探子賭咒發誓,騙你是小狗,公孫述這纔不得不接受現實,以杖擊地,長嘆道:“是何神也!”

公孫述妻子陪侍在旁,聞言連“呸”幾聲,道:“你這話,大不吉利!”公孫述奇道:“怎麼就不吉利了?”妻子答道:“當初來歙奇襲略陽,隗囂同樣大驚道:‘何其神也!’和你這話如出一轍,隨後便兵敗身死。”公孫述黯然嘆道:“事到如今,哪裡還顧得上吉不吉利。”

第11章 閃婚 (1)第39章 因人而降第25章 定都洛陽第46章 使者來歙 (2)第24章 天子之降第50章 擇帥 (2)第8章 逢凶化吉第15章 廣阿會師 (2)第13章 揮師南下第43章 七世遠親 (1)第12章 閃婚 (2)第18章 圓月彎刀 (1)第40章 愛與殺第15章 廣阿會師 (2)第35章 兵戈還鄉第45章 使者來歙 (1)第1章 出洛陽記第50章 擇帥 (2)第8章 逢凶化吉第37章 吶喊 (2)第9章 一言興邦第50章 擇帥 (2)第33章 一枕黃粱第46章 使者來歙 (2)第13章 揮師南下第8章 逢凶化吉第51章 又見刺客 (1)第48章 公孫述其人 (2)第24章 天子之降第18章 圓月彎刀 (1)第23章 天問第39章 因人而降第53章 屠夫 (1)第34章 燕王第28章 陰母的秘密第35章 兵戈還鄉第21章 借刀復仇第26章 觸不到的戀人第29章 關中主帥 (1)第40章 愛與殺第34章 燕王第3章 鄴城獻策第7章 窮途末路第9章 一言興邦第47章 公孫述其人 (1)第7章 窮途末路第33章 一枕黃粱第53章 屠夫 (1)第31章 最後的瘋狂第11章 閃婚 (1)第37章 吶喊 (2)第32章 傷仲永第48章 公孫述其人 (2)第17章 高臥第15章 廣阿會師 (2)第28章 陰母的秘密第14章 廣阿會師 (1)第18章 圓月彎刀 (1)第33章 一枕黃粱第14章 廣阿會師 (1)第5章 天有二日第23章 天問第42章 西州上將軍 (2)第32章 傷仲永第23章 天問第38章 人性第36章 吶喊 (1)第13章 揮師南下第8章 逢凶化吉第26章 觸不到的戀人第27章 他人的團聚第47章 公孫述其人 (1)第2章 利涉大川第24章 天子之降第44章 七世遠親 (2)第12章 閃婚 (2)第16章 最後一關第49章 擇帥 (1)第33章 一枕黃粱第18章 圓月彎刀 (1)第10章 破竹之旅第48章 公孫述其人 (2)第38章 人性第44章 七世遠親 (2)第16章 最後一關第41章 西州上將軍 (1)第19章 圓月彎刀 (2)第44章 七世遠親 (2)第52章 又見刺客 (2)第5章 天有二日第37章 吶喊 (2)第48章 公孫述其人 (2)第6章 年終盤點第33章 一枕黃粱第9章 一言興邦第7章 窮途末路第41章 西州上將軍 (1)